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造英雄,改革出人才。对于曾为农业生产发展塑造过丰碑的中国农业银行来说,多年与农村经济同风雨,共荣辱,几番含辛茹苦,终于迎来了农金改革发展的春天。置身改革的大潮,五十万农金大军才思涌动,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我们的数十位分行行长就是这批人中的一部分,面对困难,面对机遇和挑战,他们高瞻远瞩,雄心勃发,一展风姿。
围绕总行党组的工作思路,本报自去年10月8日开设《农金改革与发展·分行行长访谈》专栏至今年1月8日,历时3个月,载文26篇,先后有24位分行行长将他们的胆识和韬略奉献于人前。他们在深刻理解总行党组意图的基础上,对农行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探讨。困难当头,他们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各抒己见,相得益彰,对稳定队伍、对帮助总行党组正确决策、对顺利推进全系统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机遇最重要困难是暂时的
对此,全系统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1996年,是农业银行发展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农业银行从职工队伍到资金、财产都被划走一大块。农行前途何在,人们何去何从?一时间基层干部人心思动。但是,这种局面很快便稳定下来。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了一批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分行行长。他们善于辩证地看问题,很快从困境中看到了机遇。在这个问题上,分行长傅春生、彭汉民、黄文豹、祁振汉、卞百林、陈子诚、曾庆全等人都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用分行行长符史峰的话来表述就是:改革使农业银行的管理职能减少了,同时也就减少了矛盾,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办银行;信用社的灵活政策不能依靠了,迫使我们注重自身发展;干部分流了,迫使我们加快培养;资金减少了,迫使我们努力拓展业务领域。他的话中“迫使”二字很重要,说明机遇不等于现实,必须付诸努力。此外,综述大家对有利因素和机遇的看法还有三条:一是在政策和大的经济环境上有许多有利条件;二是农行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多年奋斗,在各方面打下的基础;三是农行可以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从事经营活动,这些对于把农业银行的“后发优势”或叫“潜在优势”变为现实都至关重要。
加快发展明确定位转变观念
这是分行行长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
这组“访谈”与以往的最大区别就是分行行长们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采用了市场经济式的思维方式大胆设想,具有起点高、操作性强等特点。
在转变观念问题上,率先转变了观念的分行行长们大声疾呼:要从思维观念上来个大讨论,大更新,要树立农行的市场营销观。分行行长们一致认为: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农行干部职工的经营意识和效益观念、竞争现念是农行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基础。
在定位问题上,分行行长张少士、马能泽、程凤谷、罗正亚、马长贵、王纯、赵建贞、谢霆福等人都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普遍认为,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具备了自主选择市场的法人资格,因此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商业银行的经济原则调整市场定位、经营策略和业务格局。要围绕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网点布局;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城市一体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培植优良客户群体;要推进集约经营,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大力拓展新业务,实现资产多元化;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实施分类指导,加大金融业务创新力度。
在加快发展问题上,不少分行行长的见解十分深刻而又独到。他们提供了很多积极的建议,为农行的未来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即到本世纪末,要把农业银行建设成为经营稳健、实力雄厚和效益良好的国有商业银行,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辩证地分析了各方面的关系,认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把握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分行行长马能泽说:“没有发展的管理是无为无效的管理,没有管理的发展是不稳健不规范的发展,必须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促进均衡发展,必须把加快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话很有代表性。
积极推进“改”字当头
总览这26篇“分行行长访谈”,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不论身处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分行行长们都很务实,他们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本行工作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总行党组的部署设计自己的工作方案,其中有些思路很有见地,也很令人鼓舞。
分行行长马长贵结合深圳金融服务需求旺盛的情况,提出了“企业金融服务和消费金融服务并重”的观点,以“人脑+电脑”来提高服务水平。分行行长杨振中提出江苏可以依托其“乡镇企业发达、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经济日趋国际化的优势”,加快优化资金负债结构,加快业务拓展速度,加快管理科学化,加快业务电子化进程。分行行长赵开元提出了内蒙古分行发展的几个着力点,即:抓资金,加快网点建设,实行资金内部计价体制;抓管理、制定区别对待政策;抓领导,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分行行长孙兆海说:宁夏分行决定“改”字当头,稳中求进,尽快形成一个决策、经营、管理、监督、激励五个方面链条式相互作用的新机制。分行行长李兴奇介绍了河北分行实施对城中和农村工作分别部署、分类指导、城市行利用自身“一分一脱”任务不重之机加快发展的做法。此外,分行长马贵霖对吉林分行“未来的构想”、分行行长李世经对陕西分行行“夯实网点、电子化和人才三大硬件基础,厚积而薄发”、副行长朱世强的“瞄准新领域”、分行行长刘明廉的“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等论述,都十分耐人寻味。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领域的激烈竞争,都给以支农为己任的农行人以强烈的冲击,人心思改,人心思变,五十万大军上下一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场改革洗礼的中国农业银行一定会再塑丰碑。
(1997年1月22日《中国城乡金融报》一版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