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认为,投资市场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之中。这种不稳定是必然的,又是可以合理利用的,没有什么不好,相反还可以乱中取胜。
所谓不稳定状态,是指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与客观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而当这种偏差达到极端状态时,就会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自我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不可能得到完全修复,总是处于动**之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稳定状态呢?索罗斯认为,关键在于投资者的主流意愿与客观现实的强烈对比效应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市场中那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就会最先进行反省,对这种主流意愿进行挑战,从而使得市场上原有的主导因素减弱;可是这并不能阻挡市场的原有惯性。
从索罗斯的投资经历看,他的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善于发现这种市场不稳定状态,尤其是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盛衰转换之际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当然,无论是谁,如果能够在临界点来临之前就发现并抓住机会,不成功也难。
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索罗斯投标竞买公司的出价,使得该公司的资产被重新进行评估,于是银行就给其他竞买者增加贷款额度,结果导致这些竞价者的出价越来越高,客观上推动投标价格一路飙升。不用说,在这种价格飙升的同时,竞标者的投资风险也就日益显露出来了。
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在投资领域中更常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种盛衰转换时机在什么时候出现,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时候往往就是市场主流偏向最强烈的转换时机,杀伤力最大。
也就是说,无论这时候你是买进还是卖出,所得到的盈利和亏损都是最剧烈的。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形,索罗斯的心态总是非常好,可以说心如止水、若无其事,因为他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哲学观。
正是因为索罗斯早年梦想当一名哲学家,在哲学方面颇有建树,并且努力想搞清楚人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基本问题,才使得他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不稳定状态比别人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在投资中更加从容不迫。
例如他从哲学起源中发现,哲学要想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命题“人为什么存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人要了解人类为什么“存在”,首先必须能客观地看待人类自身,而这又是几乎不可能的;可是如果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人类自身,又怎么可能最终了解人类为什么会存在呢,这本身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索罗斯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认为人类不可能摆脱自身观点的束缚,不可能获得独立观点用来解释市场上的一切。推而广之,人类不可能得到“真理”;真理可以追求,但永远追求不到。也就是说,人们在自身认识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缺陷,每个人能做的事只能是关注人类对事物的那些有缺陷的认识等。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人之所以是“人”了就不会变成“神”。这也是索罗斯金融战略的核心所在。
正是依靠这一点,索罗斯比别人更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的扭曲和运动规律,在市场不稳定状态中恰到好处地把握时机,比别人早平仓。
为什么在许多人看来没什么用处的哲学,索罗斯对她那么痴迷呢?这除了个人爱好外,也同样反映了索罗斯的超越常人之处。不用说,任何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哲学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哲学的“哲”,原本就是“聪明”的意思;也因此,“哲学”可以解释为“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
据说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名叫泰勒斯,有一次他在抬头观察天象时掉进了一个深坑,于是有人就讽刺他说,“泰勒斯会知道天上的事,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也有人说,“都说泰勒斯很聪明,那他为什么不去赚钱,而是整天研究那些无用的东西呢?”
一开始泰勒斯听过也就算了,但别人说的次数多了,传到他耳朵里觉得总不是滋味,于是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给那些人看看。
泰勒斯根据自己掌握的天象知识,预测第二年橄榄将会大丰收,所以一过了年他就以很低的价格租下当地所有的橄榄榨油机。别人都觉得他这一做法不可思议,但他也并不解释。到了夏天当地橄榄果然出现了大丰收,需要用到榨油机榨油了,这时候便只好纷纷到泰勒斯这里来租用榨油机。不用说,这时候轮到泰勒斯狠狠地抬高租金对他们出租榨油机了。
在这里,哲学家泰勒斯用无声的语言证明,如果他要想赚钱,将会比其他人赚得更多。
如果说泰勒斯最喜欢研究哲学而不是赚钱的话,那么在索罗斯身上这一点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索罗斯大学毕业时同样希望自己能成为哲学家,只是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投身金融市场去赚钱,可是没想到歪打正着,自己的哲学功底在这里派上了很好的用场。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为什么其他投资家的业绩没有他这么骄人?因为他们不具备这样的哲学功底。
2008年,索罗斯出版了《金融市场新范式》一书(中文引进版书名为《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仍然是他二十年前《金融炼金术》一书的老调重弹,但恰恰是这一点证明了他的观点比别人要超前20年。
在这本书中,索罗斯用自己的反身性理论证明了全球投资市场上对金融危机爆发成因的偏见和谬误,而他自己则是把它作为生前被人认可为哲学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也就是说,当年78岁的索罗斯,直到这时候依然希望别人能认为他是一名哲学家,而不仅仅是投资家、慈善家。
索罗斯从1985年8月开始坚持写投资日记,他说他要把日记作为测试自己预言证券市场变化能力的依据,同时也作为检验自己理论的历史纪录。幸亏有这些投资日记的存在,这使得索罗斯能够很好地把自己的实战经验通过一本本著作呈现给大家,虽然他写的这些很少有人看得懂。
例如,索罗斯把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的观点和投资战略就全都收录在1987年写成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到现在为止,索罗斯已经出版过差不多10部著作,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有中文译本。
例如,1986年9月8日(星期一)索罗斯是这样写投资日记的(《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著,孙忠、侯纯译,海南出版社,1999年4月,P243、245):
“上周一,受铂市场高涨的影响,黄金突破了400美元大关,出现了狂抛债券和股票的风潮。对于抛售,我未加理睬,到了星期四,道琼斯指数创下新高,似乎证明我是对的。但其他指数并未尾追而上。星期五,整个市场又趋于疲软。股市的主导力量也发生了变化,循环性股票和石油股走向前列,而收益丰厚的老牌主流股票则表现不佳。我确信,这是税法在起作用:长期资本收益的税率明年相对提高。与此同时,市场还在关注着通货膨胀。我的战略观点从未改变,只要各国当局能够协调它们的政策,和缓的经济增长将会持续下去。美元的相对稳定鼓舞了我,不过,股票市场看来还要考验股指的下行支撑力度,就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道琼斯指数调整的幅度不会超过40点。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削减一半的S&P期货头寸,为的是可以保持主动。日本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回落令基金蒙受了损失,不过对此我是无能为力的。”
可以说,正是因为索罗斯做了如此扎实的基础工作(写投资日记),才使得他后来很方便地就把它编篡成一本本投资著作,供现在的投资者研究他的操作技巧和心路历程,并且是原汁原味。
顺便一提的是,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一书很少有人看得懂。本书作者也曾经试图认真加以研究,但说实话最终还是不甚了了。据说索罗斯准备出版这本著作前,曾经拿着书稿给他最得意的助手,也是他发动英镑狙击战和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策划者德鲁肯米勒,要他读读其中的五章内容、给点意见,结果德鲁肯米勒回答说:“我一个字也没有读懂!”
索罗斯听了后脸上有点不高兴,因为他知道这是德鲁肯米勒在批评他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问题。索罗斯虽然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充满自信。他说:“令人十分惊喜的是,我发现那些抽象的理论操作起来竟然得心应手。如果说这些理论说明了我成功的原因,或许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是它鼓舞了我!”
任何难懂的理论,总会有人懂;而一旦做到这一点,情况就可能会变得很不一样。就在几乎很少有人读懂《金融炼金术》时,偏偏就有人因为读懂了这本书而自愿投奔到索罗斯旗下去的。乔肯米勒、保罗·琼斯等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在全球的投资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保罗·琼斯甚至还坚持认为,任何想要加入索罗斯公司的人,都首先必须读懂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