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3)(1 / 1)

子楚得到赵姬后欣喜若狂,对吕不韦感激涕零。不久后,赵姬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政(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子楚非常高兴,马上立赵姬为夫人,但赵姬对子楚隐瞒了之前已经怀孕的真相。

公元前257年,秦国派军队围攻邯郸,赵国人痛恨秦国,想杀了子楚。子楚就和吕不韦密谋,收买了赵国守城的官员,逃到秦军大营,最后回到了秦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然而赵姬是赵国人,她就设法藏了起来,逃脱一死。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也就是孝文王,他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得信,便派人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嬴政回到秦国。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子楚即位,他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又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并且把河南洛阳10万户赐为他的封邑。

3年后,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继立为王。嬴政仍以吕不韦为丞相,尊称他为“仲父”。这个时候的吕不韦,可以说是权势赫赫,威震八方。

当时,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和齐国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就招致天下文人学士,多达3000人。他还让这些门客把平生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与事情都记录下来,综合在一起,汇成一书。

吕不韦认为这本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便定名为《吕氏春秋》,全书分八览、六论、十二纪,一共20多万字。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挂在咸阳的城门上,宣布谁要是能够增加或者修改一个字,就给他一千两黄金的赏金,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读史明智:

李树代桃树而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也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这是一个很好的育人题材。

**之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是淮阴人,原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里很穷,由于平时缺乏管教,他的品行也不端正,经常四处游**。没有人选他当官,他也不会做买卖赚钱,生活很困难,无奈之下就常常到别人家白吃白喝,混日子,时间一长,大家都开始厌恶他。

有一段时间,他在南昌亭亭长家里吃住,过了几个月,亭长的妻子越来越讨厌他,可又不好直接说,她就每天早上很早起来做好饭,然后在**把饭吃完。等到韩信起床后来吃饭,饭早已没有了。韩信知道他们嫌弃自己,一气之下,就跟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亭长家。从那以后,韩信就不再到别人家混饭吃了,他不愿意再看别人的冷眼。

有一次,韩信在城边河里钓鱼,河边还有许多妇女在洗丝絮。有位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自己的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韩信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对老大娘说:“等我将来发达了,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大娘说:“你一个堂堂男子汉,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日后怎么样的大话!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不敢指望你来报答!”

淮阴的屠户里有个年轻人,有一次当着许多人的面羞辱韩信,说:“你虽然个子很高大,还喜欢佩带刀剑,但实际上是个胆小鬼!这大家都知道。你如果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底下爬过去!怎么样,你敢比试吗?”说着,那年轻人便站着不动,两脚叉开,双臂交叉抱在胸前,一副傲慢的神气。他略微仰着头,眼神里充满了挑衅和取笑。韩信见此情景没有说话,他心里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怒火,瞪大两眼,盯了那年轻人片刻,随后又从头到脚打量了那人一番。韩信的嘴唇微微动了两下,与年轻人对视着。此时,他们周围已聚满了看热闹的人,期待着这场战斗的结局。人群里有人冲韩信大声喊道:“冲啊!冲上去!与他拼命!”随后一群人都跟着大声喊叫:“打啊!打!”“不能认输!不能败在这小子手里!”周围吵吵嚷嚷,你拥我挤,可是韩信接下来的动作却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只见他在那年轻人面前慢慢矮了下去,紧接着俯身在地,从他的裤裆底下慢慢爬了过去。满大街的人突然变得非常寂静,一个个都惊讶地张大嘴巴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说不出话来。随后人们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是个懦夫。

后来,项梁反抗秦朝,渡过淮水的时候,韩信去投奔他。韩信跟随项梁有一些日子,一直是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韩信又投靠项羽,做了郎中。他多次为项羽献计献策,想得到项羽的重用,但项羽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韩信不满。汉王进入蜀地时,韩信离开了楚军,投奔汉王。在汉王那里,他仍然默默无闻。

一次韩信在做接待客人的小官时犯了法,被判死刑,与他一起的13个人都已经被斩了,等轮到韩信时,刀斧手站在他身旁,正准备下手,韩信突然抬头一看,恰好看见了滕公,就大声说:“汉王难道不想统一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啊?”滕公非常惊奇,看他长得高大威武,就放了他。后来,滕公和韩信在一起说话时,滕公发现韩信很有才华,很欣赏他,于是就报告给汉王,说:“上次将要被斩而最后被放了的那个人,很不一般,很有才能。日后必有大用。”汉王听后,采纳了滕公的意见,让韩信做了治粟都尉。

读史明智:

大丈夫欲成大事,必先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是可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因此,做人要能屈能伸,在身处逆境时忍辱负重,忍得了别人忍不了的。这样,将来才能胜人一筹。

萧何月下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虽然当了个治粟都尉,可是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官,自己胸怀大志却得不到施展,因此整日郁郁寡欢。萧何曾经在汉王面前推荐过韩信,也常常和他在一起交谈,谈话过程中,萧何领略到了他的智慧,暗自惊叹他的才能。

一次,汉王出兵作战,对于这场战争,士兵们都觉得胜利的希望不大,一是准备得不够充分,二是对汉王也没有多少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在半路就逃跑了。韩信也在里面,他知道萧何向汉王推荐过自己,可汉王还是不重用自己,很失望,于是也跟着那些人一起逃走了。当时正好是晚上,月明风高,一伙人还有韩信沿着小道向外奔去。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汉王报告,立刻就去追赶韩信。趁着月色,萧何独自一人在小路上狂奔。第二天人们发现萧何不见了,就向汉王报告说萧何跑了,汉王听后非常生气,也很伤心,因为萧何对于汉王就像自己的左右手一样重要。

汉王独自悲叹:“萧何呀萧何,我哪一点对不起你啊,你为什么要逃跑呢?”其他大臣见汉王伤心得很,就劝慰他说:“大王不必伤心,也许丞相有什么要紧的事,没来得及向大王报告,很快就会回来的。”汉王这才稍稍安下心来。

一天、两天过去了,还是不见萧何的踪影,汉王又坐不住了,询问身边的大臣是否见丞相回来过,大臣们都摇摇头。汉王气极了,愤怒地叫道:“立刻派人去把丞相找回来!”

过了两天,萧何自己回来了,且立刻去拜见汉王。汉王听说,高兴地想要迎接他,然而见到萧何,他马上又装出很生气的样子说:“我哪点对你不好,你为什么要逃跑?”

萧何见汉王如此生气,忙说:“我怎么敢逃跑呀!是有人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问道:“你去追谁?谁逃跑了?”萧何说:“是韩信。”

汉王一听是韩信,更加生气,大骂萧何:“逃跑的将士们有好几十个,哪个都比韩信强!你不去把那些人追回来,反而去追韩信,分明是在欺骗我!”

萧何说:“其他将士都很容易得到,可是像韩信这样的人天下绝对没有第二个!大王您要是只想在汉中称王,有没有韩信不太重要。如果您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我想没有人能有资格跟您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大王是想在汉中称王,还是做天下之主,请大王好好考虑考虑!”

汉王说:“我当然想一统天下了!”

萧何说:“大王如果真要一统天下,就请任用韩信,让韩信留下。要是不重用他,他迟早有一天还会跑掉的。”

汉王说:“那好吧!看在您的面子上就留下他,让他做将领。”萧何说:“只做一般将领恐怕还是不行。”

“那就让他做大将吧。”汉王无奈地说。萧何这才说:“非常好!”

于是汉王立刻要召见韩信,让他做大将军。萧何又说:“这样恐怕不好,大王向来傲慢,不讲求礼节,任命大将应该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您现在就像叫小孩子似的,韩信逃跑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大王如果真要诚心诚意地重用他,就该选一个良辰吉日,进行斋戒,在广场上设置高坛,举行隆重的仪式才好。”

汉王听从了萧何的建议,下令尽快准备仪式。很多将领心里暗自高兴,以为自己就要当大将军了,等到汉王宣布说是韩信,将领们一下呆住了,怎么也不敢相信当大将军的竟然是他。

读史明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求得韩信,是大汉的幸运。同样的道理,萧何连夜把离开的韩信追回来,不仅说明他对韩信的器重,更说明他求贤若渴、留住人才的决心。

田横五百士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彊,能得人。……】

——《史记》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田儋是原来齐王田氏的族人,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都是英雄豪杰。田氏宗族很强大,深得人心。

田横平定了齐国,3年之后,汉王派郦食其到齐国,想说服齐王田广和相国田横归附汉王。田横也认为归附汉朝对自己确实有好处,就放松了在历下的驻军,对汉朝也不再设防。本来,在郦食其来到齐国之前,汉将韩信带兵攻打齐国,齐国派华无伤和田解在历下驻军抵抗。然而汉王使者郦食其一到,齐军就解除了防备,准备同汉军讲和。齐国万万没有想到,韩信突然攻打齐国在历下的军队,并乘胜打入临淄。齐王田广和相国田横以为郦食其骗了自己,就把他给杀了。然后,齐王田广向东逃到高密,相国田横逃到博阳,代理相国田光逃到城阳,将军田既带兵逃到了胶东。

楚国派大将龙且来援救齐军,与齐王在高密会师。汉将韩信和曹参围攻高密,打败了齐楚联军,杀死了龙且,俘虏了齐王田广。同时,汉将灌婴也追击并俘虏了齐国代理相国田光。当时,田横已经逃到了博阳,听说齐王已死,就自立为齐王,率兵反攻灌婴。在嬴城田横的部队被灌婴打败了,田横逃到了梁地,投奔了彭越。彭越这时驻守梁地,既想帮助汉国,又想帮助楚国。

韩信杀了龙且之后,派曹参进军胶东,打败并杀死了田既,又派灌婴出击,杀死了齐将田吸,齐国终于被平定了。随后,韩信派人求见汉王,请求汉王让自己当齐国的代理国王,汉王由于当时也正处于艰难的境地,只好让韩信当齐王。

一年后,汉军消灭了项羽,汉王立为皇帝,彭越被封为梁王。当时田横还在彭越那里,害怕自己被杀,就带领手下500多人逃进东海,在岛上居住。汉高祖觉得田横兄弟曾经平定了齐国,深得齐国民心,齐国大多数有贤能的人都投靠田横,如果田横这群人在岛上自由生活,恐怕以后会有变乱的危险,于是高祖就派人来到海岛上,向田横说:“皇上赦免了您的罪,想召您回去。”田横推辞说:“我把皇上的使者郦食其给杀了,郦食其的弟弟郦商现在是汉朝的将领,而且很有贤德和才能,我害怕他容不下我,不敢再回到汉朝当官。请皇上让我做一名普通百姓吧,在这个海岛上生活到老。”使者回宫向高祖报告,高祖就派人叫来郦商,并对他说:“齐王田横很快就要回来了,谁要是心存不轨敢动他的随从或兵马,立刻诛灭三族!”然后,高祖又召来使者说:“去到田横那里.告诉他说,我已经下令郦商不许图谋不轨,让田横尽管放心。并且再对他说,要是愿意归附汉朝,就封他为王,最低也封为侯。要是还不听从,不想归附的话,就别怪我不客气!”

使者到了海岛,把皇上的旨意详细告诉了田横。田横仔细想了想,决定还是回去,就带着两名门客坐着驿车赶往洛阳,去朝见高祖。离洛阳还有30里左右的时候,田横对使者说:“臣子要见天子,应当洗身洗头,否则就是对皇上的不敬。”于是停下来,叫使者和其他人都退下,只留下两名门客。田横对那两位门客说:“想当初,我田横和汉王一样,都是南面称王的人。可如今汉王做了天子,我却成了亡国的俘虏,要向他称臣跪拜,这简直就是一种耻辱!我忍受不了!再说,我杀了郦食其,现在却要和他的弟弟一起服侍汉王,即使郦商害怕皇上,不敢动我,我的心里就一点都不觉得惭愧吗?况且,皇上想见我,只不过就是想看看我长得什么样,现在皇上在洛阳,如果把我的头砍下来,奔驰30里地,容貌还是这个样子,不会改变的,还是可以一看的。”说完,田横拔刀割断了自己的喉咙。

门客捧着田横的头随从使者乘车一路狂奔回去,向汉高祖报告。高祖见了,感叹地说:“唉!田氏家族能够崛起,也不是没有理由啊!原本都是地位低下的平民,却能够起家,兄弟三人都先后称王,怎么能不贤能出众呢!”说着,高祖竟流下了眼泪。然后,高祖让田横的两位门客做都尉,派了2000名士兵,按照侯王的礼节安葬了田横。

田横下葬之后,他的两位门客在田横的墓旁也挖了坑,随后就割脖子自杀了,倒在了坑里陪葬田横。田横还有其他门客500人,都留在海岛上等着主人的消息,当门客们听说田横已经死了,也都先后自杀了。

读史明智:

田横是我国古代著名义士,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对于田横,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扁鹊:一代名医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齐国渤海郡郑地人。其实,扁鹊原是上古时代的一位医生,秦越人比他晚生了2000多年,只是因为秦越人治病的本领非常高,人们才尊称他为“扁鹊”。后来大家都叫他扁鹊,而原来的名字秦越人却很少有人记得了。

扁鹊到各个国家走访行医。有一次,扁鹊经过虢国,正赶上虢国太子病死,扁鹊走到宫门前,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太子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国中都在举行祈祷?”中庶子说:“太子得了气血不和的病症,气血运行交错受阻而不通畅,无法排放出来,猛然发作就伤害到了内脏。正气抵挡不住邪气,邪气积聚多了而发散不出来,直到太子死去。”扁鹊问:“死了有多长时间了?”中庶子回答:“从鸡叫到现在。”扁鹊说:“收殓了吗?”中庶子回答:“还没有。”扁鹊说:“请你告诉国君,说齐国渤海的秦越人来了,没顾得上瞻仰大王的神采很遗憾。听说太子死了,我能让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蒙骗我吧?你凭什么说能让太子活过来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一位名医叫俞跗,治病不用汤药酒剂、石针导引、按摩药熨,一看就知道是哪里有病,先生要是能有这样的医术,那太子就可复活,要是做不到,那就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欺骗不了!”

扁鹊闻言没有惊慌,坚定地说道:“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我的方法和他的不同。我不用切脉理,看气色,听声音,看形态,就能说出是什么病症。根据疾病的外在表现就能推断内在的原因,反过来通过疾病内在的原因同样可以知道表现什么样的症状。人要是生了病,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根据这个就能诊断千里之外的病人。我的方法有很多,不能单看一方面就下结论。您如果不信我说的话,可以进去看看太子,您就会听到太子的耳朵有鸣响,看到他的鼻子微微在动,摸摸他的两腿会感觉有点温热。”

中庶子听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来。随后中庶子马上就去报告虢君,说神医扁鹊来了。虢君听说扁鹊的神奇医术后大吃一惊,连忙接见他。虢君见到扁鹊说道:“先生的崇高品德我早就听说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您。如今先生经过我们这个小国,真是万分的荣幸!请先生救救太子吧!您来了,太子就有救了!”话没说完,虢君就已经泣不成声了。扁鹊说:“大王不要太悲伤,我能让太子复活。太子这样的病,是一种名字叫‘尸蹶’的病,虽然看上去像死了一样,实际上并没有死,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身体内部气血混乱不畅造成的,只是一时突然发作。医术精良的医生能治好这种病,而那些医术拙劣的医生因为不明白病理常常使病人处于危险的境地。”然后,扁鹊吩咐他的弟子磨针,并把磨制好的针插在太子身体的相应穴位,过了一会儿,太子果然苏醒过来了。

随后,扁鹊又让弟子煎煮药熨和药剂,放在太子的两肋下熨治,片刻工夫,太子竟然能够坐起来了。最后,扁鹊又调制了平衡阴阳的汤药叫太子喝,太子只喝了12天就完全康复了,所有的人都无不称赞地说:“先生真是了不起的神医啊!真是妙手回春!”扁鹊说:“我并不能使死人复活,其实太子根本就没有死,我只是帮助他起来而已。”

扁鹊的美名传扬天下,他经过邯郸,听说那里对妇女特别尊重,就当妇科医生,经过洛阳,听说洛阳敬爱老人,他就做治疗耳、鼻、目疾病的医生;到了咸阳,知道秦国人爱护小孩,就当小儿科的医生。扁鹊每到一个地方,就随着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而改变自己的医治范围,灵活处理各类病情,真是无所不能。妇女、老人以及孩子都十分敬佩他,常常夸赞他,各个地方的人们都以神医扁鹊的到来而感到荣幸。后来,秦国的太医令李醯看到扁鹊名扬天下,知道自己的医术不如扁鹊,心里很是嫉妒,就派人刺杀了他。

读史明智:

战国是中国科技大进步的时代,给中国科技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天文学数学是这样,医学也这样。名医扁鹊的事迹,是战国时代医学发展水平的具体标志。

张骞出使西域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张骞,西汉时期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担任郎官。

当年,汉武帝听投降的匈奴人说,匈奴人杀了月氏王,曾经用他的头骨做喝酒用的器皿,月氏人因此十分恨匈奴人。汉武帝就想联合月氏,共同抗击匈奴。要想到达月氏居住的地区,必须经过匈奴控制区,朝廷就招募有能力出任使者的勇士,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征入选。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带领着100多人出发了。途中经过被匈奴占领的地区,虽然张骞等人小心翼翼,结果还是被匈奴兵发现了,全都做了俘虏。他们被匈奴扣押了十多年,这些年,张骞娶了匈奴的妻子,生了孩子,但他仍然保存着大汉的符节,从来没抛失过。时间长了,匈奴对他们就放松了警惕。张骞偷偷找到堂邑父,两人商量,趁着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马向西逃走了。他们一直跑了几十天,历尽了千辛万苦,逃出了匈奴,来到一个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的国家。

大宛紧挨着匈奴,当地人还能听懂匈奴的话。张骞和堂邑父就用匈奴话与大宛人交谈起来,大宛人带他们去见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地大物博,富饶强盛,听说他们的使者来了,非常高兴地接见了他们,并问:“你们要去哪里?”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被匈奴人扣留了,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希望能得到大王您的引见,我们将感激不尽,我的任务完成后,汉朝将会赠送给大王很多很多的财物。”大宛王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经康居到达了月氏。

当时,月氏王被匈奴杀了以后,月氏太子被立为王。月氏王征服了大夏(今阿富汗的北部)后,侵占了那里的土地。大夏土肥水美,物产丰富,没有贼寇,而且远离匈奴,月氏王就在那里建立了大月氏国。张骞向月氏王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但月氏王不想再找匈奴报仇了,只想保持稳定的局面,结果没有采纳张骞的建议。不过因为张骞是大汉的使者,所以还是很有礼貌地接待了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月氏国居住了一年多,也没能说服月氏国王,只好返回长安。他们本想绕行回去,结果又被匈奴人抓住了。一年以后,匈奴的头领去世,爆发了内乱,张骞就带着家人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

张骞从汉朝出发的时候,有100多人,在外面奔波了整整13年后,只有堂邑父和他两个人回来了。汉武帝认为张骞立了大功,就封他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曾经到过大宛、月氏国、大夏、康居,了解了它们附近各国的情况。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一一向皇上做了报告,并提出再次出使西域的建议。皇上听说大宛和大夏两个都是大国,有很多的奇珍异宝,又听说月氏国和康居的军队强大,这些国家又都十分渴望得到汉朝的财物。汉武帝就想用财物来跟他们疏通关系,引诱他们归附汉朝。这样就能召来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们,汉朝还能再向外扩展出上万里的土地,大汉朝天子的威望就能遍及五湖四海了。

汉武帝又仔细盘问张骞大夏属国的具体情况。张骞说:“乌孙是匈奴西边的一个小国,匈奴首领单于杀了乌孙王后,把他的儿子昆莫丢弃在荒野上。荒野上的乌鸦叼来肉喂昆莫,狼也给昆莫吃奶。单于觉得很神奇,就把他收养了。昆莫长大后,单于把乌孙王原来的民众还给了昆莫,让他去管理,派他长期守在西域。单于死后,昆莫召集兵马,练习战术,带领民众迁徙到很远的地方,不再对匈奴称臣。匈奴派兵攻打他,但几次都没有攻下,匈奴人觉得昆莫是神,也是自己的从属国,就不再攻打他。如今匈奴刚被汉朝打败,而原来浑邪王控制的地方又没人守卫。蛮夷人十分贪恋汉朝的财物,要是这时用丰厚的财物买通昆莫,招引他往东迁移,居住到原来浑邪王控制的地方,同汉朝结为兄弟,根据目前的情势看,昆莫应当是能够接受的。如果他接受了这个安排,那就等于是砍断了匈奴的右臂。乌孙归附汉朝后,它西边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引来作为外藩属国。”汉武帝认为张骞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让他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300名勇士,每人再配备两匹马,还有一万头牛羊和黄金、绸缎、布帛等礼物再次出使西域。

张骞等人来到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昆莫亲自出来迎接,用接待匈奴首领的礼仪接见了他们,这让张骞感到十分羞愧。张骞知道蛮夷贪婪成性,就说:“汉朝的天子让我赠送礼物给大王,大王要是不拜谢,就请把礼物退回来吧!”昆莫连忙起身拜谢,张骞送给他一份厚礼,说:“如果大王能够迁到浑邪王原来居住的地方,那么汉朝就把诸侯的女儿嫁给您!”当时乌孙国四分五裂,国王年纪大了,离汉朝很远,不知它到底有多大,再说他们屈服匈奴已经很长时间了,因为害怕匈奴,所以没敢私自做出决定。

张骞又派他的部下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家。这些人去了好久还没见回来,张骞决定不再等下去。于是乌孙王派了向导和翻译共几十个人,护送张骞回国,也借此机会到汉朝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皇帝。汉武帝很高兴,热情地款待了乌孙的使者。

张骞回来后,被任命为大行令,官位列于九卿之中。一年后,张骞生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的部下也都陆续回来,他们总共到过36个国家。从那以后,西北各国开始和汉朝有了密切的交往,汉武帝每年都要派使者访问西域各国,商人更是络绎不绝。

读史明智: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两者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由于我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大交融。

“疯人”东方朔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汉武帝的时候,有个人叫东方朔,他读遍了诸子百家的书,尤其喜欢钻研儒家的经术。

东方朔初到长安,就给汉武帝上书,一共用了3000片木简。相关部门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抬起来。汉武帝在宫里读东方朔写给他的奏章,因为篇幅太长,每次读完一部分,就要做个记号,一直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汉武帝认为东方朔非常有才华,就任命他为郎官,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汉武帝非常喜欢东方朔,经常赐他在自己面前吃饭。每次吃完饭以后,东方朔都要把剩下的肉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弄得尽是油污。汉武帝赏赐给他绸缎布匹,他都毫不客气地全部拿走。他用赏赐得到的钱和布帛,娶长安城里年轻漂亮的女子为妻。但是大多数娶过来一年多就把她们抛弃了,接着再娶一个,汉武帝身边的侍臣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把东方朔叫作“疯子”。汉武帝听大臣们这样说东方朔,就对他们说:“如果东方朔不干这些荒唐事,你们谁能比得上他?”

有一天,东方朔从宫里经过,郎官们对他说:“大家都说您是一个狂人。”东方朔回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隐居在朝廷里的人,古时候这样的人,都隐居在深山里。”

东方朔经常在喝酒喝得畅快的时候,趴在地上唱歌:“隐居在世俗里,避世在金马门。既然可以在宫殿里避世,又何必隐居在深山里。”金马门,就是宦者衙署的大门,因为大门旁边有铜马,所以又叫作“金马门”。

有一次,朝廷里面的博士先生们一起刁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仅仅是偶然遇到大国国君,就能当上国相上卿,名传后世。但是您看看自己,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法,遵循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又有文章著作,可以说是见多识广、聪明才辩了。可是您尽了全力来侍奉皇上,忠心耿耿几十年,官衔却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也不过是个卫士,这么看来,您还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您能说说,这又是为什么呢?”东方朔反驳说:“你们根本就不了解。那个时候和现在,是两个不同的时代,又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在世的时候,周朝十分衰败,诸侯各国都不去朝见周天子,只知道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占领土地。那时天下有12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哪个国家得到人才,哪个国家就强大;哪个国家失掉人才,哪个国家就会被灭亡,所以各国国君对有才能的人无不言听计从。所以张仪和苏秦能够身居高位,名传后世。”博士们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

东方朔接着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皇上圣明,百姓顺从,天下统一。不管发生了什么,皇上都能够轻易地加以处理,又怎么来判断一个人到底是有才华,还是没有才华呢?现在天下广大,士民众多,那些争着来给皇上出谋划策的人,多得数都数不清,但他们还是要被衣食所困,有的人甚至连进身的门路也找不到,就算是张仪和苏秦和我同在这个时代,他们又怎么能做到我现在的侍郎呢?古书上说:‘天下如果没有灾害的话,即使是圣人,也没有地方施展才华。’所以说,时代不同,事情也就不同。”听到这,大家不禁点头赞同。

东方朔又说:“尽管如此,人又怎么能够不去努力地修养自身呢?《诗经》说:‘在宫内敲钟,声音可以传到外面。’又说:‘鹤在水泽深处鸣叫,声音可以传到天上。’能够修养自身,还担忧不能获得荣耀吗?姜尚亲行仁义,72岁遇到周文王,得以施行自己的主张,后受封在齐国,传国700年而不断绝,这就是士人所以日日夜夜研究学问,推行自己主张的原因,你们为什么还要这样问我呢?”这一番话,说得那些博士先生一声不响,个个内心佩服不已。

有一次,一只像麇鹿的动物从建章宫跑了出来,消息传到宫中,汉武帝问大臣们这是什么动物,却没人知道。汉武帝于是找来东方朔。东方朔说:“皇上,请先赐给我美酒佳肴,让我饱餐一顿,我再禀告您。”吃完饭喝完酒,东方朔又说:“陛下您要是把一个地方的土地赏赐给我,我就说。”武帝又答应了他。于是东方朔才说:“这只动物叫驺牙。每次远方有人来归附,驺牙就会先出现,因为它的牙齿前后一样,大小相等又没有大牙,所以叫作驺牙。”此后一年左右,匈奴浑邪王果然带着10万人来投降汉朝。汉武帝非常高兴,想起东方朔所说的话,于是又赏赐他很多钱财。

东方朔临终的时候规劝武帝说:“《诗经》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国家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小人,摒弃谗言。”不久以后,他就病死了。古书上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读史明智:

东方朔原本姓张,是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不得重用。他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正是这一点,才让后人记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