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史上的第二次重大革命是,南海泡沫事件的发生催生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诞生,从此会计开始走出企业、面向社会开展服务。
所谓“南海泡沫事件”或“南海事件”,是指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一起脱离常规的投资狂潮引发股价暴涨暴跌,从而导致的大混乱。
18世纪初,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与爱德华·哈利突发奇想:认为国家可以授权给某个企业垄断某个地区的交易,国家和企业“合伙做生意”,然后从该企业获取利润分成,用来偿还政府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中欠下的大笔债务。没想到,这一设想引起爱德华·哈利的哥哥、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罗伯特·哈里的浓厚兴趣,真的在国会上提出这一倡议,并且国会也真的在1711年通过法案成立了这样一家公司,那就是“南海公司”。公司由富商们组成,罗伯特·哈利亲自担任董事长。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私人资本不断集聚,大量私人投资急需寻找出路;可是当时的投资渠道却明显不足,企业股票供不应求。所以,这一设想一出台便迎合社会各界需求,所有人都非常看好这家公司,并且称这是“牛津伯爵(罗伯特·哈利)的杰作”。
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在南海(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作为交换,南海公司认购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因为当时所有人都相信秘鲁和墨西哥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英国只要把加工商队伍开过去,就能运回无数金银,所以公司前景被吹得一塌糊涂,所有人都疯狂抢购该公司股票,包括英国国王也认购了10万英镑,英国议员中有一半以上参与认购。不用说,只要首付10%就能认购,供不应求下股价自然就会一路狂飙,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的1000英镑以上,并且带动整个英国所有股票价格狂飙,人人都相信只要能抢到股票就意味着短时间内的发财致富。
但显而易见,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1720年6月,英国国会觉得这市场太疯狂了,一定会出大事,所以通过了《泡沫法案》,许多炒作机构遭到整顿。这时候投资者开始头脑清醒起来,随后蔓延到南海公司身上。一阵狂抛之后,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12月跌到每股124英镑。
南海公司泡沫破灭后,原先的那些投资者损失惨重,有的富豪巨商因此变得一贫如洗;而整个英国从此也是谈“股”色变,经过了此后100多年的疗伤才慢慢走出这一阴影。
南海事件中出现了“泡沫经济”这一新概念,人们开始不仅关注会计报告上的数字了,同时也把目光转向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只是因为1720年《泡沫公司取缔法》的颁布禁止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所以,当时的注册会计师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100多年后的1825年废除该法、1855年重新颁发《有限责任法》允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在此背景下,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从此,会计开始走出企业、面向社会开展服务,这就标志着会计服务对象的扩大,从而被誉为复式记账后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南海泡沫事件后,英国国会秘密委员会在历史上第一次委托民间第三方独立会计师查尔斯·斯奈尔介入,调查其中的诈骗和假账行为。从此,委托第三方专业会计师的做法受到采纳,会计不再只是企业的私人管家,而是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服务行业。会计服务对象扩大了,服务内容也在拓展,尤其是会计师协会普遍开展查账业务,这样就使得会计师成为一个新的自由职业、会计师事务所也因此成为一种新的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