§【对策】(1 / 1)

绿色经济 严行方 2851 字 1个月前

绿色思维方式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解决好环境问题。环境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当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环境状况会开始好转。而在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个转折点已经提前到人均GDP在5000~7000美元阶段 1。在我国东部地区,目前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物质基础,很有必要率先改善环境质量;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还没有发展到积重难返的地步,同样应当趁此机会抢先一步加以解决。

绿色思维方式要求着重从以下4方面入手:

认清形势,绿色城市已成潮流

绿色思维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发展潮流。所以,各行各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首先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治理环境已经具有较好物质基础的大中城市创建绿色家园,然后把这项工作由点到面推广、普及开来。

绿色城市为什么会成为发展潮流

首先,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如果忽视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就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后果。而创建绿色城市,不但可以在这方面弥补不足,还可以大力改善自然环境。

其次,这是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只有定位于绿色城市,才能综合地、最大限度地凝合各种资源,凸现个性,为未来发展开拓空间。

再次,创建绿色城市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各类城市都在调整经济结构,而创建绿色城市、绿色产业、扩大绿色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则是共同特点。

最后,创建绿色城市是优化人居环境、构建宜人家园的需要。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样是城市品牌,是一种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吸引人才集聚、吸引外地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创建绿色城市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坚持科学规划,注重建立、维护、发展城市生态系统,使之保持在一个和谐平衡、良性循环的状态。一方面,要进行市域生态分区,构建生态重构方案;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城乡一体的全局观念,充分考虑城乡联系,全方位规划和创建绿色城市。

其次,要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绿色屏障。既要从全国生态屏障出发,实现全区域的污染协防、生态联建;又要立足于城镇、放眼农村,构建城镇绿色屏障,让所有城镇掩映在绿色之中;还要构建城区绿色屏障,营造良好的城区生态环境。

再次,要创建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精心培育绿色企业、开发绿色产品、争取绿色认证、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生活。

最后,要美化人居环境、构建宜人家园。创建绿色城市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人文关怀上来,坚持以人为本,这才是发展绿色城市的起点和终点。

总之,创建绿色城市不仅仅要着眼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外在视觉形象,更要注重城市的绿色文明、绿色经济、绿色生态等丰富内涵,体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

节能洁能,尽力控制污染排放

绿色思维方式的当务之急,是要控制污染排放,节能、洁能。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做不好,绿色发展观就是一句空话。

降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利用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居高不下令人担忧。

据福建省能源消耗研究专家郭祥冰研究,2001~2003年间,福建省GDP年平均增长10.3%,可是能源消耗的年平均增长也达到9.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超过1,充分说明这种经济发展是以能源高消费支撑的,能源消费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与此相对照的是,该省在2001年以前的20年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却只有0.55 2。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的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利用率低。该省近年来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3倍,可是综合利用率却只有2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应当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循环经济、加强GDP考核、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上来。

降低煤烟型污染

清洁能源,要求控制煤烟型污染,其主要措施有 3:

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推动节能降耗,开展水煤浆技术、循环流化床技术、固硫型煤技术等示范工作,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

严格新、扩、改建项目管理,在规定区域内必须使用清洁能源;

严格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脱硫除尘双重治理和燃用低硫优质煤,确保在用燃煤锅炉达标排放;

有效控制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各电厂要全面实施烟气脱硫安装工程;

大力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的集中供热。

防治扬尘污染

防治扬尘污染,主要内容是要建立以下几种长效机制: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管理标准;

加大治理道路扬尘力度,城市主要道路要求实施每日水冲洗作业,确保施工现场出入口周边区域及道路无浮土、无扬尘污染,确保运输中的洒漏得到及时清扫;

落实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的煤堆、灰堆,堆存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储煤场、沙石料储售场苫盖措施,保证不产生扬尘污染;

加强对建成区内生活垃圾和渣土临时堆放点的管理,防止扬尘和异味污染;

继续落实散体物料密闭运输,禁止未配装密闭运输装置运输散体物料的车辆,在外环线及以内和其他区县的城区道路上行驶 4。

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主要是指严格执行以下标准 5:

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鼓励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机动车,增加清洁能源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使用量,增加使用零污染的电动汽车;

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污染年检工作的监督管理,完善机动车年检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的管理,继续做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道路抽检;

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自检,保证上路行驶车辆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

加强对冒黑烟机动车的专项治理,建立严格的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制度。

推广生态环保建筑

目前,建筑物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大户。据调查,1998年我国建筑物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到4.3亿吨标准煤,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是1998年的2.6~3.6倍,其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也由1998年的17%增长到27%左右。然而,截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却只有2.3亿平方米,在每年近20亿平方米的竣工面积中,节能建筑只占3%左右,其余97%属于高耗能建筑 6。

2004年6月8日,我国和意大利在环境领域的重要合作项目、投资1.8亿元的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奠基。这一智能化、生态环保型和能源高效率的新型办公楼,将成为我国下一代节能建筑典范 7。

绿都银镇,重点建设中小城镇

如果说,节能、洁能主要针对的是大中城市;那么,对于中小城镇来说,重点应当放在绿都银镇建设上来。

中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更大

中小城镇地处乡村,一旦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得不到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后果比大中城市的环境污染更严重、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也更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究其原因在于,生态和环境是中小城镇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一旦遭到破坏,这方面的优势**然无存,中小城镇的招商引资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显而易见的是,中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普遍在遭到破坏:“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开始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喝了致癌”,就是其生动写照。现在“90年代”也过去了,已经到了“10年代赶快改造”的时候了,否则将来必定会后悔莫及。

绿都银镇建设的具体内容

中小城镇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际上是一种隐性赤字,不但当代人身受其害,更让后代人付出代价,愧对子孙后代。

绿都银镇及其绿色城建模式,是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绿盟)全力推出的绿色城建文化品牌——生态综合体。它以打造国际级绿色城镇品牌样本为目标,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全力加速绿色城镇建设步伐,是城镇生态、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的标高及标本。它的宗旨是,要变这种隐性“赤”字为“绿”字,赢得生态效益,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地处黄河三角洲南部的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在这方面就取得了可喜成果。该镇严格按照绿色GDP和绿色思维方式为指导,遵循“生态化”、“数字化”、“特色化”(文化型)的创建标准,从绿色财富、绿色资本等深层次领域全力打造绿色城镇,达到了强镇、优镇、富镇、绿镇的目的,具备了创建绿色城建品牌——绿都银镇——的基本条件,从而成为我国绿都银镇品牌建设的样本之一。

2004年,该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4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25亿元、农业产值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招商引资1.5亿元;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4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计划目标 8。

绿色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绿色思维方式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提高绿色思维的全民意识,就必须实行绿色教育。只有进行全民绿色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民绿色教育任务十分繁重,必须把绿色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才能真正实现绿色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转变。

在这方面,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推行全民绿色教育

2004年8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黑龙江省为我国第一个全民环境教育试点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绥化市为环境教育试点城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大庆市石油管理局、鸡西市矿务局、七台河市矿务局、双鸭山市矿务局、鹤岗市矿务局为全民环境教育试点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希望该省积极探索这方面的有益经验,为其他省市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作为试点省,该省于2003年末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全民环境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普及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增强各阶层人员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资源珍惜意识,增强环境道德意识、环境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态省创建意识和参与意识。试点主要内容是注重探讨开展全社会环境教育的基本方法,探讨加强环境教育、降低环境执法成本的基本经验,探讨政府、社会、企业支持环境教育事业的途径,探讨学校教育环境如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及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国际交流的方式方法等 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这项试点工作推广到全国,必将在全民心中树立起绿色经济意识,对绿色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强大推动力。

绿色教育从学校发起

与全民绿色教育相比,更重要的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绿色教育。

1996年,我国借鉴国际上1994年起源于欧洲“生态学校”的做法,结合新的基础教育改革对环境教育的充分重视,提出了“绿色学校”的概念。

所谓“绿色学校”,并不是指这所学校的绿化如何优美、环境如何整洁,或者绿化造林工作做得好,而是指能够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全面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绿色学校以环境素养为核心,以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生活、绿色校园4个方面为创建领域,是一项全国性的学校环境教育项目,目的在于推进中小学、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发实施《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2003年10月,又颁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要求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各相关学科内容设计中,都要渗透环境教育;同时,将环境教育作为一个跨学科主题,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截至2004年12月31日,我国已经有绿色学校1.7万多所,绿色学校成为涉及地区最广、参与学校和师生最多、影响面最大的全国性环境教育项目 10。

通过这项活动,不仅让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让学校环境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能够使更多的人广泛参与保护环境行动,增强全民绿色思维方式,堪称是素质教育最好的切入点。

2005年5月,为了促进《中小学环境教育指南》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实施,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转化为更加广泛的课程实践,国家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与BP公司宣布,三方将继续合作,启动并实施“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第三阶段的工作,有力推动全国近50万所中小学的课程实践。

BP集团副总裁德开瑞博士说:“我们相信,支持环境教育将是致力于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另一有益途径。我坚信,三方在过去7年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3年所做的努力,将会使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受益。” 11

确实,绿色思维方式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变成自觉行为。

1 徐琦、黄慧诚:《东部地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解决好环境问题》,2005年4月4日中国环境报。

2 《管窥闽粤能源消耗,加快增长方式转变》,2004年6月16日中国环境报。

3 张鸣岐、党金生:《天津今年蓝天工程启动》,2005年3月29日天津日报。

4 张鸣岐、党金生:《天津今年蓝天工程启动》,2005年3月29日天津日报。

5 同前。

6 《清华要树生态环保建筑经典》,2004年6月10日中国环境报。

7 同前。

8 张利:《“绿都银镇”样板——大王镇》,2005年6月公关世界。

9 《黑龙江成为全国首个全民环境教育试点省》,2004年8月20日中国环境报。

10 和平:《教育视野新亮点:绿色学校》,2005年4月6日中国环境报。

11 熊志红:《“绿色教育行动”迈入倒数3年,涉及全国近50万所中小学课程实践》,2005年5月11日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