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要锲而不舍
走向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但是如果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毅力,那么再崇高的理想也会半途而废。《荀子·劝学》中有句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是说,我们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坚持下去,即使金石也能雕刻成功。锲而不舍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有这种精神。
成功需要用心专一,需要锲而不舍。只要盯紧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坚持做下去,你就会成功。坚持,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也是一种可贵的自信。所有聚会都会散场,掌声、鲜花和荣誉也只是过眼云烟。但是,那种信念、追求与自信却能伴我们直到地老天荒。
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一份替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轻闲,他需要找个爱好打发时间,于是,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工作起来,总是聚精会神,心无旁骛。经过几十年的磨炼,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超过了当时所有的专业技师。借着自己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界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震,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人的一生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马拉松赛。上学之初,伙伴们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家不差上下、相距不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工作以后,就逐步拉开了距离。强者靠毅力、靠耐力、靠能力领先,跑在前面,把那些怕吃苦、怕流汗、不愿追求的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些掉队的人经常歇脚偷懒,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他们只是长叹路途不平坦,路途太艰难。而冲在前面的人却有执著的追求,追求那光明的前途,追求人生伟大的目标。他们总是踏平艰险,奋力向前。当他们站在一个又一个高峰,在感受路途坎坷漫长的同时,也感受了人生成功的无限乐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w等于x加y加z。w代表成功,x表示不断坚持地努力,y代表正确的方法,z表示少说空话。其中x是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走向成功的大门。成功是每一个人都梦想的,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修炼,坚持而获得的。就算是智慧在高的人,不坚持学习,也一定会落在别人后面。
我们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霎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锲而不舍是一种坚持,是事业成功的科学态度。成就任何事业都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的打磨和耐心的支持。执著是一个人意志力的体现,更是对一个人品德的考验,事业往往成功于锲而不舍。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曾经说:“遇到重要的事情,我不知道别人会有什么反应,但我每次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根本不会去注意身外的世界。那一时刻,时间、环境、周围的人,我都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正是人生中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哲理。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认真的典范,尽量追求精确与完美是成功者的个性品质。
古希腊著名雕刻家菲狄亚斯,被委任为雅典的帕德嫩神殿制作雕像。他很认真地雕刻着这尊位于雅典山丘最高点的巨大雕像。别人对他说:“除了雕像的正面,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你何必雕刻背面也那么认真呢?”菲狄亚斯却说:“你错了,上帝看得到。”
有人说“态度越好,成功越早”,无论是干大事业还是做身边的小事,都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它的内涵是很广的,但有一种态度是所有人所必须具备的——“认真”。
做事“认真”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集中精力、一心一意、高度负责、专心致志;细心、谨慎、用心、专注、勇往直前;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得更快更好,做得尽善尽美;事不论大小,无论巨细,不三心二意、不粗枝大叶、不虎头蛇尾、不马马虎虎或随随便便,而要“防患于未然”,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避免有可能出现意外的事情发生,避免犯下粗心大意的错误或不必要的差错等等。
生活也需要认真,认真地过日子,这点也很重要,尤其是女性,在社会上又要出人头地,还有家庭,要养儿育女,自己又给自己很多压力,所以我觉得千万要放开自己,认真生活,也要懂得放松自己。
“认真”的态度就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做人“认真”就是要正直、真诚、友善、信任、热情、磊落、坦率待人;不虚伪、不欺骗;不暗中伤人、不斤斤计较、不两面三刀等。这是一个社会的需要,一个家庭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需要。“认真”的态度有助于相互间的团结,唯有团结才能建立彼此间的和谐、轻松的人际环境;也只有以“认真”的态度待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关心你、帮助你而与你建立深厚的友谊。
我们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他边说边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你们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有谁做不到呢?所有的学生都回答道:“能。”
一个月以后,苏格拉底问道:“到现在为止,还有谁在坚持每天甩臂300下?”有90%同学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80%。
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在做?”这时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这正是许多人的错误心态。其实做好简单的事并非易事。所有的成功者,与很多人一样,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但他们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而是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认真的态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做到认真、负责才是做到成功的前提。
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事业尚未成功,生活不如意,就是因为他还没有认真对待自己,就是因为没有静下心来,从平淡处做起,从点滴做起。要知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意做,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只有认真做事,才会在行动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也才能直面这些矛盾和问题,并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老实说,做事情并不难,难的是不敢认真。敢于认真就是敢拼敢闯、敢于创新。因为没有认真的态度,就不会去思索、去创新,也就不会去“下深水”。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凡事不草率、不马虎,切忌大而化之,敷衍了事,注意克服粗枝大叶、粗疏马虎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也就会克服“马马虎虎”的毛病。正如鲁迅所言:“要除去马马虎虎这种毛病,只有认真学习,除了这味药外再没有别的药了。”
积极进取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认真做好每件事”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了“认真做好每件事”的态度,认真地去做好每件事,人生定会充满意义。认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姿态,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生活姿态。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反映的正是我们做人的品质,没有这种品质,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做有效率的事
做事有规律、认真做好一件事是提高做事效率的关键,也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记者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
尔后,他讲了他儿时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我小的时候,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都学,还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试成绩竟排到全班的最后几名。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我。晚饭之后,父亲找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放在桌子上。告诉我说:“今晚,我想给你做一个试验。”父亲让我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滑到了我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2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每天做好一件事,坦然微笑地面对生活。”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一副十分忙碌的样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到了月底却没有什么工作业绩。这样的人每天只是瞎忙,不知道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导致效率低下。可见,并不是忙碌就意味着效率高。如果你想要做一个高效人士,就要杜绝瞎忙。
美国的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说过,“勤劳不一定有好报,要学会聪明地工作”。意思是说,一个人只靠忙并不能保证取得好的结果,只有善于提高效率,才能够避免瞎忙,能够时刻忙于要事的人才能够取得好的结果,成为工作和辛勤劳动的受益者。
工作不要随意进行,在进行之前,你必须考虑好最佳的处理时机。“坐言起行”是说我们不能光想不做、光说不练,但在我们决定开始一件事情时,又必须“三思而后行”,选择在一个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些不重要和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他就没有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了。这也是很多人总是忙得团团转,整天被各种事情折腾得筋疲力尽,工作却不见成效的重要原因。一个人只知道忙而不知道忙于正确的事,就好像一个把宝押在了错误的地方的赌徒,最后只能是把时间连本带利地输光。
李嘉诚,华人首富,他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能够做得那么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从打工的时候开始,他就是一个通过找方法去解决问题的高手,懂得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从而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他先是在茶楼做跑堂的伙计,后来应聘到一家企业当推销员。做推销员首先要能走路,这一点难不倒他,以前在茶楼成天跑前跑后,早就练就了一副好脚板,可最重要的,还是怎样千方百计地把产品推销出去。
有一次,李嘉诚去写字楼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一连走了好几家都无人问津。一上午过去了,一点成绩都没有,如果下午还是毫无进展,那回去将无法向老板交代。
尽管推销颇为艰难,他还是不停地给自己打气,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另一栋办公楼。他看到楼道上的灰尘很多,突然灵机一动,没有直接去推销产品,而是去洗手间,往洒水器里装了一些水,将水洒在楼道里。十分神奇,经他这样一洒,原来脏兮兮的楼道,一下变得干净了许多。这一来,立即引起了主管办公楼的有关人员的兴趣,就这样,一下午他就卖掉了十多台洒水器。
李嘉诚这次推销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呢?原因在于把握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推销方法:要让客户动心,就必须掌握他们如何才能受到影响的规律:“听别人说好,不如自己看到的好;看到的好,不如使用起来好。”总讲自己的产品好,哪能比得上亲自示范,让大家看到使用后的效果呢?
在做推销员的整个过程中,李嘉诚十分重视分析问题和总结方法。在干了一段时期的推销员之后,公司的老板发现:李嘉诚跑的地方比别的推销员都多,成绩也是全公司最好的。
原来,李嘉诚将香港分成几大片区,对各片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哪一片的潜在客户最多,就有的放矢地去跑,重点推销,再加上他的勤奋,这样一来,获得的收益自然要比别人多。
顺势而行其实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市场有其不可违背的规则,只有顺应它的规律与事物发展方向,做起事来才能易如反掌。
当我们面临很多的工作,不知如何着手时;当我们耗尽全身的精力,工作效率仍然提不上去时;当我们为花了太多的精力做没有多大意义的事而懊悔不已时,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将精力放在最具“生产力”的事情上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的工作成效只能用“折腾”概括。
“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优秀员工都是以分清工作主次来统筹安排精力和时间的,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地方,这是他们比别人更优秀的奥秘所在。
如果一个人解决问题不懂得从重点问题入手,就等于没有主要目标,那么他做起事来的效率必然会十分低下。相反,如果他抓住了最具“生产力”的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执著地干自己的事业
执著的女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她有一颗执著的心。小小滴水,可以穿石;柔弱细绳,可以断木。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某位乘客在飞机起飞前,请一位空姐给他倒杯水吃药。空姐礼貌地说:“对不起,请稍等,待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立即将水送过来。”
一刻钟后,飞机早就进入平稳飞行状态,但是由于人忙,这位空姐忘记了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突然,她听到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起来,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当她赶到客舱,看见按铃的果然是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乘客前面,满脸微笑地说:“先生,真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耽搁了您吃药的时间,我向您表示歉意。”这位乘客并不领情,指着手表说道:“你怎么搞的,过了多久了,有你这样服务的吗?”而且,无论空姐如何解释,他都不肯原谅她的失误。
接下来的过程中,空姐虽然心里感到委屈,但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给乘客服务时,她都会特意询问那位乘客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帮助。不过,那位乘客依然置之不理,摆出余怒未消的样子。
飞机落地后,那位乘客要求空姐将留言本送过来。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这名空姐虽然非常难过,但仍然满脸微笑地说:“先生,在分别前,请允许我再次对你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如何,我将高兴地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没有开口,接过留言簿写起来。
等到所有乘客离开,空姐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她打开留言簿,却发现那位乘客写的是如下一段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在信尾,那位乘客说:“小姐,在整个旅途中,你表现出的真诚歉意,特别是你的第l2次微笑,最后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将投诉信最终改为表扬信!如果有机会,我将一定再次乘坐你的这趟航班!”
执著的女人,上帝也会对她发出微笑的!同样作为知名主持人敬一丹也是一名为自己的事业执著追求的女性。
有过5年知青生活的敬一丹1988年入中央电视台经济类节目任记者、节目主持人,并创办了《一丹话题》。1995年元旦第一次主持《焦点访谈》节目,在早期的《焦点访谈》中,敬一丹以采、编、播合一的方式制作节目,后来成为总主持人之一。
敬一丹是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委员会副理事长,连续三次获得全国电视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作为一个电视人,敬一丹既注重实践,也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出版书籍有《一丹话题》、《声音》、《话筒前》、《一丹随笔》等。
敬一丹说:“我主持的《焦点访谈》是一档具有舆论监督性质的节目,经常做一些批评报道,反映一些发生在阴影里和角落里的负面问题。但是在采访时,我从来都不愿站在敌对的立场去和采访对象对话,因为我们之间不是敌对关系。媒体人是职业沟通者,我们采访也好,做节目也好,就是想通过沟通使事件发展得更顺畅,让人们觉得这个世界是在越变越美好。”
观众是把《焦点访谈》的记者,甚至更大范围的说从事舆论监督使命这样的记者看成一个整体。因此在《焦点访谈》走过第一个10年的时候,我对《焦点访谈》的未来还是很乐观的,有这么多能和我们共鸣的人,我们曾经有三位总理给了我们这么大的支持,我想这个栏目的未来有理由让我乐观。
40岁时敬一丹加盟以“前卫”作为“部训”的央视《焦点访谈》栏目。40岁,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个坎儿。如果此时再没什么新鲜刺激的话,女性会不可控制地产生惰性。选择一个更富于挑战性和新鲜感的环境,对我来说很重要。
当我发现自己接受新东西的速度变慢时,我会有些自卑。我一直都在努力跟上我的同事们。在他们面前,我只敢说‘我跟着’。如果有一天观众不接受我了,我会下岗。我跟我的朋友说,希望他们当我的诤友,当我有点不行时赶快告诉我。
正由于对事业的炽热追求,才有了全国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节目《一丹话题》。对于现今的女主持来说,青春美丽不再就意味着事业的滑坡,可敬一丹并不这样。她表示最重要的是保持时代感,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和对未来的热情。“人到中年是要进补的,我的进补方式之一是把能否与大学生对话当做检验自己的指标”。
执著的女人很美丽,她们的美是通透的,豁达的,执著的女子很坚强,就如我们很少感受到她们哭泣的面容,或者是颓废消极。
执著,是一种精神,一种过程,一种对人生和事业的态度。坚持执著,就是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本色,执著的人,应当是在逆境中不怕风雨敢于自然和命运抗争的奋斗者,执著的人,是不甘于在平庸中虚度岁月探寻人间奇迹的拓荒者,执著的人,是敢于摆脱落后和愚昧创造文明成果的奉献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五彩斑谰,是由于执著的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人间的辉煌,正是有了这些执著的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物质丰富、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
雪莱曾说:“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只是用心做事,不搞事
我们常说:“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已经忘了自己做事的目的,经常为了讨得上司的欢心而做事,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终有一天被识破的时候。一个人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想要获得别人的欢迎只有认真做事,用心做事才是最好的出路。
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认真对待,使自己乐在其中,那么即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能带给你成就感。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尽心尽力去做,最终一定会出类拔萃。
由于当今社会竞争的加剧,有不少人每天都在想办法寻求成功的捷径,一行动起来,就尽可能地钻空子、占便宜,而不愿踏踏实实地按照正当的程序去做,到头来是“折腾”一场空,也丧失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的可能。你要得到,就必须付出。你付出的程度有多大,你得到的回报就有多高。
用心做事意味着业绩的取得必须要付出血与汗的代价。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士都具备这样的心态,都是踏踏实实、用心做事地从简单的工作开始,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找到自我发展的平衡点和支撑点,并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持久的努力走出困境,最终开创辉煌的业绩。
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这样讲述自己是如何走上富裕道路的。“50年前,我开始踏入社会谋生,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年才挣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箩筐等。这位顾客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提前购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具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货物堆放在独轮车上,装了满满一车,骡子拉起来也有些吃力。送货并非我的职责,而完全是出于自愿——我为自己能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而感到自豪。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使尽吃奶的劲都推不动。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驾着马车路过,用他的马拖起我的独轮车和货物,并且帮我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我仔细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推着空车艰难地返回商店。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但是,老板却并没有因我的额外工作而称赞我。”
“第二天,那位商人将我叫去,告诉我说:他发现我工作十分努力,热情很高,尤其注意到我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因此,他愿意为我提供一个年薪500美元的职位。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有时候,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好,不是因为它太难,而是因为我们的心态小够端正。缺乏对全力以赴心态的自我管理,就无法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对这种不思进取的员工,老板一有机会就会把他开除掉。
不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所做的工作怎样,都不会觉得劳苦。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平庸的工匠。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即使在最平庸的职业中,也能增加他的威望和财富。
做好工作,干好事情,能力和水平固然重要,但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又与是否“用心”紧密联系的,凡事处以公心、用以忠心、持以恒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就定能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有所收获,就算是能力和水平有所不足,也可以勤补拙,以诚撼天,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认真做事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看似简单,实际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它不仅要求我们做事时注意力要集中、专注、认真、坚忍不拔,同时还强调做事要有责任心,用智慧,动脑筋,要创造性地把事情做好,一定要争取比别人做得更好。
用心工作,就是要把注意力倾注到本职工作中,不患得患失;用心工作,就是要把精力投入到“抓管理、促发展、上水平”的工作中,切实负起责任,不断执行细节,挖潜增效,不眼高手低;用心工作,就是要持之以恒,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埋头苦干,稳打稳扎,不一曝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