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正泰产品的生命线,也是南存辉一贯坚持和履行的理念。企业发展经过了30年历程,它早已经融入了南存辉的生命中,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企业家来说,企业意味着什么呢?
有企业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做企业和养儿女是一样的。养儿女,你需要全身心的付出,做企业同样如此,只有付出全部的心血,花费全部的精力,企业才能像婴儿一样,从对这个世界的一无所知,逐渐成长起来。而越是成功的企业,越需要企业家殚精竭虑的思索与无私无畏的付出。
对于这番话,做了30年企业的南存辉深有感触。不只是南存辉,同企业一起成长的创始人恐怕都深有同感。企业,对企业家来说,就像是自己的儿女,已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迫不得已,企业要在自己手中消失,估计他们心里流的,不仅仅是泪,更是血。
2006年的一天,在北京的一家餐厅里,统一石化董事长霍振祥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就在此前几个小时,他与壳牌签订初步股权收购协议,“卖”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霍振祥感到自己的心被“剜”走了,他回忆了自己的公司从300万销售额发展到全球第16大润滑油公司的历程,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不过,霍振祥并不是第一个从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中全身而退的企业家,近些年来,企业界把企业当作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卖掉的例子并不罕见。比如人们熟悉的乐百氏,它的创始人何伯权花了12年时间,将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饮料品牌培育为一个全国大牌后,将它卖给了达能。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小护士、顺驰等的出售。尽管卖掉企业与主流观念相悖,但此类案例已比比皆是。
对于企业界存在的这种现象,南存辉认为,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一样,想要实现的理想也不一样,卖与不卖,是个人的选择问题,并不存在对错。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南存辉也曾经面临过这样的选择,与个别企业家在企业如日中天时选择全身而退不同,南存辉最后选择了坚守。在他的心中,做企业是为了赚钱,但不能完全为了钱,比企业赢利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企业的发展理念。
在南存辉的办公室里,你见不到豪华的装饰,苦孩子出身的他有钱后,并没有忘“本”,他没有选择奢靡的生活,对办公室的装修,要求的是简单实用。办公室是办公的地方,不是享受的地方。在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副裱好的字,那是正泰的经营理念:“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他特意请人裱了这幅字,挂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南存辉说,每次只要一抬起头,就能看见它,将企业的发展理念悬挂在这里,不是冠冕堂皇的表现,而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
对于南存辉“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理念,有人笑言南存辉太能“装”,他们的理由是:你又不是国家控股企业,只是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家,产业报国的事,哪能轮得到你?南存辉则说,每个人都是中国的一分子,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雄伟的志向。他不理会别人的眼光,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在与别人对话时,他丝毫不加掩饰,常常与人畅谈自己“产业报国”的理念,语气是那么恬淡、自然,就像父母在对自己的子女说“吃饭了”一样简单。
在产业报国这方面,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张骞、陈嘉庚是他努力学习的榜样。他说,产业报国这个志向,并不是企业创办之初就有的,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明晰的。
同所有最初创办企业的大多数人一样,南存辉创业的目的是为了挣钱,为了摆脱当时的贫穷,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初始创业的南存辉也没有跳出“投资就是为了赚钱”的条条框框。13岁修鞋是为了赚钱,16岁第一次卖电器产品也是为了赚钱,后来与朋友合伙开公司,还是为了赚钱。以致在一次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面对“企业赚那么多钱为的是什么”的提问,南存辉竟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当然,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他不会稀里糊涂的放过。这次过后,他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以至于在与人商谈生意时,他也会突然问出一句:你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告诉南存辉,创业者就要实现人生价值,振兴民族工业。而南存辉很怀疑:实现人生价值可以理解,但振兴民族工业,是不是太大了点?拿正泰来说,生产一个小产品,有的才能卖五六元钱,靠这个能振兴民族工业吗?
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南存辉逐渐打消了疑虑。
1993年9月,正泰的大楼落成挂牌,南存辉打出了“重塑温州电器新形象”的口号。他当时的想法很单纯,正泰刚刚成立之际,正是温州低压电器因为假冒伪劣刚刚被整顿,整个行业的形象急需重新塑造之时,他想以此来表明正泰人的雄心壮志,以此来消除柳市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消极影响,树立一种健康向上的产业价值观。
随着正泰的逐步壮大,南存辉振兴民族工业、产业报国的理念也越来越明晰。
1994年,南存辉成立正泰集团,这是他联系了多家生产规模相对弱小的企业组建的,南存辉希望大家能团结在一起,共同探索发展之路。而正泰的企业理念是“振兴民族工业,争创世界名牌”。
1998年以后,随着正泰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正泰国际化步伐也越来越快,这个时候,南存辉终于明晰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目标确定后,南存辉就如一只上满了发条的时钟,不停地旋转着。他将正泰的产品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正泰的产品,而正泰也开始大步跨越,逐渐跻身全球同行业前几名。
而在这其中,南存辉也直面了外资意图收购的**。
2002年,南存辉和一家跨国公司谈判合资事宜,谈判期间,这家跨国巨头对正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以正泰总资产5倍的价格收购。
5倍?当时正泰的总资产是20亿元,5倍,就是100多亿啊。100多亿元,对南存辉来说,可是几辈子都赚不来的。面对这样的**,南存辉也有过短暂的犹豫:毕竟,这是白花花的真金白银,100多亿元,**力着实不小。
卖,还是不卖?卖掉企业,将这些钱分给正泰的股东,够他们几代人生活了。毕竟在国内,已经有了企业家将企业卖掉的先例,卖,别人无可厚非。可是,卖掉了企业,自己的理想和理念,也就没有了实现的平台,这是自己的初衷么?南存辉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即使有所动摇,也能马上回归于清醒,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是来谈合作的,不是来卖企业的。于是,南存辉斩钉截铁地告诉对方:不卖。
对方以为南存辉嫌钱少,于是给出7倍的价格,看南存辉还不为所动,对方又抛出最后的杀手锏:用正泰总资产10倍的价格收购。对方的意图很明显:10倍就是200亿,够你挣几辈子的了,难道你还能不为所动?可是,南存辉真的就没有“动”。他一板一眼地告诉对方:“我是来谈合资的,给多少钱我都不能卖掉自己的企业!虽然正泰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民营企业,但是,只要它存在,我就有机会实现产业报国的理念。”
南存辉的果断让对方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说,中国多一些这样的企业,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将不可估量。
事后,知道这件事情的一些员工,一些原始股东,还有南存辉的一些亲人和朋友,都在明里暗里说南存辉“傻”。他们认为,正泰总资产的10倍,不是一笔小数目,与其费心费力谋划企业的发展,不如卖掉,这些钱,基本上相当于“白捡的”。
南存辉认为,如果单纯从钱的角度来说,200个亿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但是,钱不是最重要的东西,除了钱,还有更重要的。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南存辉没有再说。但是,说他“傻”的人多了,南存辉便开始反驳:卖了企业,拿什么报国?
“卖了企业,拿什么报国?”这在南存辉的心里,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正泰只是一家民营企业,虽然它只是大浪淘沙中的一粒沙尘,但是,南存辉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南存辉经常对股东们说,站在平地上,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像很开阔,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再看看自己的“地盘”,才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所以,一定要走出狭小的圈子,站得高些,不能局限于脚下的几寸土地,唯有登高望远,才能知晓,高处还有常人无法领略的风景。
其实,不只是美国这一家企业产生了收购正泰的想法。把正泰当作一块肥肉想要吞掉的,还有其他跨国企业。往前算一算,早于美国企业8年,就有另一家跨国巨头欲收购正泰,并且多年来一直不曾放弃。它就是世界500强,法资企业施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