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在全球金融界颇具破坏力,这使得他在1994年时就被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为“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想想也是,你索罗斯既然具备洞察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和货币体系的能力,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漏洞,为什么就不去善意提醒他们进行弥补、非要发动货币攻击致他们于死地,然后自己大捞一票就走呢?这不是有点像电脑黑客吗?真是“坏孩子”。
其实,只要了解索罗斯的成长经历,读者就会认可这样一种观点:索罗斯之所以成为“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完全是环境逼出来的。索罗斯童年有过两次逃脱纳粹铁爪的经历,这使得他一辈子都特别注重逃避毁灭性打击。他直言自己的最高投资技巧就是“侥幸逃脱”。
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为人懒散,可是家庭条件十分优越,性格坚强、处事精明,曾经创办过全球唯一一本世界语文学杂志。他从小就教育索罗斯要自尊自重、自强不息,并且以一种平和态度去对待财富,这些都对索罗斯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小时候的索罗斯与同龄人相比各方面非常突出,成年后的索罗斯直到现在,身上依然保持着上述优秀品质。
从下面这件小事上,大概就可以看出父亲是怎样培养索罗斯的。有人甚至说,索罗斯后来之所以能在金融界取得辉煌成就,与他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放任自流”教育是分不开的。
194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平生贪图享受、不管有钱没钱每年总要出去旅游的父亲对索罗斯说,下个星期天准备去阿尔卑斯山滑雪,问索罗斯是不是愿意去。索罗斯一听高兴极了,当时就欢呼雀跃起来,可是父亲泼冷水说,现在还不要高兴得太早,有个条件你必须答应,就是他自己先到达目的地,然后索罗斯必须自己想方设法赶到那里去会合。
11岁的索罗斯担忧地说,我这么大的人一个人去能行吗?父亲果敢地说,没问题,这是对你生存能力的一次考验。不认识路,你可以查地图或者问别人,路费我来出,但你必须在限额内使用。
就这样,索罗斯想方设法搞到一张去阿尔卑斯山的旅游地图,查到目的地所在位置,然后确定最佳行动方案,硬是一个人背着旅行袋和滑雪板走出家门,坐了4个小时火车才到达目的地,与先期到达那里的父母和哥哥会合。
从家里到火车站坐车,火车下车后独自去一英里外的宿营地寻找父母,路上的各种经历对索罗斯来说感到既好奇又刺激,这对索罗斯日后的性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话说1944年,随着纳粹德国对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也宣告结束了。索罗斯的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名战犯,为了逃避对犹太人的屠杀,他不得不通过贿赂官员,给全家弄到一张“非犹太人”的假身份证才幸免于难,从此全家人开始逃亡生活,最终迎来了苏联红军的“解放”。
成年后的索罗斯说,他一点也不喜欢苏联帮助建立的共产主义匈牙利,反而非常怀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那段时光给他带来的“锻炼”和“刺激”,因为这让他从中学到了面对生死危难如何生存下去的技巧。
因为就在他张开双臂迎接苏联红军到来后不久就发现,他原来喜欢的冒险行为和推崇的投机行为不仅受到限制,而且还遭到严厉打击。这也是他在父亲怂恿下,下决心要去英国伦敦寻找梦想的主要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表明索罗斯从小就具有的这种冒险心理,对成年后的他在证券交易、商品交易、国际投机领域敢打敢拼是一大帮助。他自己也确实这样说过:这两段经历对他的整个投机生涯都非常有帮助,具体地说是两点:一是不要怕冒险;二是冒险时不要孤注一掷。
也正是从这种危难经历中索罗斯得出结论,一定要坚定地奉行“开放社会”。这也是他发达后成立名叫“开放社会协会”的慈善团体,在全球50多个国家开展慈善事业,每年捐赠额在4亿美元以上、总捐赠额超过80亿美元的主要原因。
1947年,索罗斯离开匈牙利去西方国家寻求发展。
在当时的战争年代,收听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节目是人们少得可怜的娱乐活动之一。为了寻找一条生路,索罗斯家有个亲戚在英国,所以父亲就“砸锅卖铁”凑足路费送他去英国找找机会。当然,以今天的目光来看这种选择是对的,否则也就不会有现在震惊世界的索罗斯了。
索罗斯首先来到瑞士的伯尔尼,然后很快就到了英国伦敦。结果他发现,伦敦不但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简直是走投无路。
他没有钱,也没有关系,父亲虽然有时候也会寄来一点点小钱,但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索罗斯每天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没有任何乐趣。
这时候,前几年在战争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求生本领很好地帮助了他。他决定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认为只有这样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索罗斯18岁时,在英国主要从事铁路搬运工、餐馆临时工、旅行社推销员、人体模型组装工、农场工人、苹果采摘、家庭油漆匠等职业。
读到这里,读者仿佛能看到索罗斯像今天的城市外来工一样,在一张硬纸板上用毛笔写上几个字,摆在路边等待雇主雇佣。事实上,当时的索罗斯也确实是这样,常常要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以至于成年后的索罗斯回忆那段经历时说:“在英国的第一年是那么的悲惨,相比之下,1944年倒是不错的一年。我吃得非常差,我甚至嫉妒房东的猫,因为它不愁吃穿,它有沙丁鱼吃,而我却没有。”
容易看出,这段沉沦的底层经历对索罗斯日后的事业发展和性格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印象。要知道,在农场打工时他甚至还因此组织了一次集体罢工,迫使农场主改按天计酬为按劳计酬,他和其他雇用工人的收入都由此有了相应提高。
1953年,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毕业后出去找工作,就像今天的大学生一样,要想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谈何容易?当时的索罗斯非常贫困,家里常常寄不了钱过来,所以只有尽快找到工作才能解决基本生计问题,而他能找到的第一个工作,居然只是去旅游胜地销售手提袋。一个外国人,说话又不利索,又没有英国绅士派头,跑推销是十分困难的。
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他切身感受到提高收入的重要性。他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能进入伦敦投资银行才算不负自己所学。可是在当时的伦敦金融界,找工作同样是需要“拼爹”的。索罗斯没有背景,找不到工作,所以只好去做商业批发站的业务代表,后来终于有机会进入一家匈牙利人管理的金融公司,但最终还是被解雇了。
无奈之下,他决心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求职。其实,他也只剩下这条路了。他写了许多封求职信,分别寄给伦敦市里所有的投资银行,并且不知天高地厚地在信封上写着“总经理亲启”。这在当时可是新闻,因为过去从来没有人会给自己不认识的人这样写信。
终于,有两位总经理愿意召见他。其中的一位与他见面只是为了告诉他说,索罗斯把他(总经理)的名字拼写错了。而另一位总经理则出于好心,实事求是地对索罗斯介绍了一下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当时伦敦金融圈里流行一种“聪明裙带主义”,即每位总经理总喜欢从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中物色对象,其中总会有一位有前途的人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位总经理的;如果索罗斯与这“下一位总经理”关系很好至少是同一个大学毕业,那就业希望就大了。可现在的问题是,你(索罗斯)连英国户口也没有!
后来,索罗斯由此得到启发,通过一位在伦敦当眼科医生的表哥介绍,去了一家银行做实习生。索罗斯感到欣喜若狂,因为这不但能摆脱他长期以来的贫困,更能切切实实开始金融生涯了。
后来的事实证实,索罗斯在这家名叫辛格暨傅利兰德公司(Siflger & Friedlandr)的实习经历,对奠定他的一生确实非常有帮助。
毫无疑问,索罗斯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在黄金股票套汇交易岗位上如痴如醉地工作着,但工作业绩乏善可陈。幸亏这家公司总经理也是匈牙利人,频频念及同胞之情,才对索罗斯照顾有加。
渐渐地索罗斯在工作中发现,他对利用差价获取套利越来越感兴趣,并且练就了在不同市场赚取差价的专长,很快他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积蓄。
不用说,“翅膀长硬了”的索罗斯虽然这时候依然充满理想色彩,但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来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了。说穿了,这时候索罗斯的身份是“储训人员”,每天的工作只是登记银行进出款项,把账单记录在一种很大的平板上,仅此而已。而索罗斯本人呢,则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到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被称为“冒险家乐园”的纽约去闯一闯。
有人开玩笑说,当时的伦敦金融界肯定没想到,就是这位小子在36年后杀回英国,通过成功狙击币值高估的英镑,迫使英格兰银行乖乖地投降,最终退出欧洲共同体汇率机制。这算不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哪?如果当初他不是在伦敦走投无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一切。所以,索罗斯成功狙击英镑,实在是被英国逼出来的。
所以,索罗斯从来不承认自己对攻击英镑有什么负罪感,相反却从中总结出一套“人与市场”相互作用关系的原理。
他的原话是:“我认为应该理解我影响市场,一个股市的个体参与者的影响到底意味着什么。当你正确地理解、预测形势的发展时,你就可以对其施加影响。你预测到了股市发展的轨迹,你就可以提前进入此轨道但却千万不能逆势而行。以英国的危机为例,当英国推出汇率机制的时候,我提前预估到它的退出甚至促成其退出……即便我没有出生或者我根本不存在,英国依然会退出汇率体系。因此,实事求是地说,我并非促成那次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我确实加速了事情发展的进程,这就是影响市场的方式。这也是你影响市场唯一的方式。当你尊重市场规律时,人们会听你的,你也能短暂地对市场施加影响,即便你是错的。当然了,你错了好几次以后,人们最后就不会再听你的了。这就是市场被影响的方式。”
终于,索罗斯在同事的介绍下,于1956年6月来到美国纽约,靠自己仅有的5000美元积蓄打天下,从此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
到了纽约后,索罗斯顺利进入同事为他介绍的一家名为F.M.梅尔公司的经纪公司。这时候的索罗斯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准备在这里不多不少干5年,把自己的5000元积蓄增值100倍变成50万,然后再回到英国从事独立的哲学研究工作。若干年后他解释说,之所以他准备干5年,是因为他“对美国并不是特别喜欢”。
索罗斯进入公司后很快发现,当时的美国市场和英国市场相对割裂,索罗斯来自英国,而纽约则急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索罗斯分配到专门负责黄金和股票套利操作,兼做欧洲市场分析。由于这时候的美国投资者基本上不了解也不关心欧洲市场(当然,欧洲市场的投资者也不了解美国市场),这给他在工作中崭露头角提供了极好机会。也就是说,这两个市场当时是相对独立的,这样,无限商机就都全给了“学贯中西”的索罗斯。
套利交易在今天已家喻户晓,可是在当时却很少有人涉足,没有人愿意投入大额股份在这方面进行投机。所以,当时的索罗斯进行的黄金和股票套利,差价其实很小,必须小心翼翼地吃准市场,才能从这种差价很小的高抛低吸中获得差价。这既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索罗斯正是从中锻炼出了一大长处:吃准市场、擅长市场分析和精准判断。而这也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全球最伟大的投资家的基本功。
索罗斯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熟悉英国市场的特长,为公司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索罗斯进入公司后一个月,就爆发了苏伊士运河危机,并最终出现流血冲突,引发埃及、英国、以色列、法国之间的战争。战争使得苏伊士运河无法正常通行,石油运输需要绕道而行,这样成本就提高了。索罗斯利用他在英国的关系匆忙入市,寻找在欧洲市场的投资机会,因为两地时差的关系,他几乎夜以继日地在关注行情,一刻不敢懈怠。几个月的疯狂工作,索罗斯给公司创造了丰厚利润,他自己也站稳了脚跟。
1960年,索罗斯利用自己的特长,第一次对国外金融市场开始投资。当时有一家德国安联保险公司的股票其房地产投资业务增长很快,而德国阿利安兹保险公司正在大量抛售安联股票套现,于是索罗斯建议大家不妨购买阿利安兹的股票,等待以后它的股价上涨。可是由于美国人对欧洲市场不了解,所以应者寥寥,只有摩根担保公司、德雷福斯非常赞赏索罗斯的观点,大量买入了阿利安兹股票。这件事情让阿利安兹公司董事们很不高兴,他们写信给索罗斯的领导,说索罗斯得出了错误的判断。
不用说,最终的情形正如索罗斯分析的那样,阿利安兹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扬了3倍,索罗斯的名声一下子就在业内传播开来。
1963年,索罗斯跳槽到一家名叫爱霍德·布雷彻尔德的美国公司担任分析员。该公司主要经营外国证券贸易,非常符合索罗斯的特长。由于索罗斯熟悉欧洲市场,在欧洲有自己的联系渠道,并且又会讲多种欧洲语言如法语、德语等,这使得索罗斯很快就在该公司脱颖而出,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佼佼者,1967年就担任该公司研究部主管了。
在此期间,索罗斯的投资才能日益显露,为该公司赚了不少钱。
与其他所有恃才傲物的人一样,这时候的索罗斯开始飘飘然起来,觉得“工字不出头,老板才自由。”虽然自己已经成为公司顶梁柱,可是又怎么样呢?如果自己单干,一定会比这好得多。
一方面是有了这样的念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索罗斯在此期间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合作伙伴罗杰斯。于是两人在1969年共同创立了双鹰基金(量子基金的前身),给索罗斯纵横疆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
晚年的索罗斯虽然听力下降了,可是记忆力非常好。几十年前的事情依然记得很清楚,他一生都感谢他的父亲,那个从西伯利亚战俘营里逃出来的年轻人。是父亲教会他如何在恶劣环境下应对风险、不按牌理出牌。
尤其是当索罗斯回忆到他父亲在他14岁时拿着伪造的身份证,带领全家在德国纳粹封锁线里穿行的时候,他说,那种刺激是他一生投资生涯中所未曾有过的。他开玩笑说,这时候他身上绑着的黄金和外汇,是他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