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攻击各国货币的前提之一,就是该国金融体系是开放的。因为只有开放的金融体系才能让索罗斯进出自由,从而通过攻击一国货币达到转移财富的目标。但这又不是绝对的。
以我国为例,亚洲金融风暴那时候我国大陆的金融体系同样相当封闭,所以索罗斯等国际对冲基金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攻击中国人民币。因为人民币的篱笆墙扎得紧,对冲基金无法大规模进入,更无法自由撤退。也正因如此,人民币在这场灾难中幸免于难。
现在10多年过去后,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有所扩大,但幅度仍然有限,尤其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这是国际对冲基金无法大规模进入我国的主要障碍,但这也并非就表明索罗斯等人不可能发起对人民币的攻击。并且有种种迹象表明,索罗斯未来更看好中国市场,说是虎视眈眈也不为过。
因为归根到底,国际对冲基金从正面攻击人民币不行,但迂回曲折的路径还是有的。例如,有实力的国际炒家仍然可以通过投机机构长期进行资金潜伏,化整为零地进入中国大陆,伺机以待。
具体地说是,目前我国外向型经济比重过高,于是国际投机资金就一定会利用各种外资渠道进入我国,在我国国内进行套利。即避开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审查,以美元进入我国大陆,然后换成人民币,再把人民币投向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高获利行业。
等到我国房地产价格炒到奇高后逢高出货,这些投机资金手中就拥有了巨额获利。而这时候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是不断升值的,这些获利资金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及时换回美元,在赚取投资收益的同时,又赚一笔丰厚的汇兑收益,可谓是两头赚钱,两头不耽误。
换个角度看,为什么我国百姓望着节节升高的楼价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买不起住房呢?说到底也是因为这些国际投机资金提前透支了购房者的未来财富,把房价炒到天上去,提前把中间的利润抽走了!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3.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可是这决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因为这充分说明,全球国际投机资金已经全面以美元方式进入我国大陆换成了人民币,一方面通过各种资产组合工具(如上所述的房地产投资)获取套利暴利,另一方面虎视眈眈地等待着人民币升值获取汇兑收益。
这时候倒霉的是谁?当然就是手中拥有美元的一方了,具体地就是我国政府。虽然这些美元并没有减少,但其购买力已经比过去大大降低;同时,这些美元储备虽然是“国家”的,但说到底其损失是全国人民的。
例如,早在2010年2月3日索罗斯在香港大学访问期间,市场就有传言说,索罗斯基金在当年一月份就开始了秘密建仓,主要对象包括汇丰控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兴通讯、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银行、中国太平、中海发展等10只股票;令人诡异的是,在消息传出的当天,这10只股票全线上涨。
当有人就此向索罗斯求证时,索罗斯轻描淡写地说:“当我发现泡沫的时候,我往往会买进,泡沫并非是无理性的。在泡沫发端的时候参与进去是明智的。当我认为泡沫已经成熟了以后,我就卖出。对吧?我甚至会做空。然而在大盘走势改变以前我尽量不去做空。因为如果你想抢占最高点的先机,做空会令你非常的痛苦。如今通过做空来赚钱还是可能的。然而,即便在股市暴跌的时候,它依然能够重生。例如当IT泡沫破灭、股价暴跌的时候我做空了,此后IT股迎来了第二春。因此总结来说就是,应对股市没有一成不变的秘诀。”
索罗斯如此这般的描述,看起来好像并没有证实读者的提问,但却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问题,并且还进一步加重了市场对中国资产泡沫化的担忧。不用说,这是香港股票和内地A股向下调整的压力来源之一。人们会想:既然索罗斯是这样认为的,这市场发展前景就是令人堪忧的。
要知道,全球几乎一致认为索罗斯的投资是投机,这种投机的主要秘诀在于进出股市的时机选择上。归根到底,投资股票最重要的是选股,挖掘价值大大被低估了的股票然后买入,一路持有;而投机股票最重要的是选时,即在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抛出,至于这只股票的质地好坏并不是很重要,关键要看能给你带来多大的炒作空间和投机获利。
容易看出,投机与投资相比,方式和手段更多、风险也更大。例如在市场低迷时,投机者同样可以买入股票作为投资,但他们更习惯于用低杠杆率分散买入股票;而当市场被高估时,他们则会通过提高杠杆率的办法来加大沽空力度。
对于这一点,从索罗斯分散买入10只中资股票的行动看(如果索罗斯确实在这样做),他采取的是一种“试探性”投机。或许在他看来,香港股市作为连接中国内地和国际资本市场最密切的纽带,既然是全球对冲基金的心仪对象,那么他也就应该毫无例外地积极参与其中。
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看出,为什么索罗斯称“投资是出差错的投机”了(《金融炼金术》P358)。意思是说,像他这样的国际投资商的一切投资行为,本质上看都是为了“投机”;只有当“投机”发生失误时才会被迫变为“投资”。这听起来和我国股民戏称的“炒股炒成股东”是一个意思。
想当年索罗斯第一次来中国,是2001年9月12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应邀参加中国外交学会主办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3年,索罗斯在中国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在这个论坛上,他用15分钟作了名为“21世纪的全球资本市场和中国的作用”的演讲,算是第一次在中国人面前亮相。
接下来,索罗斯就在原来投资海南航空公司的基础上,追加投资在海南航空公司基础上组建的大新华航空公司,并对来中国投资抱有浓郁兴趣。2005年10月索罗斯表示:“以前我对中国市场只有一个大概的概念,我现在要走进来,寻找投资机会,探索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我的投资是属于专业投资,下一步,我要研究如何真正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话音刚落,2006年索罗斯与中国品牌奇瑞汽车结盟的消息就不胫而走。消息称,索罗斯准备通过他的基金公司投资2.25亿美元到奇瑞汽车的美国合作方美国梦幻汽车公司,力挺奇瑞汽车早日进入美国市场。
对此,中国汽车界颇有些感到忧心忡忡,认为索罗斯的这次投资很不负责任,对于奇瑞汽车来说也面临着较大风险。因为索罗斯手上拥有几百亿美元的对冲基金,这对任何一个企业哪怕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冲击都是不容小看的。而现在他仅仅拿出2亿多美元来,很可能只是一种试探,并不是看中该公司的投资业绩;或者说,并不表明该公司值得索罗斯投资。
之所以这样说,是与此同时在2005年中国民间非政府组织“知爱行”的年度报告看到,当年索罗斯基金会向该组织一共捐赠了23.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00万元),是连续第三年对该组织的资金支持。
索罗斯基金会直接与该组织合作,对资金使用并没有要求,也不参与该组织运作,因而被认为是具有“突出的政治色彩”。
据索罗斯基金会总裁办公室介绍,2005年它们统一拨给中国国内非政府组织和相关机构的捐赠数额在200万美元左右,主要用于支持法律援助、公共利益诉讼、环境保护、艾滋病防治等。
需要指出的是,索罗斯基金会和索罗斯基金并不是同一概念。索罗斯基金是一个投资项目,主要从事运营和投资,这样的基金组织索罗斯有好几个;而索罗斯基金会也叫“开放社会研究所”,在全球拥有50多家分支机构,雇员超过1000人。也就是说,索罗斯基金会主要是索罗斯致力于“推动成立开放社会”的民间组织,从索罗斯基金那里得到资金来源,然后投入索罗斯所关心的一切地区和领域。
而在此之前,索罗斯基金会在1986年初就仿照匈牙利搞基金会的模式,向我国当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资助改革和开放研究活动,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到1989年停止这项运作为止,共向我国相关机构提供250万美元捐款。当时,索罗斯也曾经有过在我国筹建索罗斯基金会中国分部的设想。
索罗斯对“知爱行”的资助是悄然进行的,甚至没有出现在索罗斯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这显示了索罗斯一贯的谨慎和低调。而实际上,索罗斯除此以外还在通过其他境外组织对我国国内进行捐款。
比如,2005年索罗斯旗下的开放社会研究所给一家名为“国际公平桥梁”的组织提供了45万美元资助,支持它在我国开展刑事辩护方面的培训;给一个名叫“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组织提供37.5万美元资助,支持它在我国开展倡导公众参与的环保项目。此外,在公共健康、改善吸毒者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领域等,也有合作和关注。索罗斯基金会总部明确表示,将在适当时候在中国设立分部,“为广大的中国人服务”。
但显而易见,由于索罗斯基金会每年高达四五亿美元的花费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说穿了就是输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以遭到许多国家抵制,如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
就索罗斯与我国奇瑞汽车结盟这件事情来说,奇瑞汽车最初是想通过合作方美国梦幻汽车的渠道快速进入美国市场,结果双方合作并不愉快,很快就闹起纠纷,并且于2008年7月22日被美国梦幻汽车公司声称要告上法庭、向奇瑞汽车索赔11亿美元的“潜在利润损失”。
虽然奇瑞汽车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从中看出索罗斯的投资眼光显然还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在我国大大小小的汽车品牌中,只有奇瑞汽车是血统纯正的民族品牌,具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及相应知识产权。如果是其他混血儿品牌,索罗斯又何必投资中国?因为在这些国内品牌汽车中,最核心的发动机几户全都是进口的,根本不值得索罗斯投资。
索罗斯看好未来中国市场,除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能嗅出了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些规则漏洞,这也不必回避。
2001年9月10日,索罗斯在北京举行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不断发现世界众多规则中的缺陷,然后找到了就利用它来赚钱。记者问,如果你在中国也发现有这样的缺陷、觉得可以挣钱,会不会因为交情而不冲击中国市场?
索罗斯直言不讳地说,我可能会先警告你们,然后还是要赚钱的。因为如果你市场开放并且有许多弱点,金融市场上就会有很多条“鳄鱼”,意思是说不止他一条。他说,“我现在这样说,好让你们有时间为此做准备。所以你们需要改革金融体制,而且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中国的金融体制需要开放。而且我认为中国在对外开放前,应该有一个内部的开放。这就是我认为‘开放社会’的概念目前对中国非常重要的原因。”
附带一提的是,索罗斯这里所说的“警告”不一定是语言,更可能是行动。而事实上,在此以后他已经对中国采取了几次动作,这是不是属于他说的“警告”范畴,就用不着他进一步阐述了。
索罗斯2009年6月访问我国时,中国记者试探地问他是否有兴趣增加在中国的投资?索罗斯回答说,这主要看机会。他说,中国的投资限制比较多,所以他在操作过程中会有难度,但他“肯定会寻找恰当的时机”。
这话说得有水平。一方面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下一步设想,可是又没有把话说死;另一方面,索罗斯当然知道自己在全球投资界的影响力,如果他把话说得过于明确,必定会引发全球市场作出相应反应,这样对他下一步的布局和炒作有可能造成被动。所以他只能这样模棱两可地说。
2009年10月30日,索罗斯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科学院演讲时,发表了从长期来看中国将成为金融危机最大赢家的观点。而在此之前,市场已经传出索罗斯大手笔认购龙湖地产的消息。事实上,索罗斯一直都在密切关注中国资产,只不过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他一时还无法大规模投资而已。
从过去的一贯立场看,索罗斯对中国应当说是很友好的,虽然许多中国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索罗斯的“帮忙”,中国才能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中躲过一劫。
此话怎讲呢?众所周知,这场金融风暴对全球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美国处于这场恶梦的中心,中国所受到的影响最小。究其原因,其根源还得追溯到10年以前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索罗斯提前给中国打了一针“预防针”,或许这也是他上面所说的这种“警告”吧。
当时是1997年7月,索罗斯在完成了以泰国为源头的东南亚金融市场攻击后,开始乘胜追击对香港发动攻击。而当时的香港刚刚回归中国,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中国政府都会全力支持香港政府继续保持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其前提条件当然首先是保持港币稳定。所以这就注定了索罗斯对港币发动攻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自量力的。
当索罗斯大量抛售港元及沽空港股期货后,怎么也抵挡不住香港政府动用1200亿港元外汇储备的围剿,隔夜拆息一度抽高至300厘,迫使索罗斯8月底期指结算时只能高价平仓,乖乖地亏了离场。
索罗斯是个哲学家,从哲学角度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而索罗斯这次发动对港元的攻击,从香港和中国方面来看实际上不完全是坏事,同样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至少可以提醒我国在哪些金融政策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完善,哪些政策需要调整。
所以接下来看到,正是经过这次攻击中国政府“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对抵御十年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产生了免疫力。
正如《环球时报》评论员文章所说的那样:“金融怪才犹太人索罗斯对中国人的影响超过任何金融理论家。他的职业合法性使中国从《刑法》中剔除了金融‘投机倒把’,还使许多中国文科状元扎堆报考‘经济与金融’专业。他的钱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他的话有时和美联储主席一样重要。尽管1997年他在香港股市投机中没有得手,但他始终在找寻狙击人民币的机会。中国以举国之力对付索罗斯,虽然没有给他可乘之机,但中国金融、币值、资本市场的改革被迫滞后。不过歪打正着的是,让中国在2008年金融风暴中躲过了一劫。”
也就是说,正是索罗斯对港币的这一击,使得我国政府对已经处于准备之中的金融改革,有了更加理性和清醒的认识;虽然这并不是索罗斯的本意,但客观上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效果。
也正因如此,索罗斯被《环球时报》评为“影响新中国60位外国人”之一,他由此给予中国的思考是很多很多的。
从这个角度看,幸亏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的损失不大,否则我国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不敢想象。正如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说,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并不具备发动和应对国际金融战的足够人才。言外之意是说,一旦金融战爆发,我们只有挨打的份。
那么,索罗斯未来看好中国,他会怎么做呢?2009年6月11日索罗斯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我正在思考世界经济的未来,所以我到中国来寻找答案。”索罗斯会寻找什么答案呢?一向神秘的他当然不会轻意透露他看好我国的哪个行业、哪个企业,但这并不妨碍其他人所作的分析。
美国国际智能资源公司法明戴尔分公司总裁大卫·黑尔、美国Guzov Ofsink律师事务所共同创始人达伦·奥弗辛苦认为,从索罗斯持有海南航空公司股票10多年的长期投资历史看,中国航空业可能就是他的投资目标,这是无须多说的。大卫·黑尔的理由是:“索罗斯在投资战略和战术上做足了功课,航空产业伴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数量的剧增而高速发展,这项投资很成功。”
但也有人认为,因为索罗斯曾经投资过我国的科技板块、金融服务板块、医疗板块、航空板块,并且这些板块的经济增长都非常快,给了索罗斯很好的投资回报,所以这些或许都是以后索罗斯最感兴趣的领域。
而索罗斯自己则曾经说过:“我对投资中国比投资其他国家更感兴趣,我特别对私人股权感兴趣,因为中国总的投资前景很好,许多实业里面会发生很多兼并。中国企业会发生很多兼并和资产重组,有更多的盈利空间,这样我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综合以上分析或许可以看出,索罗斯最看好的可能还是以上这些领域的股权投资,因为这更符合索罗斯的投资个性和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而不是具体的个股买卖。
对此,香港英皇证券资料研究部副总裁林建华2010年5月对《南方都市报》记者分析时也认为,索罗斯这样的级别不可能直接买卖A股,而是会采取另外两种方式进入A股市场。
具体地说是,索罗斯基金的性质属于对冲基金,既可以买A股也可以沽空期货指数。他选择在中国内地开通股指期货指数之际进入香港,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进入期货指数炒作,这非常符合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即在短期内大量沽空期货指数。只有这样,对冲基金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如果索罗斯要直接投资A股,当然也可以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QDII额度,或者向有额度的外资券商借用额度来直接进入,但更可能会通过内地基金买卖,这也是合理合法的。
从过去的操作手法看,索罗斯喜欢一边大量买进一边沽空,等到外界察觉到他的蛛丝马迹后,很可能他已经把钱赚到手了。就好比说,当你觉得有蚊子在叮你时,它已经吸了一口血扬长而去了。关于这一点,无论是他当年攻击英镑还是港元,虽然外界都知道他在大肆做空,但除了他的手下以外,外界几乎完全没有什么察觉,等到发现时他已经数钱走人了。
这就是索罗斯。神出鬼没的索罗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那么,怎样来判断索罗斯有没有参与A股炒作,以及在什么点位做空A股呢?一般来说,对冲基金在做空股市时的点位都不高,但动作很快。如果真的是对冲基金沽空A股的话,之后对冲基金的子弹打完了股市很快就会有反弹。只有到这时候,才能回过头来加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