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箝是《鬼谷子》关于论辩术的一个重要方法。飞是褒扬激励,箝是挟制,所谓飞箝,就是以激励、褒扬的言语去收服人心,使对方为我所用。运用飞箝之术对付别人时,要先审察、揣摩他的心意,知道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再靠上去说些他喜欢听的话,把他捧得心花怒放,或抨击他最厌恶的事,以便让他把你引为知己。在他心花怒放或引你为知己之时,向你敞开心扉,交出老底,如此这般,你就可以占有主动权了。
之一
【原文】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译文】
凡是考察权变能力,都是为了征召远近人才,使之归附投奔,建立制度,管理事务,一定要先考察相同与不同,辨别言语之是非,发现言辞的表面与实际的真伪,知道是否具备某种能力的术数,确定有关安危的计策,确定或亲密或疏远的关系,这样再权衡估量长短轻重。其中有需要取长补短的,在需要时就可以征召,可以求取,可以任用。运用言辞中钩箝之术,引诱他人言论归顺自己,或以激昂言论引诱从而控制对方得到实情。诱致对方实情的话,是一种游说之辞,时而相一致,时而不相一致。对于运用钩箝术也不能达到归顺目的的,或者先征召,然后排列比较;或者先排列比较,反复试探,而后就其弱点予以毁谤;或者是反复比较试探使对方暴露弱点,或者是使对方暴露弱点从而比较试探。运用这种方法时,或者用财物或各种珠宝等给予试探,或者衡量、考察对方才能,确定去留的趋向以引诱对方实情,或者发现对方的弱点箝制对方,上述方法就是运用抵巇之术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典】
韩信巧借洪水计
公元前203年10月,韩信攻下齐国,并一举占领了齐都临淄。
齐王田广慌忙逃到楚国,向楚王项羽求救:“霸王,您是各国盟主,现在敝国情况万分危急,您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楚王根本就看不起韩信:“你别把韩信吹得那样神乎,那位钻裤裆将军竟把你吓成了这般样子,真是活见鬼。”不过他还是委派了大将龙且率2万兵卒,前往与齐国联合抵抗韩信。
楚将龙且是有勇无谋的人,用兵往往只求狠冲猛打,而不讲究计谋韬略。
11月,齐楚联军与韩信的汉军在潍水两岸濒水对阵。好战惯斗的龙且几次要向汉军发起猛攻,都被齐王田广劝阻住了。
齐王苦口婆心地劝说龙且:“将军,我们真的是再经不起大的失败了,没有必胜的把握,过河去与汉军拼消耗,我们实在是拼不起呵!”
一谋士对龙且说:“汉兵远道而来,勇于拼战,其势不可挡。齐楚两国的军队是在本地应战,士兵士气不太高,如果我们不与汉兵交战,坚守城池,同时派人到所有被汉兵占领的城市去发动齐人,让他们知道齐王还健在,要他们起来反抗汉兵。齐人反对汉兵,汉军的粮食很快就会告急,那时汉军就不战自垮了。”可是,龙且固执地认为韩信没有什么了不起,很容易对付,他很想同韩信交战,取得胜利,好向楚王报功领赏,所以,他听不进这谋士的话,决定同韩信交战。
良言相劝,终究没能阻止龙且给齐楚联军带来失败的厄运。
这天,韩信突然指挥大军渡河进击龙且军。可是,部队渡过一半时,汉军便有秩序地向回撤军了。
“龙将军,汉军不战自败,而且退得并不慌乱,可能其中有诈。”田广对龙且说。
“哈哈,我早就知道韩信这人是个胆小鬼,齐王呵,您可不要一朝被蛇咬,10年怕井绳呀!”龙且以为是韩信害怕跟自己作战,更加确信韩信是胆小鬼了,根本听不进齐王田广的意见,一意孤行地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了。
当龙且的将士渡过近一半时,潍水上游发起了洪水,激流滚滚,倾泻而下,一下子把龙且的部队冲散了。汹涌而至的水流使得楚军大乱,而对岸的汉军也趁机回身反击。在急流之中疲于奔命的龙且兵卒成了汉军的活靶子了。而阻在潍水东岸的楚兵更是溃不成军,四散逃亡。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过河乘胜追击,杀死了龙且。齐王田广也被韩信活捉了。
原来,韩信设置了诱敌之计。早在齐楚联军赶到潍水两岸布阵之前,他在夜里让士兵做了l万多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细沙,堆在潍水上游;这样潍水上游便形成了一个人工堤坝。于是,他再用佯装败退的战略,把敌军引入河中。让士兵突然在上游把沙堤打开,汉军借助洪水之势,轻而易举地打败了齐楚联军。
燕昭尊隗
齐湣王楚、魏两国灭了宋国,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燕国更想找机会报仇。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于是,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公元前312年,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
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士争相赴,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与燕人同甘苦,日益富强。燕二十八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与秦、楚、赵、韩、魏合力攻齐,入其都临淄。齐地除莒、即墨外尽为燕所得。
燕国的复兴与昭王的“征远来近”是分不开的,在昭王重视吸纳人才的政策下,不仅本国的能人谋士纷纷出仕,其他各诸侯国境内的贤者也慕名而来。燕国所在之地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最差,但最后仍成为了战国时期最活跃的诸侯国之一。
小卒巧言救赵王
赵王武臣派韩广到燕国,燕国人就立韩广为燕王。赵王联合张耳、陈余向北攻打;到燕国地界。
一次赵王外出时,被燕国军队捉住了。燕将把赵王囚禁起来,要赵国分一半土地给他,才肯归还赵王。赵国十次派使者去谈判,都被燕将杀了,张耳和陈余急得无计可施。有一个干粗杂活的小卒辞别同屋的人说:“我替他们去说服燕将,然后和赵王一起回来。”大家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可笑,一个小卒竟出此狂言,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这人来到燕军的营寨,问燕将说:“你知道我来干什么?”
“你想得到赵王。”
“你知道张耳和陈余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都是贤德之人。”
“你听说他们有什么打算吗?”
“想得到赵王。”
小卒笑着说到:“你根本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打算。武臣、张耳和陈余三人,轻而易宁举就攻下了赵国几十座城,其实每个人都想南面称王,谁愿意一辈子做别人的公卿宰相呢?大臣的地位和君主的地位怎么能同日而语?他们主要是担心天下大势刚刚稳定,不敢三分天下,各自称王。因此暂时按照长幼顺序,先让武臣做王,以便稳定赵国的人心。现在赵国已经安定,这两个人早就打算把赵国分开,各自称王,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现在你们抓住了赵王,这两个人名义上是要救赵王,实际上是希望燕国把他杀掉,然后他们好把赵国一分为二,各自为王。你想,一个赵王尚且轻视燕国,等这两位贤王互相配合,来追讨谋害赵王的罪过时,燕国不是要被灭掉了吗?”
燕将觉得他说得对,就放了赵王,这个小卒驾着马车和赵王一起回到赵国。
之二
【原文】
将欲用之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译文】
要将飞箝之术推广运用于全天下,一定要揣度智谋权变与能力,识别天道运行的兴盛与衰落,知晓地理形势的广阔与狭窄,山川险阻的险峻与平坦,百姓财富的多与少,诸侯之间的交往及与谁亲密与谁疏远,与谁友好,与谁敌对,心中意念具有何种思虑与愿望,观察他们的意向,知道他们的喜好与厌恶,于是就其所重视的进行游说,用飞箝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所喜好的,然后再以诱导手法挟制住而求取对方。
【事典】
苏秦以“牛后”羞韩
苏秦去游说韩宣王,说:“韩国北部有坚固的巩邑、城皋,西部有宜阳、商阪的要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区域纵横九百多里,武装部队有几十万,天下的强弓硬弩都是从韩国制造出来的。像豁子弩以及少府制造的时力、距来,射程都在六百步以外。韩国士兵脚踏连弩而射,能连续发射一百箭,中间不停止。远处的敌人,可以射穿他们胸前的铠甲,穿透胸膛,近处的敌人,可以射透他们的心脏。韩国士兵使用的剑、都是从冥山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锻冶的,这些锋利的武器都能在陆上截断牛马,水上能劈天鹅、大雁,临阵对敌能斩断坚固的铠甲、铁衣,从臂套、盾牌到系在盾牌上的丝带,没有不具备的。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披着坚固的铠甲,拉着强劲的硬弩,佩戴着锋利的宝剑,即使以一当百,也不在话下。凭着韩国兵力的强劲和大王的贤明,却向西侍奉秦国,拱手而臣服,使国家蒙受耻辱而被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啊。
“如果大王去侍奉秦国,秦国必定会向您索取宜阳、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他,明年又要索取割地。给他吧,却没有土地可给,不给吧,那么就会丢掉以前割地求好的功效而遭受后患。况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国贪婪的索取是没有止境的,拿有限的土地,去换取无止境的索取,这就叫做拿钱购买怨恨,纠结灾祸。不用打仗,而土地就被割去了。我听说过一句俗话:‘宁做鸡的嘴,不做牛的尾巴。’现在,如果向西拱手臣服,和做牛的尾巴有什么不同呢?凭着大王的贤明,又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蒙受做牛后的丑名,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啊。”
这时韩王突然变了脸色,捋起袖子,愤怒地瞪大眼睛,手按宝剑,仰望天空长长地叹息说:“我虽然没有出息,也决不能去侍奉秦国。现在您既然转告了赵王的指教,我愿意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王衍清谈误国
晋惠帝时期,一些朝廷士族官员不务正事,经常三五成群聚集一起胡乱吹牛,浮夸连天。他们谈的话题多是不着边际,荒诞无稽的事情。这种谈话当时比较风行,人们称它为“清谈”。
王衍当时在朝中任尚书令,他经常与河南尹乐广凑在一起清谈。一时间他们在社会上的名声很大,朝廷内外的人都争相效仿他们。王衍与弟弟王澄,喜好品评人物,当时的人都以他们的评价作为标准。
王衍神态聪明,容貌秀美。他小的时候,山涛见到他,赞叹了很久,说:“什么样的妇人,竟然生下这样好的孩子!但是危害天下百姓的,未必就不是这个人。”
乐广性情淡泊简约,与世无争。他每次谈论,总是用简略的语言辨析事理,使人感到内心满足。而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他就保持沉默。他议论别人,一定先称赞这个人的长处,那么这人的短处不用他说,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
王澄以及阮咸、阮咸的侄子阮修、泰山人胡毋辅之、陈国人谢鳏、新蔡人毕卓等人,都以任性放纵为通达,甚至他们喝醉了酒发狂**,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胡毋辅之一次痛饮,他的儿子胡毋谦之见到了,厉声叫着他的字说:“彦国,你是上了年纪的人,不应该做这样的事了!”胡毋辅之听后放声大笑,叫他进来一起喝酒。
毕卓曾经担任吏部郎,一次他的邻居酿造的酒熟了,毕卓就借着酒劲,趁夜跑到隔壁去偷酒喝,结果被看管的人捆绑起来。第二天早晨,邻居才发现是吏部郎毕卓。乐广听说此事后取笑他说:“名教之中自有欢乐之处,何必这样呢?”
当初何晏等人继承老庄学说,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天地万物,都以‘无’作为根本。所谓‘无’,就是滋生万物,成就万事,无论到哪儿都存在的东西。阴阳依赖它而变化相生,贤者,依赖它而成就德性。所以‘无’所到之处,没有爵位也照样富贵。”
对何晏的学说,王衍非常认同。朝廷中的士大夫知道后,就都把虚浮放诞看作美好的行为,而荒废了正业。
侍中裴頠认为崇尚虚无,有害无益,于是他就写了一篇论文《崇有论》,来纠正虚无思想的误导。然而当时那种崇尚虚无的风气已经非常盛行了,裴頠的论文也就无法进行纠正了。
到了公元311年四月,东海王司马越在项县去世,太尉王衍等人一起扶奉司马越的灵柩回东海郡安葬。途中,石勒率领轻装骑兵追击司马越的灵车,在苦县宁平城大败晋军,消灭了十几万护送的晋朝军队。
石勒擒获大尉王衍等人后,让他们坐在帐幕下,向他们询问晋朝的事情。王衍详细陈说了祸患衰败的原因,声称计策不是自己制定的,并且说自己从小就没有当官的欲望,不参与俗世的事务。又借这个机会劝石勒称帝,希望自己能因此得到赦免。
石勒听完后冷笑着说:“您年轻力壮的时候就已在朝廷当官了,身居要位,名声响彻海内,凭什么说自己没有当官的欲望呢?你把天下搞得一团糟,不是你又是谁呢?”说完,他命令部下将王衍架了出去。
石勒对部下孔苌说:“天下我去过的地方多了,还不曾见过这种人,你看这种人应不应该留?”
孔苌说:“他们都是晋朝的王公大臣,终究不会被我们所用。”言下之意很明显。
石勒说:“那就杀了他们。不过为了表示尊重,就不要让他们死在刀刃之下了。”
于是当天晚上,石勒就派人推倒墙壁,将王衍等人压死了。
智骗魏王
公元前296年,齐相孟尝君率领魏、韩、齐三国联军伐秦,大胜而归。
西周君闻讯,担忧道:“魏军东归,必来借道。他们沿途会骚扰生事,趁火打劫的,这如何是好啊?”
大臣们听了,一筹莫展。
西周君见状,正要再发话,有个大臣出班奏道:“小臣不自量力,愿舍身前往,面见魏王,让魏王不向主公借道。”
西周君大喜道:“爱卿如能为我解忧,是救我西周百姓啊!”说罢,立即派人准备车马,送这位大臣上路。
这位大臣拜见了魏王。魏王问道:“大夫远来,有何见教啊?”
大臣回答说:“我是来救魏国的。”
魏王听了一愣,说道:“愿闻其详。”
大臣进言道:“此次魏、韩、齐三国伐秦,全胜而归,本是大喜之事。但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楚、宋两国听说秦国割地给三国,十分不满,马上就要来进攻魏国,替秦国报仇了。”
魏王本想取道西周,借机勒索,一听此言,怕国家受到袭击,便传令军中,立即回国了。
之三
【原文】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
【译文】
将飞箝之术运用于其他人,就要观察测试智慧才能、考察能力、估量气概声势,把握关键要害之处,以迎合对方或随顺对方,以箝制之术达到与对方协调,以意念态度达到与对方融洽。这是飞箝术的运用与发挥。
【事典】
司马懿佯病诓曹爽
在司马懿29岁时,曹操作了汉朝的丞相。他邀请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看不起曹操,就借口有风痹病,一再推辞。直到曹操以拘捕相威胁,司马懿才勉强出来做官。
后来魏王曹操病死,曹不继位后不久就代汉称帝,任命司马懿为抚军将军,录尚书事。魏明帝曹叙即位后,又拜司马懿为骠骑将军,驻军宛城,总督荆豫二州的军事,封舞阳侯。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进攻天水,把魏将贾嗣、魏平围困在祁山。魏明帝请司马懿领兵对抗诸葛亮。于是司马懿来到了长安,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统帅张郃、费耀、戴凌、郭淮等将领对付诸葛亮。公元234年八月,汉求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司马懿抗击蜀军北伐的战争由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但此时的司马懿兵权在握,令大将军曹爽深为不安。他早就看出司马氏父子有过人的智谋,也有与智谋相等的野心。蜀国的本相诸葛亮智谋无人能比,司马懿竟然能与他打了个平手。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就没有了对手。曹爽现在担心的是司马氏会对皇帝不利,这方面的例子用不着到外面去找,他们曹家就是这样从汉朝得到了天下。
他决定除掉司马懿。而司马懿也早已预感到曹爽要对自己不利,也在暗中准备动手。他上表朝廷,说自己病得很重,向朝廷请假。
曹爽知道这不过是司马懿在使诈,正好河南郡李胜要到荆州办事,曹爽就让他去见见司马懿,也好一探虚实。
李胜见到的司马懿,已经完全变了样子。他面容憔悴,满脸花白的胡须乱成一团。见客人落座,司马懿就抓住侍女的衣襟,指着嘴说:
“渴,渴。”
侍女端来粥喂他吃,粥从他的嘴里流了出来,满身满脸都是。
看到这个样子,李胜说:
“外面传说你病了,没想到会病成这样!”
司马懿说:
“听说你要来并州,我们最近准备好好迎接一下你。我活不了几天了,师儿和昭儿还请你多加照顾。”
李胜说:
“这里是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却说:
“你刚刚到了并州?”
李胜纠正他:
“是到了荆州。”
司马懿说:
“我年纪大了,脑袋不清楚。你的话我弄不大明白。”
李胜叹息着告退。他对周围人说:
“想不到一代名将,到了老年会如此悲惨!”
他写了封密函,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爽。曹爽看了大笑说:
“想不到司马懿也有今天。既然他已苟延残喘,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于是他不再有杀司马懿的念头,以为天下高枕无忧了。
没过多久,司马懿起兵,杀了曹爽。他后来也走了曹操的老路子,代魏称王。
綦毋恢巧取温园
这年,秦军进攻西周,西周君无力抵御,只得亲自到魏国去求援。
魏王见西周君来访,忙以礼相待。西周君对魏王说:“秦王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如今又来侵犯我国。我国危在旦夕,请大王出兵相救。”
魏王说:“我也难啊。秦军进攻我国上党,上党战事吃紧,我国自顾不暇,实在无力出兵啊。”
西周君见魏王不肯出兵,表示要回国。魏王说:“既然大老远来了,先别忙着回去,到梁园玩玩吧。”
西周君只得暂时留下,在魏王的陪同下,到梁园中游览一番。
西周君回国后,对大臣们说:“魏国的梁园真好,寡人在那园中一游,就再也不想出来了。”
大臣綦毋恢听了这话,对西周君说:“魏国还有个温园,不比梁园差,而且离我们西周更近。如果主公有意,臣能把温园要来。”
西周君不相信这话,问道:“你凭什么把温园要来啊?”
綦毋恢说:“就凭口中的三寸舌啊。”
西周君见他信心十足,说得不像是假话,就给他准备好车马,让他出使魏国。
綦毋恢到了魏都大梁,进见魏王。
魏王问他说:“西周君怨恨寡人吗?”
綦毋恢回答说:“他不怨恨,谁还能怨恨大王呢?臣为大王担忧啊!”
魏王问道:“担忧什么?”
綦毋恢回答说:“西周君曾是合纵伐秦的领袖,曾拿自己的国家捍卫过大王,而今大王却不肯援救西周。臣想,西周君必将归附秦国。秦王定会用塞外的全部兵力,会同西周军队进攻魏国的。到那时,魏国就危险了。”
魏王一听害怕了,忙问:“既然如此,先生看寡人如何是好呢?”
綦毋恢回答说:“西周君本不愿意归附秦国,他平时又好贪图小利。依臣之见,大王不如答应他派三万魏兵戍守西周,并以温园相赠。这样,西周君便有话对百姓交代了。他贪图温园可供游乐,一定不会归附秦国的。臣听说温园一年的收入是八十镒金。西周君得到温园后,每年将向大王进献一百二十镒金。这就是说,将温园送给西周君之后,大王每年可赚四十镒金哩。”
魏王听罢大喜,忙派大臣孟卯把温园送给西周君,并派出魏兵戍守西周。
秦军见魏王派来大军,便退回关中去了。
郭解以武犯禁遭灭族
西汉武帝时期有一位侠士,名叫郭解,他的性格既有残忍的一面,又有侠义的一面,是一个既让人惧怕,又颇有人格魅力的人物。
郭解是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人。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因自幼丧父,缺乏管教,就品行不端。长大后,他渐渐明白了事理,就弃恶从善,以德报怨,行侠仗义。做了好事后,他从不炫耀自己,也不要求人家回报。一时间,乡里的年轻人都很仰慕他,将他当成大哥看待。
郭解有个外甥不争气,总是仗着郭解的势欺负别人,一般的人都敢怒不敢言。有一天,郭解的外甥和别人一起喝酒,席间他让人家干杯,人家受不了,他就强行把酒灌到人家嘴里。那人气不过,就用刀把他杀死,然后逃离了乡里。郭解听说后,也没有过问这事。郭解的姐姐见郭解不闻不问,非常生气,就羞辱郭解说:“你那样行侠仗义,有人把我的儿子杀了,你竟然至今连个凶手都抓不到。”接着,郭解的姐姐一气之下,就把儿子的尸体扔在路旁,不安葬。
郭解见状.无奈之下只好让人四处探听凶手藏身的地方。凶手最后见无路可走,就自己回来了,并把实际情况都告诉了郭解。
郭解听完只说了一句:“你把他杀死是对的,都怪我外甥不讲道理。”然后,他就把凶手放了。接着,郭解自己安葬了姐姐的儿子。众人听说后,纷纷称赞郭解的大义。后来,很多人为此更加仰慕郭解的品行,依附他的人越来越多。
郭解深得乡里人尊重,乡亲们见他出门,常常自行回避。但是只有一个人不把郭解放在眼里,他见郭解迎面走来,就故意叉开两腿,坐在门口。对此,门客们非常气愤,而郭解却不与计较,劝说门客道:“住在家乡自己的屋里,却不被人尊敬,这说明我的道德修养还不够。他有什么罪呢?”后来,他让门客打听那人的姓名,并请求乡里的官吏日后免去那人的徭役。
过了几年,轮到那人服徭役了,乡里的官吏果然没找他。这样轮过几次之后,那人也觉得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是郭解给他免掉的。见郭解如此以德报怨,深明大义,那人非常惭愧,就**上身,到郭解那里去谢罪。一些年轻人听说后,更加仰慕郭解的所作所为了。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刘彻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茂陵刚刚落成。这时,朝中有大臣就劝刘彻说:“茂陵刚建成,可把天下的豪强,富户和喜欢作乱的人迁到那里,这样,对内可以充实长安,对外可铲除邪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不诛而害除。”刘彻觉得有道理.就采纳了建议,并下令各地官员把豪强和财产超过三百万钱的富户迁移茂陵。当时,郭解家里并不富裕,不属于移民的范围。然而,当地的县吏却把郭解列进迁居的名单里。郭解不愿意迁移,就请当时的好友车骑将军卫青帮忙。
于是卫青就在刘彻面前替郭解求情。刘彻听后笑着说:“一个布衣权势大到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样的人家肯定不穷。”最后,刘彻拒绝了卫青的请求,郭解无奈只好举家迁到茂陵去。他出发时,为他送行的有上万人。
郭解迁入关中后,这里的英雄好汉,无论是否和他相识,都争相和他来往。不久,郭解的侄子杀死了轵县的那名县吏。这家人的亲属就给朝廷上书告状,结果也被人杀死在宫门之下。刘彻知道后,非常愤怒,就令官府抓郭解。几经周折,才把郭解捕获。
得知郭解被抓的消息后,人们非常替他惋惜,而有个轵县的读书人却不以为然,他逢人就说:“郭解专门干那些犯法的事,他被抓罪有应得,有什么可惜的呢?”郭解的崇拜者听说他这般辱没郭解,义愤之下就将他的舌头割断,杀了他。官府在审讯郭解时,问起此事,郭解因确实不知道杀人者是谁,杀人者也不知去向了。所以官府一时也拿郭解没办法。
朝中御史大夫公孙弘知道这件事后,他义愤填膺地说:“郭解作为一个平头百姓凭着侠义为一点小事就滥杀人,真是胆大包天。这个读书人被杀,郭解虽不知情,但他的罪过比自己杀人还要严重。应该判处他大逆不道罪。”后来,武帝就以此罪判处了郭解,杀了他全族。
之四
【原文】
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译文】
用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就用空洞赞美之辞套引对方得到实际情况,把握好时机不要失去,以探究对方会说些什么。可以从纵的方面运用飞箝之术,可以从横的方面运用飞箝之术,可以引向东,可以引向西,可以引向南,可以引向北,可以引而反转,可以引而复归。即使覆败,也能恢复,不失去节度。
【事典】
诸葛亮激孙权
当时曹操大兵压境,水陆并进,沿江而来,寨栅联络三百余里。曹操意欲逼降孙权,擒获刘备。孙权也正要派人探听虚实。于是诸葛亮与刘备定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计谋,意欲“若南军胜,则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乘势以取江南可也。”
诸葛亮到了孙权兵营已先与鲁肃、周瑜等吴国谋士、将领有所接触,“审其意知其所好恶”。到了面见孙权时,见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仪表,感觉其相貌非常,颜色严整,暗思,只可激将,不可游说。待到孙权询问,诸葛亮故意激将说:“曹操以百万大军南下,加之网罗足智多谋之士数千人,刚刚平复荆楚之地,正要图谋江东之地了!”孙权说:“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
诸葛亮继续以钩箝之辞诱出孙权的内在决心,说:“亮有一言,但不知将军肯不肯听从?”
孙权说:“愿闻其详。”
诸葛亮于是再次激将孙权:“现在曹操平定天下,新近刚破荆州,威震海内,纵使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刘备也已败走。将军您应量力而处之,假若能够以吴越的民众与中原曹操抗衡,不如趁早与曹操断交,誓决一战。如果不能抗衡,何不按您的谋士出的主意,按兵束甲,向曹操投降去呢?将军您如意欲投降,商当早做决断,否则祸至无日了。”
孙权说:“既然如您所说,刘备为何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您知道田横的故事吧,田横是齐国的壮士,却坚持忠义不愿受辱。况且刘备是王室遗胄,英才盖世,为世人仰慕。即使事业难成,也是天意,哪里能屈居人之下呢?”
孙权十分生气,拂袖而去。后鲁肃劝孙权说:“主公不必生气,孔明不肯轻言破曹之策也。”孙权说:“原来他是故意以言词激我,几误大事。”于是再次请诸葛亮陈述良策。
诸葛亮于是再次施展钩箝之术,陈述刘、吴的优势,指出曹操的弱点,以消除孙权疑虑。诸葛亮说:“刘军虽刚失败,却有关云长率领的精兵万余人,有刘琦在江夏的战士万余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而且一直追击刘军,轻骑一日夜行进三百里,这就是所谓的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并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民众也是被迫降附曹操。如果将军您能与刘军同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败曹军。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一切全由您裁夺。”诸葛亮这一番慷慨陈词,令孙权心中大动。
孙权听后,激动地表示:“先生之言,使我茅塞顿开。我已决意起兵抗击曹军了。”
就这样,诸葛亮依照自己事先设定的办法,一步步诱致孙权接受了自己的计谋。此后,刘吴联军大破曹军,三国鼎立之势因此形成。
减灶增灶因形造势
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兵围赵都邯郸,大有一举吞并赵国之势。赵国遣使向齐国求救。齐军师孙膑并没有去邯郸,而是直取魏都大梁,造成端魏国老巢之势,吓得魏军赶紧回师相救,赵国之围自然解掉。这是制造虚张之势来解决问题。魏国自恃兵强,并不把齐军放在眼里,想赶上去一口吞掉齐军。孙膑因此情而利导之,令军士们天天减少做饭的灶数,制造齐军逃兵多、军员锐减之势来引诱魏将庞涓丢了大部队,只带少数快速部队追赶齐军。在魏军赶到马陵时,进了孙膑布下的口袋阵而全军覆没,主帅被擒。这是用制造虚假之势成功地处理事件而使自己获利的事例。
军灶是计算兵员的依据,古人在用军灶制造声势上有不少战例。继孙膑“减灶诱敌”数百年后,东汉武都郡(今甘肃成县一带)太守虞诩反用此术,用“增灶示强一计,成功地制造了态势,吓退了追兵。虞诩接到武都太守的任命后,只带了少数护军前去赴任。羌人得此消息,在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崤谷(今陕西宝鸡西南)一带陈兵数千,欲截杀虞诩。虞诩得知消息,只好远远扎营,并扬言到京帅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搬兵。羌兵得到这一消息,放松了警戒,分兵到附近各县抄掠抢夺。虞诩乘机从小路穿过羌人防线。羌人方知上当,派兵追击。虞诩日夜兼程,又派军士做饭时一队造两个灶,次日加倍,再次日又加倍,羌人追至加灶处,见虞诩兵力日增,以为皇家派来了援兵,吓得不敢再追,使虞诩得以平安到任。手下人问虞诩增灶之故,虞诩说:“当年孙膑减灶诱敌,是示弱,我反用其计,增灶吓敌,是示强。”两人同在锅灶上做文章,制造一种兵力假“势”,迷惑敌人。
无盐游说齐王
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宣王内耽女色,外荒国政,亲小人远贤臣,弄得朝政日非。
正当满朝文武使齐宣王无可奈何之时,一女子挺身而出,力陈其言,从而挽救了齐国的危乱之局。这个女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女雄辩家无盐。
无盐出身寒微,但聪颖好学,有济世匡时之才。她见齐宣王荒**误国,决定闯宫廷。直谏宣王。
一天她直叩宫门,声言要见齐王。门卫阻拦道:“丑女人,你是何人.竟敢求见大王?”
“我叫无盐,是齐国嫁不出去的丑女人。听说国君圣贤,特来求见,愿到后宫作嫔妃,侍奉大王。”
齐宣王闻报,当即召见,并为她设宴,让大臣作陪。诸大臣看到无盐这副丑相,无不掩口窃笑。齐宣王问:“我宫中美女如云,你生得如此丑陋,要到我宫中作嫔妃,请问你有什么德能?”
“我没有什么德能。只是懂得些隐语之术。”
“那么就将你的隐语之术,为我表演一下。”
只见她举目咧齿,用手挥舞四下之后,猛拍膝盖,喊道:“危险了!危险了!”连喊四声。宣王不知是什么意思,问各位大臣,众大臣也摇头不知,宣王说:“请你解释一下隐语的含义。”
无盐顿道:“大王赦我一死,我才敢言。”
宣王说:“赦你无罪。”
无盐解释说:“举目是替大王观察烽火台的变化:咧齿是替大王惩罚不听劝谏的人;挥手是替大王赶走阿谀进谗之徒;拍膝是替大王拆除专供大王游乐的渐台。”
“那么你的四句‘危险’是什么意思?”齐宣王接着问。
无盐从容不迫地答道:“秦国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国势日渐强大,不久将出兵函谷关,与齐交战。大王内无忠谏之士谋政,外无良将把守边疆,国家处境危急,你毫无察觉,这是第一个危险。大王连年大兴土木,高筑渐台。聚集金玉珠宝,百姓日渐穷困,怨声载道,这是第二危险。忠义之士,避居林泉。奸诈之徒,立于朝堂,想规劝你的见不到你,你每天听到的是阿谀奉承之声,这是第三个危险。大王每天沉浸于酒色之中,只图眼前享乐,不顾异日之患,这是第四个危险。有此四大危险,国家危如累卵,所以今日我冒死上言,倘蒙听纳,虽死无憾。”
齐宣王听罢,感到这位丑女人出言不凡,敢言文武百官所不能言、不敢言,不禁叹道:“假如没有无盐之言,寡人不得闻其过也。”遂以车载无盐进宫,要立她为王后。无盐摆摆手说:“大王不采纳我的劝告,怎能容纳我这个丑女人?”于是宣王立即按照无盐的劝告,停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广招天下忠谏之士,以田婴为相国,以孟轲为上宾。齐国从此大治。
从以上可以看出,开始无盐以其丑而会说出奇制胜,博得齐宣王的召见,继而用捭阖术拨动对方,其含意深藏不露,待接触问题的实质时。又用抵巇术,指出国家存在着四大危险,必须抓紧治理,才能转危为安,说服打动了齐宣王,从而使进言进谏获得了成功,这正是对飞箝术的巧妙运用:用捭阖术驾驭钩持箝制之类的语言,或用抵巇术,抵塞其语言、行动中的漏洞,让其乖乖地跟我们走,如此箝制住了对方,进言献计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