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重点在于,无论看待自己还是他人,都要从善良的视角出发,对吧?但如果是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会很难像这样去思考,不是吗?
岸见一郎:的确。用阿德勒的话来说,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就有优越情结。
这样的人想通过严格要求自己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其他人对自己要求没那么高,而自己比他人更严以律己,他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想法来凸显自己的优越感的。
对他们来说,假如不像这样提高门槛,而是过着普通的生活,那么就需要鼓起勇气才能认可自己的价值。
A: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制造优越感,才自行提高了门槛,是吗?
岸见一郎:是的。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的价值。
如果高标准只针对自己,那没有问题。但如果用这个高标准来要求他人,那就有问题了。
举例来说,父亲会对孩子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不学习可是不行的。”孩子一听,当然会抵触了。如果只是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父母大可爱怎样就怎样,但我觉得如果把这些要求强加于人,那可不怎么讨人喜欢。
A:确实是这样的。比如,看到别人开开心心参加社团活动时,人会产生“明明我这边在拼命努力”的想法。
岸见一郎:反过来说,如果能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对他人的看法也会跟着改变。如果能认为“自己像这样活着就已经令人感激”,那么对他人也能产生这样的看法。看待他人的时候,也就能觉得他们活着就是价值了。
这并不是在惯着对方。和学习好不好没有关系,如果父母能觉得孩子在身边就是在为自己做贡献,孩子也就能觉得“自己的存在受到了认可”。
但是,如果父母只认可行为层面的价值,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一点都不关注原本的真实的自己”。
如果父母眼中只有理想中的孩子,他们就会根据这个理想,用做减法的方式评价孩子。如果孩子感受到被这样看待,那可真够受的。
虽然我不喜欢零分这个说法,但我们不妨把活着这件事当作零分状态,并以此为起点,无论孩子做什么,感觉都像是在做加法。
如果父母能学会用这种方式看待孩子,孩子就不会维持现状了。话虽如此,孩子也不会一上来就去做“无木造屋”那么鲁莽的事情。
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好事,而且既然学习这个课题客观存在,那么不学习就是不行的。不要乐观地觉得总会有办法,因而什么都不做;也不要绝望地认为已经束手无策,因而什么也不做。我们只能从能做到的事情开始做起。
只要明白有人在存在层面上认可自己,就会产生勇气来应对自己的课题。这样一来,孩子就能长成踏实努力的人了。
有些来做心理咨询的人觉得自己没人爱。但其实,完全没人爱的人是不存在的。
阿德勒把这些人叫作“惹人厌的孩子”。的确,不能说这样的孩子完全不存在,但大部分孩子是被人爱着的。
至少一开始的时候是被爱着的。心理咨询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件事。我会告诉他们:你的父母在生下你的时候,是爱着你的。
很多年轻人因为经历过艰辛,觉得自己一点也没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哪怕在过去的人生中,真的没有遇到过一个爱自己的人,我也希望大家能够认为,爱自己的人一定存在,哪怕只有一个,我会告诉他们:“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爱你的那个人。”
A:还有的孩子没能出生在“中奖”家庭,遭受过虐待或者贫困。虽然我自己的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但确实也感受过很严格的父母、很严重的束缚之类的。我觉得出生在经济上不用操任何心,有能理解和关爱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幸福家庭里,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但如果生来就因父母输在起跑线上,后天也能变得幸福吗?
岸见一郎:能的。因为孩子的幸福并不是靠父母给的。
A:就算这样,但拿父母打孩子或者把孩子当钱袋子的情况来说,父母成了孩子不幸的原因,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在现实生活中,要和这样的父母断绝关系还是挺难的。
岸见一郎:你这个年纪的话,要和父母断绝关系不是绝对不可能的吧。和年轻人一聊,我发现问题在于,对有的人来说,哪怕你只是稍微批判一下这类父母,他们就会站出来维护说:“就算是那样的父母,也有好的地方。”我反倒是希望他们能够厌恶对自己施加暴力的父母。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做同样的事情了。
把自己生活的艰辛归咎于父母也是不对的。父母的影响力确实非常大,但应该也能做到劝阻父母。就算年纪还小的时候做不到,现在也能做到了。
无论是维护伤害自己的父母,还是无论何时都把自己的人生归咎于父母头上,到头来都是对父母的依存罢了。
A:要是和父母断绝关系,不会感到悲伤吗?
岸见一郎:孩子不必考虑这点。我一开始就说过了,哪怕对自己的血亲也是一样,只要对方妨碍自己做想做的事,就应当据理力争。
A:如果父母不能在存在层面上认可自己,如果父母一直对自己施加过高的要求,孩子的成长环境就会很苦。孩子会觉得“只要做到这件事,父母就会有一丁点儿认可自己的价值了吧”,从而努力过度,甚至感到痛苦。
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可以用前面说过的把缺点转化为优点的方法吗?
岸见一郎:这是切入点之一。他人没法替代自己。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重要的不是你被给予了什么,而是你要如何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另一个切入点是:比起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拥有更多的东西,还不如改变对已经拥有的东西的看法。
C:我也会觉得,无论如何都必须获得更多加分项才行。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自我启发类型的图书,里面说要锻炼身体,要提升技能之类的,净是些认为目前的自己不行,要更多地去提升价值这样的观点。
“变成值得被喜欢的自己”,这样不可以吗?比如说,竭尽全力提高成绩,努力改变性格,节食,等等。
岸见一郎:我的意思是,所有这些事情都不要再做了。我们的目的在于“幸福状态”。
就拿学习的事情来说,为了上大学、为了获得资历而学习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但是,就算这些实现了,也不一定意味着人会变幸福。就算“变成值得被喜欢的自己”,也不应该去迎合社会上的标准。就算通过这个方法改变了自己,那也不是真正的自己。
当你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的时候,有时候反而能为自己带来改变。
C:有的人并不是迎合社会,而是憧憬着什么人,或者心中有一个理想的自己呢?这样的目标也是不可以的吗?
岸见一郎:我并不是说不可以朝着理想前进,也不是说要忍耐。请大家以理想中的自己为目标努力吧。只不过不要忘了,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就算你成为自己憧憬的那个人,但只要变得不再是原本的自己了,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改变世界的第四十九步
对自己也好,对他人也好,都不要设置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