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应该抱着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但又要顺其自然,保持一颗平常心。凡事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但凡事又不能期望太高,否则,只能是徒生烦恼。人应该善待自己,对自己宽容一些,不要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枷锁。
随着组织变革的加剧,工作节奏日趋加快,员工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工作陷入困境时,适应力强的员工能坦然面对失败。以平常心待之,积极反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抱怨他人。
周然所在单位的领导换届了,新上司是个工作作风严格的人,交给他的都是棘手的工作,发现他的一点问题,总是不留情面地批评他。其他同事看在眼里,都为张龙鸣不平。周然却似乎并不在意,仍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随时把工作进度报告领导。并根据领导提出的意见立即修正……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周然已经成为领导最信任的人。周然正是抱着一颗平常心,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专注于工作目标,时时处处以工作为重,才最终赢得了上司的认可。所以,面对职场中的纷纷扰扰,最好的办法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过滤在自己的大脑之外,精益求精,方能做出最好的成绩,从而获得应得的回报。
拥有一颗平常心,还需要我们学会平衡自己内心,做到知足常乐。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愉快富足,但现实中总会有某些不如意的事。诸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被迫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工作业绩不好或无端受到别人的指责;等等。面对这些不愉快的事,有的入能够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妥善地处理,有的人则心理失衡,从而使自己陷入烦恼的泥沼中。
小谢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成为一名普通职员。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切都好像没有什么进步。这让小杨的心情越来越低落。
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没有好工作,没有存款,没有房子,每月的薪水少得可怜,还要每日奔波,一切都让人看不到希望。
直到有一天,她碰到一个在工厂打工的女孩。女孩一脸羡慕地说:“像你这样有份工作多好!我们厂子不景气,我已经有半年没什么活干了。”小谢告诉她,自己感觉上班太累了,正想辞职不干呢。女孩惊讶地说:“现在哪有又轻松、赚钱又多的好工作呀!你应该好好珍惜才对。”小谢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这一段工作经历,她才发现,自己并非一无所有,也有不少的收获。比如,领导对自己很照顾,对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很宽容;同事们对自己很友善,给了自己很多帮助;工作是有一些辛苦,可单位很少加夜班。原来自己的不快乐,皆因自己太过浮躁,缺少一颗面平常心。
抱着消极心态的人,对所有的事物都极尽抱怨和挑剔,比如,公司管理制度过严、午休时间太短、假期太少、福利太差、自己付出的与得到的不成比例,甚至无关紧要的事也让他们抱怨连天。就这样,他们把更多的心思浪费在了抱怨上,以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这种人尽管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心态出了问题,他们是企业最头疼,有时也是最讨厌的人。如果你很像这种人,就应该当心了,要么你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否则你就会在频繁被淘汰或频繁跳槽中荒废自己的职业前程。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当遇到比较麻烦的事务和比较难沟通的客产时,你应该换个角度来想一想:假如自己把这么麻烦的事务都做好了,这样难沟通的客产都协调好了,那说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又提高了,又有进步了。如果你坚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做事,相信从此你会变得多份快乐,少份烦恼。
知足则是一种境界,它是一个人在洞悉一切的名利得失以后,对自我行为做出正确取舍的理性表达。知足,使人心态平衡、达观,心情舒畅。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也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老李是一个快乐的人,似乎这世界上从没有什么能使他烦恼的事情。他刚成家的时候,住在集体宿舍楼的一楼。一楼里整日嘈杂不断,既不安全,也不卫生,窗外到处挂着鞋子、臭袜子之类的东西。有人见老李毫不在意的样子,就不解地问他:“你住一楼,从来没觉得厌烦吗?。老李回答说:“住一楼有很多好处啊!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也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还有,可以在楼前空地上养养花、种种菜,又能天天观赏。好处真是说不完啊!”
过了几年,老李分到一套单元房,是最高层——七楼。但是他每天爬上爬下,仍旧乐呵呵的。又有人问老李:“天天爬楼梯很累吧?”老李说:“是有点累,不过这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住七楼光线好,白天看书不伤眼睛;楼上没人干扰,白天黑夜都很安静,晚上睡觉也踏实多了。”
老李之所以如此快乐,其实是源自子有一颗知足的心。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人应该做生活的主宰,快乐是对自己的肯定,而烦恼是对自己的背叛。所以说,知足也是福!学会感恩和珍惜吧,这样你才会充满发自内心的知足和快乐。
要想拥有一个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首先要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心理平衡了,自然不会被各种烦恼所困扰。不平衡心理缘子比较,缘子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比较“参照系”的选择的失误。
有的人总认为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做出一点点成绩就希望得到奖励、得到晋升、得到荣誉,公司给他再多,都觉得亏;跟别的部门比,老觉得自己干的多,拿的少,公司对自己不公平,上司办事不公正。其实,我们应该抱着平常心去看,看他人背后的付出。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切实加以改正.使自己也取得出色的成绩,这才是应有的良好心态。
有的人对一切都抱怨不已,甚至产生嫉妒心理,做出不理智曲行为,说些过激的话语,既影响了团队的和睦,又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困扰。言谈莫论他人非,这也是一种修养。改变从自身开始,自己应该真诚地对别人的成绩表示由衷的祝贺和高兴。
有的员工碰到问题时往往习惯于先发一通怨气,而很少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寻找自身的缺点,并进而解决它。如果能以豁达的眼光看待自己工作的话,我们就会少一些怨言和不满,多一些积极和努力,多一些合作和忍耐。在一次次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本领和技能!
杨华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为人豁达开朗,深受同事、客户的喜爱。但是,她很真诚地和别人聊起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前我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很少有开心的时候,稍不顺心,就会抱怨不休,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我作对,搞得自己事事都不开心。后来,我终于意识到,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努力的目标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也不要对他人期望过高,为自己和他人都留一点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好心情。
俗语说:储水万担,用水只一瓢;广厦千间,夜眠只六尺;黄金万两,一日只三餐。人要学会知足,常怀律己之心。学会知足。你的心灵就会纯净、广阔,就会豁达处世,就会成为了个受人欢迎的人!
职场支招:
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也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让求职不再困难
曾几何时,在那个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年代,“象牙塔”、“大学生”几乎就是“好工作”、“金饭碗”的代名词。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越来越容易感觉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绝不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这一身份在就业中的优越感几乎**然无存。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不得不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之一。
虽然这一问题在我国只是1999年大学生扩招之后才开始逐渐体现,但是在国外,有关就业心理的研究早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第一次提出了“就业心理”的概念,开始实施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1919年,美国哈佛大学首开先河,在大学里开设就业心理指导课,从此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成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自美国之后,法、英、德等国家也都开展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多数大学都设有职业辅导课,虽然高校里有专门的就业部门帮助大学生寻找了部分就业机会,但收效甚微。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认为,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因此,在现今这样经济形势较差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就更加重要。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之多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压力呢?根据前人的研究,压力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界的压力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来自外界的压力主要指始自1999年的高校扩招,超出市场接收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进入求职供给市场,然而需求市场却未成比例地增长。因此,竞争的加剧成为了压力的主要来源。
心理的误区
相比外因,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则显得更加严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眼光盯在大公司、大城市以及效益好、挣钱多的单位,从而错过了比较现实的就业机会,最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而更加焦虑,产生了更大的压力,走进了恶性循环。同时,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就业准备欠缺,又有可能走入更多就业误区,从而引起更大的就业压力。
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调查,近几年,除了常见的预期较高,留在大城市心态外,还出现了一种现象——以考研逃避工作的心理。据相关统计,2009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4.6万,比2008年报考人数增长3.6%(由于报名时间和金融危机爆发时间比较接近,增长不十分明显)。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全面波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2010年考研报考人数再度攀升,达到140万人。然而,在这些人中,真正希望为自己充电提高能力的人却不是很多。更多的同学则是抱着“怕工作找不到,先去考研再说,给自己留条后路”的想法走上了这条路。对于这些同学,他们之所以因为逃避工作而选择考研,无非是觉得现在工作不好找,读研究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将来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未必,因为本科生具有一些研究生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本科生的就业面更广,年龄更有优势等。再者,用人单位也不得不考虑由于招入研究生而要提高的运营成本,现在有些单位变得越来越实际,招收的研究生越来越少,这无疑也对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影响。由此可见,研究生就业形势未必就比本科生要强。所以说,单纯的逃避是没有用的,工作这道坎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之路,即使拿到了那张研究生文凭也未必就能换取一份好的工作,只有真正提高自身素质才是关键。该来的总归要来的,与其被压力逼得节节败退,倒不如揭竿而起,积极面对。
做好自己的定位
那么,在避免了这些常见误区之后,处于求职阶段的同学们又应该怎样去做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呢?最重要的是应该做好自我的定位。根据人格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论,一个人的行为是他的人格和环境互相交互的结果,他的行为可以进一步影响自己的择业和生活适应的情况。同时,他自身业已形成的人格类型会影响他的职业选择,即选择对他而言更容易适应自身人格类型的职业。从这一角度上说,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也是他人格的延伸和表现。根据这一理论,霍兰德将人们的职业选择分为6种类型: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工作的实际型、具有聪明理性等特点并喜欢智力抽象类定向工作的研究型、具有想象等特征并喜欢艺术类职业的艺术型、具有合作意识并喜欢社交工作的社会型、具有冒险精神并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工作的企业型、具有顺从谨慎特性并喜欢有系统有条理工作的传统型。据此,他又设计了霍兰德职业问卷,这套问卷可以有效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的职业特点以及适合何种工作,从而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认真的规划
除了对自我准确的定位,我们还要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舒伯就将人一生的职业发展分为5个时期。首先是从0岁到14岁的成长期,这一阶段人们主要经历了对职业的幻想、兴趣和储备能力阶段。然后是15岁到25岁的探索期,这一阶段人们通过试验、过渡和试行阶段不断摸索和试探自己适合的职业。第三阶段是比较重要的创立期。这一阶段从25岁到44岁,人们需要对自身的职业进行适应和保持稳定,进而成熟。第四阶段是从人们的45岁到59岁,称为保持期,主要对之前的成就进行保持。60岁以上的第五阶段称为脱离期,即人们平时所说的退休。这种观点打破了人们历来把职业作为人生特定时期的一个单一事件的做法,而将人的职业选择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此理论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加以规划。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健康有序地发展。如果我们顺利地渡过了求职路上的这些阶段,那么我们就会在工作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并在相应的环境下慢慢形成新的生活工作态度、新的价值观以及对天赋的自我认知,这样我们就会更明白何为“真实的自我”。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施恩有一个“职业锚”理论。他认为,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和价值观。因此,职业锚将决定个体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什么类型的工作单位;会决定个体是否会喜欢所从事的工作,是否会跳槽;会决定个体在工作中是否有成就感……其意义在于,当我们真正发现自己的职业锚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成了我们的事业了!
职场支招:
求职就业是每个毕业生都要面临的人生重要选择,就业时心理状态的把握尤为重要。作为走出校门,走入职场的第一步,每个大学生都会十分慎重,虽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会有各种艰难险阻,但是只要能够避免求职路上的这些误区,并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挑战,理想的工作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你!
职场“半边天”的困惑
在职场中,相信有很多女性都很迷茫。在面对工作中的中断时应该如何决定这成了大多数职场女性所面临的困惑。
专家建议:现代职业女性应该要有豁达的心态对待工作中暂时的中断。生育是女性的神圣的使命,这时,它一定会给工作带来一些影响。或者是一段时间的中断,甚至是一次职业生涯的结束。但既然是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就应该以豁达的心态来对待这暂时的得失。在这个时候,安全地、健康地生育一个小孩,就是头等大事。其它的一切,可暂时放一边。这样的心态很重要,特别是对优秀的职业女性来讲特别重要。因为表现出色的优秀职业女性,在职场上一路高歌,似乎停不下来了,内心深处更舍不得职场上的辉煌带来的成就感,所以,优秀的职业女性往往把自己的婚事或生育一拖再拖,往往就拖成了遗憾。
生活与工作,是人生天平的两侧,需要平衡。有规划与没规划,机会成本大不一样。如何踩好这个平衡木呢?这需要智勇双全。有智慧地把握自己的方向,勇敢地做出取舍。
相比男性,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何特别之处?家庭、婚育,是女性职业发展的障碍还是人生的美丽收获?如何平稳度过可能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坎?
在“白骨精”云集的职场社会里,女性与男性同台竞争。女性除了在学识、专业、能力、魄力、体力上与男性平等竞争,来自女性性别角色带来的困扰和难题,像是她们职业发展路上一道道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坎。
不可否认,当今的社会仍是男权为主的社会。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这样描述一个幸福家庭的:男人事业有成,年少多金,女性得体大方,相夫教子,孩子聪明健康,多才多艺。也就是说,事业的要求,从来都是针对男性,不针对女性。更多的男人会认为,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是男人的事,女人嘛,还是应该家庭为重,有个体面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不要太忙,不要太多压力,不要太多应酬,更不要“离家出走(外派)”。必要时,甚至可以回家当主妇。这样的主流观点自然会渗透在女人的思想里,有时一些职场上的女强人在压力大时也会发出感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啊。
这样的价值观自然会影响不少女性对职业的追求,特别是家境较好的女性,在职业追求上更容易“不求上进”,反正家里不差我这份钱。而一些能力较强,也有追求的女性,在职业发展道路上,随着不断地进步,职位的上升,随之而来的压力和工作强度自然也会越来越大,有时也容易产生退缩心理,阻碍了她在职业发展中的进步。
观念是一道看不见的墙,而传统家庭角色对女性的定位,也是另一堵看不见的墙。已婚女性要承担着相夫教子的主流价值观下的角色任务,往往也会对工作的发展机会做出妥协。
比如,当有同样一个机会——公司总部需向外地分公司外派一名管理干部的时候,这对男女两个候选人都是一个晋升的好机会。对男性候选人来说,虽然这将意味着与家人聚少离多,但很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而女性候选人往往第一时间考虑家庭和孩子,相比于一个晋升机会,照顾年幼的孩子和维护家庭的稳定团结似乎更为重要。
现在职场女性较为普遍的生育年龄是27岁-33岁。早于27岁的,在物质与精神上还没准备好。晚于33岁的,就有高龄产妇的危险,所以,基本集中在这个年龄段。而27岁-33岁对于一个职场女性来讲,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那就是你已经是一个资深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很了解,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很认同,对业务流程的操作很熟练。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往往就是部门的骨干,能独当一面的好手,中层干部的储备力量。也就是说,发展的机会随时会降临。
而这时的女性会面临着“beornot tobe”的问题。生还是不生?今年生还是再晚几年生?这时,生育似乎是个恼人的问题,时不时跳出来困扰着在职场上一路高歌的女性。特别是即将要生育的女性,同时面临着一个企盼已久的晋升机会,将会陷入两难。
考虑职场的压力与未来的发展,也许不少女性会选择先抓住发展机会。谁都希望不要辜负领导对自己的期望,更重要的是,是珍惜因为努力得来的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样一来,新的工作岗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生育的事又不得不往后放了。等觉得生育的问题不能再拖时,已不得不面对自己已是一名高龄产妇的严峻考验。
而选择先生育的女员工,从怀孕到生育到休产假,将历时至少一年三个月。这期间,势必多少会影响年度的业绩考核。而业绩考核势必影响晋升机会的获得。所以,对于多数女员工来说,生育是人生的一次丰收,但在职场上,就是一次偃旗息鼓。
如果是在管理规范的企业工作的女性,可能不需要担心自己的饭碗问题。但如果是一些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往往借女员工怀孕之时,变着法子降工资,或不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迫使女员工不得不自己提出辞职。生育就让女性员工的职业生涯不得不中断了。
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跃过那些坎
女人就是女人,女人就是应该和男人有所不同。如果说价值观念、家庭、生育是职业女性必须面对的,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轻松跨栏,跃过这些坎,真正成为一个职场丽人呢?
有事业没有家庭之乐的女人,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有家庭之乐却放弃了社会工作的女人,也是有所欠缺的。怎样的职业女性谓之成功?如果要名词解释“成功职业女性”的话,我认为,就是能踩好工作与生活平衡木的女人。
如何踩好这个平衡木呢?这需要智勇双全。有智慧地把握着自己的方向,勇敢地做出取舍。
结婚、生子,是每个人都需经历的重要的人生的成长。对于男性来讲,它只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仪式。对于女性来讲,这是人生的一次丰收,也是事业发展的一道坎。
认识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做个头脑清醒的女人。所谓头脑清醒就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对自己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工作发展机会的背后,往往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那这个成本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付出这个成本,自己会不会快乐?你所得到的,是不是自己最想要的?你所付出的,是不是自己可以不在意的?只有想清楚这点,才会在各种选择中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或者选择抓住机会,发展事业,家庭生活做出暂时的牺牲,或是暂时放弃机会,注重家庭的建设发展。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自己的追求。选择一种,必然会放弃另一种。只有清楚自己的追求,才不至于患得患失,耿耿于怀。
规划自己——人生各有精彩
要做个善于筹划的女人。生活与工作,是人生天平的两侧,需要平衡,生活才更和谐,人生才更精彩。有规划与没有规划,机会成本会大不一样。
是否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否对自己有规划,差别是非常大的。有规划,即便因为生育中断了工作,但以退为进,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所做的准备。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东一枪西一枪,即便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也未必成为今后职业起步的助推器。
那如何做好规划呢?
首先,要正视女性的生理规律。如果不是铁了心丁克到底,那还是应该与先生好好讨论一下生育这件事。从生理上说,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应该是25-30岁。这时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好的状态。如果家庭关系稳定和睦,年龄也差不多接近30岁了,那还是把生育这件事尽快提到日程吧。
有的女性朋友会说,可是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啊。其实,母爱是一种天性。当小生命在身体里形成时,你会发现,其实一切都已准备好。只是平时工作太忙碌,生活太繁琐,你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成长。你会发现,这一瞬间,你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
其实,如果没有太多意外情况,我还是建议职业女性尽量在30岁前完成生育的。一来是能让自己在身体状态最好的阶段完成这一重要的事情;二来,从工作角度看,其实事业更好的发展机会一般都会在30岁以后到来,因为这时,你的经验更充足,心态更成熟,领导更愿意把重任交给你。如果此时你已是一名母亲,那其实更能给你加分。因为这意味着,你有更成熟的人生观,有更成熟的处事能力,更坚强的意志,更积极的人生态度。你会发现,其实,你与别人交流得更顺畅,人际关系更和谐。生育后其实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而这时,你已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大胆地做自己的职业发展的选择了。
其次,要有豁达的心态对待工作中暂时的中断。生育是女性的神圣的使命,这时,它一定会给工作带来一些影响。或者是一段时间的中断,甚至是一次职业生涯的结束。但既然是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就应该以豁达的心态来对待这暂时的得失。在这个时候,安全地、健康地生育一个小孩,就是头等大事。其它的一切,可暂时放一边。这样的心态很重要,特别是对优秀的职业女性来讲特别重要。因为表现出色的优秀职业女性,在职场上一路高歌,似乎停不下来了,内心深处更舍不得职场上的辉煌带来的成就感,所以,优秀的职业女性往往把自己的婚事或生育一拖再拖,往往就拖成了遗憾。
其实,人生各阶段,各有精彩。这时,放慢脚步,享受作为女性的另一种成就感,也许,生活因而更完美。女性的魅力,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历练出来的。这样的女性,在哪里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职场支招:
人生各阶段,各有精彩。这时,放慢脚步,享受作为女性的另一种成就感,也许,生活因而更完美。
职场中的五种职业心态
所谓心态,即心理状态,包含着作为短期感受的心情、作为长期感受的心境,也包含着对待某种存在物或理念的观念和态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包含着思维方式和品德。所谓职业心态,则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是职业对心理状态的要求。譬如,没有笑脸莫开店,笑脸就是心态的表征。其二是职业场合或职业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最佳心理状态。前者是要求,后者则是职业者主动的追求。良好乃至卓越的职业心态使得职业者能享受工作过程、克服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将使职业者真正体会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信仰产生信念,而信念又是心态的基础。我们的心理状态,虽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突发事件的影响、身体状况的影响,但信念可以使我们的态度不断接近它的应然状态。这应然状态,就是堪称卓越的职业心态。
正如对上帝坚定的信念使但以理走出狮子坑,信念也能使我们超越我们的已然状态所带来的困顿。假设有一个下属,因为她的过失给公司造成了损失,老板把她叫来狠狠地骂了一顿,然后就叫她马上去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也许她会因为这严厉的批评而很难受,但如果她的内心有着"追求自我完善"和"对人性的正确认识",那么,仅仅就是这两个信念所产生的力量也必然帮助她超越这痛苦,她会准确地评价自己,不因为遭遇批评而轻视自己;她也会正确地对待老板的批评,不因为我的态度而产生敌意。信念会告诉她:被批评是因为我的过错,你批评我是对我的未来依然抱有信心,虽然我刚刚被骂了,我很难受,但我不应该被情绪控制,我更应该做出优良的表现,让你知道你的批评是对的,而你的态度是错的。
技能与才能决定一个职业者能不能做事,能不能把事做好,心态则决定一个职业者愿不愿做事。因此,我们把心态称为"愿能"。没有良好的愿能,技能和才能都算不了什么;拥有良好的愿能,即便技能和才能有所欠缺,时间也会报答其努力。而一个人若是心态出了问题,那么,他的能力越强,破坏力也就越大。
第一种心态:敬虔心
所谓敬虔心,就是指在工作中保持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和虔诚的精神。即便一个人没有虔诚的信仰,他也应该明白,自己的工作影响着他人的健康、心灵的感受和生活的幸福。人若是明白这一点,自然不会生产毒奶粉、修建豆腐渣工程、摧残未成年人的心灵。
第二种心态:积极心
当洛克菲勒的副手满怀歉疚地对他说:"抱歉,约翰,我让你损失了那么多钱"时,这位石油大王的回答是:"谢谢你,兄弟,至少你为我保住了一半的资金。"
我们在职场中必然会遭遇挫折,也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人,也必然会处于种种足以压垮我们或者腐蚀我们的环境中。而积极心,也就意味着在工作中始终以坚定的信念作为动力和准则、从信仰的角度去看待工作中一切的遭遇。
第三种心态:自信心
某个出版公司的老板经常说:"本期杂志出版之前,有个人将被解雇。"有一次,某个不自信的倒霉蛋紧张得不得了,跑去问他:"你要解雇的人是不是我?"老板回答:"本来我还没想到要解雇谁,既然你找上门来,那就是你了。"
自信是职业对职业者的基本要求,没有自信就不可能胜任工作。但是,什么是自信?
所谓自信,指的是在合宜自知的基础上主动展现自己的优势。合宜的自知乃是真实地评价自己,明确自己的能力及局限。这是自信的基础。我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我的性格是否能被他人所接纳?我的信念是否合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程度上认识自我。但仅仅认知自己是不够的,知行如果没有结合,知也白知。在职场中,我们必须主动地展现自己的优势。只要你的行为合乎正义,不要害怕竞争。要知道,作为个体的职业者越是发挥他的优势,他的进步越快、他为团队所创造的价值越大。
第四种心态:服从心
一个怒不可遏的上司把他的女秘书叫来,口述了一封谴责另一个公司负责人的信,并叫她寄出去。几天后,上司又叫来女秘书:糟了,我误会了人家,现在得写一封道歉信。而她却说:"不必了,我知道你这封信寄出去会引起麻烦,所以我给你扣下来了。"结果怎么着?她被上司批评了一顿。
她当然应该被批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她的行为是不守本位,越权决定。尽管这次她认为上司的指令有错而私下里拒绝执行而避免了与另一公司的冲突,但如果下一次,以她一个秘书的思想深度而不能领会上司的深层用意进而再次私下里拒绝执行其指令最终造成损失,谁负责?
在职场中,莫要靠小聪明办事,服从才是大智慧。
有句话说,"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何止军人?任何职业者都应当如此。但什么是服从?服从不是盲从,而是智慧和美德。服从,意味着在工作中遵守规则、遵从上级、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地执行已然决定的指令。各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懂得服从之人,往往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这些人的心态,由于自视甚高而总是处于一种压抑和抱怨的状态中。打坏一锅汤的老鼠屎,多半是这类角色。
服从是职业的基本要求。不懂得服从的人,常常认为,服从于他人,压制了自己的个性;服从于规则,自己的创意发挥不出来。服从和发挥创意并不矛盾,人若不先了解规则,把握规律,又怎么可能发挥有效的创意呢?服从更不是对人的崇拜,而是对规则的尊敬。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必须照章办事。服从是一个过程,懂得服从,才懂得合作和领导。
第五种心态:谦卑心
没有谦卑,所有的美德就成为了骄傲,这种骄傲也成为心灵与心灵间的藩篱。职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地方,能力与美德可能会让人嫉妒,谦卑却能使一个人免于他人的敌视。
人在职场,当然都力求不断进步,不断上升。心高气傲之人只懂得往上爬,这种人只有暴发户的心态,所以他们也就难以顾及他人的感受而很自然地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自我中心者。这样的人,又怎么不会招来他人的嫉恨呢?职场中的能人应该明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只有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才能拥有更大的权利。人们嫉妒能人,但却热爱那些甘心为他人有所付出的人。外强中干者处处表现得张牙舞爪,真正的强者却因其高贵的精神而谦卑。
卑贱的心往上爬,高贵的精神却向下俯屈。一个谦卑的心灵会促使一个人做一些使他看起来卑下的事,但这"卑下"绝非指向他的人格。谦卑使我们在追求上升的时候,也懂得下降:在某个低处,有人需要我们。谦卑是甘做卑微的事,俯就卑微的人。
因此,要学会感谢你的老板。要明白,他为承担风险、经营事业、带领团队、创造就业而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要看到,他们为自己创造的价值、为团队所付出的辛勤;正是他们金钱上的付出使你的财富得以积累。在职场中,只有三种人不知道感恩,一种叫流氓无产者,一种叫恶棍资本家,还有一种叫奸商。
职场支招:
良好乃至卓越的职业心态使得职业者能享受工作过程、克服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将使职业者真正体会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如何应对职场坎坷
曾经有人向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请教这个问题,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恋爱和工作。”这两者都与我们的快乐和悲伤关系密切。不同的是,无论恋爱路上遭遇多少挫折,我们仍然认为爱情是美好的。而对于工作,我们所抱的信念却往往没有这么坚强。
我们对于工作究竟存了多少迷思与误会?希望今天能够开启冰山一角,让我们窥见一个与往日不同的“工作”。
奋斗十几年,是不是为了喝咖啡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个著名的帖子:长清人才网《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说的大概是京漂一族的心声,同时也道出了很多职场中人的心酸——拼了命地奋斗,为的只是赚杯咖啡钱?!
其实,我们究竟为什么而工作,这个问题就像“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样亘古久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涉及到工作动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工作最基础的动机显然是吃饱穿暖。但是,当工作换来的薪酬能够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我们的工作动机又发生了变化——我想做更有意义的工作!我希望工作更能体现价值感!我的工作团队必须让我有归属感!这时候,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为了“喝咖啡”这种行为所代表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
那么,是不是动机层次越高,越趋向于精神化,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就呢?也不尽然。有研究显示,对于比较简单的工作,动机越强就越容易完成;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工作,相对较低的动机水平反倒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最初抱着“赚钱养家”的念头的创业者,反倒比一开始就立志做“李嘉诚第二”的人更容易成功。
当然,对于长期坚守一份职业,并且以工作为乐的人来说,成就感和价值感肯定是动机中的主要部分,影响它们的因素也很多: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兴趣,你的能力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工作环境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你能否很好地融入工作团队;薪酬是否达到你的基本期望等等。
综上所述,如果工作只为了“喝咖啡”,那么最终你必然为工作所累。但如果忘掉眼前的“咖啡”,而是享受制作咖啡过程中的乐趣,和制作完成后的价值感,那么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自然。
越找不到工作,越不想找工作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小狗放进实验箱里,箱内有一个按钮,一按就有肉丸出现。但是,一旦小狗按动按钮,就会遭到电击。久而久之,即使想吃肉丸,小狗也不敢触碰按钮了。后来,实验者将电击取消,发现小狗仍然不敢靠近按钮半步。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对于求职者来说,职场就像电击四伏的实验箱,而自己则是惶然的小狗。不小心触碰了某个关口,比如参加了一次备受打击的招聘会,或者被某位面试官恶狠狠地批评了,求职者就会受到“电击”,容易变得自我贬低,没有价值感,对求职失去信心。这也就是有人越找不到工作、越不想找工作的原因。
对于这样的求职者来说,重拾自我效能感显然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在找工作的同时,也要做一些与求职无关的事情,而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一个人的成就感是来自多方面的,虽然求职受挫,你却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找回价值。比如从事一些公益事业,做志愿者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求职受挫的人往往都喜欢离群索居,好像窝在家里远离社会就不会受到负性评价,自信心也就不会受到打击。恰恰相反,有研究显示,对于同样一项任务,一个人如果融身团队则比单独行动时更具信心。与人交往,在团体中的归属感和被认同感会更好地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
工作为你减压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工作给自己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却很少有人想:也许工作也在无形中分担了我们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压力。
心理学中有个“踢猫效应”。借用一个故事来表达,就是一位男士在工作中出了纰漏,被老板训斥一通。心情不好的他回到家中冲着妻子发脾气,而莫名其妙受到责备的妻子看到儿子正在淘气,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两巴掌。儿子眼泪汪汪,正无处发泄,恰好看到一只老猫优哉游哉地走过,上去就是一脚……
这本来是一个负性案例,说的是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传染给周围的人。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个案例也向我们彰显了正性的启示——我们的情绪是可以转移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工作中受了委屈,那么家庭可以为你疗伤;而如果你的家庭出现矛盾,工作场合则可能帮你减压。
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失恋时都会陷入工作狂的状态。当然,这并不值得提倡,但起码说明,在这种情境下,工作起到了转移注意焦点、减少沮丧情绪的作用。
所以,不要戴着墨镜看工作,让它变得只有黑暗一个颜色。既然工作是我们生命中逃不掉的事情,倒不如让它变成彩色,随时调节我们的情绪。
我们真的讨厌竞争吗
几乎每个职场中人都声称自己讨厌竞争,好像它是搞坏人心、恶化关系的罪魁祸首,而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实在让人受不了。然而,我们是不是真的像自己以为的那样讨厌竞争呢?也许,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着“好战基因”也说不定哟!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囚犯两难”实验:有两个被怀疑协同犯罪的嫌疑犯,他们同时面临着认罪和不认罪两种选择。如果两人都不认罪,那么他们会同时受到判刑的处罚;如果其中一人认罪,而另外一人不认罪,那么认罪者将获释,而不认罪的人将被重判。囚犯们会怎样选择呢?
显然,两人都不认罪是比较恰当的选择,这个选择倾向于合作性策略,相当于各退一步保持平衡。但结果出人意料,大部分囚犯选择的是认罪,因为他们的想法是:如果对方先认罪,我会被重判;而如果我先认罪,则可能获得释放——这是一种高度倾向竞争性的策略。实验结果证明了一点:人们总是希望战胜对方,我们内心潜藏的竞争倾向远比自己认为的多!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讨厌竞争呢?因为竞争可以使我们的心理获利:在比较中获得来自对手的刺激,于是惰性更少,奋斗的动力更强。而一旦在竞争中获胜,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则会更强。
职场有没有“不可能任务”
可能是一个长久克服不掉的拖拉恶习,可能是上司的一个超高标准的业务要求,也可能是客户反反复复的抱怨、要求返工……总之,你觉得这些仿佛是职场中的“不可能任务”,无法完成却又摆脱不掉,搞得你几乎要抑郁。
大概每个职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任务真的不可能完成,还是我们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或者是,我们内心压根儿就没打算好好地去解决它?
团体治疗专家曾经给出这样的忠告:团体成长小组的每个组员,在每次活动中都会抱怨自己的不幸。
但是,如果让他们给别人出谋划策以解决其不幸时,发现大家的方法多样且实用。最后的结论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只是在逃避解决它所要承担的繁琐、苦痛,或者付出一部分代价,我们总是抱着“只要拖得够久,问题就会自动消失”的幻想。这其实才是人生,尤其是职场中的根本难题。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心理惯性?重要的是建立两种观念:第一,工作就是要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无法逃避。第二,压力和痛苦并不是绝对不好的,它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类从远古时期就遗留在身体里的两种本能:战或逃。前者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逃避挑战和危险成了人类的本性之一。作为生存本能,逃避也许是有效手段。但是,在职场之中,外界环境不断变化,如果你一直固步自封,就要承受着被淘汰出局的压力,因此而消耗的心理能量往往并不比选择应战来得要少。所以说,逃避任务的冲击性并不是可取做法。
另外,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职场中各种挑战和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是绝对负面的,有的人甚至因此常常陷入抑郁状态。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抑郁是一种显著的信号——想要适应新的状况,想要做出重大改变。这是内心给你的提示,你越是阻抗,抑郁就会越发明显持久。
职场支招:
相信职场没有“不可能任务”,这是一种良好的应战心态,而不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完美主义。带着这样的心态上职场,工作就不会仅仅被压力充斥,你还能看到很多希望和新方向。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拿破仑的一句经典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奋发向上而成功。大千世界,浩浩尘寰,多少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多少平平凡凡平淡一生之人,又有多少功成名就、矢之不渝之士,追其原由却无外乎是要当将军、士兵还是逃兵。
士兵想要当将军,员工就应该想着当老板。身为一名职场人士,如果没有想当老板的企图心,那他只能平平庸庸一辈子。
大部分人是习惯的俘虏,当一个人习惯了某种生活时,往往就没有勇气去改变现状,而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即使他们对自己的状况并不满意,但是因为已经习惯,也很难鼓起勇气去改变现状。这种习惯使他们错失了很多机会,最终流于平庸。
其实,当老板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有做老板的愿望,并时刻激励自己向这个方向奋斗,而不是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在事业的道路上,企图心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企图心和成功的关系,就像是蒸汽机和火车头的关系,你的企图心有多大,你的未来就将有多远。作为一名员工,不能只安于现状,而要有一颗做老板的企图心。这种企图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你就能够时常督促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向你的老板学习,完善自我,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皮尔·卡丹曾说:“我事事争第一,决不做第二。”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心理让他严格要求自己,促使他在时装设计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永远引领时代的潮流。因此,一个人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往往在于他的企图心有多大,如果一个人把目标定为不愁吃不愁喝的话,那么他最多只能满足口腹之欲;相反,如果把企图心定得更加远大,其所能达的事业非辉煌不能形容。
一个甘愿一辈子给人打工的人是不可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的,那些没有企图心的人实际上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日本著名企业家井植薰说:“如果你总是以员工自居,没有做老板的企图心,只满足于一天工作8小时的生活,思想上没有想干16小时或者更多的念头,那么你这一辈子可能永远只能是一个一般的职工。因此,对于一般的职工,我仅要求他们工作8小时,也就是说,只要在上班时间内考虑工作就可以了。对于他们来说,下班之后跨出公司大门,爱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而对于那些有企图心的员工,我就要求他们自觉地在上班以外的时间多想想工作,多想想公司。”其实所有的老板都不会青睐那些只知道每天8小时、在公司按部就班工作的员工,他们喜欢的是那些有企图心的员工,因为这些人会以老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这对公司而言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作为一个员工,如果能够用老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主人翁的精神来对待公司,那么他无疑会获得上司的青睐,从而获得晋升的机会。
其实,只要你能“用老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你看到公司的商品破损了或者有生产浪费时,你是袖手旁观,还是像老板那样去阻止?当你看到公司的市场正在一点点地被对手侵占,你是袖手旁观,还是像老板那样积极地寻找对策?当你看到你的同事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心灰意冷时,你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像老板那样主动给他鼓励?一个有着企图心的人始终都会积极行动,而不是冷眼旁观。他会时刻关心公司的发展和前途,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老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待工作。
有做老板的企图心,就要在工作中按照老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究竟什么是老板的标准呢?
有做老板的企图心,并不是要你坚决立志做老板,而是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不甘落后的心态,用老板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不是要你去效仿你的老板,而是要你对自己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中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具备一些优秀的工作习惯,以下是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给我们列出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老板应该具备的要素。
(1)坚决执行
(2)积极创新
(3)强烈的负责心
(4)学习思考
(5)主动工作
(6)敢于说不
(7)和别人协作
(8)坦然面对错误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相信你离你的梦想已经不远了。
职场支招:
当老板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有做老板的愿望,并时刻激励自己向这个方向奋斗,而不是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