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费解的事
隆庆四年(1570), 忽然有一天,边关的明军突然开始紧急戒备,并派出快马,告知新上任的王崇古总督: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突然来到边关,向明廷投降。这是件令人费解的事。原来把汉那吉要娶兔扯金的女儿为妻,但俺答汗却将兔扯金的女儿据为己有,把汉那吉一怒之下投奔明朝。可是这位孙媳妇是把汉那吉姑姑家的表妹,也是俺答的外孙女。把汉那吉愤怒了:好不容易找了个老婆,竟然被爷爷抢走了!于是把汉那吉感觉没法混了,就投奔明朝了。
可他等到的不是王崇古的夸奖,而是一番严厉的训话:自今日起,全军收缩,准备迎战!此外王崇古还有一条特别的声明:副将(副总兵级别)以上军官一律不得外出作战!明廷方面封把汉那吉为指挥使,俺答汗前来关下要人,明廷方面不给。王崇古把此事上报了高拱,高拱接到了报告,即刻找来了张居正。在长时间思考之后,高拱眼睛一亮:“我要用他,去交换一个人。”
高拱所说的那个人,叫作赵全。赵全是白莲教教首。白莲教在明朝一直被当作邪教,遭到严酷镇压,从朱元璋时期一直到嘉靖后期,明军与白莲教战斗不断,但从未将其彻底消灭。赵全不堪明朝对他的迫害,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率部投靠俺答,叛逃至河套丰州地区,并且依附俺答部的势力而坐大。
站稳脚跟之后,赵全等人野心逐渐膨胀。他们为俺答建起九重宫殿,拥立俺答为帝,而他们称王,也建起了规模不小的土堡。当时赵全有人口万众,周延数十里,马匹五万,牛三万头,谷二万斛。
在这些人等的撺掇怂恿之下,俺答部与明朝廷关系更加紧张,和解更是无望。这些逃亡的人大都聚集在俺答部所驻牧的丰州滩等地,依附蒙人垦荒种地,从事各种工艺生产,有的干脆做了奸细:俺答从兵变叛逃的兵士中挑选猾黠狡诈之徒,装扮成僧人、乞丐,流徙诸边,甚至入京师之地侦察,刺探情报。
十多年来,赵全一直与明朝对着干,破坏能量非常大。张居正和高拱都看得很清楚,这正是彻底铲除这股反叛势力的最好时机。
接到张居正、高拱的命令,王崇古派出了一名使者——鲍崇德前往俺答军营谈判。
鲍崇德踏入了俺答的营帐,等待他的却不是谈判的诚意和酒宴,而是冰冷的刀剑和这样一句话: “你知不知道,之前来过的两个明朝使者,已经被我杀掉了。”
“我知道。”鲍崇德从容不迫地回答。
“那你知不知道,之前与我对阵的明军将领,也大多被我杀掉了。”
“我知道。”
“那你为什么还敢来?”
“如果我不来,你的孙子就没命了。”
虽然俺答摆出了一副坚决不谈判的架势,但鲍崇德却十分肯定,他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虽说他抢了孙子的老婆,和孙子的感情也不好,但无论如何,他绝不会放弃这个孙子。
因为在此之前,鲍崇德曾得到了一个十分准确的情报:俺答是一个怕老婆的人。虽然俺答有好几个老婆,且生性野蛮,也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怕老婆,特别是那个叫伊克哈屯的女人。这位伊克哈屯大概算是俺答资历最老的老婆,也是最厉害的一个。虽说当时的蒙古族部落娶几个老婆很正常,是不是孙女、算不算**也没人管,可偏偏那位跑掉的把汉那吉,就是伊克哈屯养大的。你娶几个老婆我不管,但你赶走了我养大的孙子,我就废了你!于是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俺答的宿营地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满面怒气的伊克哈屯追着俺答跑:“老东西,快把我的孙子要回来,要不就打死你!”
俺答终于妥协,问鲍崇德:“我的孙子现在在哪里,情况如何?”
“他的近况很好,我们给他安排了住处,你不用担心。”
“你们何时才肯放回我的孙子?”
“随时都可以。”鲍崇德笑着回答道,“其实我们只需要一个人而已。”然后鲍崇德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
几天之后,穿着新衣服的把汉那吉回到了部落,还带回了许多礼物;赵全被押送回明廷凌迟处死。
重大转机
不想这竟然成为一个契机,随后明朝与俺答关系转好,俺答顺势提出要求通贡、互市,恰巧明朝方面也早有此意。可以说隆庆四年(1570)的一次偶然性事件竟然促使明蒙之间达成和议,不仅通了贡,而且还在大同开了马市。
隆庆皇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的子、孙、侄分别封为都督同知、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俺答每年向朝廷进贡马匹一次,每次不超过五百匹,进贡人数不超过一百五十人,在大同、宣府、山西三镇开设马市。这对长城内外来说的确是一件盛事。蒙古人激动了,俺答汗激动了,长城内外的老百姓都激动了。隆庆五年的和议不仅结束了中断六十年的明蒙互市,更是结束了长城内外二百年的敌对状态。俺答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严令蒙古各部落不准去明朝境内骚扰,明廷方面也禁止边军出边攻掠。
很快,边疆的贸易开始繁荣起来,大的市镇开始兴起,人声鼎沸、商贾如织,其热闹景象竟然不亚于中原各省。与此同时,一部分蒙古人开始南迁到长城内,过上定居生活,唐、元两朝的胡汉杂居景象再次在大明朝出现。长城内外又重现炊烟袅袅、人烟稠密的景象,蒙古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改善了,边境经常出现两族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的情景。边境贸易的繁荣,更是带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大运河也忙碌起来。长城内外既然恢复和平,大明帝国每年节省的军费何止百万,而且从边市中抽的税也颇为可观,帝国的财务顿时得到改善。
也可以说这不是一起偶然事件,而是张居正、高拱等人政治眼光有独到之处,他们正是希望通过此事,和平地改变边关多年战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