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强人
职业女性作为领导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想要让下属对自己心服口服则是最困难的事情。管理者不仅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最关键的就是让下属心服口服。严格的规章可以束缚员工的行为,而真诚的关心和人性化的管理则会使员工心悦诚服。
现代职场,作为领导要讲究管理方法,批评下属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不可把下属“一棒子打死”,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善于管理的领导者经常采取“打一棒子给一个酸枣”的批评方式,这样既可以起到教育员工改正错误的效果,又不损害员工的积极性。
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讲究批评艺术的管理者。在建厂之初,松下发现很多员工会时不时地擅离职守,并且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的纪律性也非常不好。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松下提出召开全体会议。在会议开始之后,松下站上台,只说了句“今天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宣布”,而后就离开了。
经过了很长时间,直到员工们都开始议论纷纷之后,松下才重新回来站到主席台上,说:“各位同人,如果我离开这么一会儿,你们都受不了的话,在工作岗位上你们如果擅离职守,公司能不能受得了?今天我们就讲这个事情,大家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散会。”
如果只是强硬地制定规章制度,相信员工还是有办法来回避的,松下币是用这种“引而不发“的方式,留给了员工自己思考和予以改正的空间。
松下幸之助认为,该生气就要生气,该责骂就要责骂,千万不可矫揉造作,因为责骂是进步的原动力。
卡耐基的侄女约瑟芬·卡耐基,在她19岁那年来到纽约,成为卡耐基的秘书。当时,她刚刚高中毕业,做事的经验几乎等于零,所以,在工作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卡耐基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她,约瑟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一天,约瑟芬工作中又出错了。卡耐基刚想开始批评她,但马上又对自己说:“等一等,你的年纪比约瑟芬大了一倍,你的生活经验几乎是她的一万倍,你怎么可能希望她与你有一样的观点呢?你的判断力,你的冲劲等等,这些都是很平凡的。还有你19岁时,又在干什么呢?还记得那些愚蠢的错误和举动吗?”
经过仔细考虑后,卡耐基获得结论,约瑟芬19岁时的行为比他当年好多了,而且他很惭愧地承认,他总是严厉地批评约瑟芬而很少称赞过她。从那以后,当约瑟芬再犯错误时,卡耐基不再像以前那样当面指出她的错误。他总是微笑着对约瑟芬说:“亲爱的,你犯了一个错误,但上帝知道,我所犯的许多错误比你更糟糕。你当然不能天生就万事精通,成功只有从经验中才能获得,而且你比我年轻时强多了。我自己曾经做过那么多的傻事,所以,我根本不想批评你。但是你不认为,如果这样改进的话,会更好一点吗?”听到这样的话,约瑟芬不再感到有压力,而是充满了动力。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很出色的秘书。
比尔·盖茨说:“对于员工的关心与爱不应单单表现在工作、生活和相互交往上,更应该表现在对员工错误的善意批评上。”
作为领导更要知道宽容下属的过错,宽容下属的过错是一种很好的用人之道,这样可以对下属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作为领导需要有宽容心理,要从全局出发,以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用宽容的心面对下属的错误,并且多给下属一些鼓励。只有宽容才会让下属工作更有信心,才会让他们对企业有一种真正的感激。
有些领导,由于缺乏领导经验,顽固而且独断,不管做什么事他都会插一手。如果工作进度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快,就会心急如焚,所以他会把工作硬性分派给下属,却不给他们应有的时间。这样的领导虽然有实干能力,但是缺乏宽容心理,所以很难去原谅下属的错误。这导致的后果是,下属都变得拖拖拉拉,工作没有积极性,等等。领导常常就是因为缺乏宽容心理而严重地影响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的。
当下属犯错时,很多领导者都会严词批评,甚至将员工骂得狗血淋头,他们认为这样才会有杀一儆百作用。这种想法是错误时,因为下属的积极性被打击,很难再提起热情。下属犯错时,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如果管理者给予一定的鼓励,不责备、不打击,就会使下属产生感激之前,更急努力的工作。
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团队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而一个节目是否成功、是否受欢迎,不仅仅是目前主持人一个人的功劳,这个也离不开幕后团队的共同努力。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曾有人问一位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简短的对话也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与他人之间就是相互支撑的,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只有得到团队或别人的支持,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如果没有别人对你的支持,没有团队每个成员的群策群力,我们就无法克服重重障碍,闯过道道险关。离开了团队,即使你在困难面前使出浑身的力量,也会有枯竭的一天。
在一个关于团队协作的拓展训练项目叫胜利墙中,几十个人在规定的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全部翻过一面二米多高的墙而没有任何的辅助工具,这对个人来说是绝对无法完成的,但是有了团队的力量,有了大家的互相帮助,每一个人都能顺利地战胜胜利墙。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却演绎出迥然不同的故事:酷热的天气,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想要成功、想要突出重围都必须有团队精神,个人的英雄主义根本不可能长久。
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
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沟通是发展的前提
与人沟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一个人的成功,很大部分靠人际关系,个人的能力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要想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必须与别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使别人乐于为你的成功之路牵线搭桥。否则,就很难获得成功的机会,在生活中也会由于人际关系不畅而苦恼。可见,不懂得人际沟通的技巧,就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
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使我们建立更融洽的人际关系,便于我们培养成功的人际关系。培养有效的沟通习惯就要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
与人的相处是门大学问。我们每日所相处的对象,并不是绝对理性的人,也许对方是情绪易变、有成见、自负和虚荣的人,因此,交谈时不得不注意说话的技巧。在与他人交流沟通上,要多关怀,少干涉;多赞美,少埋怨;多肯定,少批评;多宽容,少苛求;多感恩,少计较。
人际关系的经营全在于有效沟通,要用真心沟通。要做到“时时给人关怀,处处为人设想,事事给人方便”。没有什么比自己得不到对方的认可更令人恼怒的事,这会让人觉得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无关紧要而失去价值,甚至引发敌意。
人生的幸福就是人缘的幸福,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际沟通的成功。何谓人际沟通?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所谓沟通就是同步。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地方,而与人交际则要求他与别人一致”。
生活中没有沟通,就没有快乐人生。事业中没有沟通,就没有成功。工作中没有沟通,就没有了乐趣和机会。
沟通在工作中就如人的血脉,在生活中也同样的重要。如果沟通不畅,就如血管栓塞,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学会沟通,就要一定懂得其途径。因为它不只是语言,还包括动作、姿态、眼神、表情等等。有时一个眼神,一句我来了,抱一下肩膀,笑一笑……都会有很大的作用,让你工作开心、事业有成。
下行沟通的重要性:如果你没有和对方、同事、上司、下属得到合适的沟通,那么你们的关系就不会很好,工作的开展也就不畅,同事也不会真的服你。也许他会一时尊重你的职务,可后果是他会离开,去找自已的前途。
上行沟通的重要性:如果你没有和你的上司有良好的沟通,那么你的上司会对你有一种不相信的心态,就是你做好了,他也不怎么喜欢你。
平行沟通的重要性:也就是人际关系了,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不好、沟通不畅,工作就不会顺心。因为没有人会和不懂沟通的人有良好的合作的。
和同事相处的学问
无论是职员还是领导,他都不可能独立完成工作,而是需要与其他同事共同合作。工作,就是合作,与同事的合作。所以说,同事是我们除家庭成员之外,每天接触最多的对象,而彼此的关系也在个人社会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工作对我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同事关系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从某种程度说,如何与同事共事、办事、处好关系,与个人家庭生活能否幸福,事业能否成功也是息息相关的。可见其重要性。
与同事之间的相处,不可能像朋友那样,可以心无城府地无所不谈。同事之间也可以天南海北地胡聊乱侃,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除此以外,一般来说,与同事之间全都是工作上的事,大家的相处,交往就是共同工作。而彼此能不能共同很好地把工作完成,则取决于平日里打下的铺垫。
人与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因为大家的目的是相同的,而这种目的的实现又依赖于一项共同的事业,也就是手头上的工作,彼此只有精诚合作才能把它完成,使自己的心愿达成。
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合作是需要一定氛围的,友好是基础之一。可以想象一下,彼此之间话不投机半句都嫌多,别别扭扭,吵吵闹闹的,怎么可能会协调一致,把工作做好,取得进步和提高呢?
职场友谊也需要经营,不要认为同事之间就没有友谊,只跟着感觉走,朋友交到哪算哪。不要只用自己的方式和标准去经营友谊,忽略了朋友的存在和感受。要用经营事业的心情未经营职场友谊,这样才会交到真正长久的朋友。
松下幸之助也说过:同事是一面镜子,不能省察于己,常是错失好运的原因。一个人在其所处的单位中人缘怎样、表现如何,是否能够和同事搞好关系,是他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老板衡量他才能的重要标准。
在工作的前7年里,媛媛共换了4次工作,而每一次她厌恶工作的程度都比前一次更深。
“这里的组织根本就不完善,”媛媛在做第一及第三个工作时都这样说,“在这儿,我不会有任何发展。”这是她对四个工作共同的一句评语。这几年虽然过得艰辛,但她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换工作中,还是从学校走进了工作世界里,不再像学生时代那么自命不凡了。
第4份工作结束以后,她决定安定下来,这回媛媛特意选择了一家具有很大规模的多元化公司,因为这样她可以选择不同的事业途径。对她的吸引最大的是生产部门,“这是业务的神经中枢。”当媛媛决定接受这家公司为其提供的职位时说。
媛媛做这份工作还不到三个月就与同事发生了争执,而在以后的日子里,这种争吵也经常发生。她的同事小周,对某项工作计划有些不同的意见,而媛媛不赞同她的看法。“我告诉她,她的想法很荒谬,我想让她接受我的建议可她却不听,”媛媛得意地说道,同时又补充了一句,“那个女人总是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小周得知后非常生气。从此以后,她们之间就时常发生矛盾。“管她呢!”事隔几个月后媛媛说,“如果上司够明智的话,就应该早点儿让她离开。”
这种频繁而又长期的摩擦,不仅发生在媛媛和小周之间,也开始发生在媛媛和其他同事的关系上。几个月后,媛媛又因与同事不和而离开了这家公司。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在工作中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而最终一事无成。
能否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是考验员工人品的试金石。同事之间有了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去化解矛盾,同事之间仍会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的关系更好。
所以说,同事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如果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和谐,人们就会感到心情愉快,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事业的发展,反之,与同事的关系紧张,相互拆台,经常发生摩擦,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阻碍事业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