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不想让自己辛苦多年打拼的基业,断送在儿孙一代接班人手里。但是,正泰还有那么多高管,都有自己的子女,如果这些孩子在外打拼不成,又回不到自己的企业,那将来,他们将依靠什么生活?从这一点出发,南存辉想到了设立“败家子基金”,他要让正泰的股东,让正泰的管理者,没有后顾之忧。
对企业来说,企业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企业家来说,精神的传承比企业的传承更重要。人如果没有了精神,没有了追求,也就失去了做人的乐趣。“我可能不会有很多的金钱留给你们,但我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更加宝贵。还包括现在对你们的教育,使你们能够获得学习的能力。”南存辉经常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
严父慈母,人们如此形容家庭中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在人们的观念中,父亲大多是严厉的,母亲大多是慈爱的。这话不假,因为角色和地位的使然,父亲对子女的爱中,更多了一份严格,一份理性。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父亲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身上所坚持的美好的品质,也能使子女终身受益。
南存辉的父亲南祥希,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修鞋匠,他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严厉,但又都有理有据,从来不乱发脾气。当南存辉走上创业之路以后,在最艰难的时候,父亲南祥希把家里的地方腾出来,让南存辉当仓库使用;当南存辉面对鲜花和掌声的时候,父亲又经常提醒他不要忘本,要堂堂正正。南存辉至今都清楚地记得,自己身上的很多品格和做生意的许多做法,都是通过父亲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沉淀下来的,比如:勤劳、真诚、守信、一分钱一分货、质量是硬道理等等。
南存辉成为一个父亲后,他开始理解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对他的严厉与引导,同样影响着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南存辉至今依然记得,在自己刚刚走上街头修鞋的时候,因为不喜欢而想放弃,但是在父亲“铁石心肠”的坚持下,他才继续走了下去,并有了后来的成功。而在自己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件事,他至今仍记忆深刻。
那还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正是小学读书阶段。有一天,南存辉回家比较晚,孩子还没有睡,还在眼巴巴地等他回来。见到父亲回来后,孩子很高兴,跑上前对父亲说:“爸爸,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也想到酒店请客,同学们过生日,都是到酒店请客,你是大老板,我过生日,也不能比他们差。”
孩子的这个要求在别人的父母那里,也许是合情合理的,但南存辉却不这样想,在他的教育观念中,不能让孩子从小产生攀比心理,更不能让他产生不劳而获依靠家庭的富有胡乱挥霍的行为,千万不能因为父辈赚了钱,就让孩子轻松而没有压力地生活。
听了孩子的话,南存辉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同时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了一番道理。最后,生日那天,只按家乡的习俗,给孩子煮了一碗“长寿面”,而南存辉也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回家陪孩子过生日。南存辉和孩子都觉得,这个生日虽然过得简单,但是很有意义。
孩子渐渐长大后,南存辉把他们都送到美国去读书。在他看来,自己生存的年代可以说是“不逢时”,喜欢读书的自己却没有多少校园生活的记忆,而自己的孩子,不能再让他们有这个遗憾,读书能明礼,必须让他们读书,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养分。
随着孩子的成长,南存辉的事业也越做越大,积累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各种荣誉也随之而至。但是他对子女的教育却从来没有放松过。
孩子在美国读书,每次放假回国,坐飞机从来都是坐普通舱,买打折的机票;穿的衣服,都是以简单舒适为主,从来都不追求名牌;回国后如果参加同学聚会,轮到孩子请客,孩子都是去普通的饭店,从来不讲排场。这些,都是南存辉要求的,渐渐地,孩子自己也养成了习惯。
孩子在国外读书期间,南存辉只提供学费,从来不会让他们随便花钱。他对自己的孩子说,爸爸有钱,但这些钱是爸爸辛苦挣到的,不是你们的,你们要利用自己的劳动赚钱。他鼓励孩子,课余时间可以出去打工,一方面可以赚钱,另一方面还能体验生活。他告诫孩子,苦难是一笔财富,做人当珍惜时间,珍惜金钱,要知道一切来之不易。
假期回国,他要求孩子隐姓埋名,到正泰集团所属企业工作,换上工作服,到车间和工人同劳动,同吃同住。而孩子也很争气,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以至于共同劳动的工人以为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并不知道这个孩子原来就是董事长的儿子。
让南存辉颇感欣慰的是,孩子在自己的要求下,拥有着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态度,能主动、积极地去帮助其他人。一个暑假,孩子从美国回来,在飞机上遇到一位年长的老人,孩子主动帮助老人拿行李,拿背包,一路上对老人非常照顾。老人看到他非常质朴,非常勤快,临别的时候竟递给他一张名片,欢迎他大学毕业后到自己工厂工作。原来,这位长者是广东一家台资企业的老板。
在中国商业界,南存辉算得上是一个“名人”,我们也知道,中国人都比较注重“名人效应”,比较关注“名人”的一切,大到名人的事件,小到名人的吃饭穿衣育儿,都可能被人们关注,被人们拿来津津乐道。
南存辉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有人说出不同的看法。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尊崇的是“再穷不能穷孩子”,父母都想尽办法倾尽所有给孩子提供一切可能的东西,让他们更好地生活,即使没有条件,也只会苦自己而不会苦孩子。西方的教育方式崇尚“再富不能富孩子”,看样子,不仅正泰集团在经营上与国际化接轨,南存辉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也在与“国际化”接轨。
南存辉说,教育孩子也要与“国际化”接轨,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盛大董事长陈天桥曾说过,“当父亲比当首富更重要”。对此,南存辉深有同感,他认为,父亲留给孩子的,是一生受用不尽的东西,精神的传承比财富的传承更重要,财富有用尽的一天,但精神,却能陪伴孩子一生。
事实上,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自强自立,但有时候,他们却没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适宜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南存辉说,如果家庭条件过于奢侈,就会让孩子在物质生活中迷失自己;如果家庭气氛过于严肃,又会让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所以,无论家庭条件是否优越,都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做事情。
在南祥希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南存辉经常会和父亲探讨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爷爷肯定是疼爱孙子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隔代人的关系,他们往往能做到对儿子严厉要求,却无法做到对孙子严厉。一天,祖孙三代一起吃饭的时候,南存辉的父亲说:孩子大了,大学毕业后,你要考虑给他安排一个好工作,让他有一个高些的起点。南存辉则对父亲和孩子说:希望孩子能自己选择道路,不要什么事都想着依靠长辈,孩子大学毕业后可以选择打工,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但肯定不会让孩子一毕业就进入正泰,孩子需要到社会上去磨练,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我希望下一代能够自强自立,无论是现在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事业,我要留给他们的,不是金钱,而是一对明辨是非的双眼和一双勤劳的手。作为父母,我们已经为子女创造了一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将来的一切需要他们自己去闯、去拼、去创造,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