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帝王之师(1 / 1)

张居正传 周其运 1212 字 1个月前

出任帝师

张居正成了首辅,可以大干一场,实现自己的抱负了,但许多棘手的事情却又摆在眼前。

要论好好教育小皇帝,张居正有教育经验,他曾经给隆庆皇帝当过老师。可是隆庆皇帝的老师是一个庞大的讲师团,并且都是牛哄哄的顶级人物,张居正只是这个讲师团中的一个,而且在这个讲师团里,按资历和地位,他只能排末尾。

现在才十岁的小万历继承了皇位登了基,小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开始为儿子的教育问题着急了。

冯保就推荐了张居正。

张居正有经验、有才华,这是客观原因;另一个主观上的原因是,这是政治盟友,所以冯保就推荐了张居正。此外,冯保对万历皇帝也十分忠诚。一次张居正抓了一只白鸟、采了白莲准备给万历玩,冯保却劝阻了,说皇帝还小,不能让皇帝过多接触这些,以免玩物丧志。张居正连连称赞。

在张居正教万历皇帝练书法之后没多久,小皇帝的字就写得非常好了。小皇帝爱上了书法这门艺术,很快就能写出斗大的字来,而且还很有水平。有一天,他很得意地在书法课上写了两个大字,并请张老师评点一下。结果张居正在夸了一番之后却话锋一转说:“一个皇帝,有一些爱好是可以的,但绝不应该在书法这些艺术领域上有太大的偏好,否则精力就不会放在励精图治与治理国家上了。陛下看当年的宋徽宗,书法独步天下,可是玩物丧志,最终丢掉了大好河山,做了亡国之君,前车之鉴啊!”

张居正说了这话之后,这位号称是“十岁天子”的小万历当时就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并最终认为张老师的观点无疑是极有远见的,于是第二天就主动要求取消了书法课,也就不在书法这门艺术上多花心思了。

要好好培养小皇帝,在培养的过程中,还要让小皇帝不知不觉把绝大部分皇权让给张居正。要改革,仅有相权是远远不够用的;若想压服百官,必须百分之百代表皇帝。

张居正一点一点地教育万历怎么当皇帝。君臣要想常见面,就要坚持早朝制度。明代上朝的时间很早,在每天天亮之前。由于万历皇帝还小,张居正在这上面做了折中,说皇帝是小孩子,就不必天天早朝了,每一旬只要三、六、九日上朝,其余日子就不上了。

这样,就使外廷和皇帝始终有一个沟通机会。宦官的作用,在万历初年被大大削弱了。

万历的天分

小万历对各种奏疏都看得很仔细,有前后矛盾的、格式不统一的,都能看出来,亲自予以批驳。他亲笔拟的批复,有理有据,温文尔雅。

小万历处理事务颇近情理。先帝的遗孀恭妃派人把宫中的金壶偷偷拿回家去,被守门太监举报。万历批示道:“她家贫,赐给她一百金。但先帝赐她的器具,则不能拿出去。”文华殿角门的础柱突现“天下太平”四个字,擦都擦不掉,内阁认为是祥瑞,请小皇帝去看。万历去看了看,一脸的不高兴:“假的!”

为了更好地教育万历小皇帝,张居正定了一个课程表(《日讲仪注》),规定小皇帝除了上朝之外,其余每天上午都要来听课,除非大寒大暑或者风雨,全年一天不停。张居正说干就干,八月份就开日讲,到第二年元年新春正式开经筵。

张居正让讲读官弄了一本图文本的《帝鉴图说》,是讲历代帝王“善可为法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呈给万历做课外读物。这本书像连环画一样,图文结合,通俗易懂,万历皇帝非常喜欢。

万历皇帝天资聪颖,触类旁通,看到《帝鉴图说》上说宋仁宗不喜欢珠宝,就脱口而出:“国之所宝,在于贤臣。珠玉之类,宝之何益!”这认识水平比他爹可是强了一百倍。张居正连忙跟进,进行荣辱教育:“明君就是要贵五谷而贱金玉。金玉虽贵,但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区区一点点为价却不低,徒费民财,不适于用。《书经》上说‘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就是这个意思。”

万历马上想了起来:“是啊,这宫里的女人们就是好化妆。朕在年节时赏她们东西,常常要节省一点,她们的话就多,什么‘能用万岁爷你多少啊’。朕就说了:‘你们可知道,如今国库里还有多少啊!’”

张居正不由感慨万千:“皇上,您只要能这么想,就是国家的至福啊!”

张居正还指导万历皇帝读太祖朱元璋写的《皇陵碑》。这是一篇歌谣体的自传,是明朝人忆苦思甜的最佳读本。万历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对张老师说:“先生给的《皇陵碑》,朕览之数遍,不胜感痛!”

张居正便启发他说:“自古以来的圣人,没有一个像咱们圣祖吃那么多苦的。那时候他四处漂泊,甚至到了无以糊口的地步。老爷子、老太太去世,竟然买不起棺材。这是上天要圣祖拯救苍生,才让他如此备尝艰辛的。圣祖自淮右起义,动机就是为了救民啊!登了大宝以后,他把所有缴获来的珍奇异宝都毁掉,穿的依然是旧衣服。三十年克勤克俭如一日,到了成仙的那一年,还要召集农村的老农与粮长,问他们民间疾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只有以‘天心’为自己的心,才能创造宏图大业,传到皇上您这儿。”

万历心服口服:“朕不敢不效仿祖宗,全赖先生辅导。”

合理建议

张居正在隆庆末年需要摆平的第二件事,就是处理好与李太后的关系。

李太后起自民间,从小生活在京郊通州,父亲李伟是个泥瓦匠,十分热爱劳动。一直到隆庆二年(1568),李贵妃封了皇妃,老人家才收起了瓦刀灰桶。嘉靖、隆庆两帝的没出息,让她深感痛心,所以决心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帝王。

万历读书有时候偷懒,她就喝令罚跪,且下令不许三十岁以下的宫女在小皇帝身边伺候。每次上课完毕,她都要令万历把内容复述一遍,“以验其记否”。每逢上朝,到了五更时她就走进万历寝室,喊一声:“帝起!”然后让宫女扶起小皇帝,亲手打水给小皇帝洗脸,再把他扶上小轿送走。

李太后对张居正也是言听计从。她一向是一个虔诚的信神奉佛的女人,有一次曾准备用自己的私蓄修筑娘娘庙,后来听从了张居正的劝告,把这笔钱改用于修筑北京城外的桥梁。万历皇帝出疹子痊愈以后,李太后本来打算在宫内设坛拜谢菩萨的保佑,也由于张居正的反对而作罢。还有好几次,慈圣太后想在秋决前举行大赦,但是张居正坚持以为不可,李太后也只能被迫放弃原来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