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耄耋老人来说,索罗斯想退休是任何人阻挡不住的。毕竟他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并且事业已经达到顶峰,没有什么理由不停下脚步来歇一歇,过过悠闲的晚年生活。但与此同时,索罗斯的性格和追求又决定他不可能像常人那样生活,否则他也就不是索罗斯了。
索罗斯的退休决定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在2000年他70周岁时,第二次是最近的2011年81周岁时。他第一次退休被事实证明是退而不休、半退半休,这一次是否依然如此,读者可以拭目以待。
索罗斯第一次退休是在2000年。当时的背景是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很多人认为索罗斯作为“一个时代”就这样终结了,而他自己也感到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呼风唤雨。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的一年里,量子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只有3%,而全球对冲基金资产平均投资回报率则高达10%。
这颇让人觉得索罗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所以,就在量子基金首席交易员德鲁肯米勒离任之后,索罗斯干脆把量子基金更名为“捐赠基金”,从而转向为一个“投资不那么咄咄逼人的工具”。
索罗斯在1999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不想创造任何记录了。”面对另一家著名对冲基金老虎基金在当年的关闭,当时70虚岁的索罗斯经常喃喃自语地说自己“已经70岁了,不想再赌博了。”
但请注意,索罗斯只是更名、并没有关闭富可敌国的量子基金,并且在2000年4月已经宣布退休的情况下,仍然聘请外人来重组并打理量子基金,他自己则把主要精力用于哲学冥思和慈善事业。
不过,这种局面并没能维持多久。随着索罗斯聘请的经理人一个个离去,尤其是索罗斯本来有意让儿子罗伯特继承事业的,可是罗伯特却明确表示自己无意子承父业,这让索罗斯感到量子基金离开自己还真的不行。与此同时,他自己又不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慈善事业,于是在退居幕后两年多后不得不亲自管理投资基金,过一种“退居二线”、“垂帘听政”的生活。
索罗斯重出江湖,效果很快就呈现出来:2001年量子基金在标准普尔指数下挫的宏观背景下,当年投资回报率高达13.8%,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所以,即使在索罗斯退居幕后这段时间里,熟悉他的人对他的评价依然是:“虽然他曾以高龄为由,表示不想再豪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仍一如既往尝试赚取更多的金钱。”
从上面量子基金在一年里的投资回报率只有3%,而2001年却高达13.8%中容易看出,它2002年上半年是亏损的。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基金公司高层频繁换人;另一方面是索罗斯不断“修正”投资策略,希望通过不断换人来找到比较保守和低风险投资策略的经营管理层,从而取得比较可靠的收入,为慈善活动出资。但这只是索罗斯的一厢情愿。
与投资决策中的“知错就改”原则一样,索罗斯在用人方面也是如此。当他通过两年实践,发现自己的这种想法行不通时,不得不在2002年调整策略,从原来的由外界经理管理资金模式改为由基金内部人士管理,并且由他亲自出面掌管70亿美元规模的量子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
结果,量子基金2002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2%,与当时不景气的美国股市行情相比,这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索罗斯这种本来想退休、可是退休之后又放心不下原来自己创下的那份家业的心态,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表露无遗。
2008年末,他在公司办公室进行的两个小时的会谈中明确表示:“我不想看到我多年积累的财富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我回来了,建立了一个宏观账户,用以抵抗我所认为的公司风险敞口。”他说,他在退休的这些年中由于不再参与量子基金投资,所以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像以前那样清楚,既不负责选择股票,又不熟悉最近发明的一些宏观金融工具。
但显而易见,索罗斯在这里是谦虚了。这只能表明他不再从事具体投资业务,或者说,与过去相比具体业务量减少了,但他的影响力依然还在。2007年量子基金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2%,在全球同行中排名第二,不能不说与他的最终掌舵分不开。
2010年11月8日,索罗斯基金香港办事处正式开张,索罗斯的二儿子、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副主席乔纳森·索罗斯主持开业仪式,索罗斯本人并没有到场。
担任香港办事处总裁的乔纳森·索罗斯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而在此以前,索罗斯的大儿子罗伯特·索罗斯已经去我国重庆“探过路”,准备在重庆设立办事处,好好地大干一场。
顺便插一句,或许是为索罗斯基金香港办事处的开张造势,2010年11月11日索罗斯基金公开在香港股市上买卖A股,从而引发全球一系列股市相继大跌。从2011年全球中国概念股的被操控看,这确实标志着索罗斯在做空中国。遗憾的是,当时我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言归正传。因为是索罗斯的儿子,所以罗伯特和乔纳森从小就深受索罗斯的熏陶,索罗斯对这两个儿子也一直寄予厚望,尤其是大儿子罗伯特,索罗斯非常希望他能出面掌舵公司,毕竟自己已是80高龄了。
但从现在的情形看,索罗斯的这两个儿子并不怎么热衷于担任这样的重任。虽然罗伯特在同事心目中拥有很高声望,被认为同样具有索罗斯那种精准判断市场波动的能力,但罗伯特一直表示自己不愿意接管整个公司,而是更希望能专心致志地做好投资事务。
但血缘关系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何况罗伯特和乔纳森这两个儿子本身并非平庸之辈。所以从2004年开始,索罗斯一点一滴地把权力交给他们,为最终交班做准备。无疑,这也会改变两个儿子的想法。
2011年7月26日,索罗斯基金正式对外宣布该基金管理公司将关闭一切投资委托,从而改组为专门为个人和家族服务的家族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封给索罗斯基金投资人的信,正是由罗伯特和乔纳森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副主席身份联名发表的,这被看作是索罗斯即将告退、两个儿子正式出山的标志。罗伯特和乔纳森表示,他们现在觉得自己“确实应该”在父亲的公司里担当起更大的责任,这似乎更是注脚了。
公开信全文如下:
我们写这封信是为了通知你们,不久前美国证交会(SEC)公布了基金监管方面的一个重大调整。也许你们已经知道,新的监管规定要求某些私人投资顾问必须在2012年3月以前向SEC注册。如果一个投资机构作为一个家族组织运作,它就无需遵守这方面的规定。
2000年以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实际上已作为一个家族机构在进行运作,当时乔治·索罗斯先生宣布对投资重点进行调整,量子基金将改名为量子捐赠基金。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可享受监管方面的豁免,这使得外部股东的利益可与家族投资者保持一致并继续向量子基金投资。依照新的监管规定,这些豁免条款已不再适用,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完成转型为家族机构的交易,虽然11年前它已经开始这样运作。
这一新情况所产生的一个不幸后果是,依据新监管规定的定义,我们不能再为家族客户之外的任何人管理资产。因此,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将要求量子基金董事会将相对少量的不合规定的资本在监管规定生效前返还给外部投资者,而新规定很有可能将在今年底生效。未来几个月中,你们将收到资本返还的操作细节,但我们必须建议你们尽快采取行动,这样你们才好做出相应的规划。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将继续致力于达成为客户带来超级回报的目标,将继续以业界的最高标准来进行商业运作。但是,未来我们的投资建议只能服务于索罗斯家族的账户和相关实体。
我们还要遗憾地通知大家,除了公司不再服务于外部投资者外,安德森(Keith Anderson)先生已决定离开公司,寻求个人其他的发展机会。2008年初他以首席投资官的身份加盟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领导公司度过了金融危机及危机后的复苏期。我们非常感谢他对公司成功所做的贡献。他离开时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具有活力和强大的投资机构。
对于过去近40年中选择将资本投向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客户,我们要表达深深的感谢。我们相信,时间已告诉你们的决定已得到出色回报。
从这封信中容易看出,量子基金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原因在于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对冲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机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根据这项法案规定,凡是管理资产在1.5亿美元或者有15个客户以上的基金管理公司,都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并公布有关投资者和职员的信息、管理资产规模、财务状况、业务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基金顾问服务等内容;同时,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定期检查。
根据要求,所有对冲基金管理机构都必须在2012年3月前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完成注册登记;不进行注册登记的基金公司只能管理家族资产。
就好比说,量子基金本来是一家私营企业,一切由老板说了算;而现在根据法案规定,因为它拥有外部投资者,所以必须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来进行规范管理,这样就会对今后量子基金的运作带来诸多不便。
既然如此,索罗斯认为,还是退出这些外部投资者、重新恢复为家族企业为好。这样一来,也就不用“夹着尾巴”做事了,这很不符合索罗斯的投资个性。
法案出台后,索罗斯就多次发出暗示,认为这种监管上的繁文缛节只能促使他下定决心不再为外部人员运作资金。
而这一观点也得到索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初狙击英镑时,因为协助索罗斯而名声大噪的对冲基金经理德鲁肯米勒、投资家伊坎的赞同,他们一致认为,量子基金作为一个家族机构运行会更好。
正因如此,量子基金副主席,也是索罗斯的两个儿子罗伯特·索罗斯、乔纳森·索罗斯在给投资者的这封信中表示,量子基金对外部投资者关闭后,会在2011年底以前向外部投资者返回总额大约10亿美元的资金,然后由他们继续管理家族资产。
应该说,由于量子基金从2000年开始实际上就主要是以管理家族资产为主、并且不再接受新的外部客户了,所以,这一转变对量子基金来说不会带来什么大的改变;更何况,这10亿美元资金对于2011年资金规模高达255亿美元的量子基金来说,比例只占4%,实在是小菜一碟,根本不会动摇量子基金的原有根基。
而实际上,美国监管规则的变动,也只是索罗斯退出的一个借口。量子基金在过去40年里的平均回报率高达20%,超过巴菲特的同期投资业绩,可是2011年上半年却非常糟糕。由于市场环境恶劣,量子基金投资趋于保守,2011年上半年竟然亏损6%。为了避免进一步亏损,量子基金不得不大量持有现金,现金比重一度高达75%。
附带说一句,当时索罗斯持有大量现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做空中国概念股,这从现在的眼光看已经可以得到证实。做空股市是他的一贯操作做法。
不过,从索罗斯当时的具体情况看,借机退出外部客户还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外部客户虽然能起到“泰山不择土壤”的作用,可是,对于索罗斯基金来说作用并不大。索罗斯基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外部资金比重很小,可谓是“有它不多、无它不少”,所以索罗斯对此也就不是很在乎。
相反,外部客户也不是好惹的主。一方面,有了外部客户,他们就会要求定期收到信件和电话,以便能随时了解基金经营管理动态,这会增加索罗斯的麻烦,尤其是在信息公开方面必须符合相关监管规定,这样就暴露了索罗斯的行动轨迹;另一方面,当市场不景气、投资业绩不佳时,这些外部客户随时都有可能逃离,眼睁睁地看着你走投无路。
并且从道理上说,任何企业和个人投资行为都会符合以下两条“规律”——当资金规模不大时,会首先选择独立操作,因为这种规模小的基金主要依靠投资收益而不是管理费就能生存得很好,操作灵活性强,更容易赚钱;当资金规模很大时,则会首先选择吸收外部客户,赚取管理费;当规模不大不小时,则会随时具有合并与被合并的可能。
从索罗斯基金的情况看,当投资机会减少时,外部资金的危害要大于好处。正如2010年归还外部投资者资金的德鲁肯米勒所说,当时该基金有超过100亿美元的外部资金,这限制了基金所得回报,就是这个道理。
附带一提的是,2011年初《福布斯》杂志估计索罗斯的身价为145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排名第46位。而从量子基金255亿美元规模中只有10亿美元来自外部投资者看,索罗斯的身价应该远远高出145亿美元。也就是说,《福布斯》杂志对索罗斯的估价是很保守的;同时也表明,索罗斯基金改为家族企业后,它的操作手法的杀伤力不会有丝毫削弱。
一般认为,索罗斯对外部投资者关闭量子基金,决不是他正式退休的标志;即使他对外宣布退休,也会是隐而不退。这只是他的一种策略。
因为就在这封公开信由索罗斯的两个儿子罗伯特和乔纳森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副主席的身份宣布,许多人把它看作是索罗斯即将把大权交给两个儿子、自己退出江湖的标志,有媒体就此向索罗斯求证时,索罗斯并没有作出明确回答。这就更让人怀疑索罗斯是否真的想退休了。
对于索罗斯来说,把量子基金转为个人和家族企业,一方面可以逃避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相关操作的条文;另一方面,2010年以来索罗斯的直觉经常出错,也是促使他萌发退居二线的因素之一。
2010年量子基金获利率只有2.5%,2011年上半年更是亏损6%,在这18个月中索罗斯旗下三分之一与能源有关的股票投资都出现不同程度亏损,这使得一直非常自信的索罗斯也感觉自己“老了”,需要“休息”了。
不过,现在看来这更多地表现出只是一种假象。正如美国媒体一致认为的那样,对于索罗斯来说,把量子基金转变为纯粹的家族企业,显然对索罗斯更有利。这种有利最突出的是,他从此再也不用为如何公开投资细节烦恼了。换句话说是,这意味着从此以后量子基金将不再需要接受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量子机构的运作策略和过程将会变得更神秘。
对此,只要看看索罗斯宣布退休时量子基金高达75%的现金比例就可以相信,这只是索罗斯的暂时封笔,一旦时机到来索罗斯又找到“手感”时,就必定会再次出山重干一番。这才符合索罗斯的秉性。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美国经济的复苏趋势并不乐观,债务违约风险依然严重,这并不是索罗斯认为的那种最佳投资时机,所以他一直在逐步减少投资规模。2011年7月,量子基金的投资仓位只有25%、现金比重高达75%,就是与2011年上半年量子基金亏损6%的黯淡业绩吻合的。
75%即190亿美元规模的现金放在那里干什么?索罗斯实际上是在等待他所认为的那种最佳投资良机——做空中国——的出现。
2011年4月,索罗斯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投资者会议上表示,虽然当时全球市场没有直接崩盘危险,但却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更加令人费解,更加难以捉摸。
这表明,索罗斯当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景同样感到迷茫。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把现金放在手里比较稳妥,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现金为王”;同时宣布自己退休,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毕竟,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这也是他的应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