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如果说幸福与对他人的贡献感有关,那么他人的认可不就成了幸福的条件了吗?我觉得这么一来,要想变得幸福,无论如何都必须依赖他人,这一点岂不是绕不开了吗?
岸见一郎:不是的,他人的认可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就算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也能产生贡献感。
如果我感到他人帮助了自己,就会说“谢谢你”。不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没有办法传达给对方,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有意识地说“帮大忙了”“谢谢你”这样的话。
但对自己做的事情,或者自己的存在本身,他人并不一定会说“谢谢你”。但就算没什么人对你说“谢谢”,你也能拥有贡献感。
有的人不收到对方的感谢不罢休。举例来说,虽然很多人喜欢做饭,但觉得做完饭后再收拾很麻烦。
吃完饭以后,家人们都不想去收拾,而是往沙发上一躺,就乐呵呵地看起电视来。
“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非得做这种事情不可?”这样想的话,就会越来越烦躁。如果带着这样的情绪收拾,谁也不会想过来帮忙的吧。
但通过餐后收拾的行为,可以让人获得贡献感。因为如果餐具不及时洗,下次吃饭的时候就没法用了。把餐具洗了,就能感觉到自己为家人做出了贡献。一旦觉得自己做出了贡献,就能认可自己的价值。一旦认可自己的价值,就能产生勇气。
“这种好事都让我一个人包了可以吗?”如果能这样想,一边哼着歌,一边高兴地洗餐具的话,家人见了有可能会说:“妈妈干得那么开心,要不我也去帮忙吧。”也有可能不会这么说。大体上应该是不会这么说的。
尽管如此,有贡献感的人完全不期待回报,这就是自立。对这种人来说,他人的认可或不认可根本就不是问题。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期待被什么人注意到。因为我经常在家里工作,家人们出去以后我就会做家务。但家人们并不会因此对我说“你很努力了,谢谢你”,尽管如此,我还是为自己能做家务这件事感到喜悦。
B:放任他人这样的话,难道别人不会全都把事情推给你,或者随意差使你吗?
岸见一郎:不会的。你试一下就知道了。
B:我明白了。我可以再提一点疑问吗?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的时候,哪怕只是很小的事情,自己也会积极地去把“谢谢”说出口,这是我的原则。但如果把立场反转一下,对方如果不说谢谢,我就会感到介意。这也是不自立的一种表现吗?
岸见一郎:是的。像这样的人必须要多做练习,把自己置身于对方未必会说“谢谢”的状况之中。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不太常被人说“谢谢”的,不是吗?
B:确实是的。如果是工作上的事情,我不太会介意,但对私人的事情会介意。比如,家人把用完的杯子放着不管,我看到了就经常顺手把它洗了,如果家人没有察觉到这个行为的话,我就会想要挖苦他,说“总是我来洗”之类的。
岸见一郎:那你就必须做不去这样想的训练才行。
B:怎么做呢?
岸见一郎:只要去做就行。要训练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期待着别人会对你说“谢谢”。
刚才说的洗碗的事情也是,不要去想“好烦好烦”,不要把你做的事情当成一件特别的事情。
家务没必要当作固定任务分配。刚才举的例子假设的是母亲做家务,当然,父亲或者孩子来做也可以。重点在于,由想着“今天我来干,今天自己来”的人来做就好了。
做的时候,如果带着“好烦好烦”的情绪,家人们看了,也会忍不住觉得“洗餐具这件事好烦”。这样一来,来帮忙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首先,你自己要变得能自然而然地做这件事,然后就会有很多事情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能变得幸福。
就算别人没有对你说“谢谢”,当你自己碰到了能对别人说“谢谢”的情况,你也要尽量把“谢谢”说出口,这样是最好的。举例来说,你会对超市的收银员说“谢谢”吗?
超市的收银员并没有期待着顾客对他们说“谢谢”。我曾经问过不说“谢谢”的人,问他们为什么不说,得到的回答是“因为那是收银员的工作”。但我觉得不是那样的。收银确实是收银员的工作,但对花了时间为自己做了事情的人,说一句“谢谢”也挺好的,不是吗?
如果领导吩咐你“把我打印的文件拿过来”,并且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会让人不适吗?但是,就算碰到不会道谢的领导,也没有必要觉得不满。
感受自己做出了贡献,感受幸福就好了。如果自己是领导,就会说“谢谢”。只要能这样想就好了。
改变世界的第五十一步
就算别人没有对你说“谢谢”,你也能拥有贡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