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发展趋势。据统计,2014年初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9.21亿,超过总人口的12.9%。其中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超过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4.9%,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7%,居世界首位。我国及全球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调查表明,中老年人患病率最高的前五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骨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而且有逐年升高趋势。尤其是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最快;因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5%,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脏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有鉴于此,这里主要论述一下脑血管病、心脏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知识[1]。
脑血管病的预防
所谓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
脑血管病一般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我们一般所称的脑血管病,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如中风等,它发病急,来势汹,发起病来常常要人的命。慢性脑血管病由于发展速度慢,很容易被忽视。
脑血管病有百分之七八十属于缺血性疾病,百分之二三十属于出血性疾病,也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不难看出,它们都与“血”有关。究其原因在于,脑部作为人体分化程度最高的器官,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完善的血液代偿系统,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有鉴于此,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关键是保证血和氧的正常供应[2]。脑部缺血3小时就会出现不可逆变化,形成缺血半暗区;缺血6小时以上,则所有脑细胞会坏死。
以最常见的中风为例。中风的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3],再加上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不可逆,决定了神经功能恢复非常困难。这两者叠加,表明预防中风的极其重要性。
中风有时也叫脑卒中,两者基本上是一回事。中风最常见的症状是,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俗称偏瘫[4]。
中风可以分为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混合性中风3种类型。发生中风的原因多种多样:出血性中风既可能是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是原发性出血或其它原因;缺血性中风既可能是脑血栓或脑栓塞形成的,也可能是腔隙性梗塞形成的,还可能是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形成的;混合性中风既可能是出血后梗塞形成的,也可能是梗塞后出血形成的。
目前比较明确的、发生中风的真实原因有:
动脉的损害,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血栓栓塞等;
颅内小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全身动脉炎性病变影响脑动脉,如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综合症、系统红斑狼疮等;
感染性动脉炎,如钩端螺旋体性、梅毒螺旋体性、真菌、念珠菌、继发于化脓性脑炎等;
动脉夹层病变,如外伤性夹层动脉瘤、马凡综合症、假黄色瘤夹层组织病等;
先天性脑血管病变,如烟雾病、先天性动静脉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
外伤性脑血管病变,如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低血压[5])、血液成分异常(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附壁血栓脱落、减压病)、红细胞异常(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增多症)、白细胞异常(白血病)、凝血因子异常等。
目前比较明确的、发生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心原性栓子)、肥胖[6]和缺乏运动、吸烟[7]、年龄[8]、口服避孕药、父母双方的中风史[9]、偏头痛、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等。导致中风的最重要病因是高血压,这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证实。所以要预防中风,首先要防止和治疗高血压,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不难看出,要预防中风的发生,至少要预防上述疾病发生。仅仅预防中风就要如此草木皆兵,更何况中风还只是脑血管病中的一种,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要做多少工作也就可想而知了。但不管怎么说,从整体上加强自我医疗保健、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毛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心脏病的预防
心脏病的主要症状有:气短、呼吸困难;心慌、心悸;胸骨后痛;二尖瓣面容,如两颊呈暗红色;紫绀、口唇发紫;颈静脉怒张;咳嗽与咳血;头晕目眩,严重时会出现头疼晕厥;夜间失眠;疲倦乏力;下肢浮肿;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在此基础上,女性的心脏病症状还有其特殊性[10]。
近年来心脏病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尤其40岁是一个重要关口。究其原因在于,心情和饮食两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中老年人听到这消息不要高兴得太早,以为自己远离了高危期。因为这是就一般而言,对于个人来说心脏病患者随时处于危险期,每天早上6至9时是心脏病发作高峰期。
有鉴于此,预防心脏病也要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手抓精神(爱心)文明,一手抓物质(饮食)文明。
爱心
《心脏停跳与心脏病》一书作者、著名医学心理学家斯蒂芬斯·娜卓说:“作为一个医生,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爱是能够治愈心脏病的。”她认为,预防心脏病应该有一颗爱心,时时助人为乐,同时善待自己。
这并不是什么道德说教。因为一个人有了爱心,就会从内心增进健康和快乐。否则,如果总处于愤怒与狂躁之中,内心起伏必然会颇不宁静、心跳加速。从医学角度看,心情激动和不安所产生的荷尔蒙是引发心脏病的元凶。而内心平静和乐观,则会刺激副交感神经,在体内产生较少的可的松(皮质醇),大大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并有助于治愈心脏病。
饮食
要预防心脏病发生,应当特别关注一种神奇食物——粟米油(玉米胚芽油)。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平时在饮食中一日三餐用粟米油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种粟米油,由玉米胚芽精炼而成。研究表明,粟米油不含胆固醇,却含有62%的亚麻油酸,具有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血脂、保护血管,减少动脉硬化作用。
千万不要忽视这一举措。虽然换一种食用油只是举手之劳,可是要知道,它占我们每个人一日三餐膳食脂肪摄入量的50%!为了减少心脏病发作,中老年人从40岁开始就应当每天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早晨醒来后不要急于坐起来,而是应在**安静地躺5至8分钟,然后侧身慢慢坐起,半分钟后再开始穿衣服、洗漱。
②早饭后要适当做些体育活动,如练气功、简单的伸腰踢腿、散步等,切忌猛烈运动和体位突然改变,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而诱发疾病。
③保持大便通畅。许多心脑血管意外是在用力排便时候发生的。
④生活有规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养成每天午睡或午休的习惯。
⑤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稳,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低盐、低糖、低脂肪,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⑥定期监测,测血压、血脂、血糖。
⑦除去一切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11]。
肿瘤的预防
肿瘤又叫癌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居人类死因第二位。
肿瘤流行病学专家们估计,人类80%至90%的肿瘤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这里的环境泛指直接接触某些特定致癌物质[12](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吸烟)对致癌的影响。因此,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可能有效预防癌症发生[13]。特别是,由于目前治疗癌症采用的都是癌后治疗,所以,坚持预防为主就显得尤其重要。
预防恶性肿瘤,主要是做到Ⅰ级和Ⅱ级预防。
Ⅰ级预防
内容主要包括:
①加强防癌健康教育
例如在日本,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就向国民提出以下12条防癌要求[14]:注意饮食营养平衡,不偏食;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饮食适度,不过饱;不吸烟[15];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过多饮酒;少吃过咸、过热食物[16];少吃烧焦食物;不吃发霉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17];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②讲究卫生
这主要是指要切实改变个人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低维生素及低纤维素膳食;防止粮食霉变;防止烟熏、过度油炸等不良烹调方法;改变过硬、过热烫的饮食习惯以减少消化道癌症发生的条件;戒除或节制烟酒以防止有关癌症的高发;注意口腔卫生保健对防止口腔癌症有益;注意性器官卫生对防止**癌症有重要作用[18]。
③合理使用医药用品
这主要是不要滥用药品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癌症发生。
④消除职业致癌因素
主要是对已明确会引发肿瘤的物质要加强检测、控制与消除[19]。
⑤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立法
第Ⅱ级预防
①无症状人群的监测
主要监测以下四个方面:
监测乳腺癌的要求是,30岁以上的妇女推行**自我检查,4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每年进行临床及必要时的X线摄影筛查。特别注意30岁以后初孕、12岁以前初潮、50岁以后绝经的高危人群,以及肥胖、高脂膳食、有卵巢患病史及患子宫内膜炎等女性。
监测宫颈癌的要求是,一切有**的妇女从有**开始,每2至3年都要进行一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Pap)。
监测结肠癌、直肠癌的要求是,40岁开始每年一次肛门指检;50岁开始尤其是有家族肿瘤史、家庭息肉史、息肉溃疡史、结肠直肠癌病史的中老年人,应当每年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每3至5年一次直肠镜检查。
监测肺癌的要求是,对有症状的中老年人进行常规胸部放射线检查和痰脱落细胞检查。
②有症状人群的监测
主要监测以下10种警报信号:
乳腺、皮肤、舌或其他部位不消的肿块;
疣或痣颜色变深、增大、瘙痒、脱毛、溃烂、出血;
长期消化不正常;
进食时有鲠噎感、疼痛、胸后闷胀不适;
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衄、头痛、颈部肿块;
月经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出血[20]、接触性出血;持续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尿血;
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长期原因不明的体重[21]减轻。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公告,目前糖尿病正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爆发。198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为0.3亿,1995年就上升到1.35亿,2005年超过3亿,2011年11月为3.66亿(其中中国为9240万人,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第二位印度的1.8倍)。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吃得多、尿得多、饮得多、体重减轻,俗称“三多一少”。不过,老年性糖尿病并不一定具备这三多一少症状,相反还大多比较肥胖、脸色红润、化验时尿糖并不高或呈阴性,血糖正常或偏高,只有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得以确诊。因此,老年性糖尿病常常会延误病情。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但通常认为它是慢性高血糖状态导致的一组综合症,是人体新陈代谢紊乱、酮症酸中毒、进行性肾病、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及白内障等并发症。
糖尿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由此引发肌体多器官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感染、白内障、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性昏迷等,对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
身体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比较容易得糖尿病。此外,它还与体力活动减少、饮食习惯、遗传、环境、气候、季节[22]等因素有关。
和高血压一样,糖尿病也可以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两大类。一般而言,如果发生糖尿病后不治疗、不控制饮食,一旦出现并发症如尿毒症,寿命通常在5至10年;如果只是采取一些简单的西药控制,随着时间推移,血糖总有一天会控制不住,这时候的寿命在10至20年;只有实施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状态,不出现并发症,才能实现健康长寿。事实上,9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是常见的。
这里所谓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这样四点: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放松一点。
多懂一点,就是要实行科学治疗。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这句话,“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并发症。”科学治疗的目的是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完全控制并发症。要减少**,注意足部和皮肤护理。
少吃一点,就是要控制饮食,保持标准体重,这一点后面再详谈。
勤动一点,就是要提倡适当运动,坚持劳逸结合,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从而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同时降低过高的血脂、血压,锻炼心脏功能,同时也能增加生活乐趣。
放松一点,就是一定要思想乐观,不要背思想包袱,避免情绪过分激动或精神紧张。一定要明确,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加以控制;只要控制得当,并不影响你活过100岁。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70%以上疾病的发生都与环境有关,其中关系最大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究其原因在于,干燥的空气会大量流失呼吸道系统的水分,从而造成粘液分泌量减小、汗毛运动减少、人体原有的除菌功能削弱、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疾病发生。所以,空气过分干燥容易得呼吸系统疾病就是这样来的。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肺水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栓塞等。这里主要介绍前三种疾病的预防要求。
肺水肿的预防
所谓肺水肿,是指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交换功能紊乱导致的肺含水量增加。肺水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有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这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主因,肺水肿晚期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预防肺水肿的最好办法是注意休息,药物预防主要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塞米松。这是一种人工合成肾上腺皮质类激素,属于类固醇类药物,一般用于治疗炎症所造成的渗出、水肿等。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肺部炎性**渗出,抑制组织胺等物质的形成。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肺部过敏性疾病。由于细支气管平滑肌的**,粘膜腺体分泌亢进,以及不同程度的粘膜肿胀,主要表现为胸闷、气急、咳嗽、咯痰、发作性呼吸困难。而且反复发作,很难治愈,可是却又具有明显的可逆性,即发作间期或治疗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
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关键要搞清发病原因。例如季节性哮喘发作的原因很可能是对花粉过敏,常年哮喘发作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灰尘、螨、周围的过敏原或呼吸道经常感染等。找到原因后,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采取相应的物质作浸出液,脱敏治疗;或者应用免疫增强剂,增强肌体免疫功能。
二是在缓解期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锻炼项目主要有气功、太极拳、散步、游泳、医疗体操、呼吸训练等,强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
三是调节、稳定情绪,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心理,这对治疗疾病大有好处。
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性,80%的患者有家族过敏史,与吸烟与被动吸烟量的多少有关。毫无疑问,要防止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不但要做到不主动吸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23]。
急性支气管炎的预防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胞的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所引起的支气管粘膜急性炎症。预防支气管炎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戒烟
不但不主动吸烟,而且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香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氨酸等都可以作用于植物神经,从而引起支气管**,增加呼吸道阻力;同时,损伤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粘膜分泌物增多,降低肺的净化功能,从而引发慢性支气管炎[24]。
②注意保暖
尤其是在气候变冷的季节,一定要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一方面能够降低支气管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能够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坏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发生继发性感染。
③加强体育锻炼
④预防感冒[25]
⑤做好环境保护
这主要是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1 美国科学家研究认为,预防和治病的费用投入效益比是1∶100,即现在在疾病预防上花1元钱,今后有望节省医疗费100元。
2 脑出血往往犯病很急,刚才还好好的,突然间就跌倒在地,出现昏迷半昏迷状态。这时家人最要紧的是首先保持镇静,立刻联系救护车;同时,不要急于把病人扶起来,而是要避免震动,让病人平躺在**,头部略高;最后,把病人头部偏向一侧,解开衣扣、假牙、拉出舌头,防止发生窒息。
3 中风每年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185%至0.219%,死亡率为0.116%至0.142%,中风幸存者的残疾率为60%至80%。其中25%至75%会在2至5年内复发,72%的第一次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别看这比率小,每年总人数高达700万人,发病率全球最高。
4 中风会造成歪嘴巴,但歪嘴巴不一定都是中风造成的。判断方法是:如果只有下半部面瘫,这很可能属于中枢性面瘫,是由中风引起的;如果一侧全部面瘫,眼睛不能闭合,这就基本属于面神经炎造成的。
5 中风机制很复杂,不但高血压患者会中风,低血压患者也会中风(血压低会引起脑灌注压低,由此造成脑缺血),甚至血压正常的普通人也会中风(请不要忘了,中风除了与血压有关,还与血小板集聚度高、颈动脉硬化等有关)。
6 肥胖尤其是苹果型肥胖(以腹部肥胖为主)的人,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比较容易引发中风。除此以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蛋白、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都与营养过剩、缺少运动有关。
7 吸烟是发生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是有定论的。吸烟越多、吸烟年龄越早的老年人,发生中风的机会越大。究其原因在于,吸烟能够使血管**、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促使血板聚集,从而导致血液粘稠、血流缓慢。
8 虽然青年人甚至幼儿也会中风,但40岁以下的中风患者只占总数的1%至2%,中风基本上是老年人的“专利”。
9 中风有遗传性。一般来说,父母一方有中风病史的,子女患中风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出4倍。
10 心脏病已经成为女性健康第一杀手,它的发生率比乳癌要高8倍。女性心脏病的发病症状并不像男性那么典型,有时看起来似乎还有点不像心脏病。主要症状有:胸部中央有沉重感、压迫感、闷胀感、扭紧感等;胸痛可能延伸到颈部、背部、手臂、上腹部等;胸痛时经常伴随自汗、恶心、呕吐等;胸痛时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喘气、头晕、晕厥等;其它症状,如原因不明的疲倦、莫名其妙的紧张、腹部胀气感、背部肩胛间的疼痛等。
11 例如专家建议,老年人不要洗桑拿。2002年12月11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终年87岁。据分析,他在去世前三四天还在演出,去世前一天还在家人陪同下上饭馆就餐、散步,主要发病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去世前一天洗了桑拿浴从而诱发了心肌梗塞。
12 据美国国家癌症协会统计,经过证实,大约有450种化学物质是致癌物质。
13 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认为,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两大类:一是外界因素,如机械磨擦、紫外线照射;病毒、细菌、病源微生物侵入人体造成细胞变异与增生;药品、添加剂、保鲜剂致癌。二是自身因素,如遗传;人体自身组织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过度增生;人体内分泌失调。据此,只要从饮食起居等点滴生活习惯做起,1/3的肿瘤可以预防,1/3可以根治,1/3可以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14 在日本人的死亡原因中,第一位是癌症,第二位是心脏病,第三位是脑溢血。所以日本人把防癌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15 吸烟是公认的引起肺癌的最危险因素。吸香烟的危险性比抽雪茄或烟斗者高,抽不带过滤嘴烟或高焦油烟的危险性比吸过滤嘴或低焦油烟高。肺癌危险性随吸烟年限和每日吸烟量的增加而上升,戒烟后的危险性明显下降,具体数据是: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高于不吸烟者20倍,戒烟后2.5年高于不吸烟者约10倍,戒烟后7.5年为5倍,戒烟后15年不到2倍。
16 在珠江三角洲,人们喜食咸鱼,当地鼻咽癌的发病率就居高不下;福建和广东潮汕人爱喝功夫茶,河南林州人爱吃滚烫热粥,这些饮食习惯都会长期刺激食道,致使黏膜受损形成溃疡从而引发食道癌。
17 过去人们见面爱问“吃了吗”,现在已改问“吃力吗”。一字之差,反映现代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心理压力却骤然增大,这是目前癌症多发的原因之一。实验表明:在饲养小白鼠的笼子外面放一只猫,小老鼠天天听着猫那充满敌意的叫声(给它施加心理压力),15天后体重开始下降、胸腺脾脏萎缩、免疫细胞活力下降,3个月后开始出现肿瘤。
18 例如,子宫颈癌占妇科肿瘤的60%以上,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子宫颈癌的发生与生育过早、过密、**不洁有关。发生子宫颈癌前,常有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息肉、**状瘤、尖锐湿疣和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等改变。
19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环境中的许多污染源会模仿人类的雌性素刺激人体某些器官,影响正常雌性素对器官的调节控制,由此引发乳癌的发生。例如,工作中经常接触汽油或其相关产品的男性如修车厂、加油站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上得乳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2倍,如果40岁前就从事此类工作机会将高出4倍。
20 老年女性绝经一年后出现**异常出血,民间俗称“倒开花”。临床医学表明,“倒开花”的原因从大到小依次是:老年性**炎、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恶性肿瘤、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倒开花”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但发生时的年龄越大属于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
21 体型和体重与患癌症的可能性之间有极大关系。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历时25年、对2585名女性和2890名男性志愿者进行的研究表明,体形良好的男性死于癌症的可能性只有体形欠佳者一半;但体形对女性死于癌症的危险没有明显影响,女性与癌症危险相关的指标是体重,体重指数(BMI)较高的女性死于癌症的可能性比非肥胖女性高出50%。
22 一年四季中,糖尿病人在冬季的病情会加重,所以冬季应当减少外出。
23 被动吸烟的概念是自己不主动吸烟、可是每天要被动吸15分钟以上香烟的烟雾。我国的被动吸烟率为41.2%,约5.5亿人,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人。伦敦(路透社)在美国和欧洲16个国家针对被动吸烟者开展了一次8000人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被动吸烟会使不吸烟的人患哮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比例上升3%至53%。
24 研究表明,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要高出4至8倍。吸烟的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每天吸烟25支以上,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死率较不吸烟者高出20倍。戒烟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
25 临床观察表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有70%至85%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预防感冒对预防支气管炎发作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