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动是健康长寿的前提(1 / 1)

在张学良(1901-2001)100虚岁寿辰上,许多人见他眼不花、耳不聋,纷纷向他讨教为什么能活这么久?张学良平静而“委屈”地说:“不是我活得久呀,而是他们活得太短了。”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张学良虽然活到100岁,可是并没到天寿年限,更没有侵占别人的利益,所以不能算活得“太”久。如果一定要追根究底,倒在于普通人应当想一想别人为什么没有活到该有的寿命[2]?

生命在于运动

上面所述的那位老道士之所以高寿,唯一的秘诀是每天这样走来走去(这同样是一种散步),要论营养及其他物质条件,他肯定没有你好。

生命在于运动的例子古今中外太多。在古书《黄庭经》中,就有“大禹走天下,劳其形而寿百岁;颜子肃然卧于陋巷,不动于心,年不及三十”的记载。意思是说,大禹喜欢运动,足迹遍及天下,结果寿命超过100岁;颜子不喜欢运动,所以还没有活到30岁就死掉了。

需要注意的是,生命在于运动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成效(如果身体劳累,其中歇息一两天不能算是中断运动)。这种运动,一般不包括家务劳动和其他体力劳动在内[3]。

爱尔兰杰出现实主义讽刺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1856-1952),一生创作52部剧本、7部小说,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是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4],活到96岁。他94岁时接受传记作家采访,在回答“一个人究竟能活到多少岁”时,他用5个小时介绍了四点长寿经验,其中第一点就是生命在于运动[5]。

萧伯纳每天很早就起床到郊外去跑步、骑自行车锻炼身体。为了劳逸结合,他规定自己每天最多写作20页文稿,决不多写。并且规定每隔一段时间就出去游一次泳,或者散步、骑自行车,决不因为贪图多写一点东西而过度疲劳,影响身心健康。这是他到高龄时仍然精力充沛、文思泉涌的主要原因。

萧伯纳的锻炼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游泳、跑步、骑自行车外,他还爬山、打网球、骑马、晒日光浴、洗冷水浴、做体操、打拳击等。

每当写作疲劳时,他就下海游泳。他说:“辽阔的大海,使我心胸开朗;汹涌的浪涛,给我无穷力量。”晚年不能游泳了,晒太阳成了他的最大爱好。为此他特地在院子里搭了一间茅草屋,基座还特地安装了轴承,以便能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随意转动。他在这间屋子里写作,整天能接受阳光的照射,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追“星(太阳)”族。

为什么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哥斯达黎加健身医学专家路易斯·加里塔认为,长时间的静止不动会导致中老年人体内钙质的大量流失,造成骨质更加疏松脆弱;体内脂肪增加、体重上升、血压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风并发症;精神消沉、空虚,从而导致身心欠佳。这其中,尤其是骨质疏松和冠心病是健康长寿的最大敌人。而他认为,坚持运动可以大大减缓甚至完全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

与年轻人不同,中老年人的锻炼方式没必要非得在健身房里长时间地运动,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有意识地散步、骑自行车等,适当增加一些提菜篮、背书包等有利于提高耐力的锻炼,就能避免人体肌肉松弛、促进骨骼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北京市健康老人”毕大爷的性情十分开朗,一直坚持锻炼。他在20世纪60年代退休后,就天天步行到3站地外的地坛公园去锻炼。虽然他原来右膝盖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是在坚持不懈的运动下,照样能健步如飞。

他从小就有唱京戏的爱好,这一爱好终生保持不变。2004年他103岁时,还照样要时不时来上一段马派代表作《淮河营》:“淮南王他把令传下,分做三班去见他,分明是他先把虎威诈,不由得我等笑哈哈。”声音之洪亮,令人怎么也想不到他已是百岁高龄。当记者采访他长寿秘诀时,毕大爷坚持认为就是“锻炼”两个字。

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

肺活量是表明中老年人是否开始衰老的首选项目。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历时30多年,对5200多人进行两年一次的体格检查,于20世纪90年代初得出结论说,一直困扰人类无法对生命作出预测的难题,可以从肺活量的大小来得到解决。

他们认为,根据中老年人的肺活量大小,可以对其远期和近期死亡率作出预测,测出他还能享寿多少年。这在医学上称“寿期预测”。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肺活量,男性平均值为3500至4000毫升,女性平均值为2500至3500毫升,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可达5000毫升以上。

肺活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年龄每增长10年,肺活量会下降9%至27%,这种减退趋势在中老年人身上特别明显。影响肺活量的因素有个人健康状况、胸腔大小、肌肉功能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胸腔壁扩张与收缩的宽舒程度。科学家正是根据这一点,来测出中老年人还能活10年、20年或30年的。

为了判断每个人的肺活量是否达到标准,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提出了三种自测肺活量大小的方法:

呼吸频率自测法

正常的呼吸频率应当是:20至30岁的人每分钟35至40次;30至40岁的人30至35次;40至50岁的人20至30次;50至60岁的人15至20次;60岁以上的人10至20次。

爬楼梯自测法

一般来说,能够一步两级、一口气登上五层楼,说明肺活量很好;如果能够一级一级登上五层楼,没有明显的气喘,说明肺活量较好;如果出现了气喘现象,也算合格;如果仅仅爬上三层楼高就已经累得上不去了,就表明肺活量达不到要求,属于一种身体虚弱、情况不妙的征兆。

深吸气、屏气自测法

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时间越长越好。50岁以上的人,如果最大限度的屏气时间能达到30秒钟算合格。时间越短,表明肺活量越小,越不好。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上述自测方法的正确率只有30%,当你达不到这些“标准”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如果有必要,可以去医院进行机测。

科学家指出,肺活量可以通过运动来增加,长期运动的中老年人肺活量减退速度非常慢,这方面的锻炼项目主要有:双杠双臂屈伸、引体向上、长距离健步走、游泳、爬山、武术、有氧操,以及各类健身运动如太极拳、舞剑、散步等。

中老年人可以根据情况,每天在下列项目中选择一组锻炼,运动时心率应当始终控制在每分钟120至135次之间,一个月为一个锻炼单元:

①俯卧撑10至30次,做2组;

②一套20分钟左右的有氧操;

③双杠双臂屈伸锻炼10至15次;

④30至60分钟的游泳[6];

⑤哑铃扩胸10次,做2组;

⑥长距离跑15至20分钟;

⑦引体向上5至10次,做2组;

⑧慢速骑自行车3公里;

⑨篮球、排球、足球类运动20分钟;

⑩羽毛球、乒乓球运动20分钟。

与此同时,膳食结构方面要做到营养而清淡,少食油腻,多吃鲜果蔬菜和适当的海产品,尽量少吸烟喝酒,不滥用各种香料、色素。

运动可以防癌治癌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顽疾,至今没有找到征服癌症的好方法。许多人谈癌色变,然而他们没想到,运动是防癌治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7]。“适量运动、经常运动有助于预防癌症”的观点,已经在医学界得到证实,并且被动物实验和研究证实。

研究表明,散步、慢跑、健身操、太极拳、游泳、登山、骑自行车等运动,都会有助于提高人的抗癌能力。

运动可以减肥,减肥可以防癌

运动能够消耗脂肪,从而减少雌性激素的生成,降低雌性激素代谢产物的致癌机会,最终起到抗癌作用。目前医学界虽然还不能确切解释脂肪与癌症之间的这种关联机制,但是已经明确发现,脂肪组织能够产生大量的脂肪物质莱普亭,而莱普亭能够促进新血管的生长。

要知道,癌细胞周围生长的新血管,正是癌细胞获得营养的必然途径。如果能阻断这些莱普亭,癌细胞周围的那些新血管就会因为“饥饿”而放慢生长速度,达到阻止癌症发展的目的。这在动物身上所做的实验中已经得到证明。也许,这就是运动可以减肥、减肥可以防癌的原因。

运动能够杀伤癌细胞

运动不但能预防癌症,还能有效杀伤癌细胞。这是因为,人在运动时肌肉的产热量很高,剧烈运动时甚至会高达40℃以上。癌细胞对热的承受力远远不如正常细胞,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容易被杀伤。

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运动也能刺激体内某些激素分泌,加快骨髓生成白细胞的速度,从而使得白细胞数量增多、存活时间延长,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这时一旦体内出现少量癌细胞,很快就会遭到众多白细胞围攻。

运动时的吸氧和出汗能够排出致癌物质

人体运动时的吸氧量要比平时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人体吸氧量越多,呼吸频率越快,通过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排至体外的致癌物质就越多。

与此同时,由于人在运动时加速了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排汗量,通过这种方式,也同样会有助于把体内的锶、铅、铍等致癌物质带出体表。这时即使是体内的癌细胞,也会像急流中的小砂粒一样随波逐流,无法在某个脏器内站稳脚跟、生长发育和转移扩散。

运动可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

研究表明,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分泌出来的干扰素要比平时增加1倍以上,而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里的运动不是指竞技比赛,而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只要坚持下去,就能降低胆固醇和脂肪、减轻体重,强化人体免疫力。

运动能够调节情绪

这一点很好理解。人在运动后会感到酣畅淋漓,心情特别愉快,甚至一扫原有的精神压抑和忧郁情绪,显然这对预防和治疗癌症有好处。

运动能通利大便

经常运动的人很少发生便秘,从而减少致癌的毒性物质滞留在结肠内的时间,大大降低致癌机会,尤其是降低患大肠癌的机会[8]。

美国医学会防癌协会建议中老年人,每星期要至少参加两至三次体育锻炼,每次时间在半小时以上。运动强度以自己能忍受、不感到过分疲劳为宜[9]。如果每星期通过运动能消化2000大卡以上热量,患心脏病和癌症的危险性就会大大降低。

中老年女性更需要运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认为,就性别而言,中老年女性比中老年男性更需要运动。究其原因在于,中老年女性身上脂肪和体重的增加速度快。而且一旦中老年女性体重上升,即使坚持运动,由于其肌肉的收缩及其运动量小、身上的肌肉少,其脂肪的消耗速度和体重的下降速度也会比中老年男性慢。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与中老年男性最理想的运动方式是散步不同,中老年女性最理想的运动方式是有氧舞蹈。事实上,这种男女之别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科学家专门为72至87岁之间的健康女性设计了有氧舞蹈训练,时间每次1小时,每周3次,结果发现,12个星期后她们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得到改善,并且非常有助于防止中老年人摔伤。除此以外就是,运动对中老年女性的防癌治癌效果更为明显。

研究表明,对于那些想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和减少罹患癌症几率的女性来说,轻快地步行是一种很棒的运动方式。美国科学家从1976年开始跟踪观察12.2万名女护士中的2167名确诊为患有乳腺癌的女护士,研究发现,每星期坚持散步1至3小时的患者,死亡率下降25%;每星期坚持散步3至8小时的患者,死亡率下降50%。

1 2014年,本书作者79周岁的父亲、71周岁的母亲依然会每天精神矍铄地去田里劳动,一天不去就难受。他们这一生不但没得过大病,就连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常见病也不敢近身。他们常说:“干活、干活,不干(劳动)怎么活(有活力)呢?”

2 张学良除了爱好运动,更在于大彻大悟、度量奇大。想当年他1930年就担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地位仅次于蒋介石。时隔4年的西安事变后,他却成了蒋介石的阶下囚。如果换了其他度量小的人,副科没转成正科就气得要命,别说1个张学良了,就是100个也气死了。所以,如果你想健康长寿,就大可不必为人生际遇耿耿于怀。

3 家务劳动虽然也是一项运动,但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活动筋骨、减轻其他家庭成员的家务负担、增添生活情趣,而不是以健身为目的的全身性运动。

4 萧伯纳最著名的一则幽默故事是,在一个酒会上,有位胸大无脑的交际花对他说:“如果我们两人结婚,生下的孩子有我的美貌、有您的头脑该多好啊!”萧伯纳微笑着说:“夫人,可是,假如这孩子的头脑像您、容貌像我呢?”

5 他的其他三点长寿经验是:生活简朴,布衣、素食;劳逸结合、重视生活规律;幽默机智,乐观豁达。

6 以健身为目的的游泳,配合水疗效果更好。我国台湾旅游医学会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在台湾很流行的水疗(泡澡),就具有增进**美满度的神奇疗效,对老年女性的作用要大于男性,所以它又被称为“女性伟哥”。

7 著名运动医学专家范阿肯教授,在对450名40岁以上坚持运动的人和450名不运动的人跟踪调查8年后得出结论:长期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患癌症的比率要低90%;即使患癌症,其死亡率也会比不运动的人小得多。

8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能坚持每天步行1小时,就可以把患大肠癌的机会降低50%以上。

9 太过剧烈的运动反而会降低肌体免疫力。最合适的运动标准是,每周3次、每次时间至少30分钟,或每周4次、每次时间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运动时应注意你的心跳次数,简单测算方法是:(220-你的年龄)×0.65×80%=你的有效运动心跳。如果你今年70岁,那么运动时你的心跳次数至少应该达到每分钟(220-70)×0.65×80%=78次以上,这样的运动才有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