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前202—9),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的时期,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汉纪”中所记载的“鸿门宴”、“史记的编写”等故事正是发生于这一时期。
资治通鉴中
那些值得借鉴的故事
刘邦赴鸿门宴
鸿门去灞上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趣灞上。
——《资治通鉴》第九卷
陈胜、吴广的起义不久就失败了,但他们引起的反秦斗争却是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在这场斗争中,项羽、刘邦成为最重要的力量。
不久,秦军被各地的义军打得节节败退。当时他们推举的楚王与诸将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受封为咸阳王。项羽兵力强盛,作战英勇,连破秦军,他歼灭的秦军最多,可是刘邦却乘虚先打下了咸阳。
项羽大怒,兴师向刘邦问罪。当时,项羽兵多将广,有40万军队,号称百万之师,驻扎在鸿门;而刘邦只有十来万人,驻扎在灞上,两地之间的距离只有40里。
范增知道项羽性格优柔寡断,为了坚定项羽剿灭刘邦的决心,范增故意用话刺激他:“刘邦以前在山东时,贪财好色。现在占领咸阳后,一改以前的陋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收买人心。这个人的野心不小啊,迟早我们都会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好胜的项羽听后更是生气,恨不得立刻把刘邦撕成两半。
项羽手下有一个叫项伯的人,他是项羽的叔父。
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是生死之交,他怕项羽打败刘邦后连张良也不放过,连忙偷偷跑到刘邦的营中,告诉张良项羽即将攻打刘邦的消息,并劝说张良赶紧躲避,以免遭遇杀身之祸。张良说:“刘邦一直对我不错,现在他有难,如果我离他而去,实在是不仁不义,我必须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刘邦知道后,大吃一惊,要求张良带他去见项伯。
刘邦见到项伯后,不断地奉承他,并一再要求和项伯结成儿女亲家。取得项伯的欢心后,刘邦装着委屈的样子说:“我攻破咸阳后,不敢私自动一点东西,天天盼望项羽将军到来,以便把咸阳移交给他,现在却不料被他误会,我真感到痛心,希望你回去后把我的苦心转达给他。”
项伯连夜回到营中,把刘邦对他说的话全部向项羽说了一遍,并夸大了刘邦对项羽的敬畏之情,项羽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火气去了不少。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亲信来鸿门见项羽。项羽见刘邦态度谦恭有礼,怒气顿消,随即设宴款待刘邦。
在酒席上,范增不断地给项羽使眼色,暗示他早下令拿下刘邦,以绝后患,项羽装着不明白的样子毫无反应。范增急了,偷偷对坐在身旁的项庄说:“刘邦这个人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今天如果不除去他,必成大患。项羽将军心地太善良,不忍心下手。现在只有靠你出手了。你等会儿要求给大家舞剑助兴,在舞剑时可寻机干掉刘邦。”
项庄一口应承,过了一会儿,项庄站起来说:“今日项羽将军和刘邦将军饮酒,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惜军中没有音乐伴奏。要不我来舞几路剑,给大家添添兴致。”说着便拔剑起舞,项伯见来者不善,也拔剑和项庄对舞,并时时以身体遮挡刘邦,使项庄无法按计行事。
张良一见情况不妙,偷偷跑出帐外,对担任警戒的樊哙说:“情况紧急!项庄在里面舞起剑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指刘邦)。”樊哙一听,不顾门卫的阻拦,强行进入帐内。
项羽一见樊哙一副想拼命的样子,不禁问道:“你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刘将军的手下。”项羽说:“是条好汉,递给他一些酒和肉。”樊哙把手中的盾牌放在地上,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大吃大嚼起来。一会儿,项羽又说:“好汉,你能喝点酒吗?”樊哙一抹嘴巴,大声嚷道:“死都不怕,还怕喝酒。秦王残暴不仁,天下人都起来反对他。刘将军进入咸阳后,把宫室仓库都严加看管,日夜等着你的到来,他的功劳可谓不小了,听说你不但不打算奖赏他,还听从小人之言,欲加害于他。你这样做和秦王有什么两样?”
项羽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讪讪地请樊哙入座。不多久,刘邦借口上厕所离开了大帐,张良、樊哙跟了出去。
刘邦准备离开项羽的军营,可又觉得不辞而别不太妥当。樊哙嚷道:“做大事的人不应讲究这些细枝末节,我们现在在人家的手中,还讲究那么多干吗?”刘邦便和几个手下悄悄跑回去了。
张良在外面待了一会儿,他估计刘邦已返回了军营,便回到帐中,对项羽说:“刘将军有点醉了,没法向你辞行,已先行离去,他走时特意留下了玉璧和玉斗各一对,玉璧送给将军您,玉斗送给范增将军,请你们笑纳。”
项羽没吱声,接过玉璧放在座位上。范增气得脸色发青,他把刘邦送给他的玉斗扔在地上,抽出剑不断地砍它,边砍边骂:“唉,这样的人不值得为他卖力!将来夺得项羽天下的,必是刘邦,我们都要成为他的阶下之囚啊!”刘邦就这样逃过一劫。
鸿门宴,可以说是项羽失天下的开始,决定了他必然失败的结局,因为从鸿门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项羽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的一面。当曹无伤向他告密时,他没有及时地向刘邦发起进攻,而是听从了项伯的建议,开了场鸿门宴,这也充分说明项羽不知人善任。随后在宴会上,他又错失了数次良机,更可怕的是还暴露了曹无伤,所有这一切都充分透露出项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莽夫,而非成熟的政治家。
鸿门宴的结局告诉我们,首先楚汉之争已趋于明显化、表面化,战争必不可免。其次验证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楚河汉界
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
——《资治通鉴》第十卷
范增一死,楚营里再没人替霸王出主意,汉军受到的压力也减轻了。汉王用少数兵力在荥阳、成皋一带牵制项羽的兵力,让韩信继续攻取北边、东边,又叫将军彭越在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的粮道,使项羽的军队不得不来回作战。
楚汉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两年多。
公元前203年,项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将军曹咎留下来守住成皋,再三嘱咐他千万不要跟汉军交战。
汉王见项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战。一开始,曹咎说什么也不出来交战,汉王就叫兵士成天隔着汜水(流经荥阳西)朝着楚营辱骂。一连骂了几天,曹咎实在沉不住气了,就决定渡过汜水,和汉军决一死战。
楚军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汉军趁楚兵刚渡过一半的时候,集中兵力,猛力攻击,把楚军的前军打败,后军也自乱阵脚,自相践踏,楚军大败。曹咎自知违反军令,无颜再见项羽,便在汜水边自杀身亡。
项羽在东边正打了胜仗,一听成皋失守,急忙赶到了西边对付汉王。在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地方,楚汉两军又对峙起来。
日子一久,楚军的粮食接应不上。项羽没法子,就把汉王的父亲绑了起来,放在宰猪的案上,派人大声吆喝:“刘邦再不投降,就把你父亲宰了。”
汉王知道项羽吓唬他,也大声回答说:“我跟你曾经结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把父亲杀了煮成肉羹,请分给一碗让我尝尝。”“分一杯羹”的典故就源于此。
项羽恨得咬牙切齿,真的想把太公杀了,又是项伯劝住了他。
项羽派使者跟汉王说:“现在天下闹得乱纷纷的,无非是你我两个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来跟我比个上下高低。”汉王要使者回话说:“我可以跟你斗智,不跟你比力气。”
项羽又叫汉王出来,在阵前对话。汉王当面数落项羽的十大罪状,说他不讲信义,杀害义帝,屠杀百姓,等等。项羽听得发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齐放起箭来。汉王赶快回马,胸口已经中了一箭,受了重伤。
他强忍住伤痛,故意弓着腰摸摸脚,骂着说:“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
左右把汉王扶进了营帐,汉军听说汉王受伤,都着了慌。张良恐怕军心动摇,劝汉王勉强起来,到各军营巡视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来。
项羽听说汉王没有死,大失所望。接着,韩信在齐地大败楚军,楚军的运粮道又被彭越截断,粮草越来越少。
汉王趁项羽正在为难的时候,派人跟项羽讲和,要求把太公、吕后放回来,并且建议楚汉双方以鸿沟(今荥阳东南)为界,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
项羽认为这样划定“楚河汉界”还不错,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吕后,接着把自己的人马带回彭城。
其实,汉王这次讲和,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汉王用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不出两个月,组织了韩信、彭越、黥布三路人马一齐会合,由韩信统领,追击项羽,楚、汉双方一场最后的决战就开始了。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作为红方和黑方的分界线,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
古人留下的象棋文物遗存和文字图谱,都证明: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战局中“斗智不斗力”,通力擒敌方之“将(帅)”等,莫不植入楚汉之战的文化底蕴,而与中华民族划时代的发展——奠基汉王朝,在历史、地理、人文形态诸多方面处处吻合。
如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
四面楚歌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资治通鉴》第十一卷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吃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层层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
项羽没法突围,只好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他身边有个宠爱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
夜幕降临了,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都是楚人的歌,唱的人还真不少。
项羽听到四面楚歌,不禁伤感,他失神似的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
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一座山,气魄能压倒天下,可惜现在时运不济,乌骓马不肯跑。马儿不肯跑有什么办法?虞姬呀虞姬,我该如何将你安置?”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
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800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据说虞姬不愿拖累项羽拔剑自刎而死。到了天蒙蒙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5000骑兵紧紧追赶。
项羽一路奔跑,待到他渡过淮河时,跟着他的子弟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却不料迷路了。
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瞧见一个庄稼人,就向他问路。那个庄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走。”
项羽和一百多人就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连路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这时汉兵已经追上了。
项羽又往东南跑,一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再点了点人数,只有28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
项羽料想无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8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他把仅有的28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去,大家在东山下集合。”
说着,他猛喝一声,向汉军冲过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羽杀死了一名汉将。
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三处人马会合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28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
项羽对部下说:“你们看怎么样?”
部下都说:“大王说得一点不错。”
项羽杀出汉兵的包围,带着26个人一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
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800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士们都跳下马。他和26个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来的汉兵肉搏起来。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楚兵也一个个倒下。项羽受了十几处创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
乌江水滚滚东流,似乎至今仍在诉说着项王的故事。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被章邯狙杀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钜鹿之战中先率军九战章邯打退章邯,然后率军猛攻王离,后来各路诸侯差不多五十万人陆续参战,全歼王离20万大军,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4年的楚汉战争,其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为人不忍,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贤相萧何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资治通鉴》第九卷
萧何是江苏沛县人,他才能出众,办事认真,曾当过沛县的功曹掾(相当于县长助理)。
他和刘邦的私人关系不错,刘邦有几次触犯刑律,全赖萧何从中庇护才得平安。刘邦当亭长后,办事大大咧咧,经常出现纰漏,萧何每次都替他周旋,使他免了撤职查办的惩罚。有一次刘邦率领一批民夫到咸阳服徭役,刘邦的朋友一般都送给他300钱做路费,而萧何一人却送给他500钱。
萧何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后,一直是刘邦最有力的辅佐之一。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咸阳,将士们纷纷到秦朝的仓库里掠取钱财,只有萧何无动于衷,他一人进入秦丞相府、御史府,将秦朝的法律、政令、地图、档案等重要资料全部清点接收,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清理,从而使刘邦知道天下的地理位置、人口多少、强弱分布等,为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
项羽进入咸阳后,不仅不遵守“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反而把刘邦分封到偏僻穷困的巴、蜀、汉中一带为汉王。刘邦忍不下这口气,决定发动大军和项羽决一死战。萧何对他说:“虽然只是在汉中这样的穷地方为王,可这总比死要强得多啊!”刘邦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萧何分析说:“现在我们和项羽相比,实力悬殊,你要去和他决战,这不是自取灭亡吗?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劝你还是服从项羽的分配,先去汉中为王,然后招兵买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力量。只要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天下还能不是你的吗?”刘邦醒悟过来,迅速带领兵马来到汉中,并将周围的巴、蜀等地控制起来,此举为刘邦日后逐鹿中原赢得了一个有力的后方根据地。
刘邦进攻关中时,萧何留守汉中,他全力以赴,征集兵源,筹备粮饷,保证了刘邦在前线的作战需要。刘邦攻下关中后,东出函谷关,继续与天下诸侯争雄。而刚占领的关中正是疮痍满目,萧何又赶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整顿,他辅佐太子刘盈,订立规章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室,设立地方政权。可以这么说,刘邦率领将士在前方开拓疆土,功不可没,而对所夺的疆土进行治理巩固,应归功于萧何。正是由于后方的巩固,军备物资的充足,刘邦才能一意向前,而无后顾之忧。
萧何的军功得到了刘邦的肯定,刘邦称帝后,称萧何为开国第一功臣,不仅赏赐远重于别人,而且让萧何可以带剑上朝,免行参拜之礼,这是封建时代做臣子的最大荣誉和最高待遇。
萧何虽然得到刘邦的赏识,但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时时警醒自己,做事一定要注意分寸,免得功高镇主,惹来杀身之祸。
陈豨造反的时候,刘邦亲率大军前去镇压。刘邦走后不久,韩信在暗中准备谋反,萧何向吕后献计杀了韩信。刘邦听说此事后,派使者重赏萧何,并为他增派了500名护卫。
大家都为此事向萧何道贺,只有陈平不以为然,他对萧何说:“你可能要大祸临头了。
皇上给你增派500名护卫,表面上是对你的奖赏,其实不然,这500名护卫实际上是要监视你,这大概是韩信谋反的事,使皇上对你产生了疑心,毕竟韩信是你引荐的啊,希望你不要接受皇上的封赏。为了向皇上表明你并无二心,你应该把你的全部家产都捐献出来,作为皇上征战的军饷,这样做你才会博得皇上的信赖。”萧何自己也明白刘邦委派护卫的真实用心,正在惴惴不安,听了陈平的话,赶紧照办,此举果然博得了刘邦的欢心。
不久,黥布谋反,刘邦再次出征。在打仗的时候,刘邦经常派人回长安了解萧何的所作所为,萧何并未察觉,仍一如既往地专心于治理国家。萧何的一个朋友不忍心萧何遭到不测,他对萧何说:“我真替你担心啊!你想一想,当年和皇上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还有几人健在?
你现在贵为相国,可谓人臣至极了。你当相国以来,处处为民着想,深得民心,得民心对于想夺取天下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对于有大功的臣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件好事。皇上现在在外对你放心不下,正是猜忌这一点。为了免除皇上的疑心,你应该买点良田,利用职权谋取些私利,显示你胸无大志,这虽有些扰民,但对你的安全却是至关重要的。”萧何依计而行。
不久,刘邦得胜还朝,不少百姓在路上向刘邦告状,说萧何强买强卖,霸占民宅。刘邦收下了这些状子,心里为有百姓说萧何的坏话而高兴。他见到萧何后,笑着说:“我不在的时候,相国可没少做利国利民的事啊!”他边说边把老百姓告萧何的状子全部递给萧何:“你自己去向老百姓们解释这些事吧。”这只是开玩笑而已,刘邦并没有责怪萧何。
萧何一辈子廉洁自律,为了避免功高镇主,才不得不干些不利于民的事进行自污,想想真是可悲。伴君如伴虎,看看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有几个得到善终了呢?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相国虽然常与皇帝在一起,但能猜测出皇帝的内心世界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这时就需要别人的提醒,因为“旁观者清”。更要防止因自己过于耀眼,而使皇权暗淡,必然招来皇帝的嫉妒,惹火烧身。
季布一诺千金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鲁朱家。
——《资治通鉴》第十一卷
汉初将军季布,本为楚国人,少年时即任情行侠,闻名乡里,后来追随项羽,因勇武有力,又胆识过人,深为项羽器重,并委以重任。季布颇有军事才华,率军多次挫败汉王刘邦的军队,致使刘邦很痛恨他。数年后,刘邦击败了项羽,就急令悬赏搜捕季布,好在有朱家(侠客)和滕公斡旋说情,刘邦才赦免了他。
季布为人为臣都正直耿介,不为豪强所屈。他曾当吕后之面怒斥吕后同党、上将军樊哙,又曾于做河东太守时对汉文帝直言劝谏,都为人所传颂、敬重,堪为一代良臣。
季布曾有个老乡叫曹丘生,是一个行游四方的纵横辩士,喜欢用钱财去买通权贵,从而获得许多方便,为此,季布很是看不起他,不愿与他往来。曹丘生有段时间与权贵赵淡等人往来密切,同时又同窦皇后外戚窦长君也交往频繁,季布知道后很不满意,因为季布与窦长君也是好朋友,季布不想自己的好朋友与小人交往,以免将来受小人牵连。因此,季布写信劝诫朋友窦长君说:“我早就听说曹丘生不是一个正直真诚之人,不值得您去与他交往。我是他老乡,我早就听说他人品不高,窦兄你要三思才是啊!”
有一天,曹丘生从外地行游回来,拜访了窦长君,二人聊天时突然说到了季布。因为曹丘生是楚人,因而很想去拜访一下这位闻名朝野的老乡,苦于无人引荐。当得知窦长君也与季布交情匪浅时,就央请窦长君给他写一封引荐的书信,让他去拜访季布。因为季布曾在窦长君面前贬斥过曹丘生,并表示出他对曹的厌恶之情,所以窦长君不想让朋友曹丘生去碰一鼻子灰。于是对曹丘生说:“老实说,季布对你的评价不高,他不喜欢你,大概也不愿见你。我劝你还是别去了,省得自讨没趣,到时下不了台!”
曹丘生执拗得很,一定要去,一味恳请窦长君帮忙引荐。窦长君在曹丘生的再三恳请之下只好替曹丘生写了一封引荐信,曹丘生这才欢天喜地地离去,准备拜访季布。
在曹丘生见季布之前,季布已收到窦长君的书信,他看完信后,很生窦长君的气。
“这个窦长君,不仅不听我的忠告,继续与曹丘生往来,还介绍他来见我,实在是没有道理。”生气归生气,推荐信既已收了不见总是不好。于是,季布鼓着一肚子气等待曹丘生的到来,届时一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曹丘生可不管这些,有了窦长君的引荐,这天,他兴冲冲地来到季布府上,季布冷若冰霜,一脸鄙夷神色。曹丘生已经知道季布对自己有成见,也就不大往心里去。按礼节揖拜了一番,曹丘生见季布还没有好脸色,也感到有些难受,于是正了脸色对季布说:“将军您也大概听到我们家乡楚国有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说得到一百斤黄金还不如得到季布一句允诺)。可是,将军您真的就没有想过您为什么能在梁、楚大地有这么高的声誉吗?您是楚国人,我也是楚国人。我这么些年在外漂泊,一直以您为骄傲,到处替你宣扬,您才有这么高的声誉。难道我做得还不够吗?还是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以致你对我有这么深的成见,对我拒而远之,这实在令我伤感寒心啊!”
季布听后非常震惊,也非常感动,原来曹丘生这么多年在外奔波,一直没忘传播我的声名,自己之所以有这么多人看重,原来是有这位老乡在各色人中间大力宣扬的结果。而自己却还唾弃他的为人,相形之下,自己倒显得小气了,于是,季布立即上前扶住曹丘生,诚恳地赔礼道歉致谢,并引曹丘生上座,以酒为贺,开怀畅饮。
季布深深明白:自己能有这么一天,曹丘生功不可没。季布热忱地挽留曹丘生在家住了几个月,每天待如贵宾。然曹丘生生性好游行走四方,故而执意要走。季布见挽留不住,只好给他一笔丰厚的礼物送他离去。从此,季布的声名传得更远更广。
古人说一诺千金,这是指季布一诺千金,从此后人以此为交友的信条,说明只要有一个承诺,纵是粉身碎骨,生死不顾,也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当时楚下有一句话:黄金百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只要答应了的事,纵有再多的困难,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到,这代表了人生的信条。
现代人常常遇事爽约,相比之下,差距何其大也,一诺千金当然是不必的,但是一般情况下要守这个规则,因为人之以为人、之所以取得别人的信任,首先便是这个信字,如果人言而无信,那就会让人鄙视。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交往,应诚信为先,许下的诺言必定完成,因为诺言很贵重。
萧规曹随
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资治通鉴》第十一卷
萧何和曹参早年都在沛县当官,后来又一块儿跟随刘邦起兵,两人关系本来就不错。曹参是个将军,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可在刘邦称帝后,他的官阶不如萧何,这使他和萧何的关系出现了裂痕,但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
汉惠帝即位不久,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登门探望萧何,并问他谁可继任相国,萧何推荐了曹参。
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任命曾参为相国,曹参继任后,采取了清净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并无新的举措。
有些大臣见到曹参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十分着急,想帮他策划策划,可他们一到曹参的家里,曹参只是一个劲地劝他们饮酒,并让他们莫谈国事。
汉惠帝也对曹参的作为有些不满,他以为曹参这么做是居功自傲、倚老卖老。他找来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老皇帝刚去世,新皇帝还那么年轻,而他作为相国,却只知道天天饮酒,不问国事,像这样能治理好天下吗?但你不要说是我让你问他的。”
曹窋回家,把皇上教他说的话和曹参说了一遍。曹参大怒,把曹窋揍了一顿,说:“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天下的大事还轮不到你来插嘴。”
曹窋挨了一顿揍,有苦说不出,只能向皇上诉委屈。汉惠帝听了他的话,更感到不高兴。
第二天,曹参入朝,汉惠帝责怪他说:“你何必要教训你儿子呢?他说的话是我让他说的。”
曹参一听此话,连忙请罪,接着又说:“请问皇上,你和高祖比,谁更聪明一些?”
汉惠帝说:“我哪能和高祖相比!”
曹参说:“我和萧相国相比,谁更能干呢?”
汉惠帝迟疑了一会儿,说:“你的才能好像比萧相国差一点。”
曹参说:“皇上说得一点也不错。高祖和萧相国都是聪明过人的人,他们吸取了前朝兴衰的经验,为我们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治国制度,我们只要遵此办理,不出差错就行了。现在天下太平不久,如果制度频繁更改,会造成人心混乱,这是治理国家最忌讳的事。所以我宁愿让天下人认为我无能,也不愿沽名钓誉,扰乱百姓。”
汉惠帝这才明白了曹参的良苦用心。
曹参做了3年的相国,清净无为,没有给百姓增添丝毫的负担。老百姓很感激他,为他编了这样的一首歌:萧何制法,天衣无缝;曹参继任,守而不失。受惠于他的清净无为,百姓得到了安宁。
后世根据这件事总结了一个成语,就是“萧规曹随”。
汉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因此曹参审时度势,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田横五百士
田横为将,平齐地,章邯兵益盛。项梁数使使告齐、赵发兵共击章邯。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角、间,乃出兵。”楚、赵不许。田荣怒,终不肯出兵。
——《资治通鉴》第八卷
秦朝末,齐国的田儋率领其兄弟及豪门子弟趁秦末大乱,杀了当地县令自立为王。田儋死后,其弟田荣继而为王,田荣战死后,田儋之子田广立为齐王(其时田横为相),然后其部战败,随后田横收集残部仍自立为齐王。其间,可谓沧桑几变,历经风雨。
汉王刘邦曾派说客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联合抗楚,田广、田横同意倒向汉王刘邦。谁知,这时汉王大将韩信已经率大军奇袭了久攻不下的齐国重镇历下,加之韩信不知齐王已倒向了汉王,并派遣使者向汉王刘邦通报和缔约。所以韩信挥兵东进,直指齐都临淄。
田广、田横见汉军兵临城下,非常气愤,以为汉军言而无信,被郦食其所出卖,因而恼羞成怒地烹杀郦食其。然后,齐国很快就被韩信、灌婴等汉将全部攻占了。
韩信等击破齐国后,齐相田横逃奔到淄博一带,并再次集聚残部自立为王,以图东山再起。于是,田横率军反攻汉军灌婴的部队,但被灌婴打得大败,不得已,田横只好再次逃亡,投靠了彭越。
梁王彭越一度中立,但又不坚定,一会儿倒向楚军,一会儿又倒向汉军。等到汉王刘邦最后灭了楚军,并翦灭了一部分诸侯,建立了汉帝国后,彭越仍旧被封为梁王,臣服于汉王朝。因而寄居在梁王彭越篱下的田横就非常担心,因为田横曾烹掉了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害怕有一天彭越会将他交给刘邦处置,从而遭到诛杀。田横恐惧不已,只好再次逃亡,率领下属追随者约500人逃入海中,据岛自安。
但是,汉高祖刘邦听说田横率众逃到海中岛屿上去了,很为这件事忧心。就诏告天下说,田氏兄弟本来就是反秦平定齐地的有功之人,而且深得民心,齐地的贤人名士都乐意归附他们,如今他们躲入海岛,不招抚他们,恐怕皇帝落个遗贤在野的声名。
于是,刘邦派使臣到岛上去宣布赦免田横等人的一切罪过,并召他们回汉朝做官,但田横害怕刘邦言而无信,很不放心,因而推辞说:“我是有罪之人,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臣郦食其。而且,我听说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已经是汉王朝的将军并且很有贤名,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我等很担心这些,所以不敢听从诏令随便返回朝廷。我们只求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长年生活在海岛上就够了。”
使者还报刘邦,刘邦听后很不满意,认为田横显然是在对抗自己,一定要收服田横才放心,于是就召来郦商,对他说:“齐王田横他们将返陆归顺朝廷,但他们很担心你会因为你哥哥郦食其的事而报复他们,所以迟迟不敢来,现在,我命令,如你们有人敢伤害田横他们,我定将你夷灭三族!”这样,郦商自然只得答应以大局为重,不念私仇旧怨了。
然后,刘邦再派使者上岛宣旨,并向田横等人说明了汉朝为他考虑的一切措施政策,以解除田横等人的忧虑,此外,还对他们说:“你们回来,功劳大的将被封王,功劳小的也可封侯!”最后又无不威胁地说,再不服从可要派兵上岛了。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田横知道,只有离岛归顺一条路可走。于是,田横带了两名随从,随使臣归朝听命。
当他们一行人走到尸乡(今河南偃师),田横还是忧惧不已,而且离京城越近越感觉害怕。
于是他就对使臣请求说:“不久,我们下等草民就要拜见天子了,这可得洗沐修饰一番,以示庄重,别污了陛下高贵的地方啊!”
使臣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稍作停留,洗沐修饰一番。田横趁使者不在时,对两名随从说:“当年我是和汉王刘邦并立称王的齐王,如今人家做了天子,而我却成了他的俘虏之臣,这种耻辱叫我很难忍受。而且,我烹掉了郦食其,现在又与他的弟弟郦商共事刘邦,即便他畏于天子之令不敢加害于我,而我又有什么颜面见他呢?刘邦狡诈得很,他招降我,不过是怕我们据岛自重,对他构成威胁,而他一定要让我离开海岛到朝廷以便于控制罢了,他只有见到我的人头才放心。现在这里离刘邦所在的洛阳不过30里路,待会儿我割下自己的头颅你们拿去见刘邦时,一定还不至于腐烂,应当可以让刘邦看得清楚并相信我已死了,那样他一定会满意的。”
接着,还不等随从醒过神来,田横已经拔剑自刎了,使者和随从只好捧着田横的头去见刘邦。刘邦心里很高兴,嘴上却感叹不已:“啊,田氏三兄弟相继称王,不是贤德之人怎么能做到呢!”于是下令,以王侯的身份厚葬田横,还加派2000士兵营葬并护墓,同时,拜封田横两名亲随为侯。
不料,安葬完毕,两名已被封侯的随从立即在田横墓边自杀身亡。刘邦这次着实震惊不小,认为田氏兄弟果然善招揽才士,居然有人对他这样死心塌地。因此,刘邦赶紧派使臣到岛上去召还驻留的田横的追随者,然而使者很快回来报告说:“岛上的500名田横亲信,一听说田横自杀了,也立即全体自杀,以表忠心报答田横。”
刘邦听了唏嘘不已,他深感500壮士的忠贞与义气,令褒奖并厚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