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看,早期的“会计工作者”都是以账簿记录为骄傲的,根本“没想到”还要从中提炼出一份更集中、更明了的单独的报告来给“领导们”检阅。在那个时候,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完全是同一概念。
从国别看,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和中国在会计报告编制方面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古代的会计报告形成了特有的中式会计报告特色,一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进入近代会计阶段后,会计报告和会计一样,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会计。会计报告编制方法作为会计方法的一部分,必然会伴随着经济发达程度同进共退。
考古表明,在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612年的第二亚述帝国时代,就出现了为统计国库上缴而设计的专门记录。在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年的古埃及,管理谷物仓库的监督官每年年末去见国王时,必定要带好一份文字叙述式的“收获决算报告书”。在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的古罗马共和制时代,国库记录官除了日常会计记录外,每月还必须编制一份反映这个月账目的会计报告来。
日本会计学者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会计报告是古罗马市民编造的“财产目录”,主要用于政府向市民征税。在古希腊,公元前407年编制的、流传至今的关于密纳瓦·彼利埃斯神殿建筑的计算书,堪称是一份比较完善的会计报告了;而雅典人把这种计算书刻在石头上向公众公布,则被看作是开创了世界上会计报告公开发表的先河。
在国外,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酋长和首领开始动小脑筋假借“神”的旨意侵占共有财产,所以,以寺院会计为代表的民间会计更多地带有官厅会计的色彩。到476年至1453年的中世纪时,在寺院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会会计,在神权的庇护下地位也有了新的提高,民间会计报告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普及的。800年,查理曼帝国国王查理曼大帝在所制定的《僧侣法规》中规定,必须编制“财产清册”;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财产目录”。1066年,诺尔曼人征服英国之后,也在封建庄园管理上要求编制“代理人报告书”。
在古罗马和古希腊等,当奴隶主把一揽子事务全部交给管家去做时,管家自然会希望聘用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奴隶、以争取把报给奴隶主的会计报告做得好看些;而那时候的庄园会计,为了能够反映奴隶主与管家之间的这种委托关系,也会通过设置“代理人账户”来从侧面考核管家。这种做法当时很普遍,被称为“代理人记账制度”。
不用说,那时候用得起管家和专职会计的都是一些大奴隶主,包括皇帝或国王的私家庄园。而广大中小农庄的这种会计工作,则基本上都是庄主自己兼了的。直到今天依然能看到:一般拥有专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企业,都是些上了规模的;规模较小的经济组织,其核算工作通常会外包给代理记账公司;而规模更小的个体工商户、夫妻老婆店甚至连账户都没有,自己在日记本上记几笔,或者干脆用信用卡代替账户。
当时,一些上了规模的奴隶主,已经逐渐意识到会计报告的重要性,不久以后便在意大利出现了“平衡账”式会计报告,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资本和利润。容易看出,这样的排列方式已经很接近于今天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了。又过了大约两百年,法国人创造了“余额表”(也叫“平衡表”)式会计报告。从此,这种建立在试算平衡式基础上的民间会计,正式走向独立编制会计报告的时代。
独立编制会计报告,至少有这样三条好处:一是15世纪20年代意大利颁布的《城市法》中已明确规定要按财产多少纳税,所以,单独编制报告能够满足政府纳税的需要;二是当时已经出现合资经营企业,而只有单独的会计报告才能满足所有股东以及其他各界了解经营情况的需求;三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需要向银行贷款了,可是如果没有单独的会计报告,银行就无法考察你的经营情况和实力如何,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有了独立的会计报告,必不可少的就是要确保这份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这样,也就出现了聘请官方审计人员来帮助查账的“庄园审计”。
当时,这种庄园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年报,重点是审查管家的会计责任,有点像当代的“厂长经理责任审计”。审计报告出来后,会当着奴隶主和管家的面,高声宣读结论,并且要求管家当面作出解释。奴隶主是把这看得很重的,甚至被当做对庄园进行综合管理的最佳手段。在13世纪英国农业最繁荣的时期,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甚至还专门设有“庄园会计”专业,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发展到后来,大中型庄园会计向账房会计发展,而小型庄园会计则改为在亲属之中寻找专人管账。从此之后,会计报告渐渐走向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