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规矩的由来(1 / 1)

会计简史 严行方 1084 字 2个月前

从事会计实务的规矩,书面语叫“会计原则”,也称“会计准则”,具体是指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要知道,在今天这些“规矩”确立之前的几千年中,会计一直是一种经验性学问。说穿了就是,它并没有一套有效的办法用来检验会计核算行为孰优孰劣,这是导致1929年世界上第一次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中国,早在西周就实行了“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为此,制定了“九赋”“九贡”“九式”收支制度。《礼记·王制》中记载,“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当时的做法是,每年要将收成的1/4用于储备,如果没有9年的连续储备(通俗地说就是,即即遇到大灾荒也能够吃2年)就认为是储备不足,如果没有3年的连续储备那就不像一个国家了。而所谓九赋,是指9种经常性收入,这是政府征收财货的主要依据,不符合这些收入项目的便不能征收,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预算收入;所谓九贡,是指9种非经常性收入,主要是向各邦国收取贡品,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预算外收入;所谓九式,是指与九赋相对应的9种经常性支出,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预算支出。

到了汉代,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并且继续实行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分立制度,统一规范收支项目,从而使得赋税征收和会计项目相一致。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统一了会计科目。这样做的结果是,通过“上计律”实现了会计工作的法制化。

与中国秦代和西汉时期差不多同一时期,即公元前332年古埃及被古希腊征服、隶属于古希腊帝国,直到公元前30年成为古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时,古罗马人已经在会计中实行年度预算制度了,目的是要使得费用支出能够框定在预计收入的范围之内,并以此量入为出。只不过,无论是古希腊帝国还是直到639年前的古罗马帝国时期,古埃及均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会计实务,只是这两大帝国只是将会计作为获取更多税收来源的工具,所以并没有舍得将这些高质量的会计方法传给古埃及。

到了唐代,不但前所未有地强化了这种财计控制,而且还实行了全面预算制度。尤其是736年《长行旨条》的实行,标志着预算内核算项目的系统确定与应用进入分项考核的科学阶段。而780年,宰相杨炎提出了与西周以后“量入为出”财政原则相对立的“量出制入”,以及在随后推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税法”中进一步简化收入项目,则大大简化了簿记核算和报告。

19世纪末开始,世界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美国逐渐在会计领域中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其突出贡献之一就是会计原则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更加意识到尽快建立一套成文的理论体系和处理规范来约束会计实务的紧迫性,会计研究一度成为热门课题,并推动会计进入了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基本确立了会计原则的体系结构,从此会计从经验走向科学。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参照前苏联模式,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力推行会计核算模式和会计制度改革。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要求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13个部门草拟所属企业会计制度,至当年6月完成时,就标志着前苏联统一会计制度在国内的定型。1952年至1953年,国家财政部正式颁发一系列规范国有企业会计报表的财务制度。可是仅仅到1953年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中央和地方、地方和部门、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不协调便开始爆发,尤其是在1958年“大跃进”以及接下来的“**”冲击下,实行了一系列“下放管理权限”的调整措施,工业会计核算制度体无完肤,于是便重新从零开始进行修订。

1979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国家财政部恢复了会计制度司(1982年更名为会计事务管理司),1980年9月18日颁布《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从1981年起施行。当时恰遇西方国家会计核算制度发生新的演变,所以在1985年、1989年两次对部分报表进行修订,资金平衡表形式开始接近世界通用格式。尤其是在中国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前后,西方国家的示范效应在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演变方面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在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少了国内会计准则如果不被国际认可可能导致的在国际贸易中的损失;另一方面,更会因为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有助于引进外资、推动企业赴海外上市,降低融资成本。关于这一点,在1985年颁布一系列外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后,作用尤其明显。因为这彻底改变了过去中国传统会计制度中的那种三段式资金平衡表,引进了西方通用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

国家财政部在建立了基本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从1994年开始制定并从1997年开始颁布具体会计准则,尤其是1998年3月20日发布的现金流量表,使得中国的财务报告体系结构与国际标准日趋接近。

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以287号令的形式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财务报告的构成、编制、对外提供、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至此,中国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附表在内的财务报告体系,在格式和内容上均与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