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总之,是不是以自己为中心活着,决定了人能不能幸福生活,能不能真正变强大。
岸见一郎:没错。
A:但是我觉得在这个国家,很多人的成长环境是以他人为中心的。我上中学的时候是网球部的成员,每次快要输掉比赛的时候都会肚子疼。
岸见一郎:这是因为你觉得必须拿出成绩来才行吧。毕竟老师和学生都是在这种观念下被培养出来的。
人生就是会经历失败。体育比赛就是会有输有赢。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做不到的事情就必须承认自己做不到,如果有必要的话,要连道歉也做得到。
然而,现在的社会不是这样的。首先,成年人就没有做到这一点。身为一国首脑的人,甚至在做完全相反的事情。
A: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周围的人就会认为你没有价值。如果一直被这样对待,人是很难继续保持自信的。
岸见一郎:他人的评价,与自己的价值或本质没有任何关系。
他人会对你做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行啊”之类的评价。年长者觉得,年轻人受过这样的批评式激励,就会努力,因此会特意说讨人嫌的话。“你这家伙已经没救了”“你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年长者会这样说。
但是,这些话只不过是某个人对你的评价而已。我们必须明白,某个人的评价,并不会左右自己的价值。
找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受到指摘。接连几天受到指摘的话,肯定会泄气。然而,那只不过是公司对你的评价罢了。你自己的价值并不会因为这种评价而下降。你只不过是被人评估为“公司不需要”罢了。
虽然只要是工作就会受到评价,但这种评价并不可靠。我认识一位编辑,一进出版社就做出了畅销书。但后来我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位编辑参加过好几家出版社的考试。其实,很多公司没有看人的眼光。
如果公司看人有眼光的话,那么哪怕对五年、十年都没做出什么特别成绩的员工,也不会做出辞退处理。刚才我也说过,尽管现代社会追求的是即时战斗力,用人单位也必须能去评估员工身上的可能性。
我一直都跟年轻人说:年长者说你不行,你肯定不好受,但你一定要知道,他们的评价可不一定合理。
不过,我们要能够下定决心:“世界上一定有人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为了等到那个人,现在先磨炼自己,努力去做现在的自己能做到的事。不要每天稀里糊涂地过日子。”
我听说,有的公司不管员工的能力和期望如何,都一定会让他去做一下特定部门的工作。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他进出版社以后等了好几年,终于得以进入编辑部,但才编辑了几本书,就因为公司的安排调去了别的部门。他对此非常不情愿。
就像这样,年轻人都会经历不如意的事。这种时候,我希望大家能明白,这只不过说明“自己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只要自己继续努力,就总会遇见公正评价自己的人。
而且还有一类人:他们就算碰上了不得已的调动,也会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机会来利用。我刚才说的那个人调动以后,和海外打交道的工作增加了,学生时代学习的中文用上了,他开始觉得和海外公司的交涉变得有趣起来。
A:也就是说,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评价一喜一忧,对吧?但我担心像有这种自信的人,难道不会变得傲慢,或者变得不会反思自己吗?
岸见一郎:刚才那样的话,我只会对那些自我评价比较低的人说。“被讨厌的勇气”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有点一意孤行的意思,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去做惹人讨厌的事情。
听到“被讨厌的勇气”这样的说法,不考虑他人感受的傲慢的人会理解为:“只要我愿意,我说什么话都可以”“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只要贯彻自己的想法就好”。他们会做出这样的解释。但是,这样的人本来就不需要“被讨厌的勇气”,且不能有“被讨厌的勇气”。
是这么一回事:我想对一直以他人为中心活着的人说,该说的话就要说出来,不要害怕被人讨厌。我希望这些人能有勇气好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不要让别人决定自己的人生,要有勇气活出自己的人生。虽然提出自己的主张可能会造成意见分歧,但请不要害怕被人讨厌。
这些话的大前提是,人必须首先是谦虚的。人必须时刻意识到“有可能是我错了”。所以,毫无来由的自信是不可取的。至于不自信的人,完全不用担心他们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误会。但如果百分之百的人都对自己有负面评价,那么他人的评价就有可能是正确的,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
因此,他人的评价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我们有必要时不时回顾一下自己。只不过,就算是百分之百负面的评价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他人的评价并不能改变你的根本价值。
我希望年轻人有气势,能够说得出“大叔们靠边站,接下来是我们的时代”这种话。就算地位更高的人不理解你也没关系,不要去迎合他们。
改变世界的第十四步
不受好评,也并不能降低你的价值。
[1] 动线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用语之一。在店铺、商场等商业地产中,指的是通过建筑布局,让顾客自然走动、购物的线路。好的动线设计可以诱导顾客选购商品,更好地促进商品交易。——译者注(本书注释如无说明,均为译者注)
[2] 1903年5月22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学生藤村操(1886—1903)在日光国立公园的华严瀑布投水自杀,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自杀前藤村操在旁边的树上刻有一篇辞世文《崖头之感》:“悠悠哉天壤,辽辽哉古今。小小五尺之躯,想不透如此大哉问,霍雷肖之哲学有多少权威?万物之真相,一言以蔽之,曰‘不可解’。心怀此恨,烦闷,终决一死。既立崖头,心中了无不安。始知,世间最大悲观、最大乐观,实为一致。”
[3] “猴学”这个词由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前所长河合雅雄(1924—2021)创立。河合雅雄通过对猴子的观察,不断思考着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 《日本刑法典》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或者受他人嘱托或得到他人承诺而杀之的,处六个月以上七年以下惩役或者监禁。
[5] 指的是2016年7月26日凌晨,日本一男子持刀闯入神奈川县相模原市一家残障人士疗养院杀死19名残障人士,并导致25名残障人士受伤的事件。嫌疑人在接受审讯时表示,“残疾人之类的最好都消失……现在把他们杀死是在拯救他们”。
[6]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