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公司严格挑选符合6大投资原则的股票后长期持股不动,这是该公司投资业绩大大领先于同行的秘诀之一。与此同时,政府的税收也成倍增加。
★他向菲尔·费雪学长期投资
我们对于一些公司总是希望自家公司的股票保持高周转率感到疑惑不解,感觉上这些公司好像希望原有的股东赶快厌倦而琵琶别抱、另结新欢,以使得新的股东能够抱着新希望、新幻想赶快加入。相反的,我们希望原有股东一直喜欢我们的服务、我们的菜单,而且常常来光顾,我们很难找到比原来的股东更好的新股东来加入我们的行列。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长期投资是巴菲特的主要投资策略之一,而该投资策略他主要是向菲尔·费雪(Phil Fisher)学来的。他曾经表示,从精神层面来讲他自己有85%像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有15%像菲尔·费雪。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7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菲尔·费雪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投资专家和作家,他曾经比喻说一家公司吸引股东的方式就好比是餐厅招揽客户的方法一样。餐厅的特色可以是便利的快餐店、优雅的西餐厅和特别的东方食物等,但却不能一会儿是法国美食,一会儿又是外带皮萨饼,否则就无法吸引到同一群客户。而上市公司也是这样,它不可能同时迎合所有投资者口味,所以伯克希尔公司总会对有些公司希望自己的股票成交量放大而感到疑惑不解,这就好像希望原有股东赶快移情别恋一样。相反,伯克希尔公司希望长期拥有同一群股东,因为这表明这些股东了解并认同本公司的经营方向和对未来经营业绩的期待,为此公司的股票成交量就必然会很小很小。
的确如巴菲特所说,菲尔·费雪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专家、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家,深受美国华尔街的推崇和敬重。他从1928年开始从事证券分析职业,1931年创立投资顾问公司,被视为现代投资人的开路先锋之一。他的投资理念主要集中在《非常潜力股》一书中,1958年该书一出版就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必读材料。
巴菲特毫无疑问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并且深受鼓舞,并且在投资生涯中发挥了巨大影响力。他说,当时他看完这本书后就去找菲尔·费雪,当面请教以后,他对菲尔·费雪的投资理念佩服之至,随后就运用书中介绍的投资技巧操作,这非常有助于他个人做出聪明的投资决定。
那么,巴菲特这里所说的投资决定是什么呢?实际上,这就是看准股票的质地,然后长期持有。
从考察股票质地方面看,有这样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非常潜力股》一书出版后,美国华尔街上那些专业投资机构都在纷纷学习,但都是坐而论道,而巴菲特则更侧重于实际调查。
当时美国印地安那州有一只高速公路债券的价格是70多美元,而与该债券几乎一模一样的伊利诺伊州高速公路债券价格却高达90多美元。其他人纷纷认为前者价格之所以低,主要原因在于该高速公路的维护金额不够。而巴菲特呢,这时候专门开着汽车在印地安那高速公路上转了一圈,然后专门到印地安那波利斯去查阅高速公路部门的维护报告,看维护金额是不是真的不够。最后他得出结论说,实际上这条公路不是维护金额不够,而是不需要这么多维护金额,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这只债券。没过多久,该债券的价格就上升到了90多美元,上涨了30%。
从长期持股方面看,以下这个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1955年,菲尔·费雪购买了摩托罗拉公司股票。要知道,当时的所谓移动通讯设施只不过是在警车上装个收音机系统而已。他在1961年给美国斯坦福商学院学生上投资课时,把摩托罗拉公司称之为“最伟大的成长性公司”,而当时摩托罗拉公司的资本总额不过才3亿美元。直到2004年菲尔·费雪97岁高龄去世时,他依然拥有这些股票。不用说这些股票在他手里已经捏了43年,由此可见他的长期投资真可谓是“白头偕老”、“至死不渝”了。
对照一下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项目,巴菲特也曾经表示有几只股票是伯克希尔公司永远不卖的,这颇有一点菲尔·费雪投资风格。
他曾经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年钱德勒家族花2000美元购买可口可乐公司,除此以外就什么事都不用做了。事情的关键是无为而治,而不是盲动,即使在1919年也没有理由非要卖掉可口可乐公司不可。遗憾的是,钱德勒家族当年真的卖掉了该公司,它怎么会知道它会发展成现在这般规模呢?如果知道的话,一定后悔死了。
所以巴菲特建议说,投资者的最好出路就是买到一只好股票然后持之以恒,从此远离股市,并且尽最大可能延长持股时间,直到你的梦想变成现实。如果你整天泡在股市里,5分钟叫一次价,你想做到长期持股、不为心动是很困难的。
巴菲特提醒说,证券公司需要依靠不断买进卖出来赚钱,而投资者则相反,需要尽可能减少买进卖出来赚钱,这是一对矛盾,也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如果一屋子里的每个人每天都在互相买进卖出他们拥有的股票,到最后每个人都会破产,因为他们的佣金都进了证券公司腰包。相反,如果你们每个人都持股50年岿然不动,到最后破产的只能是证券公司,而投资者必定会赚得不亦乐乎。
用另外的例子也可以说明问题:医生需要通过不断给你变更药品来赚钱,如果一种药能包治百病,那么他一生只能开一次处方、做一次交易,他的赚头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他每天都能开处方、想方设法给你换药,那么最终你的健康状况不会变好而只会越来越糟。
【启示录】
巴菲特认为,要想长线投资就必须离开那些会促使你作出仓促决定的环境,在中国这个环境主要是证券公司交易大厅。他说,他之所以把伯克希尔总部放在远离华尔街的奥玛哈,原因也在这里。
★他投资的股票都适合长期投资
每当查理跟我为伯克希尔旗下的保险公司买进股票,我们采取的态度就好像是我们买下的是一家私人企业一样。我们着重于这家公司的经济前景、经营阶层以及我们支付的价格,我们从来就没有考虑再把这些股份卖出;相反地,只要能够预期这家公司的价值能够稳定地增加,我们愿意无限期地持有这些股份。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伯克希尔公司在购并企业时就抱定一种长期持有该股的心态,明白了这一点,对于该公司长线投资、长期持股行为就很容易理解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每当他和查理·芒格为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保险公司买进股票(指纯粹的收购企业和买卖股票,股票套利不包括在内)时,采取的态度就好像是买下一家私营企业一样。也就是说,他们着重考察的是这家企业的经济发展前景、公司管理层的诚信和能力,以及所要支付的价格。伯克希尔公司购买这些企业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再把它们卖出去;相反,只要预期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能够得到稳定增长,就会无限期地持有这些股份。
从这一点上看,巴菲特和证券市场上那些股票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师、证券大师完全不同。如果一定要说这方面有什么相似的话,他认为自己更像是“企业分析师”——说穿了,就是专门分析企业内在价值高低、发展前景的评估师。
巴菲特不无兴奋地说,这种评估企业内在价值高低的做法在买卖热门股票时相当有用。因为说实话,股市上三天两头会突然出现令人垂涎三尺的投资机会,可是这些投资机会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却不屑一顾。
因为在长期投资者眼里,股票交易价格的一时涨跌并不是太重要的,即使你手中拥有的股票停止交易很长一段时间也不用担心。就像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世界百科全书或费切·海默兄弟公司并不是每天都有成交量,道理是一样的。归根到底,投资者购买股票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主要取决于该公司本身的经济价值,无论你是100%拥有该公司还是只持有该公司的一部分股票都一样。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只要你购买的股票本身业绩很不错,你就不用为该股票短期内的价格涨跌担心。容易看出,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子公司大多具有这种特质。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年该公司的投资组合依然没有多大变动,他开玩笑说,他每天打盹时赚的钱比醒着的时候要多。在长期投资原则下,按兵不动就是一项明智选择,伯克希尔公司绝不会因为外面谣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可能会调整利率或者美国华尔街上那些投资家大幅度改变对股市发展前景的预期,就把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业绩表现优异的企业买来卖去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企业都具备绝佳的竞争优势和德才兼备的经理管理层,当初买入的价格也合理,所以大家真正应该关心的是这些质的方面有没有发生改变,而不是眼下的价格有什么起伏。他深有感触地说,只要这种长期投资策略得当,那么投资者到最后会发现,这些能够持续拥有竞争优势10年20年以上的传统产业,要比那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法提供稳定性的明星股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好得多。
他坦率地说,作为公民的一分子,他和查理·芒格非常欢迎改变,因为任何新观念、新产品、新方法都可能会提升人民生活水准,这显然对他自己也有好处。不过如果是作为投资者,那么把资金投入热门产业的流行行业就有点像太空探险一样惊险了。对于这种勇猛的动作,伯克希尔公司可以给予喝彩,但决不会参与。因为这既不是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风格,也不是当初购买这些公司的基本策略。
哲学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么,怎样来区别对待巴菲特这里所说的“变”与“不变”呢?
他以喜诗糖果公司为例举例说,喜诗糖果公司今天(1996年)的经营方式就和当初1972买下这家公司时有很大不同,生产设备和销售渠道也大不相同,产品品种更多了。毕竟20多年过去了,社会在发展,企业经营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变的话,那就是在这些方面变得越来越好了,越来越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就是为什么顾客购买巧克力一定要选择盒装巧克力、选择盒装巧克力又一定要选择喜诗盒装巧克力的原因。
要知道,该公司自从20世纪20年代由喜太太家族创业以来就一直是这样,可以预见在今后的20年甚至50年也能继续这样。
他说,这时候他正在研读可口可乐公司1896年的年报。虽然这份年报是整整100年以前的,但现在看来还不算太晚,因为正是在这份年报中可口可乐公司规划好了未来100年的经营方针。要知道,当时的可口可乐公司虽然已经成为全球冷饮市场领导者,但公司成为还不过只有10来年时间,年销售额也只有14.8万美元。但难能可贵的是,该公司总裁那时候就敢向全世界表示:“我们从没有放弃告诉全世界,可口可乐是能够提升人类健康与快乐、最卓越超凡的一件东西。”回过头来看这100年发展历史,该公司始终不渝地遵循了当初这一愿景。试想,这样的股票还有什么不适合于长期投资的呢?反过来,长期投资又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股票呢?
【启示录】
巴菲特为什么要把可口可乐公司和吉列公司股票作为伯克希尔公司“永恒的持股”,通过上面的分析不是一清二楚了吗?长期投资的题中之义就是,当初在购买股票时就应当选择适合长期投资的股票。
★长期持股的理由之一是避税
就经济实质而言,这种所得税负债就好像是美国国库借给我们的无息贷款,且到期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当然除非国会把课税时点提早到未实现时)。这种贷款还有一项很奇怪的特点,它只能被用来购买某些特定涨价的股票,而且额度会随市场价格来变动,有时也会因为税率变动而改变。事实上,这种递延所得税其实有点类似于资产移转时所要缴交的交易税。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公司与个人投资者不同的是,它的税率不但要比个人高出75%,而且绝对值非常大,所以必须考虑怎样通过长期投资来推迟纳税时间。尤其是对于巴菲特这样善于运作资金高手的人来说,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从经济本质上说,伯克希尔公司由于长期投资所延迟交纳的所得税实际上是一种负债,这种所得税负债就像是美国国库借给伯克希尔公司暂时使用的无息贷款。除非美国国会修改税法把纳税时间提前到利润尚未实现时就要纳税(巴菲特在这里是开玩笑,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否则这种所得税负债的还款日期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什么时候实现利润什么时候才需要缴纳所得税)。
除此以外,这种所得税负债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特点,那就是它的额度会随着股价变动发生改变,有时候也会因为税率调整发生改变。从这一点来看,这种递延所得税实际上很像在资产转移时所要交纳的资产交易税。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伯克希尔公司通过长期持股不但可以延缓缴纳所得税,而且纳税时间你想要延缓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这完全取决于你持股到什么时候变现。并且,这笔延缓交纳的所得税数额是会发生改变的,这主要取决于两项因素:一是税法变动,二是股价变动。换句话说,这笔延缓交纳的所得税数额将来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会减少。
读者如果了解到这其中的奥秘,就容易理解巴菲特为什么这样喜欢长期投资了。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非常喜欢买股票,可是要卖股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就像一位旅行家发现自己在只有一个小旅馆的小镇上过夜一样,房间里连个电视机都没有,百无聊赖中发现桌子上有一本名叫《在本小镇可以做的事》的书,连忙急匆匆地翻开看。可是当他翻开书以后却发现里面只有短短的一句话:“那就是你现在在做的这件事”。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由于坚持长期投资策略,伯克希尔公司买入股票后就几乎没什么事情可做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现在在做的这件事”——持股不动。
10多年过去后,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强调,与其他同行不同的是,伯克希尔公司买入股票后“根本没有退出策略”,买入股票“只是为了长期持有”。当然,没有退出策略并非就没有进入策略,不但有,而且进入策略要求还非常高,那就是在整个美国和全球范围内寻找符合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企业的6大标准。他幽默地说,如果谁有这种合适的购并对象就给他打电话,他会像一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小女孩一样,在电话机旁等候梦中情人的你的电话。
事实上,无论是谁,只要坚持长期投资策略,这时候对买入股票时机和价格的要求都会特别高。就好像找对象一样,如果你想和对方白头偕老、婚姻持久,找对象时必定会擦亮眼睛、仔细挑选符合你严格要求的伴侣。如果随随便便找一个,就很难保证这样的婚姻能维持多久。不用说,许多人结婚不久就匆匆离婚就是当初找对象时过于草率造成的。在这方面,股票的长期投资策略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长期持股的避税作用究竟有多大呢?巴菲特举例说,由于1989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投资变动很小,当年账面上只出现2.24亿美元的投资业绩,为此只需要向美国政府交纳0.76亿美元税金。
他说,这种持股不动的投资策略与短线炒作相比好处多多。这从以下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如果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只有1美元,并且它有每年上升1倍的投资获利,如果每年年末都把该股票抛出,投资所得在扣除34%的税金后剩余的部分继续用于追加投资。用这样的方式重复19年,在忙进忙出40次后,伯克希尔公司在这20年间一共可以得到的投资业绩是25250美元,累计向国库缴纳税金13000美元。
初看起来这样的投资业绩还不错,可是如果你知道下面这种结果就会明白究竟孰是孰非了:如果这1美元投资依然是每年获得1倍的投资利润,但这时候并不是每年年末都抛掉该股票而是什么也不用做,就把它压在箱底里看也不看。如此一来,20年过去后它的金额反而会迅速增长到1048576美元,在交纳34%的所得税即356516美元后,实际收益是692060美元。看看,这就是长期投资的避税效果。
有趣的是,这种避税不但对投资者有利,而且对政府也有利,用中国话来说是真正的“双赢”。这时候的获利是前者的27.4倍,政府所收到的税金也同样扩大这么多倍。不同的只是政府的税金并不是每年都能到账,而是必须在20年后一下子得到这么多。
【启示录】
上面这种避税计算法巴菲特20岁时就烂熟于心了,这是伯克希尔公司为什么几十年来坚持持股不动原则的重要理论基础。巴菲特在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丰厚获利的同时,也为美国政府上交了更多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