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真的是这样吗?
岸见一郎:这一点就能和前面聊过的话题联系起来了。
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是个成功模型。为了获得成功,需要取得一些资格。这就是善(有用)。但就算取得了某种资格,也并不意味着人会变幸福。
问题在于如何使用这些资格。因此,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有些人学习知识,是为了给他人做贡献,这样的人就能度过幸福的人生。
B: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这是最难理解的一个观点,必须颠覆自己眼中的世界才行。
岸见一郎:人不是非得富有精力、积极向上才行。听了这番话,有人会觉得我说的东西太消极了。这实在太违背常识了,所以很多人会感到困惑。
之前我也提到过,阿德勒有个说法叫“人生就是进化”。如果进化不是指向上,而是向前,那就会变成只有充满干劲向前跑的人才是好人。
年轻人可能会说,自己的节奏放不了那么慢,那么可以朝着后方慢慢走,这样的人生也可以,不是吗?
如果社会连这样的事情都不能允许,那一定会有年轻人觉得活着很辛苦吧。这种活法时间久了肯定会让人感到痛苦。
不必和他人比较。不必非得急急忙忙地向前追赶。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前进就好了。就算不是朝着前方,只要还在迈步,只要没有止步不前就可以。当然,时不时止步不前一下也没关系。
C:这种生活难道不会被周围的人瞧不起吗?
岸见一郎:如果会因为这种事情瞧不起别人,那么这种人我们不必理会。
C:成功是等级分明的世界。如果摒弃这样的世界观,那么所有人都处在完成状态,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大家怎样各自使用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是吗?
岸见一郎:我是这样认为的。
三木清[3]说过,成功要看量。所以有人认为,高收入很重要。
说起跟年收入高的人结婚,大家都会有一种在量上成功的印象。再回到之前聊的话题,也就是说,有很多人想和高收入的对象结婚。
但三木清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他说,幸福不能看量,而是要看质。人无法变得拥有更多幸福。幸福不能用来和他人比较,说到底,幸福就不是能量化的东西。
C: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幸福是有必要条件的。满足了某种条件,获得了某种东西,就能变幸福。但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吧。
要想让此时此刻的自己感受到幸福,要怎么做才好呢?
岸见一郎:只能回顾过去,想想此时此刻自己活着这件事情有没有为他人做出贡献。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作为父母,我认为孩子们活着这件事情就令人心怀感激。这个观点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我希望大家明白,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看待孩子的。我还是要再强调一遍,同样的看法没理由不能套在大人身上。
只不过,你们的父母当中也有很多人受到量化成功观念的禁锢,因而用这种价值观来衡量孩子,对孩子设置很高的门槛。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如果孩子意识到自己没有必要满足父母赋予的价值观,就可以奋起反抗。
举例来说,追求高学历的父母养大的孩子,说出不想上学这样的话。一开始,父母会感到慌张。但正因如此,父母才能通过孩子学到,自己光想着高学历,却忽略了世上还有除此以外的活法。
最终,无论孩子去不去学校,有没有高学历,父母都能够认为只要孩子活着就令人心存感激。他们会记起来,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想的。
有时候,父母自己会先反应过来,但如果他们没有,那年轻人尽管去颠覆大人们的价值观就好。
如果跟大人做一样的事情,那么当你们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也会下意识地给自己的孩子提高门槛。让我们在自己这一代斩断这种恶性循环吧。
A:因为自己遭受过这些并感到痛苦,就不要对他人做同样的事情,对吧?
岸见一郎:是的。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受到父母这一代价值观的毒害,不能被拖累。不要被大人们的价值观影响,必须自己去思考。必须拥有自己的价值观。
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是逆社会潮流而行的活法。要获得这种勇气,首先要认可自己的价值,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能有这种想法的人真的很少。
B:是的。毕竟只要稍微上街走走,看看电视或者社交网站,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现在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你应该以这个为目标哦”之类的广告和信息。
岸见一郎:接收了这类信息,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些什么才行”的人,其实并没有自己做出任何决定。
那是在试图根据别人赋予的价值观生活。那样的人生并不是自己的人生,只不过是在试图满足他人灌输的价值观罢了。
其他人过怎样的人生都与我们无关,我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决定自己想过这样或那样的人生。就算自己的价值观和其他人觉得好的价值观不一样,但只要自己能接受,那就没关系。极端点说,我希望大家能觉得,只要不犯罪,那么坚持自己的活法,就是在对他人做出贡献。
即使不从事高收入的工作,也能度过幸福的人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都能乐在其中。反之,对有的人来说,不管收入多高,只要自己不觉得工作有意思,就还是会感到痛苦;甚至还有人被强加了过于严苛的工作,最后导致过劳死。
我想问问年轻人,你们想度过这样的人生吗?就算有大把的收入,但这种活法没有给你带来任何幸福感,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是,一旦以成功为目标,最后却意识到自己没法成功时,人就会变得绝望。
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都认为是成功人士的人,却一个又一个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选择自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与其说那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还不如说是被迫做出的选择。
有时人会觉得无论继续活多久,都没法获得幸福。但我们必须仔细想一想,真的是那样吗?我希望大家首先明白这一点:成功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C:理性上是明白了,但价值观没法一下子改变。成功和幸福之间就连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岸见一郎:有人曾经来找我商量:“明明还有其他应该去做的事情,但我非常喜欢和男朋友一起,忍不住把时间优先用来跟他一起度过。我会忍不住去想,是不是应该保证自己的时间,是不是还有应该去干的工作。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对此时此刻感到满足,那我觉得那一刻就意味着一切。
年轻人总是觉得,无论如何都必须成就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这种想法都变得有点像强迫症了。
C:毕竟在学生时代,竞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感觉,就算过上普通的生活,也会被社会一直追问“满足现状是不行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岸见一郎:拿刚才那个人的例子来说,我并不是说不要学习,而是说,和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不必去想“自己没在学习是不行的”。跟男朋友说了“再见”道了别之后,再开始学习就好了。
和男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一想到还有其他必须要做,更该做的事情,那个瞬间的幸福就会不翼而飞了。
C:但我还是会觉得,比起幸福,还是拿出某种成果更重要。
岸见一郎:那只不过是其他人或社会灌输给你的价值观罢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自己想过的人生、珍视的价值观,都由自己决定就好。
继续拿学习的事情来举例子,如果是自己决定要学习的,那没有关系。但是,这不是为了和其他人竞争,也不是为了努力学习考上志愿学校,取得资格证之类的事情。这些都不是目的。
不要为了成功而学习,而要为了幸福学习。
没有必要把幸福当成学习的目标。只不过,一个人如果能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我喜欢像这样学习的时刻”,学习的过程就是幸福的。保持这种状态学习的话,有可能一不留神就走得很远。从结果来看,可能会是考上大学,也可能会是取得资格证。但是,这些都不是学习的目标。
A:远离他人灌输的东西,不管怎样,都必须根据自己的思考来做决定。也就是说,幸福和自立是密不可分的吗?如果此刻不幸福,就意味着此刻也没自立吗?
岸见一郎:没错。在充斥着批评或褒奖的环境中长大,人会变得没法认可自己的价值,没法自己决定重要的事情。
如果觉得这些事情不用别人来告诉自己的话那还好,但人偏偏就是会想得到他人的认可。人会忍不住觉得,得不到认可,自己就没有价值。
在职场上一定会受到他人的评价。但大家必须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不仅仅由这一点决定的。有时候,他人的评价也不正确。不要被他人的评价左右,而是要保持自信,走向自立。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没有必要一直为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
改变世界的第五十步
自己想要珍视的价值观,由自己亲自重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