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来看,会计与审计的分离经过了漫长的阶段。
早在大约公元前36世纪,古埃及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法老大权独揽,于是专门设置了一种名叫“监督官”(super intendents)的职位,负责对各级官僚是否忠实履行受托事项、财政收支记录是否准确进行监督和管理。不用说,这些监督官都是法老的亲信,并且他们的权力“无限大”,而其监管对象首先就是财计部门。监督官中权力最大的是“记录监督官”和“谷物仓库监督官”,前者主要审查会计记录和会计账簿,后者主要审核谷物税的征收。[1]
在中国,《周礼》中已经确立了簿记报告与审计制度,称之为“上计”。但这种做法多是向上级多报一份会计报告,目的主要是便于考核官员的政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主要是用于核算和兑现“年终奖”的,所以这与今天的独立审计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到了秦代时,规定必须要统一编报会计报告,逐级汇总到中央,称之为“计谐”,并且还在郡、县两级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重点抽查会计报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相当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财务大检查”,这同样与独立的全面审计有很大不同。
与西周同一时期的古罗马、古希腊等,当奴隶主(当然主要是一些大地主)把一揽子事务全部交给管家去做时,不得不要多留一个心眼,专门设置“代理人账户”去从侧面考核管家,甚至聘请官方审计人员来帮助自己查账、验证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从而出现了“庄园审计”。这种审计虽然主要是年审,并且重点是审查管家的会计责任,但离今天的独立审计更近了一步。尤其是,古罗马国家审计的职责虽然与古埃及、中国一样不明确,但已经初步具备立法监督精神,这表明古罗马的做法更先进。
在古希腊,当时的民主制度非常进步,而审计监督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城邦公民,政治上完全平等,没有国王,官吏由抽签选举产生并轮流执政,任期一年左右,所以根本无法形成势力范围。无论是谁,官有多高、权有多大,只要一旦被发现有徇私舞弊行为就要受到严厉制裁。所以,当时古希腊的国家审计颇有特色,而且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超过中国、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连古罗马人也自叹不如。
中国的隋唐时期,刑部以下设有“比部”,算是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了。北宋时,1080年左右实行的元丰改制前财审合一,中央审计由三司及其下属三部勾院负责;改制后撤销了三司,财审分离,经济监督职能大部分划给了户部、比部和太府寺附属的“专勾司”。南宋初年,专勾司的“勾”音近宋高宗赵构的“构”字,于是成为“敏感词”,便改称“审计院”;瞎猫碰到死老鼠的是,这一改名恰巧与国外同类机构同名,如荷兰审计院等。从此,“审计”一词便在中国正式出现。但奇怪的是,元、明、清三代又都取消了这样的专门机构,把审计职能并入了御史监察机构。
从民间看,自从出现股份公司这样的组织结构后,为了维护业主权益,查账渐渐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于是专门从事查账的职业即审计出现了。
例如,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宣告破产时,就专门聘请了在伦敦地区享有盛名的查尔斯·斯科特,来对南海公司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进行查账。查尔斯·斯科特是一所学校的习字和会计教师,精通会计实务尤其是审计,他在一本教科书中还专门设立了“商人审查会计记录所采用的实务方法”一章,来详细介绍审计实务。这一仗使得查尔斯·斯科特名气大增,慕名而来请他去查账的商人越来越多,于是他便把查账当做了职业。
因为这个行业有需求,所以后来从事专业查账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便被称为“会计师”或“会计人员”,“会计”的概念便从“簿记”中分离出来,并且英语单词中也同时出现了会计和簿记两个不同的名词。
不用说,这种专职查账对维护财经纪律、提高会计数据真实性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1825年至1849年参与公司破产清理案件中名声鹊起,于是全社会都开始重视会计师这个职业来。这也是英国在1844年修订《公司法》中确立会计师地位及其社会责任、1853年出现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背景。尤其是1854年英国国会批准了英国女王向爱丁堡会计师公会颁发的第一份特许状,从事特许会计师及其职业在社会上拥有独立地位,他们的工作受法律保护,他们所做的审计结论也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这再次证明,审计是从会计中分列出来的。
19世纪后期,会计界出现一次业内自称为是“职业会计师”与“企业会计师”的分离活动,最终结果不但使得会计走向了成熟;同时,也促使审计师地位和审计职业得以确立,其标志是1880年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五个会计师协会,在政府特许下联合成立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随后,从1882年开始,特许会计师便实行考试制度,审计成为这种会计职业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
1892年劳伦斯·R·狄克西出版的《审计学》教材在当时影响最大、影响时间也最广,从而促进了审计教育和审计事业的普及。1900年之后,英国在审计中普遍采用抽查法,审计目的也由过去的纠错查弊转向对会计报告的公允性发表意见,这标志着现代审计的开始。
[1]《世界审计史:萌芽时期的国家审计司法模式》,载《中国总会计师》,2012年第12期,P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