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岁的南存辉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外界也非常关注正泰后续接班人的问题。他们在不同的场合,经常会突然抛出这个话题,让南存辉来面对。
在南存辉的内心深处,恐怕也是矛盾的。一方面,是他也无法完全抛开“子承父业”的传统理念,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手自己的企业,将企业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万一孩子对经营企业不感兴趣,将自己辛苦打拼的企业带向下坡路,那也不是他所希望的。所以,如何打好手中这张牌,也考验着他的智慧。
虽然南存辉10年前提议设立的“败家子基金”让外界津津乐道,但随着正泰的盘子越做越大,业务范围越做越广,老一代创业者的年龄越来越大,接班人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
在南存辉的心目中,接班人的话题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他不止一次的透露,正泰要通过几种途径产生接班人:第一,是正泰内部培养的人才,这类人才同正泰共呼吸,同命运,有相同的目标;第二,原始创始人的孩子,在“子承父业”的观念下,这确实是一种选择;第三种,就是“空降兵”。当然,如果是空降兵,必须在公司磨上几年,直到和正泰的企业文化完全融合为止。
在这三种途径中,哪种途径最有可能呢?对于企业内部培养的人才,正泰这些年一直都非常重视,但如果说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接班人,还不太可能。企业空降兵,到底能不能同正泰的企业文化融合,也是一个问题。有人这样形容空降兵,一场热热闹闹的家庭聚会正在进行,突然闯进一位陌生人,他不知道大家正在谈什么,也不清楚这个家里的很多故事,所以,这种途径也有一定的风险性。而原始创始人的孩子,是否有意向有能力接手企业,也是南存辉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南存辉的眼里,企业家的“企”是一个写起来非常简单的字,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非常深远,南存辉对此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企业的企字怎么写?”在一次正泰集团中高层的培训会上,南存辉突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众人在下边议论纷纷,不知道南存辉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南存辉等大家议论差不多了,才接着说,企业的“企”,就是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止”,如果去掉了上边的“人”,就只剩下了下边的一个“止”。“人”字在上,无人则“止”。它暗含着企业发展的关键,即“人”。万众一心,企业发展才会大步向前。没有人,或者人心涣散,企业就只能“停止”发展。
南存辉经常说,人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工作,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优秀人才,尊重他们,善待他们,给他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如何用好人才,南存辉可谓花了不少心思。早在1998年1月,南存辉就在《浙江日报》理论版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制胜之道在人才》,在其中,南存辉谈到了三个观点。
“第一,用人求专不求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很全面当然好,但现实中却很难得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根据需要,选择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而非完人、全才。重要的是对有专长的人使用得当,即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领导者必须根据不同岗位,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选择人才还有个德才兼备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党政干部的要求,民营企业用人同样如此。正泰在选择人才时,除了考虑其应有的思想品德外,还把能否接受‘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企业理念作为一个重要条件,要求受聘的人必须具有‘中国心、民族情’。
“第二,用人宜尊不宜怠。如何用好人,首先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这态度就是对人才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人才受聘于企业,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信任,他的才干是无法充分施展的。我对人才奉行八个字:尊重信任,宽容谅解。当人才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和过失时,还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宽容和安慰,使其有机会改进工作,做出成绩。
“第三,留人在钱更在情。人才难觅,人才难留,是众多企业的同感。有人为此开出了许多药方,如‘高薪留人’等等。我认为,把人力当资本,给人才以高薪,这是理所当然的。人才既然进入市场,也如同商品,质量高的,价格自然也要高,这是符合价值规律的。然而,凡成为人才的,一般学历较高。知识分子有个特点,他们追求人格上的尊严比追求金钱上的满足更看重。另外,就是要给人才以大显身手的舞台,让他们有事业的成就感;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努力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30年来,南存辉一直实践着自己的人才观,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关于人才的使用,南存辉在不同的场合,经常会以故事来比喻,以至于很多人都熟悉了他的“故事”。
故事一,木匠师傅伐木用来造房子的时候,会专选又直又大的树木;而一个搞工艺美术的大师,则会在伐木时专门选择那些奇形怪状的“歪脖子树”。二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就因为木匠师傅需要的是栋梁之材;而美术大师看重的,则是奇形怪状的树自身所拥有的创意,它们正是做木雕、根雕艺术的理想材料。
故事二,画家们被要求画出一个人的光辉形象,这个时候,选定的被画对象是一个少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的人。很多人都被难住了,这种形象怎么光辉?有一个聪明的画家却画了一个被画者持枪打靶的姿势,令人拍案叫绝。
南存辉说,这两个故事不同,说明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即人才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正泰,需要技术人才,需要研发人才,需要销售人才,只要你是人才,在正泰肯定不会被埋没。
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不成问题的,但上升到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南存辉依然苦恼。
全球知名刮胡刀品牌吉列前执行长马可勒曾说过:“我的工作很简单:找到适合的人,把他放在适合的位置,提供适合的训练。然后,我就可以享受人生。”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享受自己的人生,恐怕这也是南存辉的想法。近些年,南存辉师从国学大师南怀瑾,领悟了很多人生禅意。如果有适合的人接班,他也想放下手中的杂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现在,南存辉还不得不为企业的前景去谋划,他说,他停不下脚步。
在他上交的政协提案中,南存辉提出培养民营企业接班人的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生代企业家的培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进一步整合资源、明确归口,建立经常性的教育培养制度。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新生代企业家培养教育的工作经费、培训经费,由财政保障。
“第二,加强服务力度,构建新生代企业家联系服务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共青团等单位的职能优势,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联系新生代企业家的制度。通过设立论坛、俱乐部、联谊会等平台,开展国内外高端交流活动,促使新生代企业家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第三,强化教育引导,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综合素质。把新生代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纳入到人才工作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培训机制,依托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等机构和培训中心,由相关部门和组织来负责具体实施培训计划。同时,组建由优秀企业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金融、法律等专业人士参加的创业导师团,与新生代企业家结对创业,全面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群体的综合素质。
“第四,优化成长环境,促进新生代企业家健康成长。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优秀青年企业家的先进事迹,树立新生代企业家良好的社会形象。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安排及劳动模范评选等方面,应适当增加新生代企业家相应的名额和比例,以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作用。在工商联、工青妇等群团的人事安排中,也应对新生代企业家给予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