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 1)

针对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性、经历、经济条件等特点,老有所医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要滥用抗衰老药物

所谓抗衰老药物,是指对肌体具有调整功能,可以提高生命活力、延长生存时间的药物。中老年人肾功能系统弱,长期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人参、补心丹、何首乌等不仅不能强身健体,还会造成蓄积中毒。

例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都是好东西,可是如果每天服用维生素E100毫克、连续6个月以上,则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口角炎、唇炎等症状,有时还会引起低血糖血栓性静脉炎或血脂、胆固醇升高;大量服用维生素C很容易腹泻,诱发泌尿道草酸盐沉淀生成,出现排尿困难。

相信科学,不道听途说

所有病人哪怕身体不舒服的人,都会特别疑神疑鬼,更不用说疾病缠身的中老年人了。中老年人的科学素养相对较差,容易胡思乱想,一旦听到有人妄加评说,很容易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痛不欲生。

一位心脏病患者在北京某医院装了一个心脏起搏器,花了10多万元。回家后他就整天在想,自己肚子里的这个机器如果坏了怎么办?停电了怎么办?那不是说明自己马上就要见阎王去了吗?

他越想越害怕,可是又没办法,因为自己是病人,离开了它还真不行。有一天他走在路上听一位老友说,这种机器里面的电击头是带倒钩的,听后就更担心了,生怕万一电线断了那倒钩会勾住自己的肉,疼。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话虽这么说,可是只要你的身份是病人,就永远是一知半解。这位病人本来心里就紧张,现在越想越害怕,总觉得那里感到闷、疼、憋着一口气,于是第二天赶快到医院去检查。

检查下来,当然一切都正常。医生说,你的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原因在于,第一,第一代起搏器上的电极确实有倒钩,可是从1992年开始就已经是第四代了,已经进入自动化起搏时代,它根本就没有倒钩;第二,即使起搏器上有倒钩,上面的电线扭动十万次都不会断,你尽管可以放心;第三,心脏起搏器并不安装在心脏里,而是装着胸腔中,所以不可能有心内膜痛的感觉。

这就是科学。相信科学,才能消除疑虑。

有病不能拖,抢救越快越好

有了毛病要及时治,不能拖拉,不能寄希望于胡乱吃一些非处方药完事[1],更不能寄希望于不治自愈。不治自愈的疾病确实有,但不能守株待兔——你能在一棵树下逮到一只兔子,不表明一直会有兔子前来送死。

许多疾病是从小慢慢变大的。哪怕是恶病,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得早,同样可以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可是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中老年人有病不敢上医院的情形还是非常普遍[2]。

一位尿毒症病人已经有12年高血压史,由于高血压病一直没有进行治疗,等到后来发生尿毒症时,仅仅透析就花了90多万元。想当初,如果治疗高血压、每天吃几片药,几毛钱的成本就行了。

这方面同样有说服力的是心肌梗塞。一旦发现心肌梗塞,马上送医院抢救,越快越好。抢救得早,花1500元打一针国产药就行;时间稍晚,得花15000元打一针进口药。6个小时后再打针,虽然也有效果但效果极差。如果12小时候以后再抢救就来不及了,药物毫无效果。

遇到绝症,一定要多跑几家医院

现实中常常有这样的事:说某人得了癌症后心情非常豁达,几年后不知不觉间癌细胞竟然不见了。这种情况,多半是医生的误诊。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介绍说,我国门诊看病的误诊率高达50%;住院病人中,如果有多名医生给你看病,该做的B超、CT、化验也全做了,误诊率依然会有30%。国外也是这样。尤其是脑肿瘤的误诊在70%,甚至高达100%[3]。

想一想不难理解。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更不用说不负责任的医生和庸医了。所以,如果你在一家医院被“判了死刑”,一定要到另一家医院去看一看,“核实”一下,这是减少误诊的最简单方法。虽然这比较麻烦,也会多花钱,但至少会比没有病死却被冤枉死好多了。

东北有一位职工38岁,自己感觉肝区疼痛,便去医院做B超。医生说,“情况很糟糕,你的肝上长了个瘤,7公分,已经转移了。”病人一听,当时就吓得脸色苍白,一屁股瘫在地上。回到家后他一夜没睡,因为他实在不忍心就这样离去,孩子才8岁,将来由谁来抚养呢?第二天他感觉肝区更疼了,勉强挣扎着爬起来到医务室去诊断。医生告诉他:“已经到了肝癌晚期,医生已经没办法了,唯一的选择就是你要想开些,喜欢吃就吃一点,喜欢玩就玩一玩,反正来日不多了,想开点吧。”

单位里工会主席来看他,问他有什么最后的要求。他说,他小时候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这辈子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去天安门看一看,那就死而无憾了。可是现在还提它干什么呢?自己连床也下不了了!

工会主席不忍心拒绝病人的要求,千方百计向领导争取,答应满足他的最后愿望,于是单位里派了四个小伙子抬着单架送他上火车。

看完天安门,有人建议干脆去北京的医院也看看,说不定他们有办法。医生做完检查后告诉他,“你什么病也没有,这是囊肿不是癌症。”

就这样,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他死而复生了。多亏了这次复诊宣判他“无罪释放”,事后证明,他得的确实不是癌症。

尽量不去看江湖游医

现在各地的药品销售商、江湖游医殷勤得很,他们的主要对象就是中老年人。毫无疑问,中老年人去这种场合不能算是老有所医,所以尽量不要去这种场合,否则上了当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为什么中老年人会成为江湖游医的青睐对象呢?究其原因在于:

一是每个中老年人总有一些老年病,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常见病,没必要去医院,自己抓点药吃吃就行了,只有生了大病才有必要去医院。

二是去医院看病费用高,动不动就要几百甚至几千元,经济上承受不了。而江湖游医费用低,许多都是打着免费旗号,不抓药不要钱。而且服务态度特好,有的还免费提供早餐,给中老年人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是子女们工作忙,不愿意打扰他们陪同去医院。甚至许多中老年人是执意不让子女们知道,怕他们担惊受怕。

四是去医院太远,也太烦。既要排队挂号,又要长时间候诊,转东转西辨不清方向,动不动就要半天或一天。而江湖游医就在小区、家门口,十分方便。

应该指出的是,去医院看病虽然费用贵,但毕竟正规。尤其是中老年人生病,往往不是单独某个“零件”有问题,通常都会“一损俱损”,不是单独针对某种疾病治疗就能解决问题的。

而药品推销商、江湖游医,他们推销的往往只是某种单一药品,而且往往就是某个特定品牌的药品,从事的是某种常见老年病的治疗,通常不可能全科治疗。只要你送上门来,他就有办法在他的产品与你的疾病之间产生关联,根本谈不上对症下药。

1 非处方药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耐受性,不会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是你要记住,它也是药。既然是药,它就具有药的各种属性。安全性较高,并不代表就“保险”,更不用说随便胡吃了。

2 原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因为经济困难的原因,我国患病未治疗者占40%,未及时就诊率占49%,患病就诊率从17%下降到13.4%。据估算,我国患病人(次)数10年内增加7.1亿,达50亿人次。

3 张灵:《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称门诊看病误诊率50%》,载《信息时报》,2008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