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愤怒(1 / 1)

岸见一郎:刚才我们提到“愤怒”这个话题。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都必须避免发怒。只不过,刚才我也说了,源于名誉心的愤怒是有必要的。当自己的人权即将受到威胁,那就不可以保持沉默。不能有私愤,但必须要有公愤。从这一层意思上来说,不是所有愤怒都应该排斥。

对眼前的人发泄的怒火是突发性的,非常单纯。这种愤怒不会超出当下的场合。三木清认为,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种愤怒是精神层面上的。我和三木清不一样,并不赞同突发性的愤怒。

与此相对应的是,三木清反对憎恶。因为憎恶是习惯性的。也就是说,憎恶会发展成一种针对一切的感情。憎恶是不需要理由的。

仇恨言论就是这样的。仇恨言论不针对哪个特定的人,而是憎恶“这个国家的所有人”。不是憎恨某个自己交往过的人,而是憎恨不确定的人。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愤怒也会变成习惯。如果一个领导不管员工做什么都对他们发火,那他的愤怒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在有些情况下确实必须发火,但感情用事的发火是有问题的。明明只要条理分明地反驳对方就好,没有必要感情用事。

如果对方不在场,也能持续感到针对这个人的愤怒,那这就不是愤怒,而是憎恶。

A:您为什么不赞同突发性的愤怒呢?感情用事不是不可避免的吗?

岸见一郎:前面我也说过,突发性的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有人认为,如果表露出愤怒,对方就会心生恐惧,会无可奈何地接受自己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对方听从了自己,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就算产生了愤怒,也不代表可以发火。有人在冲动之下杀了人,却说这是因为他感到愤怒,没有办法,你也能赞同吗?

A:这的确没法赞同。所以,日积月累的愤怒就会变成憎恶吗?

岸见一郎:不,这是两回事。愤怒并不一定会变成憎恶。

A:那憎恶是怎么产生的呢?

岸见一郎:最初可能只是愤怒,是对某个人抱有不满或者负面的感情。但后来在自己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形象,变成了对这个形象抱有负面感情。

C:虚构的形象开始不受控制了是吧?

岸见一郎:有的领导会对员工抱有憎恶情绪。不管员工做什么,领导都觉得火大。员工对领导也会有同样的情况。

其实,对方可能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坏,但一旦心中的负面形象形成,那么从今以后,无论是在工作场合发生的事情,还是只打了个照面,都只会增强这种负面印象。再看待这个人的时候,就只能从他身上找出有助于强化负面形象的因素。

就像这样,持续认为这个人果然不行的话,就不能说是愤怒,而是憎恶了。

这样的想法会持续不断地涌现出来:“都是因为这个人在,我才不能开心地工作。”但是,如果一个人能止步于愤怒这种仅限于当场的感情,那么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针对某种言论本身做出反驳,但决不会针对对方的人格产生“这人真讨厌”的想法。

因此,如果你的领导对你很过分,攻击你的人格,让你觉得讨厌,那么你也有可能在对领导做着同样的事情。

员工也不应该攻击领导的人格。领导针对每一件员工搞砸的事情,要求员工改进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领导的批评没有错,那就只能去接受,而且必须去努力改变。

被领导人身攻击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比如被说“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之类的。但实际上,员工对领导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这是不对的。因此,如果觉得领导这个人很讨厌,那就已经超出了愤怒的范围,而是憎恶了。

改变世界的第六十一步

不要混淆愤怒与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