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接班,是个问题(1 / 1)

南存辉将自己的股权稀释给家族成员,又将家族成员的股权稀释给公司的“人才”。以发展为蓝本,开始打造现代企业制度,在他的眼中,正泰不会止步于此,只要发展,就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问题,“革命”就还会继续。

而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南存辉不得不忧心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接班人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接班人问题,真是一个大问题。

2014年7月5日,由上海信托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发布的《继承者的意愿与承诺——中国家族企业接班白皮书》显示,未来5到10年,3/4的家族企业面临接班问题,而在已经或正在考虑进行交接班的企业中,传承问题却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近几年,关于民营企业接班人的问题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备受关注。对于第一代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接班人,确实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接班人的选择,不仅仅是交出“权力棒”那么简单,它不仅关系着财富的传承,更关系着事业的延续,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常委的南存辉,将这个问题摆在了台面上。他向两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民营企业接班人问题的提案。在提案中,他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约有1025万家,占企业总数的80%,其中85%以上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

南存辉认为,家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营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家族企业如何传承下去,不仅对家族来说意义重大,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意义。而现在,第一代企业家已经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接班人的问题,面临挑选接班人的问题。

南存辉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已成为商业界困扰众多民营企业家的一个难题。

依照中国的传统,老一辈创下的事业,自然要传递给下一代,这是天经地义的“子承父业”。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家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继承”的烙印,有朝一日,他们就要接过父母传下来的接力棒,开始执掌企业。

而在近几年,有关孩子接过父母的“权力棒”后,却将原本如日中天的企业带向下坡路,甚至走向破产的案例也时有出现,这让一些企业家开始担心企业的传承问题。如果孩子“是那块料”,子承父业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孩子对经营企业不感兴趣呢?那怎么办?难道还能硬逼迫他们么?一些在企业经营中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轻言放弃的掌门人,在接班人问题上却头疼不已。作为一个奋斗了30年的民营企业家,南存辉对这一问题也深有感触,如何选择接班人,将自己辛苦创办的企业传承下去?他也不得不考虑。

如果不顾企业的发展实际,选择接班人或许很容易。但接班人能否将企业传承下去,却并非那么简单。传承,顾名思义,就是传递与承接两个过程的复合。传递,老一辈人交出“权力棒”;承接,新一代接班人接过“权力棒”。就这一传一接中,却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心血。

在现实的商业界中,因权力交接失误而导致的惨烈悲剧并不少见,选定的接班人最后成了企业的掘墓人,将老一辈一手打造的企业帝国在几年时间就推到破产的地步,这使企业家们无法对接班人的问题掉以轻心,使得他们不得不胆战心惊。

一般来说,中国民营企业的创立者,同时也是家族企业的领头人,他们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有着自主决策权,接班人的确定和培养,是一个缠绕着他们的大问题,同时也考验着他们的智慧:选什么样的接班人?用什么方式方法来选接班人?从哪里选接班人?

“孩子是自己家的好。”这是一句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话。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是所有中国人的习惯,即使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块料”,在父母的眼中,也依然是最优秀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直有“子承父业”一说。由自己的子女接班,接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棒,将家族企业传承下去,这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都是在筚路蓝缕中走过来的,他们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如果不传给自己的孩子,难道还能传到其他人手中?一生辛苦换来的财富,希望在自己的后代手里传承,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继承自己的企业,怎么办?或者是孩子有意继承自己的企业,却没有经营的能力,怎么办?这也是一些企业家不得不思索的问题。

在中国,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那就是“富不过三代”,这也是一个被大家公认的切合现实的说法。这一说法在企业界正在部分地变成现实,也让一些企业家“心惊肉跳”,如何选择接班人成为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

实际上,不仅是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的传承都是一个难题。

在西班牙,人们用“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来形容三代的更替;在葡萄牙,人们用“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来形容三代命运;在德国,人们用“创造,继承,毁灭”来描述三代人的命运;而在美国,据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研究,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比率不足1/3,到第三代,还存在的比率为12%,而到第四代和第四代后依然还存在的,也只有3%左右了。世界知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论是:家族企业中只有15%能够延续到三代以上。

想想这些说法,看看这些数字,绝不是危言耸听,既然有这种说法存在,自然也有它的道理。对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子承父业虽然都是其内心深处的渴望,但企业能否在他们孩子的手里传承下去也深深地困扰着他们。

关于民营企业接班人的问题,南存辉已经持续关注了很多年,而关于正泰接班人的问题,他也多次考虑过。不知是不是因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刚刚51岁的南存辉,已经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有时,看着自己辛苦30年打下的基业,再看看自己的年纪,真不知道自己退休以后,后续的继承者将会带它走向何方。

正泰刚起步时,南存辉也很年轻,他也曾想过,自己辛苦创办的企业,将来一定要交给自己的孩子,将管理层的团队培养划定在家族里面,让正泰世代传承下去。

而随着企业的发展,随着正泰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也随着他自身修为的不断提高,南存辉的想法逐渐发生了改变。

在南存辉的心里,想把正泰做成基业长青的企业,他不希望现在这个风光无限的企业,换代之后走到黯然失色或是分崩离析的境地,所以,他要把这个接力棒,好好地传下去。

南存辉有三个孩子,南存辉把他们都送出国去读书了。而对于三个孩子中谁会继承自己的企业,南存辉目前还没有打算。在他的观念中,自己的孩子最好不要在自己的企业工作,毕业之后,让他们去别的地方学习,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果他们真的成功了,真的依靠自己的能力成功了,如果他们愿意,正泰可以把他们聘回来,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南存辉的想法,也成为一些年轻的民营企业家的想法。《继承者的意愿与承诺——中国家族企业接班白皮书》显示,希望由家族第二代继承企业的占比40%,希望自己保持股权,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占到了42%。而希望由家族第二代继承企业的选择中,都是年龄较大的企业家,50岁以下的企业家对于职业经理人接管企业则持开放的态度。

南存辉说,正泰要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人才,只要是人才,可以不分肤色,不分语言,但有一点,要绝对认同正泰的价值观,传承正泰的理念,推进企业的发展,只要是这样的人才,正泰都会敞开怀抱欢迎。

对于企业接班人的问题,对于孩子去留的问题,有人说南存辉是还没有走到那一步,如果真到了不得不放手企业的那一天,不相信他还能这样轻松地说“孩子最好不要放在自己的企业”。

实际上,即使老一代创业家愿意让孩子成为企业的接班人,但身为“企业二代”的子女,也未必真正愿意接手企业。一项调查显示的结果也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82%的企业家“第二代”不愿意主动接班,因为他们对传统的生意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的生活,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