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也就是说,要不图回报地做贡献是吗?
岸见一郎:是的,不图回报。
不是付出与回报模式,而是付出与付出模式。因为我做了这样那样的事情,就希望得到这样那样的回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当今社会盛行付出与回报的观念,并且认为它是正确的,然而,这不是一种自立的思维方式。
如果用付出与回报模式来认识世界,那么不去期待直接回报就好了。这一点放进更大的世界规模里也是可行的。自己做过的事情,说不定会通过其他形式得到回报。
只不过,当下的自己做了某件事,并不一定会从眼前那个人那里立刻得到直接回报。
A:但是,期待别人道个谢总归是可以的吧?
岸见一郎:这可说不好。我以前给护理专业的学生教过很多年哲学和心理学。那时我曾经问过一个学生:你为什么想当护士呢?
A:对方是怎么回答的呢?
岸见一郎:对方说,因为希望听到患者说“谢谢”。
A:那可不,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会高兴的。这会让人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值得。
岸见一郎:是会感到高兴。但是,对因为想听“谢谢”而成为护士的人来说,要是被分配到ICU(重症监护室),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ICU,很多患者根本就没有意识。
这样一来,无论对患者多么尽心尽力,都无法听到他们说“谢谢”。有很多期待听到“谢谢”而成为护士的人曾经来找我倾诉,说自己没有贡献感。
就算孩子向父母表达感谢,想以此作为对父母付出的回报,也是行不通的。父母真的是整夜整夜不睡觉地照顾着孩子。这样的付出,怎么报答也报答不完。对父母来说,只要孩子幸福,就应该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回报。
尽管如此,如果你还是想做些什么,那就等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回报给自己的孩子就好了。
如果你选择不生孩子,那就回报社会。我认为,这种形式的付出与回报也是可以的。如果希望眼前的人立马给你回报,那就是强人所难了。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读书会,跟一位老师学习希腊语。没想到,对我参加读书会这件事,我父亲竟然同意了,但他很生气。他问,学费要多少?我说应该不用交学费,父亲就发火了,说哪有这么好的事,当场就给老师打电话。你们猜猜,我的老师是怎么说的?
他说:“学费不用交。如果将来你遇上别人,想教他们希腊语或者拉丁语,那么,我希望到时你也不要收他们学费。”这就是参加读书会的条件。
后来,我确实也教了别人希腊语和拉丁语,去大学里面教过,也单独给人教过。用现在的经济原理来看,这样的事情或许不划算,但我觉得这种形式的付出与回报也是可以有的。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给予了某些东西。因此,就算觉得自己是一个人生活的,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
同理,就算自己没有实施任何行为,也可以认为自己在存在层面上做出了贡献。
没必要和大家做同样的事情。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做出贡献就好了。在我曾经工作过的精神科康复中心,大家会一起做中午饭,在这个过程中,就算有人不来帮忙,也没有其他人抱怨。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家有默契。“今天精力充沛,所以来帮忙了,但明天精力充不充沛,可就说不准了。万一明天没有来帮忙,还请大家见谅哦!”这就是大家的默契。因此,午饭由有干劲的人来做。我当时觉得,这幅景象就是健全社会的缩影。
B:要是能实现这种景象就太棒了,只不过会非常难吧……现代社会围绕着自负自责论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为什么自己非得照顾穷人不可,穷人的事情让穷人自己努力吧。
“自己努力工作了,就非得收到等量的回报不可”——这样的想法成了主流。而且,这种声音还在变得越来越壮大。
岸见一郎:真是杀气腾腾啊。然而,不管这是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哪怕是从一个人开始改变价值观也有必要。阿德勒也探讨过自负自责这个话题。但是,说到底那只不过意味着自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把自负自责强加给他人是不对的。
“我不觉得该把自己的幸福托付给政客。因此,我选择自己的幸福由自己负责。就算是在恶政之下,我也想努力变幸福。”这才是自负自责。但是,我可不想被政客灌输这种话。如果政客说让大家先想办法自助,那就是不对的。
C:但光是顾着自己的事情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根本没法再照顾其他人,不也有这样的现实问题吗?有时候,一想到工资那么少还被扣了税,税金用在了别人的身上,就会感到愤怒。
岸见一郎:如果是只用到你自己身上,那就可以了吗?生了大病需要做手术时,如果只能自费支付医疗费用,负担会很重吧。如果自己目前身体健康,那么支付的税金就是给了眼下需要用钱的人,我觉得这才是健全的想法。
自己的付出,兜兜转转会回报到自己头上。有电影就拍了这样的主题,比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让爱传出去》[4]。
但我觉得那也是别有用心的。“现在做了什么的话,就会从别人那里收到回报吧。”我们不应该有这样的期待。
最后,我们有可能会收到回报,也有可能不会。在你做完某件事情的节点,这件事就已经结束了。就算没有被道谢,你也能感受到贡献感,这样才是最好的。
父母为孩子做了那么多,也不会期待孩子长大以后付出等量的报答。需要看护的时候,父母一般也不会让孩子必须来看护自己。
对父母来说,如果能自然而然地受到子女的看护,确实会很高兴。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报答父母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就非得照顾父母不可。
B:我越听越觉得这境界真是超凡脱俗。
不过,就像老师刚才说的,精神科的同事们谁也不会怪别人不做料理。精神科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觉得同理,全社会也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吧。
岸见一郎:我相信可以的。
我经常说“活在此时此刻”这样的话,因此被说成是享乐主义。但我认为,我们必须去思考将来的事情。
觉得只要自己好就行的想法是错误的。很多人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了,因此才会认为,自己做了这样的事情,就期待得到同等程度的回报。这还有可能发展成“本国中心主义”。举例来说,如果认为只要自己所在的国家和平就好,那也太奇怪了。
如果“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这件事能成为年轻人的常识,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发生剧变。
我希望年轻人至少懂得质疑,怀疑自己一直以来认为是常识的想法是否真的正确。
改变世界的第五十二步
不要对他人提要求,而是着眼于自己想要的状态。
[1] 2021年,日本本田汽车在55岁以上的员工中征集了2000多名自愿提前退休人员,约占该公司国内员工总数的5%。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日本有不少公司要求员工“自愿”提前退休。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位于德国东南部巴伐利亚州的达豪镇附近。
[3] 三木清(1897—1945),日本近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
[4] 这部电影的导演并不是斯皮尔伯格,作者可能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