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纪(1)(1 / 1)

三国(220—280)是中国历史上自东汉末年灵帝至西晋初晋武帝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三国纪中所记载的故事如“刘备三顾茅庐”、“关羽大意失荆州”、“刘禅乐不思蜀”等都是这期间鲜明的时代缩影。

资治通鉴中

那些值得借鉴的故事

“小霸王”孙策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争二也。

——《资治通鉴》第七十一卷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宫渡激战正酣之际,南方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悄悄地崛起,这股力量的领袖人物就是孙策。

孙策的父亲孙坚曾任长沙太守,当年跟随袁绍一起去讨伐董卓,孙坚率军队首先冲进洛阳,在打扫战场时,他从一口井里捞起了一个朱红色的小匣子,匣子用金链锁着,孙坚很好奇地打开匣子,里面装着一方用美玉雕刻而成的印章,印章上刻着五条盘旋的金龙。原来这就是历代皇帝用来签发圣旨的玉玺。孙坚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就私自把玉玺藏了起来。第二天跟袁绍请了病假,带领着手下人返回了江东。袁绍得知孙坚私藏了玉玺,心中怀恨,派人在路上设下埋伏,暗杀了孙坚。

那时孙策才17岁,他决心继承父亲的事业,但自己年纪小,经验少,又势单力薄,只好委曲求全暂时投靠在袁术手下。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孙策不断地磨炼着自己,几年之后,他成长为一名英勇无畏的年轻将领。由于他打仗勇敢好像当年的楚霸王项羽,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小霸王”孙策。

袁术表面上很喜欢他,总惋惜地对别人说:“如果我有一个像孙策一样的儿子,就算死了也不遗憾。”但孙策并不是他的儿子,因此袁术心里总是防备着他,怕他羽翼丰满了,就不听从自己的调遣。袁术总是不愿意拨给孙策太多的兵马,一次,孙策的舅舅在安徽遭到刘繇的围攻,孙策想向袁术借一支军队,开始袁术不肯借,怕孙策一去不回,后来孙策拿出他父亲在洛阳得到的玉玺,说可以作为抵押。袁术做梦都想当皇帝,见了玉玺乐得心花怒放,马上借给孙策几千军队。

孙策有了自己的军队,仿佛飞出了牢笼的小鸟,他一路上招兵买马,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他小时候有个朋友叫周瑜,善于用兵打仗,此时也率领着一支军队来投奔他。孙策的军队纪律严明,不侵害百姓,很得人心,他打败了刘繇,并且攻下了吴郡(今江苏苏州)和会稽郡(今浙江绍兴),转眼间,长江下游的江东地区就成了孙策的天下了,他再也不愿意回到袁术那里去了。

孙策渡江攻刘繇牛渚营,夺得了粮仓器具。当时彭城相薛礼、下邳县乍融等共推刘繇为盟主抵抗孙策。孙策先进攻乍融,斩首五百,乍融大惊闭门不出。又进攻薛礼,薛礼败走。

刘繇部将樊能、于麋等聚集众将再攻打牛渚营,孙策闻报,立刻带兵斩杀敌将万余人。又攻打乍融,被箭射中,腿受伤,不能骑马,用车子拉回大营,并派人四处扬言:孙郎已死。敌将大喜,前来袭营。孙策派骑兵数百迎挑战,在后面设下埋伏,敌人一来就假装逃跑,等引入埋伏圈内,让左右大喊道:孙郎死而复生。敌将四散奔逃,刘繇军溃败。

孙策不仅武艺精通,而且善用计谋。他胸怀大志,恩怨分明。当时袁术欲称帝篡国,想得到孙策的支持,孙策大义凛然,作书大骂。孙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刘繇大军溃败时,听说孙策招兵,瞬间云集两万多人。曹操听说孙策平定江东,长叹道:狮儿难于争锋。

孙策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地位,把眼光放到了北方,这时北方的曹操和袁绍正在官渡进行决战,孙策想率军渡过长江,趁曹操不备偷袭许昌,把皇帝抢到自己手里。这时候出了一个意外:这个消息被一个叫许贡的人偷偷泄露给了曹操,孙策痛恨许贡,杀了他和他的全家,只有几名仆人和门客侥幸逃跑了,他们发誓要为许贡报仇。

一次孙策上山打猎,一只被射伤的鹿窜入树林深处,孙策策马飞奔,孤身一个人追入树林,这时树后闪出几名手持刀剑的刺客,一拥而上朝孙策乱砍乱刺。孙策挥剑砍倒了几人,但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加上对方人多,自己脸上挨了一剑,仰面摔下马,这时他手下的卫士匆匆赶到,抓住了刺客,原来是许贡的仆人和门客。

孙策伤得很重,一病不起,请了很多医生都不管用。孙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他把弟弟孙权叫到病床前,悲伤地说:“我快要死了,以后江东的事业就要靠你了,我们有长江天险,又有这么多的文臣武将,一定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论阵前杀敌、舞刀弄枪,你不如我,可要论治理国家笼络人才,我不如你,希望你能把父亲和哥哥辛辛苦苦创造的事业发扬光大,如果遇到困难,就请教张昭和周瑜,他们会帮助你的。”说完,不久就咽了气,死时才26岁。

孙权见哥哥死了,扑倒在地,放声大哭。旁边的张昭忙劝说他不要沉浸在悲痛中,还有那么多国家大事需要处理,于是孙权收住眼泪,来到大堂上,向手下人传达了孙策的遗命。

孙权平常就很会和人交往,手下人都喜欢他的宽容温和,听说他成为江东新的领袖,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孙策的死讯传到岳阳,周瑜非常悲痛,他和孙策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他一路快马加鞭,奔回了吴郡。孙权见周瑜来了,心中更踏实了。他对周瑜说:“我哥哥让我要经常向您请教,您来了,我就放心了。”周瑜忙回答:“我只会上阵打仗,怕辜负了您的期望。我向您推荐一人,此人叫作鲁肃,善于谋划大事。”不几日,鲁肃来拜见孙权,两人谈论天下大事,鲁肃说得深刻而精辟,正合孙权的心意。孙权问鲁肃:“现在皇帝被曹操挟持着,我该怎样做才能为皇帝分忧呢?”鲁肃回答说:“汉朝的江山就要完了,我们应该巩固自己的势力,依靠长江,静观天下的变化,时机一旦成熟,您可以自己当皇帝。”孙权听后大喜,重赏了鲁肃。

202年,曹操听说孙权接替孙策统领了江东,就派人向孙权提议:要孙权把儿子送到许昌作为人质,以表明孙权对皇帝的忠心。孙权和手下的大臣商议,张昭胆子小,主张把孩子送到曹操那儿,以免曹操疑心。但周瑜强烈反对,他激动地陈述:“如果把孩子送到许昌,我们就成了曹操的附庸,如果不听他的,他就要用孩子的生命作为威胁的筹码,那时我们该多么被动。”孙权听从了周瑜的劝告拒绝了曹操的要求。曹操因此怀恨在心,他想:等我统一北方后,一定率军南下消灭孙权。

这时候,孙权已占据了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四面八方的人都纷纷前来投奔他。他正积蓄着力量,准备迎接来自北方的挑战。

江湖曰:三国犹如一幕大戏,波澜壮阔。大浪淘沙,多少英雄人物,烟消云散,驻足江畔,还是喜欢那个美人在侧,举止潇洒,战场上势如破竹、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孙郎。

刘备三顾茅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五卷荆州的将军府中张灯结彩,大厅里酒香扑鼻,荆州长官刘表正在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刘备。自从袁绍被曹操打败了之后,刘备带领着关羽、张飞逃到了南方,投靠在刘表的门下。

刘表让他去镇守新野县,一晃已经几年了。刘表待刘备很好,二人以兄弟相称,这次刘表又把刘备召到荆州想和他叙叙旧。几杯酒下肚,刘备不禁有些伤感,他抚摸着自己的大腿,看着自己有些发胖、不再那么敏捷的身体,不禁流下了眼泪。刘表问他为什么,他叹息着说:“想当年我四处征战,天天生活在马背上,身体健壮,身手敏捷,如今养尊处优的生活,让我长胖了,变得臃肿笨拙了,而时间如流水,我的事业还没能开始,这一切怎么能不让我伤心呢!”

刘备回到了新野,想到自己虽然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勇将扶持,可缺少一个能出谋划策、善于治理国家的帮手,这时他打听到有个叫司马徽的人很有见识,就去登门拜访。他向司马徽请教怎样开创自己的事业,司马徽微笑着回答:“当今天下,‘卧龙凤雏’可谓是天下俊杰,您只要得到其中的一人就可以成就大事。”刘备赶忙询问:“‘卧龙凤雏’是什么人,现在住在哪里?”司马徽说:“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两人都是善于行军打仗、治理国家的大贤士。”刘备把司马徽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回到新野后四处打探二人的下落。

有一天一个相貌英俊的读书人来拜见刘备,那人谈吐高雅,说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刘备激动地问:“您就是卧龙先生吧?”那人说:“不,我叫徐庶,卧龙诸葛亮先生是我的好朋友,我的才华与他比起来就好比萤火虫和太阳相比一样。”刘备接着问:“您知道诸葛亮先生住在哪里吗?”徐庶回答:“诸葛亮先生住在襄阳城外的卧龙冈。”

原来,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祖籍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他少年丧父,跟着叔叔来到了襄阳,后来叔叔去世了,他就定居在隆中(今湖北省襄阳西北)的卧龙冈,每日读书种田。诸葛亮勤奋好学,对于治理天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经常自比为管仲、乐毅,管仲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乐毅曾帮助燕昭王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两人都是古时著名的英雄豪杰。诸葛亮虽然满腹经纶,却不愿轻易出来做官,他要辅佐的是能够真正礼贤下士又胸怀大志的人,这样的人太少了。

202年,刘备准备了贵重的礼物,轻车简从,只带着关羽、张飞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隆中。

只见群山环抱,山清水秀,如诗似画,景物幽雅。几个农人正在田地里辛勤地劳作,刘备跳下马向他们打听:“诸葛亮先生住在哪里?”他们遥指远方的一带青山:“诸葛先生就在那边的卧龙冈下。”刘备和关、张三人牵着马,一路走去。

只见那山蜿蜒盘旋,仿佛一条就要腾空而去的巨龙,山脚下,松柏掩映中有几间茅草屋,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加衬托出周围的幽静恬淡。刘备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走上前轻轻叩门。

门吱呀的一声开了,里面闪出一名眉清目秀的小书童,“请问先生您找谁?”刘备连忙抱拳施礼:“卧龙先生是否在家,我是新野县的刘备,今日前来拜见。”小书童眨了眨眼,打量着刘备:“对不起,我家先生出门了。”“卧龙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刘备焦急地追问,“不知道,十天半个月。”说完小书童转身进去,吱呀一声关上了屋门。

刘备在门前呆站了片刻,张飞上前拉了拉刘备的衣角:“走吧,大哥,我们今天算白跑一趟!”三个人垂头丧气地走在回新野的路上,关羽和张飞一边走一边抱怨:“诸葛亮也不见得有什么能耐,大哥没必要亲自跑来,下回派个手下人把他接到新野县就完了。”刘备连忙摇头:“不行,不行,对待贤士应该谦恭有礼,我不亲自来怎能表达我求贤若渴的心情。”

半个月过去了,刘备准备了更贵重的礼物,带着关、张二人再次来到隆中,卧龙冈下依旧是松柏掩映。刘备轻叩屋门,这次出来的是一个年轻的读书人,刘备连忙上前鞠躬:“您一定是卧龙先生吧,我是新野县的刘备,今天总算见到您了!”那人连忙还礼:“很抱歉您认错人了,我是诸葛亮的弟弟,我哥哥出门了还没回来。”旁边的张飞不耐烦了:“他到底去哪儿了?害得我们白跑了两次!”刘备赶忙摆手制止张飞,对诸葛亮的弟弟说:“那我下次再来,请您转告卧龙先生,我对他慕名已久,想登门向他当面求教,请他能够答应。”又吃了一个闭门羹,关羽、张飞抱怨得更加厉害了:“诸葛亮怎么这么大架子,他有点太不识抬举了!

下次我们率领一支军马来把他抓去,看他还推三阻四!”刘备说:“你们真是胡闹!你们难道没听过周文王请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不辞辛苦亲自拜见姜子牙请他出山,结果后来姜子牙帮助他和他的儿子打败了商纣王,你们刚受了这点委屈就满肚子牢骚,这能成就我们的事业吗?”又过了些日子,刘、关、张三人再次出现在隆中,地里干活的农人都认识他们了,这是他们第三次来拜访诸葛亮。其实诸葛亮一直在家里,他是在考验刘备是否真的能够礼贤下士。

草庐门打开了,还是第一次那个眉清目秀的小书童,他笑盈盈地向刘备鞠躬:“卧龙先生今天在家,不过他在睡午觉。”刘备说:“那先不要惊动先生,我在外面等着。”刘、关、张三人站在松树下,一个多时辰过去了,小书童出来:“先生醒了,请您进去呢。”

刘备走进屋门,只见书桌旁坐着一人,头戴纶巾,手中摇着一把鹅毛大扇,神态从容,目光炯炯。刘备连忙上前施礼,诸葛亮也站起身,说:“让您白跑了两次,实在对不住,您这样看中我,我心里非常感激。”两人一见如故,坐下来畅谈天下大事。

诸葛亮摇着扇子,不急不慢地缓缓说道:“当今天下曹操统一了北方,手下有100万军队,并且挟持天子,号令天下,他占有天时;孙权割据江东,土地辽阔,百姓安定,手下有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并且依仗着长江天险,他占有地利;而您要仁慈地对待百姓,顺应他们的要求,就可以占有人和。现在荆州的刘表庸庸碌碌,他根本守不住这块地方。您有皇族血统,加上人心归附,应该占据荆州接任他的统治,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加上地势险要人民富足,那是您成就事业的最好地方。您占有了这两个地方,就可以和北边的曹操、东边的孙权相抗衡,然后联合孙权抗击曹操,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可以形成了。”刘备双手一拍:“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能不能跟我出山,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呢?”诸葛亮说:“您这么看中我,我怎么还能再推辞呢!”

于是诸葛亮跟随刘备回到新野,做了刘备的军师。刘备常称自己得到了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刘备的事业从此有了新的转机,势力越来越大了。

刘备三顾茅庐是蜀汉历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刘备为何要请诸葛亮出山?可以有以下两种解释。

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

再加上徐庶的推荐,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

第二种:利用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社会关系,刘备三次屈驾以见孔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诸葛亮的势力和影响,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与荆州三方面势力都有密切关系。

一是以庞德公为首的荆襄地方豪强势力;二是通过黄言承与荆州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三是成为刘琦的入幕之宾,获得了刘表长子的信任。正是由于他的广泛、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刘备才找到他。

刘备三顾茅庐后,结果怎么样呢?史书上说:“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这难道和诸葛亮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关系吗?这就是刘备利用诸葛亮得到的好处。

刘备三顾茅庐体现了礼贤下士、诚心待人、持之以恒、推心置腹、平易近人等美德修养。

周瑜火烧赤壁

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208年9月,滚滚长江奔向天际。这时汉大丞相曹操伫立在江边,他思潮汹涌,跟前千万只战船威武雄壮、排列有序,旗帜和桅杆密集如森林,刀矛枪剑映着日光寒气逼人,这是他庞大的水军。数年来他统一了北方,这次,率数十万大军南下,意在消灭割据在南方的刘备和孙权,完成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出师以来势如破竹,先是荆州的刘琮不战而降,接着又在当阳击溃了刘备,现在只有江对面的孙权还能负隅顽抗,不过他想,凭着他的声势只需要一纸书信就可迫使孙权乖乖地前来投降。

此刻在长江边上的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刚被曹军打败的刘备正在为自己的军师诸葛亮送行,原来诸葛亮要去江东劝说孙权一起抗曹。诸葛亮博学多才、聪慧过人,他看到了曹军的弱点,相信只要孙刘两家联手就能打败不可一世的曹操。

在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东吴的将军府中,孙权正焦急地踱来踱去,曹操大兵压境,形势危急,他正不知该何去何从,这时有人禀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拜见。孙权的眼睛一亮,连忙请入。

两人互致仰慕之情以后,诸葛亮就开门见山地说:“现在曹操占领了荆州,下一个进攻目标就是大吴了,将军要是抵抗就应下定决心,不然就趁早投降,再犹豫不决就大祸临头了。”

孙权冷冷地反问:“那么,你家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诸葛亮慷慨地说:“刘将军是汉氏宗亲,他胸怀大志,怎么能动不动就投降敌人呢?”果然孙权中了诸葛亮的激将法,愤怒地拍案而起:“江东土地辽阔,人民富足,加上10万精兵,我绝不能把这一切白白奉送给敌人。况且刘将军刚刚战败,抵抗曹操只能靠我了!”诸葛亮说:“您尽管放心,刘将军虽然败了一仗,但还有水陆军两万。曹军虽然人多,从北方一路打到南方,已十分疲惫,犹如强弩之末,况且北方的军队不擅长水战,新占领的地方人心浮动,只要我们两家同心协力,一定可以打败曹操!”听了诸葛亮的这番分析孙权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立即在将军府召开军事会议。

东吴的文臣武将齐聚一堂商讨作战计划,这时候恰巧曹操派人送来了战书,信中威吓说:“我奉了皇帝的旨意,率军南征,一路上战无不胜,如今在长江北岸陈兵80万,将军是否敢与我决一死战?”众人看了都有些胆战心惊。张昭是东吴资格最老的谋士,他迫不及待地说:“曹军人多势大,又假借着皇帝的旨意,我们本来仰仗的是长江天险,但如今人家占了荆州,又有那么多的战船,我看这个天险也不大靠得住,不如早早投降皆大欢喜的好。”张昭这一开头,很多人都跟着响应,只有鲁肃沉默不语。

听了众人的话,孙权非常沮丧地走出了会议厅,这时鲁肃跟了出来,孙权问他:“你觉得众人说得怎样?”鲁肃诚恳地说:“我们是您的部下,投降了,马上可以升官发财,而您不行,您是东吴的最高统治者,东吴完了,曹操能轻易放过您吗?”“你说得对。”孙权握住鲁肃的手,“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那些人贪生怕死真让我失望。”鲁肃接着说:“赶快把在鄱阳湖的水军都督周瑜召回来,共商抗曹大计。”

回到柴桑的周瑜,在军事会议上慷慨陈词,力主与曹操决战,他和诸葛亮的分析一样,认为:“北方军队不善水战,而且水土不服士兵容易生病,兵再多也没有用。”周瑜接着分析:“曹操号称军队有80万,实际上只有二十多万,而且有一部分是荆州的降兵,他们疑虑重重,军心涣散。只要您给我5万精兵,我保证一定能打败曹操。”孙权听了周瑜的话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挥剑斩落了桌子的一角,宣称:“谁要是再说投降的话,就跟这桌子一样的下场。”

第二天,周瑜被任命为东吴的水军都督,领兵进军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和曹操的军队隔江对峙。果然曹军士兵水土不服,很多人拉肚子、中伤寒。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性,长江上风大浪高,战船颠簸摇晃得很厉害,士兵们整天呕吐,哪还有力气打仗?后来曹操想了一个办法: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仿佛一个大的平台,士兵们可以在上面骑马奔驰。这种连环战船平稳得就像陆地一样,也再没有人晕船了。

周瑜的部下黄盖看到这种情况,向周瑜建议:“要打败曹操不能硬拼,得用巧计。如今他们把船都连在一起,如果我们用火攻,他们的水军将无处可逃。”可是怎样接近曹操的水军呢?于是黄盖给曹操写了封信,谎称自己见东吴大势已去,想率领部分战船前来投降。曹操以为自己的强大吓破了东吴军队的胆,对黄盖的假投降深信不疑,还定好了具体的日期迎接黄盖。黄盖准备了10艘大船,船上装满了浸着油的干草和枯枝,上面蒙着布,船头插着投降的旗帜。

11月的一天,江上刮起了东南风,夜晚降临,黄盖的船队乘风破浪驶向曹操的水军营寨。曹军听说黄盖来降,都拥挤着伫立在船头观看。黄盖的船队越来越近,突然船上火光冲天,投降的船变成了火船,借着迅猛的东南风撞进了水寨。由于曹军的船都连在一起,火势迅速蔓延开来。火光映红了江水,烟雾弥漫遮蔽了星月。士兵们有的跳入水中,但北方人大都不会游泳,被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周瑜、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猛烈攻击。战鼓声、呐喊声惊天动地,仿佛决了堤的江水,曹操的军队再也无力抵抗,全线败退,几十万人死的死、逃的逃,损失大半。曹操的胡子被烧焦了,象征着权力和尊严的大红袍也被烧了几个破洞,率领着残兵败将从华容道逃回许昌。

208年,周瑜、曹操会猎于赤壁,火烧赤壁,最终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三国由此形成。

210年周瑜在西征的途中倒下了,死在了柴桑,埋葬在柴桑附近桑落洲上的巢湖故城,这座城就是当年周瑜修筑的。后在隋唐时期,桑落洲崩塌,迁到宿松圭山。

赤壁之战是孙权和刘备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孙权巩固了他在江东的统治,刘备占领了四川,他们与北方的曹操三足鼎立,三国的局面开始形成。

郭嘉屡出奇计

郭嘉说操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操从之。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他少年时就胸有大志,并且很有远见。他见天下将要大乱,自20岁左右就隐居匿迹等待时机,同时秘密结交豪杰,许多见识高超的人对郭嘉出众的才干都非常赞叹。

当时,曹操的心腹谋士死了,身边没有人能替代,荀彧就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了他,并向他询问天下大事以及攻打袁绍有无胜利把握等。郭嘉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从道义、用人、执法、用兵、决策等十方面分析袁绍必败之理。曹操大喜,并说:“能助我成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

198年9月,曹操采纳郭嘉的谋略进攻吕布,曹军首战便攻破了吕布的重镇——彭城,俘获了彭城相侯楷,接着又攻至下邳,在下邳城郊和前来迎战的吕布交锋,打败了吕布的骁将成廉。吕布见势不妙,死守下邳城,曹军乘胜围城。夜晚,天昏地暗,郭嘉对曹操说:“我们可以在北门少置兵力,故意让吕布知晓,他必定会从此门突围求援,然后在半路埋伏兵力,杀他个片甲不留。”曹操连声叫好,按郭嘉的谋划去布置。吕布果然从北门杀出,率千余骑向袁术求救,到半路上被数倍曹军围困,幸亏吕布一杆方天画戟天下无敌,突出重围,只身逃回下邳,从此不敢再出城应战。

曹操久攻不下,便想退军。郭嘉等人竭力劝说曹操继续攻城,郭嘉分析说:“吕布虽然骁勇,但没有智谋。他现在三战皆败,锐气已衰竭了,三军以将为主,主将没有锐气,则士兵更无斗志。另外,吕布虽有陈宫做谋士,但吕布刚愎自用,加上陈宫主意一向来得慢,如今正好乘吕布锐气未恢复、陈宫主意没有拿定之时,进军急攻。”

到了秋天,阴雨连绵,泗水、沂水都涨满了,郭嘉看到这一情况,就劝曹操亲自率军攻城,自己带一小队人马掘开河堤,引泗河、沂河水灌城,顿时,河水滔滔而下,下邳成了一座水中孤岛。吕布无奈投降,被曹操所杀。

征乌桓是曹操平定北方的最后一场大战,郭嘉在平定乌桓的战役中,更是胆识超人,神机妙算,大建功勋。

乌桓是古代居住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东汉末年,居住在辽西、辽东、右北平的乌桓民族,趁内地战乱之机,不断兴兵向内地骚扰,而北方各路割据者都想利用乌桓作为混战中兼并对手的资本。袁尚兵败后逃入乌桓,企图依靠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恢复袁氏在河北的势力。

207年,曹操准备率军北征乌桓。曹军众将都以为袁尚只不过是小角色,不足畏惧;而且大军进攻乌桓,后方空虚,刘备必然会鼓动刘表派军攻许都。在众口一词的反对声中,曹操犹豫了。郭嘉独具慧眼,极力劝曹操出兵。他认为,乌桓距离中原很远,对曹军的远征必然毫无防备,攻其不备,必然会大获全胜。郭嘉继续向曹操分析:“袁绍长期统治黄河以北,积极拉拢乌桓贵族,河北官吏、名士久受袁绍恩惠。只要袁氏的后人还在,对冀州地区就有潜在的威胁。现在我们刚攻占青、徐、幽、并四州,还没有站稳脚跟,就丢开四州去南征,袁尚必然会借乌桓的兵力卷土重来,那样的话,青、冀诸州恐怕就不再是我们的了。”最后针对大家怕刘表偷袭的心理,郭嘉再次凭超人的洞察力说服诸将:“刘表只不过是个坐着论道的人,他知道自己驾驭不了刘备,委派重任怕约束不了他,委派轻任又怕刘备不给他卖力,这就决定了刘表的偷袭实现不了,我们虽倾力远征,曹公也不必担心刘表。”

曹操听了郭嘉的分析之后,坚定了进攻乌桓的决心,便迅速率军出征。大军行至易县,郭嘉又建议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千里奔袭敌人,携带的辎重太多,影响行军速度,如果敌人探听到消息,必然会严加防备,我们就很难获胜。不如留下辎重,轻装抄小路前进,乘其不备而袭取。”曹操决定采纳这一险计,率兵出卢龙塞,直逼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乌桓单于发觉时,曹军距柳城仅十百多里,仓促之间拼凑了数万骑兵与曹军交锋,结果大败,曹操彻底肃清了袁氏的残余势力。

从柳城返军途中,郭嘉不幸患病,病情迅速加重,曹操不断派人去探视,不久,郭嘉病死。曹操悲痛万分,亲自到灵堂去吊丧,仰天痛啸:“奉孝病逝,犹如砍我一臂啊!”这一年,郭嘉才37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遭火攻后,大败而回,路上曾感慨地说:“郭奉孝如果还活着,一定不会使我遭此惨败。”

天生奇才,料事如神,喜欢出奇制胜。曹操的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就说明了他的能力。曹操深通用人之道,他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大才者不拘小节”,而郭嘉就是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大才”。

曹操怒杀杨修

主簿杨修白操辟松,操不纳,松以此怨,归,劝刘璋绝操,与刘备相结,璋从之。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曹操进兵汉中,杨修作为行军主簿随大军出发。

曹操在汉中驻兵好几个月,想要前进,又被马超阻挡住;想收兵回中原,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在为难时,亲兵给他端进来一碗鸡汤,曹操看见碗里的鸡肋,心里不由生出几分感慨。正要喝汤,夏侯忄享走进营帐问道:“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么?”曹操随口答道:“鸡肋!”夏侯忄享向众将传令,今天夜里的口令是“鸡肋”,于是大家回答口令时,都说“鸡肋”。主簿杨修听到了“鸡肋”两个字,便让跟随他的士兵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别的营中士兵看见了,也纷纷效仿,收拾兵器、铠甲,准备好撤军事宜。

有人赶快去向夏侯忄享报告,夏侯忄享大吃一惊,就派人把杨修请到自己的帐中问道:“你为什么要收拾行装?”杨修得意地对夏侯忄享说:“从今天夜里的口令来看,便能断定曹公不过几天就要退兵了。鸡肋嘛,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吧,还有点味道,太可惜。现在进兵不能取胜,退兵又怕蜀兵耻笑,待在这儿又没有什么好处,等到曹公真正想退兵时,免得临行慌乱,落东丢西,所以先收拾行装。”夏侯忄享拍着杨修的肩膀说:“您真是曹公的知己啊!”于是也回去收拾行装去了,夏侯忄享这么一行动,全军的士兵几乎都开始准备撤军。

当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睡不着觉,就手提钢斧绕着营寨悄悄地察看,见士兵们都在收拾兵器、粮草,急忙回到自己帐中,派人找来夏侯忄享问道:“你怎么敢私自下令退兵?”

夏侯忄享说:“主簿杨修猜出了大王要退兵的意图,告诉了我。”曹操又派人把杨修召来,问他怎么知道自己要退兵,杨修就把对夏侯忄享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曹操大怒:“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散布谣言,扰乱军心!”喝令武士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又把脑袋挂在辕门外示众。

原来杨修这个人仗着自己才华出众,不受约束,行为狂放,几次得罪了曹操。

曹操曾经下令建造一座花园,造成后,曹操亲自前来观看,看完不说好也不说坏,拿起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大家都莫名其妙,不知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杨修知道后,对建造花园的人说:“‘门’里面一个‘活’字,就是‘阔’呀,丞相可能是嫌园门建得太阔了。”于是建造花园的人又召来工匠,重新修筑了一座园门,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非常高兴,问道:“谁猜出了我的用意?”身边的大臣说:“是杨修。”曹操嘴上虽然连连称赞杨修聪明,心里却暗暗嫉妒。

还有一次,塞北的少数民族为了表示对曹操的尊重,送来了一盒酥。曹操就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它放在桌子上。杨修来求见曹操,曹操不在,杨修进入房中,看见桌子上的盒子,就打开分给大家吃掉了。曹操回来以后,问杨修为什么私自分掉那一盒酥。杨修道:“盒子上写着‘一合酥’,拆开来看就是‘一人一口酥’,我只是执行了丞相您的命令啊。”曹操脸上虽挂着笑容,其实内心却已开始讨厌他这种自作聪明的人了。

曹操疑心很重,老是怕别人谋害自己,常常吩咐身边的人说:“我梦中喜欢杀人,只要我睡着了,你们千万不要靠近我。”有一天,曹操假装睡着了,把被子踢落在地上,侍奉他的人看见了,急忙走过去捡起来,要给他盖上。曹操跳起来拔剑杀了这个人,又蒙头大睡。

第二天醒来,假装吃惊地问:“昨天谁杀了我的侍卫?”其他的侍卫都说:“被丞相梦里杀掉了。”曹操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传令厚葬这个人,又给他的家属许多钱。只有杨修知道事情的真相,在埋葬那个侍卫时,杨修指着棺材说:“恐怕丞相不在梦里,而是你在梦里吧。”

曹操后来听人讲了这件事,更加讨厌杨修了。

真正触动曹操杀机的,却是因为杨修卷入了太子位角逐的纠纷中,曹操见杨修介入他的家事,当然非常气愤。

曹操的儿子曹植,喜欢杨修的才能,常常邀请他到家里谈论逸闻趣事,整夜都不休息。

曹操和众位大臣商议,想立曹植为太子。曹丕听说了,就密请吴质到他府商量对策。又怕被人发觉,就让吴质藏在一个大筐里,上面放些布匹,别人问起,就说是布匹,用马车把吴质拉进了曹丕府中。正好杨修看见了吴质从筐里爬出来,他和曹植是好朋友,当然希望曹植能当太子,于是,就跑去向曹操告密。曹操派人去曹丕府检查,曹丕慌忙告诉了吴质。吴质说:“不用担心,明天用大筐装上布匹拉到府里来,迷惑一下他们。”第二天,曹丕就派人按吴质所说的话去做了。曹操派的人检查了几次,发现全是布匹,就回去把情况报告了曹操。曹操怀疑杨修陷害曹丕,更加厌恶他了。

可惜杨修一点也没有觉察到,照旧帮曹植夺太子位。曹操想试试曹丕、曹植两人的才能,让他们出邺城去办事,暗中却吩咐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先到城门下,门官挡住了他,曹丕只好返回去了。曹植却先向杨修去讨主意,杨修说:“你奉父亲的命令出城,有人阻拦,杀掉他就行了。”曹植认为杨修的话很对,就准备好马车,带领几名亲兵出发了,到了城门口,门官照样拦住了他。曹植喝道:“我奉父王命令出城,谁敢阻拦!”说完下令将门官杀了,出城而去。曹操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曹植比曹丕办事果决,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都是杨修教给曹植的。”曹操非常不高兴,从此不太喜欢曹植。

杨修还替曹植做了许多关于治国、用兵问题的答案,让曹植背熟。每当曹操问曹植这些问题时,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不禁起了疑心。后来曹丕买通了曹植身边的人,让曹植的仆人偷偷来告诉曹操,那些答案全是杨修教给曹植的。曹操听了大怒:“这狗东西,居然敢骗我!”这时已有了杀杨修的意思,现在只不过把扰乱军心做个借口罢了。

杨修死时,才34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却因才误身,被奸诈多疑的曹操所杀,实在令人叹惜。

杨修死得的确不值,可是杨修死得一点?也不冤。杨修正是被自己的这种所谓的聪明一步一步地误导着,一步步地向着他的生命的终结点滑下去了。更倒霉的是他自己一点儿不知道!他还正在享受着“才子”的称号给他带来的社会荣誉。

杨修是个很爱卖弄才华的人,当然他也很聪明,而曹操是个很忌才的人,觉得别人文才比自己好就很妒忌,杨修很多次都能猜透曹操的心理,而他又把自己猜到的炫耀出来,所以一方面曹操杀他是因为妒忌他,另一方面是因为曹操自己想的事情不想被人戳穿。

关羽大意失荆州

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关羽,是家喻户晓的三国名将。“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但是,由于他的骄傲,最终败走麦城,为东吴名将吕蒙所杀。

孙、刘联兵大败曹军后,关羽领兵驻扎在荆州,与曹操的军队对峙。

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分封了五虎将: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翊将军赵云。

关羽对黄忠与自己同列五虎将之一,心里老大不高兴,他要在疆场上大发虎威,显示自己不愧为五虎将之首,也让老黄忠感到惭愧。

这一年秋天,关羽率领荆州大军,向驻守在樊城的曹仁发起进攻。樊城虽小,却是战略要地。曹操怕有闪失,忙派于禁、庞德率领七队人马火速增援。他俩到了樊城后,曹仁让他俩领兵驻扎在樊城城外的北面,以便内外呼应。

八月里,秋雨连绵,弄得关羽愁眉不展,道路泥泞不利于作战且不去说,城内有曹仁,城外有于禁、庞德,关羽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没想到老天爷帮了关羽的大忙,没过几天,河水泛滥,樊城城外的洪水上涨深达数丈。

于禁、庞德率领的七队人马驻在低处,洪水一来,淹死无数,剩下的人马只好转移到高处避水。如此一来,洪水隔断了城内、城外的联系,于禁、庞德成了瓮中之鳖。

关羽见状大喜,立即率军乘船向于禁、庞德发起攻击。于禁逃又无处逃,打又打不过,只好向关羽投降。庞德胆气过人,独自站在大堤上手挽强弓拼死力战,从清晨战至午后,他的箭支用尽,终于被俘,因不肯投降而被关羽斩杀。

于禁投降、庞德被杀、七队人马全军覆没的消息如同一声炸雷,惊得曹操坐立不安,江东的孙权也深受震动。

一时间,附近的许多地方官纷纷向关羽投降,甚至许都以南的一些官员也暗中与关羽商谈投降事宜。

关羽得到于禁的数万官兵后,粮草不继,便派兵夺取孙权储存在附近的粮食,供应自己的部队。孙权闻讯后大怒,派兵时时骚扰关羽。

孙权对荆州垂涎已久,趁机写信给曹操,请求允许他讨伐关羽,为曹操效力,同时请求曹操不要把消息泄露出去,使关羽有所防备。

曹操就此事向大臣们征询意见,许多人都赞成为孙权保密。董昭却说:“我们明里可以答应为孙权保密,暗中须将消息透露出去。关羽知道了孙权上表的内容,一定会撤除樊城之围,这样做还可以激化孙权和关羽的矛盾,我们可以坐收渔利。”曹操同意他的看法,暗地里将孙权将要攻打关羽的消息散布出去,同时命徐晃立即率领人马援救樊城。

被围的曹军得知援兵将至,孙权也将攻打关羽,士气倍增。关羽得到消息也暗暗吃惊,对是否撤去对樊城的包围犹豫不决。这时徐晃领兵赶到,设计击败了关羽军。

孙权得到曹操的应允,委派吕蒙为主帅,准备向关羽大举进攻。吕蒙说服孙权起用年轻将领陆逊与关羽周旋,然后他借口有病将兵权交给这位年轻将领。

关羽闻报由年轻后生陆逊接替吕蒙,认为陆逊不足挂齿,心中麻痹起来,陆逊来个顺水推舟,派人给关羽送去一封措辞恭谦的信,关羽看了来信,更不把陆逊放在眼中。他放心大胆地将后方的军队调来,增援攻打徐晃、曹仁的部队。

关羽将后方的部队调走,荆州防务空虚。孙权闻报后大喜,亲自率领大军开赴前线。他让吕蒙为前部,悄悄向荆州方向移动。吕蒙将精兵伪装成商人,分几批渡过长江,来到荆州地域,神不知鬼不觉地拿下沿江岗楼,致使荆州的警戒完全失灵。关羽对东吴军已经到来之事,竟然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