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自己的股权,吸引家族成员入股;二次稀释自己的股权,吸纳加盟企业入股;稀释家族成员的股权,让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知本”入股,这对正泰整合资源、引进人才、提高管理等各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三次股权改造,正泰获得了发展的动力,开始阔步走向前方。
然而,“不安分”的南存辉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在他的心中,仅仅释放股权是不够的,他要将企业打造成一个极具前景的现代企业,所以,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正泰总部所在的温州柳市,是一个传奇的城镇。有人形容过,如果你在温州,不小心撞到了10个人,其中有9个人都是老板。此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足以说明了温州人的创业意识。在温州,可以说,大大小小的老板遍地开花。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盛产老板当然也并不奇怪。在这些老板中,可以说是“一半一半”,一半的老板拥有独资企业,企业是个人的,比如在温州颇有些名气的神力集团,尽管其产业横跨机械、地产、环保及高新技术等五大领域,董事长郑胜涛荣膺国家级十几项荣誉,公司仍是其个人的。另一半的老板,是家族的代表,企业是家族制企业。
家族企业有自身的优点,但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也有一定的弊端。一些想有所作为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会尝试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酝酿着摆脱家族制的束缚。
可以说,正泰的发展与南存辉的“革命意识”密切相关,在大多数温州老板都不愿意让外人来占领、分享公司股份的背景下,南存辉却选择了主动、多次释放股权,让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在进行股权稀释的同时,他就着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说行动就行动,南存辉的执行力是无与伦比的,他做事不愿意犹犹豫豫,更不愿意拖泥带水,只要认定可行的事情,他就会雷厉风行的尽快出手,以最快的速度实施下去。
首先,他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剥离,也就是说,你可以占有公司的股份,但不一定在公司居于要职,不能凭借股份的多少在公司里获得职位,而是要考察能力,以能力为基准决定职位。能力出众,你就可以担任公司的要职,谋划公司的发展。能力不行,那对不起,你就坐在家里等着收益就行了,或者转行到别的领域去发展,但正泰,肯定没有你的位置。通过这一招法,南存辉把正泰由原来的家族式管理,变更为专家管理。
在实行改革的过程中,人们说他是“按能排辈”,何为“按能排辈”?当然,这个词不是约定俗成的,而是人们用来形容南存辉的改革。人们经常说的都是“按资排辈”,资,一般指的是资本、资历,按资排辈是企业最常用的手段,但什么是“按能排辈”?原来,是人们借用了概念,以“能”取代了“资”,这里的能,指的是“能力”“能耐”。
南存辉的做法是:你是公司的大股东也好,是小股东也罢,都要严格按照制度考核,如果考核下来能力强,就继续留在管理层,如果能力不行,那对不起,无论占有多少股份,都必须“下课”,没有丝毫缓和的余地。相反,只要员工有能力,无论是不是公司的股东,都可以“掌权”,进入公司的管理层。
这项改革刚刚推行不久,一位股东负责的公司,产品质量就出现了问题,考核下来发现,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这位股东负责人有很大的责任,对此,集团罢免了这个股东的经理职务。
当然,南存辉推行这项改革,尽管是“一刀切”的形式,但是,他也会亲自与相关人员沟通,想尽一切办法安抚相关人员的情绪。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罢免职务的股东,一时觉得很没有面子,难以承受。南存辉就亲自出马,几次找这位股东谈心,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一个领域里不行,在另一个领域里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公司的股东,谁都希望公司能有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整个集团公司发展了,个人才有更大的发展。在他的耐心劝说下,被罢免的股东经理终于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现实。后来,这位股东在销售方面做出了优秀的成绩,这也验证了南存辉那个“一个领域不行另一个领域能发挥更大作用”的理论。
外举不避贤,内举不避亲,在南存辉的观念中,一切以能力说话,以能力为准。无论是谁,有能力,你就可以上,没能力,你就下,他构建了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环境。南存飞,正泰的原始股东,南存辉的亲弟弟,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能力很强。在正泰集团,南存飞是被广为称颂的,人送外号“消防员”。哪个部门工作不行,推行难度大,进行不下去了,集团就派南存飞去“江湖救急”,而南存飞每次都不负众望,屡战屡胜。南存辉说,这种有能力的人,必须让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南存辉退出总裁位置后,南存飞被推举到总裁位置。不是因为其是南存辉的亲弟弟,而是因为他的能力确实出众,确实能为公司带来效益,能坐得上这个位置。
作为一个集团,正泰有很多分支机构,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细小的差别之处,让外人说不清道不明。南存辉明白,作为一个集团,要注意防范“集而不团”的现象,下属各个子公司不能各自为政,自产自出,必须要有统一的决策和领导,要政出一门,这样,公司才能发挥出向心力和凝聚力。
为此,他将管理层次简化,在设置相关的治理结构时,尽量不产生交叉管理,所有子公司都是合而为一,一套人马,真正形成了核心领导班子。他的目的,是在统一的理念下掌管各成员企业,增强集团的核心凝聚力。
目前,在正泰集团,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股东比例大幅度下降,非家族股东和非股东人员大幅度上升;在经营执行层中,股东人员仅占据10%多一些,大部分为非股东人员;在领导层中,新增加了很多优秀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使资本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适度分离,正泰也因此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当然,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没有到此结束。南存辉说,改革是一项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过程,改革是没有终点的。
有人说:“温州人的头发是空心的,从每一根头发里头都往外冒主意。”这句话,在南存辉身上同样能体现出来。在创业初期,南存辉也曾凭着“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平时盯黑板”的精神硬闯硬拼;现在,他则信“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遇智者胜,智者相遇仁者胜”。他说,这才是新时代的商人,新时代的企业家。
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光靠产权、制度的改革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灵魂深处爆发一场革命”。
什么才是“灵魂深处的革命”?在正泰同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中,所思所见都让南存辉深刻地反省着正泰。在同美国GE合作以后,目睹了正泰和GE在运营管理上的差异后,南存辉发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正泰的一系列管理方式方法同GE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他突然有了一种“小巫见大巫”的感觉,有了一种“害怕”的感觉。他终于明白了,美国通用电气为何能创造出奇迹。
他又开始“革命”了,他要全盘检讨和变革公司日常经营性的运营管理方式,于是,“凤凰计划”开始启动。从GE那里看到的和听到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脑海里深深沉淀了一番后,再融入到“凤凰计划”中,他要将正泰打造成“可持续”的企业。
如何才能使正泰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南存辉一直在苦苦思索,他的目标,是使正泰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的电气制造企业、一流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在他看来,前方的路还很漫长,正泰的革命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