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打造自立品牌(1 / 1)

盘点南存辉的创业智慧,你会发现,他的智慧体现在创业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体现在他运营与决策的每一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是一种智慧;耐得住寂寞、经得住**的专注意识也是一种智慧;打造诚信金名片的行为更是一种智慧。如果将这一切都算作正泰成功的外因,那内因,则是南存辉一直坚持的自主创新。30年来,正是依靠自主创新,正泰才能在柳市众多电器企业中脱颖而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

南存辉认为,社会对所有创业者来说,都是“机遇均等”的,而同样是创业,结果不同,是因为起点及行进的方式不同。

南存辉是一个创业者,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他将一个前店后厂的小作坊,打造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集团。

南存辉更愿称自己是创新者,他说,正是依靠着时时持有的创新精神,才能将正泰这个企业做大做强。“啃别人嚼过的馍是没有味道的”。为了不啃别人嚼过的馍,南存辉从创业伊始,就着力打造品牌独立、品牌自主之路,而这条路的铺设,当然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创新是南存辉的发展思路,也是正泰的发展战略。南存辉明白,创新意味着风险,自主创新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但是,如果不创新,企业就只能“半死不活”;只有创新,才有自立的底气。创业,就是要自主创新,这既要有激励成功的胆识,又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更要有尊重失败的胸怀!而这,恰恰是南存辉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南存辉自己,有着很强的创新精神。他会时不时的从别人那里寻找发展的经验,并借鉴过来,通过消化吸收,再通过创新改造,拿过来为己所用。

正泰的管理人员都知道,他们的董事长南存辉,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只是,他的学习不是死读书本,而是通过读,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进而从中探寻正泰可以借鉴、利用的东西。

南存辉要求所有管理人员读《挑战极限——通用电气奇迹解密》,从中,他发现了可以为正泰所用的创新点;南存辉还要求管理人员,要熟读《六西格玛管理》,当然,读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从中找到正泰可以借鉴的管理方式,应用到正泰的发展中。

六西格玛,是指换算为百万分之三点四的错误率的流程变化,是一种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对正泰来说,六西格玛,首先意味着精益生产,这也是南存辉创新的首要目标。

2000年,正泰内部发生了一次生产事故。有2000台交流接触器出厂时发现不合格,原因是生产之前漏检了其中一个零部件的尺寸。南存辉立即拍板,要将故障零部件完全拆除后全部销毁,并重新制作组装。这一决定,对当时接触器公司生产部门的负责人震动很大,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小问题,只要用锉刀修一下零部件的毛刺,产品就可以继续使用,但精益求精的南存辉不允许有一丝差错。

不允许差错的存在,一方面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一方面也是南存辉对技术创新的追求,他希望以每一次的小事件为标杆,使正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而这些年,正泰一直在追求创新,质量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正泰的创新故事,说起来足足有一箩筐。

在各种创新中,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而科技创新是品牌存在的基础,也决定着品牌的价值。南存辉把技术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力和精力。在正泰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有一段不得不提的历史,那就是正泰同跨国企业施耐德之间纠缠了多年的恩恩怨怨。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中国的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而这个时候,一批经验丰富的跨国企业开始闯进了中国,闯进了温州,闯进了乐清,柳市自然也没能避免。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闯进了柳市,正泰也因此陷入了与施耐德十几年的恩怨纠葛。

最初,施耐德想控股正泰,而南存辉则坚持品牌独立不松口,在不可调和中,施耐德以正泰“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正泰起诉至法院。这一起诉,一应诉,就是双方自此以后十几年纠葛的源头,正泰与施耐德一直在诉讼与反诉讼之间盘桓着。

就在南存辉最终决定发起反击的时候,很多人也为南存辉捏了一把汗。他们担心,柳市的民营企业,能打赢跨国巨头么?毕竟对施耐德来说,在全球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而南存辉则说:“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克服心理弱势,既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也要敢于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既要敢于接招,又要勇于出招,维护自主创新的成果,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实际上,南存辉敢于挑战国际巨头,自有他的底气,那就是:多年以来,正泰一直坚持不懈推行技术创新,已拥有1000多项授权专利,并主导或参与了80多项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目前,正泰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温州为生产基地,以上海为研发中心,以美国硅谷为科研开发点,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多层次、开放式技术开发体系。在正泰,技术创新是头等大事。

技术创新让正泰有了自立的底气,而体制机制的创新也让正泰拥有了持续行走的动力。在正泰走到各个关口的时候,南存辉一直是冷静、沉着的面对。为了发展,他坚持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体制创新,并率先走出了令许多人惊愕的一步:把自己的股权稀释给家族成员,再把家族成员的股权稀释给公司的各种人才。通过股权改造的形式,正泰形成了产权的多元化与社会化,也调动了公司上上下下的积极性。

股权稀释的同时,南存辉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可以说,在正泰,这种体制创新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股份合作、公司制、集团制、(控股)集团公司制。正泰也初步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投资中心,以专业总公司为利润中心,以基层生产公司为成本中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他的这一创新举措,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家追求现代化的典型”。

除了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外,南存辉还不断在营销方面进行创新。在营销方面,南存辉的创新更是可圈可点。他从来不会抱守着残缺的思想缓慢前行,而是积极抓住各种机会,谋求转变。在正泰产品受假冒伪劣的影响而无法进入市场的时候,南存辉想到了“借产品”这一营销方式。即先把自己生产的产品让经销商拿去销售,卖出去了,再来付钱。尽管这一营销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南存辉不怕,他说: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成长,成长从来都是与风险相伴的。而正是因为这种创新的营销方式,正泰的产品才得以进入市场,并因其质量而受到客户的认可,进而打开了局面。

创新,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时时相伴。正泰在北京成立销售公司的时候,南存辉创新营销方式,决定在全国招募20家企业,统一标识,统一销售正泰的产品。这次,南存辉采取的还是先提供产品后付款的方式,而就在别人担心这么做会不会太冒险的时候,南存辉则再一次取得了成功。

可以说,正是时时、处处坚持不懈的创新,才让正泰的路越走越宽,而且走得越来越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