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儿入宫后的人生际遇,验证了当时民间长期流传的一句话 “灭清王朝者必叶赫也”,她也因此被视为 “复仇女神”。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要从女真族的发展说起。
女真族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是今天满族的先民。到明朝初期,女真分为建州、海西和野人 (东海)三部分。永乐元年 (1403),明王朝在绥芬河流域设置建州卫,后来任命猛哥帖木儿 (被尊为 “大清肇祖原皇帝”)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两卫辗转迁徙,都迁到了以今新宾老城为中心的地方,后又分出了建州右卫,这样就形成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
兰儿的家族叶赫那拉氏属于海西女真,追根溯源,可以上溯至元末明初。叶赫部的始祖氏族酋长星根达尔汗来自蒙古,本姓为土默特。这个氏族在他的带领下于元末迁徙至叶璋,并将当地的女真忽剌温一部的纳拉氏吞并,“遂居其地,改姓纳拉”,使用女真语,并逐渐与当地的女真人融合。大约在16世纪初,再次南迁至今辽宁开原市北部,后又移叶赫河 (今吉林四平市铁东区境内),形成了 “扈伦四部”中的叶赫部,再改姓为 “叶赫那拉氏”,从此强大起来。
叶赫后代分布甚广,据清朝钦定的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喇氏 (那拉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散布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叶赫的两个第八代直系后裔清佳努和扬吉努为首领,他们依险筑城,称雄于海西女真。
明万历十一年 (1583),建州右卫的王杲父子举兵反叛,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围剿古勒寨(3),误杀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努尔哈赤异常愤怒,向明朝廷讨公道。作为补偿,明朝廷给了他三十匹马、三十道敕书,并让他承袭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一职。但是,这些终难平复努尔哈赤心中的怒火,他用祖父留下的十三副兵甲,拉起了一支队伍,在赫图阿拉起兵,首战讨伐尼堪外兰,开始了长达三十六年的统一女真战争。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之间的纠葛开始了。
有一天,努尔哈赤经过叶赫寨,叶赫的首领扬吉努提出把自己的小女儿叶赫那拉·孟古嫁给他,努尔哈赤答应了。万历十六年 (1588),扬吉努的儿子纳林布禄遵照父亲生前许下的婚约,把妹妹孟古嫁给努尔哈赤为侧福晋。据说孟古面如满月,丰姿妍丽,庄敬聪慧,词气婉顺,得誉不喜,闻恶言不改其常,不好谄谀,不信谗言,耳无妄听,口无妄言,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侍奉努尔哈赤,深得努尔哈赤宠爱,并生下了第四子皇太极。皇太极继位后,追谥她为 “孝慈高皇后”。
尽管两族联姻,但矛盾并未消弭。努尔哈赤起兵后,统一了建州,还想征服海西和野人两部,海西女真叶赫部受到威胁。同时,海西与大明内地的贸易也受到了影响。开原为贸易基地,女真各部的马匹、貂皮、人参、松子、榛子、蘑菇等重要物产,关内各省的手工业产品都在这里交易,沿途的乌拉、辉发等部凭借地理优势从中获利,叶赫部更是居镇北关而不劳而获。而努尔哈赤发动的战争断了他们的财路,使他们产生了不满情绪,于是叶赫部派了两个使者去跟努尔哈赤讨要额尔敏或扎库木的任意一块土地作为补偿。努尔哈赤火冒三丈,下令驱逐使者。
叶赫部碰了一鼻子灰,自然不甘心,但又觉得凭借自己一部的力量过于单薄,不能压服努尔哈赤,于是联合哈达和辉发,共同遣使去向努尔哈赤施加压力。努尔哈赤认为侧福晋孟古的娘家人太过分了,表示不会停止进军的步伐。他还将这番话写成书信,派人当着妻兄纳林布禄的面宣读。
叶赫部不忍羞辱,于万历二十一年 (1593)派兵袭击了建州的村寨。努尔哈赤针锋相对,率军进攻了哈达部的富尔佳齐寨,并大获全胜。叶赫部不甘失败,随后纠集哈达、乌拉、辉发、朱舍里、纳殷、科尔沁、锡伯、封尔察等九部,兵分三路,向建州的古勒寨挺进。努尔哈赤用计诱敌深入,一举击败了九部联军,叶赫部首领之一布斋被杀。纳林布禄见势不妙,跳下马带着几个护卫逃走了。此后,纳林布禄一直愤愤不平,抑郁成疾,不久就病故了。
叶赫部的布斋和纳林布禄死后,布斋的儿子布扬古、纳林布禄的弟弟金台石继为贝勒,并承袭了寨主之位。他们二人势单力薄,只得与努尔哈赤重修旧好。万历二十五年 (1597),布扬古说要将他的妹妹嫁给努尔哈赤,金台石也表示愿意将女儿嫁给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希望通过再次联姻来改善海西与建州的关系。但金台石思来想去,总觉得太委屈太窝囊,自己的兄长被努尔哈赤逼死,如今还要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这个心结他怎么也解不开。最后,金台石将女儿嫁给了蒙古喀尔喀部贝勒介寨,布扬古的妹妹也没有嫁给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心中不悦,但也没有太计较。不过,接下来的一件事却让他怒火中烧。万历三十一年 (1603)九月,他的侧福晋孟古病危,想见自己的母亲。努尔哈赤派使者到叶赫部接岳母,但金台石不允,仅派了孟古乳母的丈夫前去探视。努尔哈赤大骂来者、金台石和叶赫部,发誓与叶赫部恩断义绝,从此成为敌人。
孟古去世后,努尔哈赤向叶赫部兴师问罪,抢夺其城池,一举拿下了两个城镇、七个村寨。万历四十一年 (1613)正月,努尔哈赤再灭乌拉。九月,率兵四万进攻叶赫,攻下了大小城池、村寨十九处,大胜而归。
叶赫部吃不消了,却又无计可施。万历四十三年 (1615)六月,布扬古决定将妹妹嫁到蒙古去,以求与蒙古大氏族结盟。这就是十八年前许配给努尔哈赤而未嫁的那个妹妹,名字叫叶赫那拉·布普娅玛拉,人称 “东哥”。当年十六岁的少女因待字闺中十八年,被族人称为 “叶赫老女”,但她天生丽质,三十四岁依然如花似玉,而且十分贤惠。围绕着东哥的战争接二连三地爆发,一个个英雄为她横尸沙场,她似乎可以和希腊特洛伊战场上的海伦相媲美。
早先,哈达部 (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有个贝勒歹商爱慕东哥的美貌,于是向叶赫部求婚,正寻隙与哈达开战的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让歹商亲自前来迎娶。歹商不知是计,在迎娶途中被叶赫伏兵所杀。接着,“扈伦四部”缔结共同对付建州的联盟,乌拉贝勒满泰给弟弟布占泰下重礼聘娶东哥。布斋出于结盟的需要,同意了这桩婚事。可是,布占泰一上战场就被俘虏了,婚事也就无从谈起。努尔哈赤打赢了,布扬古转而又想将东哥许配给他,可东哥一时难以化解与努尔哈赤的仇恨,立誓说谁杀死努尔哈赤,她就嫁给谁。布扬古只得改变主意。此事不仅强化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决心,还成为他与大明宣战的 “七大恨”之一。
万历二十七年 (1599),哈达部发生内讧,金台石趁机率兵将哈达部劫掠一空。哈达部首领猛哥布禄被迫向努尔哈赤求援,表示愿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到建州作为人质。消息传到叶赫部后,金台石、布扬古惊恐万状,最后使出了借刀杀人之计。他们给猛哥布禄写了一封信,说之前多有冒犯,实属形势所迫,现今想重修旧好,愿意将东哥嫁给他。猛哥布禄对东哥的美色垂涎已久,想到连努尔哈赤都无缘消受的好事居然落到自己头上,他一激动就违背了与努尔哈赤的约定,不向建州送人质,还抓了建州统兵将领,并杀死建州士兵。这下彻底激怒了努尔哈赤,他以此为借口,进军哈达,攻下了哈达城。猛哥布禄为这个不靠谱的婚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说,在他之后,叶赫部又以东哥为诱饵,拉拢辉发部贝勒拜音达礼,使辉发部与建州的盟约瓦解。努尔哈赤又有了进攻辉发的借口,并很快将辉发灭亡。
东哥似乎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东哥被叶赫部利用,客观上却促进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大业。努尔哈赤很想得到东哥这个大美女,一次次以此作为征伐各部的借口。在女真三大部即将统一的时候,叶赫部将东哥嫁给蒙古喀尔喀部莽古尔岱,东哥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待嫁生涯。努尔哈赤又借此将战争引向了蒙古。开战前,他很不甘心地说:“无论此女聘与何人,寿命不会长久,毁国已尽,构衅已尽,死期将至矣。”巧合的是,努尔哈赤的预言成真,东哥嫁到蒙古后,仅一年多就去世了。
万历四十四年 (1616),努尔哈赤割据大明辽东,宣布自己为金国大汗,改元为 “天命”,国号金,史称后金。
万历四十七年 (1619)八月,努尔哈赤攻打海西女真叶赫城 (今吉林梨树县叶赫乡),数次进攻均因明朝派兵干涉而失败。于是,努尔哈赤转而率兵伐明。经过数次大战,明军在辽东的实力受到打击,叶赫部也因此陷入孤立状态。八月十九日,努尔哈赤亲率数万建州大军,再次攻打叶赫部,直逼叶赫城。八月二十二日晨,后金军逼近城下。努尔哈赤分兵两路:一路由皇太极、代善率领,进攻布扬古所据之西城;他自己亲率一路,进攻金台石所据之东城。后金军进入城内,将金台石及其妻子围困于城内高台。金台石欲纵火自焚,但被虏获。西城的布扬古得知东城失守,也开城投降。金台石临死前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诅咒:“我生前不能存叶赫,死后有知,一定不使叶赫绝种,哪怕我叶赫部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让爱新觉罗家族灭亡!”
正是以这个传说为蓝本,清朝宫中定下了皇后不选叶赫的祖制。这显然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但历史的巧合,无疑为叶赫那拉·兰儿传奇的一生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