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件事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1 / 1)

课外阅读有助于孩子广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培养丰富的感情和良好道德,巩固课堂内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根据要求,中小学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0万字以上。

【引子】

课外阅读究竟有多么重要?恐怕谁也想不到,在美国,居然连总统大选都要把它列为基本话题。

美国有个人口普查局,规定每10年中的第2年(最近一次是2002年),以全民文艺活动为调查主题。2002年,该局询问了17135名18岁以上的美国人,了解他们在过去的12个月中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休闲阅读以及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的情况,然后于2004年7月8日公布了一份名为《阅读在危险中》的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只有47%的美国人休闲时读过文学作品(该比例历史上第一次降到50%以下),比1992年减少7%;休闲时至少读过1本书的人占57%(欧洲为45%、英国为63%),比1992年减少4%。

研究表明,20年来,不论男女、不论族裔、不论教育程度和收入高低,各年龄组的阅读人数都在下降,这就是研究报告标题《阅读在危险中》的由来!

报告发表后,照例引起全国震动,弄得全美国人都在探讨阅读率下降的原因,各大报纸呼吁“我们的民主体制需要肯读书、能思考的公民。”有人发现,在阅读率下降的同时,患忧郁症的比例在上升。

两者并非没有关系。因为看电视和上网给人的是一种热闹假象,关掉机器后,人就会感到特别孤独,只有读书能变孤独为自甘寂寞的幽独。因为读书本来就是个人行为。

在美国2002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改方案中,还特别安排了一项专项拨款,奖励婴幼儿的早期阅读。

1992年克林顿竞选总统时的搭档在纽约举行的第一次活动,不是去华尔街请大富翁捐款,而是去一个专门给各国移民学生上课的夜校补习班,告诉他们阅读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阅读能力,你们才能实现美国梦!”

当一个国家由天天在电视里露面的总统来倡导阅读,虽然带有做秀味道,但不可否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阅读的重要性。

不知我国是否也有类似的调查活动,如果有,我敢断言,阅读率会更低。因为以读书为业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就少得可怜,为生计奔波的成人就可想而知了。至少我的周围是这样。

【家长应该做到的】

《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有一句名言:“不读书,也要装出个读书的样子来。”作为家长,如果平时你不大看书,为了孩子,也该“装出个读书的样子来。”不为别的,至少这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读书的榜样,在家中营造一个读书氛围。我这不算教你使坏吧?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太贪玩,书本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为此感到十分头疼。其实,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还在家长那里。因为这种家庭通常并不是“读书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

课外阅读的主要作用在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帮助孩子广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不仅如此,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培养一个人扎实的技能和技巧,培养丰富的感情和良好的道德。对于学生来说,它毫无疑问可以巩固课堂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家长如果平时只喜欢打扮、打麻将,那么他们就很难意识到课外阅读的上述重要作用。他们总以为,孩子已经上小学了,识字了,有些还识不少字,让他们课外读一点书应该不在话下。

可是,孩子做任何事都是讲兴趣的。如果他对书不感兴趣,又怎么会有广泛的阅读量呢?家长的责任在于,首先要在家里营造一个读书氛围,让他对书感兴趣。做到了这一点,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研究表明,没有家长导读的孩子很少有喜欢读课外书的。相反,有家长导读的孩子,迟早都会爱上读书。

不要以为课外阅读是读闲书,会占用孩子的作业时间。要知道,这种时间占用的所得要远远大于所费,孩子很快就会尝到甜头的。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1999年山东省高考文科“女状元”就来自一所普通中学。她父亲说,女儿在小学阶段就读完了上百本适合她这个年龄段所读的课外书!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一桂冠,“主要得益于大量的阅读。我们家里最多的就是书,她没有一天不看书。”

尽心尽职指导孩子课外阅读

国外许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引导孩子读书。歌德小时候,母亲就给他不断朗读;美国总统布什的母亲,一直为他导读到中学。

日本早在1960年就推出“每日阅读20分钟”计划,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天早上朗读20分钟,共同分享阅读快乐。

在瑞典,家长给孩子读书或一起读书,是许多家庭每天的必修课。

在我国,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中小学生平均一学期应该阅读100万字以上,在小学到初中的过程中达到2000万字的总阅读量。”从实践来看,我国小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很少,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指标。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发动全国215家少儿报刊,于2001年向全国30万所中小学的2亿名学生发出了“每天课外阅读10分钟”的倡议。

课外阅读本该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然而现在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很少,除了作业负担太重、缺时间外,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家长和老师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或不善于启发、指导他们课外阅读。

许多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如果没有人启发、诱导他们阅读,他们宁可玩也“想不到”这一点。家长的失职显而易见。

有人说,学习主要靠自觉。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又有多少自觉性可言呢?况且,即使自觉性强,如果缺乏家长和老师指导,也会因为选择读物不当或阅读方法不当走上歧途。

这并非危言耸听。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分辨是非能力差,一些“小人书”、武侠小说、迷信读物、色情小说,正是利用这一点,披着花花绿绿的外衣,吸引他们去购买、阅读的。以至于他们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如饥似渴地读。上学路上读,上课时间读,夜里睡觉读,根本无法专心读书、做作业了,这不是家长的失职是什么?

以课外阅读提升作文水平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孩子就不怕写作文,写作时就会有神来之笔。

例如,作家赵丽宏小时候特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拿来就读。他的小学语文老师见他爱读书,就在班上表扬他:“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像赵丽宏那样,多读课外读物。”作文课上老师常常把他的作文在班上念给大家听。

私底下老师要他准备几个小本子,一边读书,一边把书中精彩的描写抄下来。赵丽宏当然老老实实照办了,很快就抄满了好几本。其他同学也学他的样,一时间“抄书”行为风靡一时。

书越读越多,作文越写越顺。不管什么题材,他都能得心应手。

接下来,赵丽宏常常困惑:自己在作文中如此这般引用别人的文章片断,算不算“剽窃”呢?慢慢地,他开始怀疑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并从内心厌恶抄书行为,逐步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描写。

小本子不能不记,因为老师要检查;可是赵丽宏又不想抄别人的文章,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干脆自己模仿着写,“骗”老师。

这时,赵丽宏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每个人都要经过的一个飞跃:从模仿别人到摆脱别人。

有了这样的功底,赵丽宏终于成为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和诗人。

为孩子把握好课外阅读的重点方向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时,有必要为孩子把握阅读的重点方向,这主要是指以下4方面:

思想修养方面

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他们推荐一些有关青少年修养方面的读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体地说,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阅读革命英雄故事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读物,高年级小学生则可以阅读一些哲理性较强的书籍,包括经典名著。

文学修养方面

文学修养的养成仅仅依靠上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时间、地域上要兼顾古今中外;体裁上要兼顾到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要从阅读名家代表作开始,让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到文学精华。阅读时不要只顾着情节,否则无助于文学修养的提高。

配合教学方面

结合课堂教学进度,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同或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去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因为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而课外读物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丰富得多。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可以满足孩子的强烈求知欲。

服从兴趣方面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兴趣两字,这方面要掌握的原则是:对兴趣较广的孩子,向他们推荐相关科普和报刊杂志;如果兴趣十分专深,则向他们推荐一些这方面的专著,以便深入研究。决不是孩子想看什么,家长就给他买什么。卡通、漫画、魔幻小说、搞笑故事看得太多,对他们形成正常思维模式反而会有破坏作用。

指导孩子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阅读效果。如果方法不当,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课外阅读效果势必就要大打折扣。

在这方面,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经常阅读和研究小学生课外读物,有的放矢指导孩子

有些家长很喜欢给孩子买书,可是买了以后就扔给孩子,自己不管了。这种家长不可能指导孩子阅读,因为他对这些书不了解。

指导孩子端正阅读态度,选择阅读方法

真正的阅读是很“累”的,需要细心揣摩其教育思想,读懂其精神实质,而不是随便浏览一下。阅读方法主要有两种:泛读;精读。

指导编写读书笔记

阅读时要将重要结论和精彩内容摘录下来;或者在读完部分或全部内容后进行系统归纳、撰写读书体会。也可以用口头问答来代替。

培养孩子的默读能力

课外阅读究竟朗读好还是默读好?一般来说,阅读文艺作品提倡朗读,以借助于声调的变化领略思想感情。其他文章则提倡默读。

和孩子一起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一方面可以解难释疑,另一方面可以把阅读引向深入。

提供从知到行的实践机会

课外阅读能够净化心灵,但仅仅如此还不够。重要的是,应当进一步发挥课外阅读的独特教育作用,为孩子提供一个从知到行的实践机会,这才是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的本意。

例如,这方面常见的形式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看文画图”、“一句话评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写读书笔记、“父子讨论会”;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读书心得、评论式读书笔记等。

【经验谈】

1.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既可以和孩子共建阅读空间,也可以趁此机会重温少年时光,是名副其实的亲子共读。

2.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家长的角色是陪读和主体;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的角色就应当转为导读,阅读主体应当让位给孩子了。

3.一旦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就应当功成身退,重点放到示范阅读上来,为孩子的终生学习树立榜样。

4.在阅读行为的4个阶段——学习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属于第一个阶段,主要目标是提高阅读兴趣、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培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