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件事 帮助孩子建立错题库(1 / 1)

指导孩子建立一本个人专属的错题库,将自己曾经发生过的错题关进错题库“闭门思过”,一直到完全懂了再“释放”出来,有利于孩子摆脱困境、正视错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引子】

在学校,新任教师最基本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5项教学常规入门中,“批改作业”的常规中有一条是“要建立学生错题库,记载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及时评讲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予以补救。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须订正。”

以英语为例,老师在每次批改作业时,都会把学生最容易错的题编入错题库,按照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理解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编成错题集。

老师在教完一个系列的教学内容后,就会把这些平时作业中最容易错的题目印发给学生,再次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逐项评讲。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可是,老师要面对全班几十名学生,难免顾此失彼。有鉴于此,家长平时也应当指导孩子建立一本专属他的错题库,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方法有利于孩子随时了解自己过去发生过哪些、现在还剩下哪些错题,对学习很有帮助。

【家长应该做到的】

学习的过程是“出现错误—纠正错误—出现新的错误—继续纠正错误”这样一个不间断过程。孩子平时如果碰到一些题目不会做,实在是最寻常不过,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不怕犯错误,怕的是不改正错误。

家长的责任在于,要指导孩子建立一个个人专属的错题库,以便于自己正视错误、纠正错误。

建一个个人错题库

例如,家长可以专门为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给它取名为“错题库”或“坏东西”、“错题监狱”等都可以。每当平时出现错题,就把它“关进”错题库中,给它“改过自新”的机会——什么时候对这个题目烂熟于心了,就把它“释放”(踢出错题库)出来。

在让错题进库“闭门思过”时,要对每一处错误,包括原来的解题步骤、改正方法(最好不要擦掉错误之处、而用红笔作修改符号)、发生错误原因的分析等,完整地记录在案,以反映历史全貌。

每隔一个时期,和孩子一起对错题库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哪些错题“刑期”已到,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这样,错题库中原有的错题将会越来越少,新的错题又会鱼贯而入。在这错题“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孩子能不断反思、增长知识。

由错题库帮助孩子锻炼意志品质

每个人在学习中都可能遭遇“失败”,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家长的责任在于教他如何面对失败。

例如,在做错题目或不会答题时,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看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目的,而不是轻易指出问题的所在,更不是帮他回答问题或做作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促使他开动脑筋,牢牢记住问题的要害在哪里,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强化孩子的意志品质,而这对一个人的成才又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英语时,就可以把平时出现的错题分门别类,一个一个记录下来,包括正误答案和出错的原因。

在后来的学习和复习中,可以集中时间不断翻看错题库,或者利用早自修时间大声朗读正确的句子。这样,既便于熟悉句子结构,也有利于培养语感。

建立错题库,一定要持之以恒,同时随时剔除在错题库中自己已经充分掌握了的题目;对于屡错不改的题目,可以在上面作重点标记,以提醒自己特别注意。

经过这样的处理,孩子的知识网络就会越来越密。考试前把错题库翻出来看一看,就会避免复习中常见的心中无数,错题库中的错题就是他的重点进攻目标。

错题库也可以做得很漂亮

就像监狱可以漂亮如花园一样,错题库同样也可以建得新颖别致,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前有位老先生就专门为上小学的孩子们制作了一只“投票箱”错题库。每当孩子有不认识的字,有不会做的题目,就叫他们弄懂后恭恭敬敬地抄在统一大小的纸条上,然后扔进“投票箱”。而且有任务规定,每个人每天至少要“投一张票”。

平时,家中有些暂时不用的零钱,就扔在“投票箱”里。这时候的“投票箱”又充当了储蓄罐功能。

每当月底,老先生就会让孩子们抓阄。要是谁抓到上面写有“集腋成裘”这个成语的字条,谁就有权得到这个“投票箱”中的所有硬币和毛票。但同时有任务,即要把其中的纸条分类、整理、粘贴在挂历纸上装订起来。

由于“投票箱”中既有生字、错题,也有成语故事、寓言笑话、典故出处、读书卡片、人物轶事,内容非常丰富,所以一个人往往要整理大半天。由于这项工作非常有趣,没有分到任务的孩子也会过来参加“义务劳动”,边看、边读、边议,好一幅读书图!

应当说,错题库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有了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给孩子留下的印象也就更深了。

弄清为什么会屡错不改

在一些学生身上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形:本来不会做的题目,经别人一指点,顿时就恍然大悟。可是如果没有这根“金手指”指点,他就要做错,或者根本就不会做。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阅读能力不够

做任何题目,尤其是解答数学应用题时,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有相当关系。如果你题目看不明白,无法正确理解文字和概念,无法正确断句,又怎么能理解题意呢?题意不明,当然就寸步难行。

例如在小学生中,经常会有字认不全(如把“除以”看成“除”、把“增加到”看成“增加”)、视觉广度落后(无法在一瞬间看许多字,从而产生漏字现象,影响对题目的正确理解)的情形。

理解能力不够

在读语文课文时,每个学生由于其理解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可是在数学题中就只允许存在一种理解,必须100%地准确理解。否则这个题目就有歧义了,就是一个错题。

许多数学题目像绕口令,不要说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搞不明白,就是成年人也要看好多遍才可能搞得清。特别是当一些数学专业术语和符号混杂其间、语句中连续出现省略语词时,就更看不下去了。

运算能力不够

数学题目通常需要列式运算。有些小学生题意弄懂了,却不会列式、运算。最常见的情形是,抄数字时把数字抄错、抄颠倒;或者加减法进位时忘了进位、借位。前者原因在于他的“知觉—动作(视—动统合)”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后者原因在于视觉记忆功能不够完善所致。

由此可见,数学运算时需要多种功能协调配合,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题目做错。而且这种错误一般不属于偶然性错误,所以会形成屡错不改的情形。

这时,如果有家长在一旁给孩子指导尤其是给他们读题目,就很容易把视觉语言转换成听觉语言,尤其是一些关键术语的加强读音,非常有助于帮助孩子准确理解题意;指点时通常会出现引导、启发性语言,这些对解题都很有帮助;再说了,有家长在一旁,也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这些,都会弥补他原来某方面的能力不足。

有鉴于此,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应当尽量减少辅导孩子的机会,培养他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孩子克服厌学心理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有厌学心理,不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

试想,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起床,在学校里做了一整天作业,一直到晚上11点多钟还在做作业,而且眼看还没完没了,谁还会有那么大的浓厚兴趣面对着它?!

有鉴于此,家长的一项责任就是帮助孩子纠正厌学心理,否则错题就会层出不穷,错题库就需要不断扩容,“题”满为患恐怕也为时不远。

在这方面,家长要做的事情有:

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过重的学习负担,是相当一部分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的主因。在校有做不完的作业,回到家里还有家长布置的一大堆任务。人变成了“加工”作业的机器,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越学越没劲,不厌学才怪!

有鉴于此,家长平时在家中不要总是对学习、成绩、作业唠唠叨叨。这样的唠叨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因为孩子感到烦不胜烦;

家中平时要尽量减少应酬活动,以避免对孩子的学习形成干扰;

现在的孩子很敏感,家长不要拐弯抹角把焦急心理传递给孩子,生活上不必有太多特殊照顾。否则一会儿给他比喻、举例;一会儿又殷勤地问他是否要喝鸡汤、买营养液;过了一会儿,为了孩子的学习夫妻之间又吵个不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犹如动物园里的困兽,浑身不自在,这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家长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家教方法,关心、辅导孩子的学习。如果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向家长求助一问三不知,甚至还要遭训斥;如果家长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就会产生许多误会,把这种误会发泄到孩子身上,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对孩子抱有恰当的期望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这仅仅是一种“期望”,并非一定会变成现实,也并非一定要变成现实。如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变成了“逼”子成龙、“逼”女成凤,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很可能形成悲剧。

在目前的家长中,这种过高期望处处可见,最典型的就是要求孩子每次考试不能低于多少分,必须达到多少名。

这种做法超越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从而使得他们在超负荷的学习中慢慢积聚对学习的厌恨,很容易引发抵触情绪(厌学)。这时,孩子的错题就会如滔滔江水滚滚而下,势不可挡。

这时候,家长只要适当调低对孩子的期望,就可以部分消除症状。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现在的孩子精灵得很,小小年纪就很了解社会上“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等种种腐败现象。

家境贫寒的孩子,特别希望通过发奋读书以“分数”换“金钱”。然而,学习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旦当自己因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成绩难以提高,就特别容易丧失信心,甚至发展到恨书、恨学校、恨老师家长直至离家出走的地步。

做任何事情要有信心,学习也不例外。一旦缺乏信心,孩子就必然会厌学。所以,家长应当想方设法创造机会,鼓舞士气,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恢复学习信心,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厌学心理消除了,错题也就自然而然减少了。

【经验谈】

1.让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常犯的错误及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写下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旦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长期下去,错误就会渐渐减少。

2.标准的错题库构建方式是:先对做错的题目,根据老师的讲解,把遗漏的知识点补齐;然后把错题按某种类别进行归类如基础知识类、分析理解类、联系实际应用类等;接下来,对不同类别的错题进行分析,查找出错原因,寻找薄弱环节;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3.粗心是作业中的常见现象,做作业或考试时总会时不时出现低级错误。孩子也知道自己要细心,可是不知道怎样才能细心?建立错题库,是培养细心的有效方式之一。

4.从建立学习的错题库,家长还可以继续指导孩子建立人生“错题库”。每当做错了事都要孩子牢牢记住,不时认真反思一番,既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又便于把坏事变成好事,渐渐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