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散步外,太极拳[1]也是一项最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它柔中有刚,阴阳结合,特别有利于改善神经系统、增加平衡功能[2],而且又不用花一分钱,堪称无本万利。
在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中,各种各样的健身方法、拳法如雨后春笋,可是最终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太极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风平浪静中稳步发展,目前练习者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人民大学太极拳名家李德印教授认为,打太极拳与散步的区别在于,散步时人们经常一边散步一边想这个想那个,脑子静不下来。可是打太极拳却不一样,它要求什么时候该松、什么时候该静,什么时候虚、什么时候实,堪称一种心理体操。打拳时要求思想完全投入,而这对人的脑电波的有序化是很好的调剂和恢复。
太极拳的健身防病原理
早在二百多年前,太极拳的古老歌诀《十三势》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说法。实践证明,太极拳确实是一项对健身、养生、医疗、美容十分有益的体育运动,例如: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打太极拳时要求全身放松[3],以气运身,这样会使大脑皮层内的兴奋点集中于某个区域,同时抑制其他皮层的兴奋度。久而久之,就能抑制住大脑皮层中某些慢性病灶的兴奋,起到对某些慢性病的康复和医疗作用。
与此同时,打太极拳还能直接影响内分泌的平衡和增强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许多中老年人患有心脏病,这是由高血压、吸烟、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造成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除了戒烟和调节饮食外,最好的办法是运动。在所有运动中,太极拳可以说最有效,它可以稀释血液、缓解神经紧张,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高血压[4]效果十分理想。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俗话说,“人差一口气”。成年人每分钟的耗氧量至少需要0.25立升,而人体内的氧储量只有1.5立升左右。为此,人必须一刻不停地呼吸,通过呼吸吸入氧气,经过肺脏、通过血液,然后把它运送到全身各器官,让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糖等进行氧化分解,产生可供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人体的许多疾病是由缺氧引起的。练太极拳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最大限度地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从而使生物氧化能够在最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有效锻炼呼吸肌(横膈肌和肋间肌),增大肺活量。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打太极拳时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腰部,而腰的转动必然带动胃、肠、肝、胆、胰作大幅度转动;同时,打太极拳时深、长、细、匀的呼吸运动,兼咽津液,使得横膈肌运动范围不断扩大,对肝、胆也能起到按摩作用,有利于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功能,甚至治愈肝炎等疾病。
打太极拳通过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利于改善整个消化系统、治疗胃肠病。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中老年人常常会感到腿脚不便,其实,这正是老的表现之一。人的一只脚上集中了全身206块骨头中的26块,另外还有33个关节、20条肌肉、100多条韧带。
打太极拳要求步法稳健,动作轻灵,迈步如猫行,对运动系统尤其是膝关节和双脚的骨骼、肌肉、韧带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并且,它还可以通过刺激脚部神经末梢直接影响各组织系统运动,甚至包括消化吸收、生长发育、内分泌、胃肠蠕动、神经反射、生殖等功能。
太极拳有利于养生保健
太极拳之所以有利于养生保健,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它“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
要让太极拳更好地发挥养生保健作用,打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动作规范。也就是说,身体姿势一定要符合运动标准[5],这样才能做到意动身随,达到心身合一的地步。
其次,太极拳运动讲究的是腹式呼吸法,要求呼吸做到深、匀、细、缓、长,但是对于刚刚学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来说,不必刻意追求这些,只要能做到通顺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否则有可能会出现憋气等现象。
最后,要坚持长期锻炼才能发挥功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能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能功到自然成。
太极拳有利于延缓衰老
打太极拳有利于延缓人体衰老。北京体育大学曾经对北京市27位长期(平均8年以上)习练太极拳的老年人(平均年龄67岁)进行脑电波测试,结果表明,人的意念活动可以使大脑呈现出节奏性活动,打太极拳可以使脑波向良好方向发展,有利于锻炼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起到抗老防衰作用。
1994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修炼大会上,我国正式向世界推出太极拳、静坐气功、保健按摩三套传统健身方法。在1995年第二届太极拳修炼大会上,这三套健身法又因被誉为人类健康长寿的“百岁工程”而引起轰动。
太极拳之所以能延缓衰老、防病治病,从西医角度看,它的架式演练时间大约为20至30分钟,属于中度运动量[6]的有氧运动,可以消耗多余脂肪、防止血管硬化阻塞、增加气体交换、氧气供应充足、血流通畅、活化细胞防止病变,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从中医角度看,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八法为基础,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肩垂肘、虚领顶劲、尾闾中正。表面上看,太极拳是一种全身协调性运动,而其实呢,“体如能松,则百病不得上身,因体能松,则气血流畅,筋脉和同,五脏始得平衡,则病何能侵其体也。”
除此以外,我国科学家发现,人体中存在着由“下丘脑-脑垂体-胸腺-性腺”所组成的“生命中轴”。处于中轴基座上的性腺,如果出现衰退现象,就会导致中轴作用减退,从而造成功能紊乱、内分泌比例失调,最终百病丛生。相反,如果能够延缓性腺衰化,就可以不断维护和加强中轴,从而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是医治各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症的最佳方法,也是把握整体、抓住本质的科学健身之道。
打完一路太极拳需要做83个式子300多个动作,数百次螺旋运转揉抚按摩丹田,既能提高脏腑运化功能,又能直接调理性腺脏器健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性腺衰化,从而不断维护和加强中轴,起到延缓人体衰老作用。
更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体液循环系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调理、增强人的性腺内分泌功能了。
所以,长期练太极拳的中老年男性很少有“男”言之隐,**质量要比其他人高得多,特别是对治疗前列腺炎会很有帮助。
太极拳有利于心肺功能
打太极拳时,强调在自然呼吸的同时特别重视呼气。而从现代医学看,当一个人注意到呼气时,就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有利作用。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在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会处于紧张状态,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则出现舒缓状态,心跳减慢。练拳时注意呼气,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减弱,这时血管就处于舒张状态,毛细血管也会舒张,血液流动畅通,微循环灌注,血压就会下降,就会减轻心脏负担,这不但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有好处,而且还能锻炼一个人的心肺功能。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这一点。科学家通过跟踪研究41位50至64岁的太极拳练习者(平均打太极拳6.3年),结果发现,他们中的男性最大摄氧量比平常人高出29%,女性高出15%。这表明,中老年人打太极拳有利于锻炼心肺耐力。
继续跟踪研究41位65至80岁的太极拳练习者(平均打太极拳11.5年),结果发现,他们中的男性最大摄氧量比平常人高出23%,女性高出22%。这表明,中老年人打太极拳同样有利于锻炼心肺耐力。
经常可以看到,长期练太极拳的人皮肤细嫩、面色红润。中医理论认为,大凡美容,主要涉及气、血两个因素。而打太极拳时所用丹田内转法的内呼吸(丹田呼吸)与外呼吸(肺呼吸)相互配合,就能推动人体气血不断周流全身、滋养肌肤。
太极拳有利于治疗癌症
太极拳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癌是一种自由化细胞,它不愿意受到约束,喜欢四处游**,免疫是制约它的唯一力量。而打太极拳有利于提高人的免疫力,这是人所共知的。
除此以外,“疾病由气开始”。打太极拳主要就是练气,所以对包括癌症在内的任何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帮助。
在癌症的各种非药物治疗中,太极拳疗法、气功疗法、冥想疗法、松弛疗法、想象疗法、自我催眠疗法,都能缓和患者的不安和痛苦,并且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人生意义,这对治疗疾病很有帮助。
尤其是太极拳、体操、气功这类运动,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及淋巴流动,特别是使得肝脏肾脏功能旺盛,从而借助于肝肾功能的提高,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解毒作用,从尿液中排出癌细胞所产生的毒素。
需要指出的是,太极拳用于治疗癌症只能是辅助性的,不能寄希望于全靠它。否则,就可能是本末倒置了。
1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书《易》中。相传该书是三千一百年前的周文王所写,所以又叫《周易》。书中写道:“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的所谓“太极”,是指一切变化的起点。太极阴阳学说在中国哲学、医学、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太极拳的确切起源是,17世纪中期、明末清初流传于河南省黄河流域今天以温县为中心的农村地区。
2 老年人走路容易摔倒,这是导致股骨或其他部位骨折,进而促使健康状况恶化的主因。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对2328名60岁以上老年人历时4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经过各种运动锻炼的老年人摔倒的可能性会减少13%。其中以太极拳的锻炼效果最好,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练太极拳的人摔倒的可能性会下降25%。
3 打太极拳时一定要放松,才能畅通经络、祛病延年。而要做到放松,一是必须动作正确,“中正”才能“安舒”;二是套路要熟练,边想边做势必精神紧张;三是端引,即通过端引将各个关节对拉拔长,达到高质量的放松。
4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长期观察表明,经常打太极拳的老年人平均血压为134.1/80.8mmHg,动脉硬化率为39.5;而正常老年人的平均血压为154.5/82.7mmHg,动脉硬化率为46.4。
5 从这一点上看,打太极拳的要领比较难以把握,所以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者按照运动处方练习。腿部损伤的人不宜打太极拳。
6 运动量为最大耗氧量的35%至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