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财务会计”,简称“财会”、“财务”或“会计”。单从字面上看,“财务”和“会计”既可以是包含关系,简称为“财务”或“会计”;也可以是并列关系,称为“财务”和“会计”;还可以是说明关系,称为“财务”的“会计”。
从会计发展史看,财务会计是最后一种含义,指在簿记、传统会计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即“簿记—传统会计—现代财务会计”。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70年发布的第4号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中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着眼于有关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通用报告即财务报告。这就明确了财务工作的性质和基本目标,具有历史性进步。1973年6月美国建立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后,于1978年发布了《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所关注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盈利等方面的会计,这是对现代财务会计发展的历史性定位,并最终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支派并列的格局:财务会计主外,管理会计主内。[1]
从财务和会计的具体概念看,财务是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去分析和预测经营状况,侧重于未来的用钱和决策,是会计信息的利用者;会计则是从货币计量角度去核算和分析经营活动,侧重于过去的记录和执行,是会计信息的创造者。两者的联系在于,都是以可以计量的货币为基础。但显而易见,财务会计并不是财务和会计的简单相加或组合: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首要和关键地位,好比是人的血液;会计则是开展财务工作的基础和依靠,好比是人的血管,两者需要相互配合并协同作用。
从发展历史看,1897年美国学者托马斯·格林出版的《公司财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财务的概念。1912年,德国学者斯马连巴赫在所发表的“三论”(资产负债表论、成本核算论、公司金融论)中,系统研究了公司金融(财务)问题。法国学者亨利·法约尔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开创性地提出了财务和会计在企业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直到1920年阿瑟·斯通出版《公司财务策略》一书,标志着财务管理理论基本成熟。
而“财务会计”的名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此前至多只出现过“财务报表”之类的说法。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在经历了一场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公司大批倒闭的背景下,全社会都意识到了健全会计组织和财务制度的重要性。在美国,大中型企业的会计组织中普遍设有“总控制长”(controller)和“财务长”(treasurer)职位,同时在公司最高管理层中设置主管财务会计的“副总经理”领导、协调两者工作。总控制长负责信贷管理,主要强调会计的控制职能,可以翻译成今天的“会计长”;而财务长则负责保管公司资财和筹措资金,可以翻译成今天的“财务科长”。这样,也就把“会计”和“财务”的职能进行了基本的划分。不过,小企业中依然是三者合在一起的。
20世纪60年代至今,总控制长的岗位设置从美国普及到全世界,大中型企业在财务副总裁领导下,形成了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三足鼎立的组织格局。其中,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企业内形成了以总控制长为中心的会计专家集团,其下属会计师分工掌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一直通到最基层。
[1]郭道扬:《二十世纪财务会计的发展——兼评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载《财会通讯》,199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