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明有为的微子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微子名字叫作启,是商王乙的大儿子,商朝末代暴君纣王的庶兄。商纣王即位以后,终日沉溺在酒色之中,荒**奢侈,不理国政,实行黑暗残暴的统治,百姓生活在痛苦之中,怨声载道。
贤德的微子因此多次进谏,劝诫商纣王改恶从善,做一个贤明的君主。可是纣王却把他的忠言当作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商朝大臣祖伊看到周西伯姬昌在封地内推行仁政之后,觉得商纣王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商朝的江山必然会被周代替,他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商纣王。谁知道,商纣王不仅没有丝毫的警惕,还大言不惭地说:“自从我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以来,上天就赋予我做国君的命运,一个小小的西伯又能够把我怎么样呢!”
微子看到了这种情况以后,觉得纣王一直到死也不会听从忠臣的劝告,商朝的江山就要断送在纣王的手里了。虽然作为一个忠臣,应该以死来报效朝廷,可是为纣王这样一个暴君而死又值不值得呢?既然他不听忠告,还不如就此离开朝廷。选择死还是选择离开呢?他感到迷惘。他对商朝的太师、少师说:“现在殷朝的政治已经不再清明,而是走向黑暗,朝廷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先王费尽力气创下的大好基业眼看就要败落了。可是纣王竟然只顾沉迷在酒色之中,把我们先祖成汤所制定的仁德的政策都丢弃了。商朝的百姓和臣子有很多都做了强盗,甚至犯上作乱。朝廷里的大臣们不仅不加以管制,反而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干坏事,甚至违法乱纪。朝廷混乱到这个程度,于是百姓们纷纷起来反抗,对待官吏像对待仇敌一样,天下失去了和谐安定的局面。商朝丧失了优良传统,就好像乘坐船只渡河却找不到渡口一样,商朝灭亡的日子很快就要来临了。”太师和少师赞同他的观点。
微子问太师说:“我应该何去何从呢?我们的殷朝还有保全的希望吗?你们如果不指点我的话,我就会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我该怎么办呢?”太师回答微子说:“王子啊,这是上天降临的灾祸,是要让我们商朝灭亡啊!人力是改变不了的!你看纣王上不害怕天德惩罚,下不怕百姓反叛,还不听取长者们的劝诫。现在,殷朝的百姓都敢违背和亵渎神灵的意旨。假使您真的能够救治殷朝的话,能把国家治理好,即使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如果您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的话,那就不如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远走他乡。”微子听从了太师的建议,准备离开殷都。
大臣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他对商纣王的倒行逆施感到极度不满,担心商朝的基业会毁在他的手中。他感慨地说:“如果君主犯下了过失的话,作为臣子却视而不见,不拼着性命去劝诫他的话,最终遭殃的还是商朝的百姓啊!”于是他进宫向商纣王直言进谏。商纣王勃然大怒,对他说:“你是圣人,听说圣人的心上面有7个孔,真的有这么多吗?今天我要看一看。”随后,吩咐手下人把比干杀死,并且用利器剖开了他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脏来验证是否有7个孔。
微子听到比干被杀之后,愤慨地说:“父亲和儿子之间有着骨肉的亲情,君主和臣子之间是凭借着道义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父亲如果犯下过错,儿子多次劝告他还不听的话,就只能随着他号啕大哭了。臣子如果多次劝诫君主,而君主还是不听从的话,那么从道义上讲,臣子就可以远远地离开君主了。”微子远离了商朝的国都。
果然不出微子所料,不久,周武王姬发兴起仁义之兵讨伐暴虐的商纣王朝,商纣王被杀死,殷朝覆灭。这个时候,微子手中拿着商朝祭祀先王所用的礼器参见周武王,他**着臂膀,把两手捆绑在背后,让左边的随从牵着羊,右边的随从拿着茅草,跪在地上,用膝盖代替双脚向前行走,恳求周武王不要断了商朝历代先王的香火。武王久闻微子的贤明,又感慨于他的忠诚,亲自替他解开了绑在身上的绳子,还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为了让祭祀历代商王的礼仪继续下去,周武王分封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治理殷地的遗民,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代替他主持朝廷政务。
管叔鲜、蔡叔度联合武庚反叛,周公旦亲自率军平定叛乱,杀死了武庚。随后,周公任命微子代替武庚供奉商朝的祖先,并且让他在宋地建立国家,治理殷朝遗民。微子本来就贤明有为,很快就得到宋国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读史明智:
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商汤的16世孙,宋国的始祖。微子身为人臣,在国家即将灭亡时,虽然没有像父(太)师、少师那样选择与国家共存亡,也没有像箕子、比干那样犯颜力争,但由于纣王暴虐无道,后人对微子启的评价也还是很高的。
曲沃代晋
【晋侯二十八年,齐桓公始霸。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史记》晋世家第九
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成王即位以后把他分封到了黄河和汾河东边的唐地。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燮父继承了他的爵位。燮父因为尧帝旧都的南面有一条名为晋水的河流,干是改称自己为晋侯,他的子孙一直继承着晋侯的爵位。
到了晋穆侯的时候,穆侯迎娶了一个齐国女子作为夫人。齐国女子为他生下两个孩子,长子取名叫作仇,小儿子起名叫作成师,晋穆候把公子仇立为太子。晋国人师服评价他们的名字说:“国君给孩子取的名字真的很奇怪啊!太子名字叫仇,仇代表仇恨的意思。小儿子却叫作成师,成师表示成就他的意思。名字虽然是人们自己起的,事物却有着自己内在的规律。现在国君的长子和小儿子所起的名字刚好相反,以后晋国能不发生叛乱吗?”
晋穆侯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穆侯去世,他的弟弟殇叔发动叛乱,篡取了晋侯的爵位,太子仇被迫逃亡到外国。殇叔在位第四年的时候,太子仇回到晋国,率领自己的亲信杀死了殇叔,自己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文侯。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文侯去世,他的儿子即位,这就是晋昭侯。晋昭侯即位不久,就把晋文侯的弟弟、自己的叔叔成师分封到曲沃,称为桓叔。桓叔当时已经58岁了,他德才兼备,很受百姓的爱戴,又任用贤能的臣子栾宾为相,把曲沃治理得井井有条,晋国的百姓们都愿意归附他。而晋昭侯治理国政却非常一般,在百姓中的威望不如桓叔。当时晋国有见识的人感慨地说:“晋国以后的动乱一定会出现在曲沃。现在曲沃和整个晋国就像是一棵大树旁生的树枝比主干还要粗大一样,而桓叔又这样的深受百姓的爱戴,怎么可能不发生动乱呢?”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几年,晋国的大臣潘父杀死了晋昭侯,迎接曲沃桓叔到晋国做国君。晋国百姓不能接受自己的君主被杀,而另外选立别人做君主的做法。正当曲沃桓叔准备进驻晋国国都的时候,遭到了晋国军队的抵抗。桓叔和晋国军队交战失败,退兵回到曲沃,于是晋国百姓拥立晋昭侯的儿子公子平继承国君的位子,这就是晋孝侯。晋孝侯不能容忍潘父杀死自己父亲、拥护外人即位的行为,即位不久就杀了他。
晋孝侯八年(公元前732年),年老的桓叔去世,他到死也没能成为晋国国君。他的儿子庄伯继承了他的爵位,当然,他也希望曲沃能够取代晋侯。在晋孝侯十五年的时候,庄伯找到了机会,在翼城杀死了晋孝侯。晋国军队攻打庄伯,庄伯抵挡不住,只好退回曲沃,于是,晋国百姓拥立晋孝侯的儿子公子郄即位,这就是晋鄂侯。晋鄂侯是一个短命的国君,在位仅仅6年就去世了。曲沃庄伯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认为这是曲沃取代晋国的大好时机,于是发动军队攻打晋国。周平王认为庄伯这种行为是大逆不道的,于是派兵来攻打他。曲沃庄伯只好再次退回曲沃。晋国百姓拥立晋鄂候的儿子公子光即位,这就是晋哀侯。
晋哀侯二年(公元前716年),没能实现取代晋国愿望的曲沃庄伯去世了。他的儿子公子姬称继承他的爵位,这就是曲沃武公。晋哀侯八年时,晋国军队攻打陉廷,陉廷请求曲沃武公帮助。曲沃武公和陉廷人共同谋划反抗晋国。晋哀侯九年时,曲沃武公在汾河的河畔攻打晋军,晋哀侯做了俘虏。朝廷不能一天没有君主,晋国百姓拥立晋哀候的儿子小子即位,这就是晋小子侯。就在晋小子侯元年,曲沃武公指使韩万杀死了被俘的晋哀侯,曲沃武公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晋国对此毫无办法。
晋小子侯在位4年后,曲沃武公通过诱骗的方式杀死了他。此时,周天子桓王充当主持正义的角色,他派遣兵马攻打曲沃武公。武公的实力还不足以和周王室抗衡,只好又退回到曲沃。于是,晋国的百姓拥立晋哀侯的弟弟公子姬缗即位。
晋侯缗执政28年后,曲沃武公再次发动了对晋国的战争。实力微弱的晋国抵挡不住强大的曲沃军队,曲沃终于实现了取代晋国的夙愿。曲沃武公把晋国的珍宝全都据为己有,为了避免周王室的干涉,他把珍宝拿去贿赂周天子,周天子收到礼物后非常高兴,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的国君,封他为诸侯。从这时开始,曲沃完全代替了晋国。
读史明智:
曲沃代晋是发生于前704年晋国的内战,晋国军队与曲沃武公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经过长达67年,被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的小宗完全灭掉盘踞都城(今山西翼城东南)的晋国大宗,堂而皇之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
骊姬下毒
【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适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骊姬详誉太子,而阴令人谮恶太子,而欲立其子。】
——《史记》晋世家第九
曲沃武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子诡诸即位,这就是晋献公。晋献公五年,晋国出兵攻打骊戎。灭了骊戎之后,晋军俘虏了骊戎国君的女儿骊姬姐妹。晋献公贪图于她们的美貌,娶她们为夫人,骊姬姐妹都得到了晋献公的宠爱。
晋献公一共有8个儿子,太子申生的母亲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齐姜还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嫁到秦国做了秦穆公的夫人,不过,齐姜很早就去世了。晋献公还娶了翟族狐氏姐妹两人作为夫人,她们分别生下一个孩子,姐姐的孩子叫作重耳,妹妹的孩子叫作夷吾。晋献公的8个儿子中太子申生及重耳、夷吾都非常贤能,受到献公的赏识。但是,在娶了骊姬为夫人之后,献公就逐渐疏远了这3个儿子。晋献公十二年(公元前665年),骊姬生下一个儿子,叫作奚齐。献公非常宠爱骊姬,随之对奚齐的宠爱也远远超出了其他儿子,他甚至打算废掉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为了疏远申生,他强词夺理地说:“曲沃是我们祖先的宗庙所在地,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翟族,如果不派遣我的几个儿子去,那里会出现动乱的。”随后,晋献公派遣太子申生去驻守曲沃,公子重耳去驻守蒲邑,公子夷吾去驻守屈邑,而把骊姬的儿子奚齐留在晋国的都城绛。晋国的百姓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察觉到太子申生恐怕不能继位了。
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献公亲自率领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发兵灭掉了霍、魏、耿3个小国。获胜的晋军回到国都以后,献公封赏有功的将士,为太子申生修建了曲沃城。大臣士对太子申生说:“现在国君把都城封赐给您,您已经获得了相当于卿的爵位,这在臣子里面是最高的,看来君主是不会让你继承国君的位子了。您应该仿效吴太伯的做法,离开晋国,免得以后遭遇祸患,还可以赢得好名声。”申生没有听从他的规劝。
晋献公十七年(公元前660年),献公派遣太子申生讨伐东山国。大臣里克劝诫献公说:“太子是供奉祭祀、早晚侍奉国君饮食的人,国君要出行,太子就应该留守在朝中,如果有人替代他留守,太子就应该跟随国君一起出行,这些都是古时候留传下来的制度。而统率军队向将士发布号令,是国君与正卿的职责,这不适合太子去做。作为军队的统帅一定要有决定权,如果太子还要向国君请示,就显得缺乏威严。如果独断专行的话,又是对父亲的不孝,所以太子是不能够统率军队的。”听了里克的劝诫后,献公转移话题说:“我有好几个儿子,还没有决定立谁为太子。”里克没有回答就退了出来,然后去见太子申生。申生询问他:“我是不是快要被废掉了?”里克无奈地说:“太子你只管努力吧,作为军队统帅,您考虑的应该是能不能完成任务。作为国君的儿子,您考虑的应该是对父亲够不移孝顺,而不是能否继承君位。况且,国君为什么要废掉您呢?只要您注意个人修养,不去责难别人,就能免除灾难。”太子申生统率军队出征,本应随军出征的里克推说自己有病没有跟从太子。
晋献公私下里把废掉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的想法告诉了骊姬,狡猾的骊姬虽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即位,但又担心这样会招致晋国百姓的反对,为自己带来祸患。因此,她装作为晋献公着想的样子哭着说:“太子早就已经定立好了,而且诸侯们也已经知道了,太子多次统率军队,百姓都归附他,您不能因为宠爱我废掉长子而立小儿子,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我就自杀。”此后,骊姬表面上假装赞扬太子,但暗中却让人对太子恶意中伤。
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骊姬诱骗太子申生说:“君主梦见了齐姜夫人,你赶快到曲沃的齐姜的祭庙祭祀吧,并且把祭祀用的肉带回桌,敬献给君主。”太子申生听从了她的安排。当太子把祭祀用的肉带回送给献公的时候,献公正在外面打猎,他把肉放在了宫中,骊姬趁机在肉里下毒。
献公打猎归来后,厨师把肉献给献公吃,献公正准备吃下,骊姬阻止说:“肉是从很远的地方送过来的,应该先试一试再吃。”于是把肉放在地上,肉里面的毒药药性发作使地面隆起,把它喂给狗吃,狗当时就死了,给小宦官吃,小宦官马上身亡,骊姬哭泣着说:“太子竟然这样残忍啊!为了君位居然连自己的父亲都想杀死,更何况别人呢?您年纪已经老了,在世的日子也不多了,太子竟然迫不及待!他这样做无非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们母子宁愿到别的国家避难,或者早早地自杀,也不能让太子残害。当初您想废掉他,我还反对,现在我才知道我错了。”太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逃到了新城。献公非常生气,杀死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有人问太子:“是骊姬在肉里下了毒药,您为什么不去向国君解释清楚呢?”太子回答说:“我父亲年纪大了,如果没有骊姬照顾他就会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即使我能和他解释清楚,他也会和骊姬生气,我不能这样做。”还有人建议太子逃亡到别的国家,太子回答说:“带着谋杀父亲的罪名逃跑,哪个国家会接纳我啊?干脆我自杀算了。”这年十二月,太子申生在新城自杀。
读史明智:
骊姬是晋献公姬,诡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计,生不详,死于前650年。太子申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是骊姬阴谋诡计的牺牲品,同时也是他所信奉的观念的牺牲品:既已知道罪魁祸手是谁,却为父亲的“幸福”而不愿揭露;出逃本可以成为一条出路,却以自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假途伐虢
【九年,晋群公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十年,晋欲伐虢,士曰:“且待其乱。”十二年,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乃曰:“曲沃吾先祖宗庙所在,而蒲边秦,屈边翟,不使诸子居之,我惧焉。”于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
——《史记》晋世家第九
晋献公八年(公元前669年),有人劝诫献公说:“曲沃代替原来的晋国国君职掌晋国政权的时间还不算很长,原来晋国的那一大群公子还留在朝廷里面,并且人数很多,如果不尽早除掉他们的话,恐怕以后他们会给晋国带来很大的祸患。”晋献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人去杀死晋国的各位公子。但是,有的公子已经逃亡到了虢国,在他们的请求下,虢国好几次派兵来讨伐晋国,但都没有取得胜利。早在曲沃和晋国争夺政权的时候,虢国就帮助晋国和曲沃作对。曲沃武公掌握了晋国的大权后,一直对虢国耿耿于怀。晋献公十年,献公打算发兵讨伐虢国。有位大臣劝诫他说:“现在还不必急于攻打虢国,我们可以以静制动,先耐心地等待,等到虢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再去进攻它,就容易把它消灭掉。”晋献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暂时没有发兵讨伐虢国。
晋献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对臣子们说:“以前我的先人庄伯和武公平定晋国叛乱的时候,虢国一直帮助晋国和我们作对,现在还收留了晋国流亡的公子,很明显要对我们不利。如果不消灭掉虢国的话,它肯定会给晋国的子孙后代带来祸患。”大臣们赞同献公的看法,但是如果要进攻虢国就必须要通过虞国的领地,献公派遣大夫荀息为使者,用晋国屈地出产的名马来贿赂虞国国君,向他借路行军以攻打虢国。虞国国君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晋国借路虞国进攻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以后就收兵回国了。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献公准备灭掉虢国,又涉及向虞国借路的问题。晋国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用屈地所产的名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贿赂虞国国君,晋献公不以为然地说:“屈地的名马和垂棘的美玉都是我们晋国的珍宝!怎么可以随便送给不相干的人呢?”荀息回答说:“国君您可以放心,如果能够从虞国借到进兵的道路的话,这些珍宝就相当于暂时存放在别人那里一样,早晚还都是我们自己的。”献公担心虞国不会借给晋国道路行军,他说:“虞国有个忠臣叫作宫之奇,他一定会阻拦虞国国君,不让他借给我们道路。”荀息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宫之奇的确会阻止虞国国君的,他确实是个忠臣,但是他为人比较怯弱,如果虞国国君不听从他劝诫的话,他也就不会坚持下去。而且,宫之奇和虞国国君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昵,国君并不敬重宫之奇。所以即使宫之奇劝阻,虞国国君也不会听从的。”献公再次派遣荀息到虞国去借道。
果然,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国国君说:“我们不能把道路借给晋国,否则晋国灭掉了虢国之后马上就会回来灭掉我们的虞国。”虞国国君说:“你太小心了吧!晋国的国君和我同姓,看在一个祖先的情分上,他是不会攻打我国的。”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因为太伯逃走,所以没能够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又是文王的卿士,他们的功勋都很显赫,朝廷的府库中都有明确的记载,然而晋国却一定要把虢国消灭掉,他又怎么可能会爱惜虞国呢?况且,晋国和虞国的关系,能够比桓叔、庄伯家族与晋侯的关系更亲密吗?桓权、庄伯家族犯了什么罪过,晋国国君竟然想全部杀死他们?而虞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齿也会感到寒冷。”但虞国国君贪图于晋国的财物,不听从宫之奇的良言,答应了晋国的请求。宫之奇知道后,意识到虞国马上就会面临亡国的大难,于是带着整个家族的人离开了虞国。就在这年冬天,晋国借道虞国前去攻打虢国,虢国抵挡不住,被晋国灭掉了,虢国国君逃到周朝的都城。晋国军队从虢国返回晋国,途经虞国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毫无准备的虞国被晋国灭掉,虞国国君和一些重臣都做了晋国的俘虏。
刚好,晋献公的女儿出嫁,晋献公把俘虏到的虞国国君和虞国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女儿的陪嫁人送给了秦穆公。荀息在虞国找到了献公过去送给虞君的名马,又把它献给了献公。献公笑着说:“马还是我的那匹马,只是变老了!”
读史明智: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秦晋之争
【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侯于翼。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复入曲沃。晋人复立孝侯于郄为君,是为鄂侯。】
——《史记》晋世家第九
晋献公夫人骊姬害死太子申生之后,又把毒手伸向晋国的公子重耳和夷吾。她污蔑重耳和夷吾是申生的同谋,希望献公能够杀死他们。两位公子听到消息后,赶忙逃亡到别的国家。
晋献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献公的病情开始加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召见了荀息,对他说:“我准备让奚齐继承我的王位,可是现在他的年龄还很小,大臣们很可能不服从他,弄不好还会发生内乱,你愿意拥立奚齐吗?”荀息回答献公说:“国君您放心,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拥立奚齐。”这一年的秋天,晋献公去世,果然不出他所料,朝廷中的很多大臣都不同意奚齐继位。大臣里克、邳郑想迎接公子重耳回国即位,警告全力扶持奚齐的荀息说:“流亡在外的3个公子在国外有秦国做后盾,在国内有晋国百姓的支持,你是应付不了的,干脆你就别再支持奚齐了。”荀息不为所动,他说:“我答应过献公,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几天后,在奚齐为献公守丧的时候,里克趁机杀死了他。荀息知道后非常悲愤,准备自杀一死了之。有人劝告他奚齐虽然死了,还可以扶持他的弟弟悼子,悼子是骊姬的妹妹为晋献公生的儿子。荀息觉得很有道理,埋葬了晋献公,拥立悼子即位。一个月后,悼子也被里克杀死,荀息没办法,只好自杀了。
里克准备迎接公子重耳回国继承王位,但是遭到了重耳的拒绝。他派使者去往梁国,迎接公子夷吾回国即位。夷吾很高兴,正准备回晋国,他的亲信劝诫他说:“晋国国内还有好多可以即位的公子,但是里克为什么还要到国外寻找您呢?这非常可疑,您应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否则将会很危险。”夷吾听取了他的意见,派人贿赂了秦国,并对秦国承诺,如果自己真的能够即位,就把晋国黄河西岸的土地送给秦国。又对里克承诺,如果能够帮助自己即位,就把汾阳城赏赐给他做封地。在里克的帮助和秦军的护送下,夷吾回到晋国即位,这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以后,却没有兑现他的诺言,他派邳郑代表自己向秦穆公道歉说:“当初我答应过把黄河西岸的土地送给您,现在我有幸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正准备把土地给您,可是大臣们都说土地是先王留下来的,我没有资格擅自把它送给秦国。我再三解释也说服不了他们,只有向您道歉了。”另外,惠公不但没有把曾经许诺的汾阳城赏赐给里克,反而削弱了他的权势。惠公因为重耳还流亡在外,害怕里克拥立重耳发动政变,因此,赐里克自杀,邳郑因为出使秦国逃过了一死。晋惠公这种言而无信的做法引起了晋国百姓的反感,百姓们都不信服他。晋惠公四年(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于是向邻国秦国请求购买粮食。
秦国君臣一直对晋惠公的言而无信耿耿于怀,当秦穆公询问大臣百里奚是否卖给晋国粮食时,百里奚说:“天灾是每个国家都难免要面临的,诸侯国之间应该互相救济,这才是应该遵循的正道,我们还是卖给晋国吧!”秦穆公同意百里奚的观点。他说:“是啊,晋国的国君虽然有错误,但是晋国的百姓没有错误啊。”秦国卖给了晋国很多粮食,帮晋国解除了危难。凑巧的是,就在第二年,秦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就向晋国求购粮食。晋惠公和大臣们商量对策,大臣庆郑建议说:“君主您是依靠秦国的力量才登上君位的,可是刚刚即位,您就违背了诺言。去年我们国家闹饥荒的时候,秦国救助了我们,现在人家闹饥荒的时候,请求购买我们的粮食,我们当然应该卖给他们了,这样的事情难道还需要商议吗?”但是大臣虢射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他说:“去年是上天把我们晋国赠给了秦国,可秦国却不知道趁我们闹饥荒的大好时机进攻我们。现在上天又把秦国赏赐给我们晋国了,我们怎么可以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呢?马上出兵攻打他们吧。”晋惠公采纳了后者的意见,不仅不卖给秦国粮食,还出兵攻打秦国。秦国上下对晋国这种恩将仇报的举动都表示无比愤怒,秦穆公亲自率领军队抵抗晋军,一路打到了晋国境内。晋惠公非常惊恐,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出战。他想找一个为自己驾驶战车同时负责保卫自己的人,占卜的结果是庆郑最为合适。因为庆郑对晋惠公的做法一直不满,晋惠公担心他不听指挥,所以没有使用他。于是让步阳驾驶战车,家仆做护卫。九月,秦晋在韩原交战,晋军战败,晋惠公做了俘虏。庆郑生气地说:“这都是他不听良言相劝的结果啊!”
读史明智:
秦国和晋国是两个互不信任、各怀心事、争端不断、时战时和的大国,但战争毕竟是不得人心的,两国也经常握手言和。但,和平总是十分短暂,而战争却是持续不断,和平只是为了积攒发动下一场战争的力量。
一鸣惊人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益甚。】
——《史记》楚世家第十
楚庄王即位3年以来,不问国事,从来没有下达过一道政令,他只是夜以继日地寻欢作乐。为了防止别人的干涉,他下达命令说:“有敢于向我进谏的人,一律杀掉。”楚国大臣伍举不顾忌楚庄王的禁令,冒死进入王宫。当时庄王左手抱着郑姬,右手抱着越女,乐队在四周为他演奏乐曲。伍举请楚王猜一个谜语,他说:“山上有一只大鸟,整整3年了,既不起飞也不鸣叫,您说这是什么鸟啊?”庄王回答说:“虽然这只鸟3年都没有飞,但是它一旦飞起来就会冲到天上;虽然它3年都没有鸣叫,但是它一旦鸣叫就会使人们震惊。伍举你请回吧,我明白你的意思。”然而几个月过后,楚庄王不但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放纵了。这时大夫苏从入宫直言进谏,庄公问他:“难道你不知道我颁布的杀死进谏者的命令吗?”苏从回答说:“如果能够让国君您改过自新的话,我就算是死了,也是值得的。”庄公非常感动,从此,他停止了荒**的享乐,大力整顿朝政,杀了数百名不称职的官员,同时也提拔了数百名贤能的人才,任命贤臣伍举和苏从处理朝廷的政事。楚国百姓看到君主的转变后,非常高兴,楚国实力逐渐增强。
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国灭了庸国。六年(公元前608年),打败了宋国。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国讨伐陆浑戎族,路过洛阳的时候,在周朝国都的郊外阅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出城犒劳楚庄王。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九鼎(周朝权力的象征)的大小和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国家重要的是道德,而不是宝鼎。”庄王说:“你不要认为拥有九鼎就很了不起!楚国只要把兵器上的刃尖折断,放在一起熔炼,就足够铸成九只大鼎。”王孙满叹息着说:“唉!您真是糊涂啊!以前虞夏昌盛的时候,边远的国家都来朝拜他,并且进献贡品。九州的长官纷纷进献了当地的金属,用这些金属铸成了九鼎,然后在上面描绘各种事物的图像。夏朝的国君桀道德败坏,九鼎便被殷朝拥有。殷朝占有宝鼎600年后,纣王残暴无道,九鼎被周朝占有。如果天子有道,鼎虽然很小,却重得挪不动,如果天子道德败坏,鼎即使再重也很容易被挪走。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占卜的人说可以下传30代的国君,在周朝存放700年,这是上天的安排。现在周王室虽然很衰微了,可上天的安排是难以改变的,所以你还没有资格询问九鼎的重量!”楚庄王无言以对,只好撤军回国。
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春,楚国进攻郑国,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它。楚庄王原本想吞并郑国,郑国国君**着上身,手里牵着一只羊来见楚庄王。他哀求说:“上天不能够保佑我,不能让我很好地侍奉您,所以您一怒之下占领了我的国家,这都是我犯下的罪过。即使您把我流放到南海,甚至把我当作奴隶赏赐给诸侯,我也愿意服从。假若您不忘记周厉王、宣王和郑国的先王桓公、武公,看在他们的面子上,不断绝郑国的祭祀,让我像从前那样侍奉您,这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也不敢有这样的奢望,但还是大胆地向您表白一下。”楚国的大臣们都建议楚庄王拒绝郑君的要求。楚庄王说:“郑国君既然能够这样谦虚恭敬,那么他一定能够好好对待自己的百姓,我又怎么能够灭掉人家的国家,把事做绝呢?”随后,楚庄王答应与郑国讲和。他亲自举起军旗,率领楚军后退30里驻扎下来。郑国大夫潘尪同楚国订立了盟约,郑国国君的弟弟公子良被送到楚国做人质。这年六月,晋国来救郑国,晋军与楚军在黄河岸边大战,晋军溃败,楚国称霸中原。
楚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93年),宋国杀死了楚国出使齐国的使臣,楚庄王一怒之下,进攻宋国。楚军把宋国的都城连续围困了5个月,城里面粮草用光了,宋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难。宋国大臣华元冒着生命的危险出城把城内的情况讲给楚国,楚庄王听说城中的百姓用死人的骨头做柴烧、交换自己的孩子做食物的惨状后,下令撤兵回国。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他的儿子即位,也就是楚共王。
读史明智:
楚庄王是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的局面,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3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他在位22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订下城下之盟,并陆续迫使鲁、陈、宋、郑等国归依,使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巧舌如簧避战祸
【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闻之,请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奈何?”】
——《史记》楚世家第十
楚顷襄王即位以后,秦国写给他一封书信,上面说:“楚国背叛了秦国,泰国非常愤怒,决定要率领诸侯的联军讨伐楚国。希望您有所准备,重整军队,让我们痛痛快快地打一场。”
顷襄王知道楚国打不过强大的秦国,所以打算和秦国讲和。顷襄王七年(公元前292年),楚王迎娶了秦国女子,两国订立了盟约。楚顷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85年),顷襄王和秦昭王在宛地聚会,结成了友好的关系。十五年,楚国和秦国、韩国、赵国、魏国共同攻打齐国,夺取了齐国的淮北地区。
楚国有一位奇人,能用很小很细的弓箭射中天上的大雁。楚顷襄王听说后,出于好奇召见了他,并向他询问射箭的经验。
他回答说:“我只是用小弓、小箭射一些小雁、小鸟而已,不值得向大王讲述。况且凭着楚国广阔的土地和大王您的贤明,所要射取的东西要比我大得多。过去三王射取到的是道德的尊贵美名,五霸射取到的是当时的诸侯国。现在对您来说,秦国、魏国、燕国、赵国是小雁,齐国、鲁国、韩国、卫国是小野鸭,邹国、费国、郯国、邳国是小鸟,剩下的国家就不值得去射了。您为什么不用圣人之道做弓,用勇士做箭,看准时机射取他们呢?那样的话您就可以把他们装在口袋里满载而归了,这种乐趣绝对不是一时的快乐,获取的也绝不是野鸭和小雁之类的猎物。
“您可以早上射魏国都城大梁南部,射伤它的右臂,这样就直接牵动到韩国,那么中原地区的通路就断绝了,上蔡也就不攻自破了。转过身来再射击魏的东面,砍断了魏国的左臂,再向外射击定陶,那么魏国东部就可以获得了。况且,魏国被砍断了左膀右臂,就站立不稳了。您再从正面攻击郯国,就能攻占大梁,这就是您第一次射箭,所能取得的快乐。
“如果您对射箭确实非常爱好的话,那就抛弃小弓小箭,使用有力的弓和石头制成的箭,去东海射击尖嘴的大鸟,早晨射击东莒,晚上射击次丘,夜里攻占即墨,转身夺取午道,这样的话,就占有了长城以东和泰山以北的地区。西边和赵国接壤,北边直通燕国,楚国、赵国和燕国就像鸟张开的翅膀,不用订立盟约就联合起来了。这时候,您就可以向北游赏燕国的辽东,向南遥望越国的会稽,这就是第二次射箭取得的乐趣。
“至于泗水流域的12个诸侯国家,就不值得您顾虑了,您一个早上就可以射取它们。现在秦国打败了韩国,但不能长期驻守攻占得来的韩国城池,讨伐魏国也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攻打赵国时还吃了亏,这导致秦国和魏国的实力大大消耗了。您可以趁这个机会拿出宝弓,射出利箭,收回楚国被夺取的汉中、析、郦等城池。等到秦国疲倦的时候,您还可以夺取崤山以东及河内地区,然后,您就准备安抚百姓,面向南方称王吧!
“而现在的情况是:秦国是一只大鸟,背靠着大陆,面朝着东方,左臂控制赵国的西南,右臂控制楚国的鄢郢,正面对着韩国、魏国,占据了地理上的优势。如果它一旦飞翔,就会纵横两千里,可不是您轻易能够射死的。”
这个善于射箭的人本来想用这些话来激怒顷襄王,但顷襄王没有生气,反而召他入宫详谈,他继续说:“先王被秦国欺骗,死在了外国,楚国没有比这更大的仇恨了。即使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国家有仇恨,也会竭尽全力去报复,比如伍子胥就是一个例子。何况楚国幅员广阔,兵力充足,有足够的力量驰骋战场,怎幺可以坐以待毙呢?”顷襄王听完他的精彩比喻之后深有感触,于是放弃了和秦国结盟的想法,派遣使者出使诸侯国,重新订立盟约,以便联合对付秦国。
读史明智:
顷襄王在位36年,其性格突出表现为处事率性、考虑欠周;得过且过,安于现状;权衡大势纳谏改过,这些性格直接影响着他的所作所为。他为太子时曾两次成为人质,当上楚国国君后,追求舒适安逸,在与秦对峙中处于被动状况,直至秦将白起攻下郢都才逐渐悔悟。迁都陈地后,他任庄辛为政,亡羊补牢,对内加强防御,对外主动与秦建立良好关系以稳定国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能力。
勾践入吴待罪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越王允常在位的时候,就和邻国吴国国君阖闾多次发生冲突,两国结下很深的怨仇,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越王允常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勾践继承了王位,越国和吴国间的怨仇还是没有得到缓解。
就在越王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听到越王允常去世的消息后,认为越国忙着办理丧事,新君又刚刚即位,国内不稳定,是攻打它的良好机会,亲自率领吴国军队攻击越国。当时越国的兵力不如吴国强大,为了打败吴军,越王勾践选拔出一批不怕牺牲的勇士,派遣他们向吴军挑战。勇士们冲到了吴国军队的阵地前面,一边大声呐喊,一边拔出武器砍向自己的脖子自杀而死,越军这样做,连续三次。吴国将士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势,都非常惊讶地注目凝视,看得心惊肉跳。就在这个时候,早就准备好的越国军队突然发动了袭击,没有防备的吴军被杀得大败,吴王阖闾也在战斗中被射伤脚趾。阖闾回到昊国之后,因为箭伤发作,不久就去世了。在临死前,他告诫儿子夫差说:“你一定不能忽视越国,要灭掉它为我报仇。”夫差含泪答应了父亲,夫差继承了吴国的王位。
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夜以继日地操练军队,准备攻打越国,就想先发制人,抢在吴国发兵之前先去攻打他。大臣范蠡进谏说:“您不能先去攻打吴国,据我所知,兵器属于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德的行为,与人争夺是处事最下等的做法。暗中谋划违背道德的事情,喜欢使用凶器,亲自参与最下等的事,一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您这样做是绝对没有好处的。”越王勾践固执地坚持己见,终于还是发兵攻打吴国。吴王夫差派出吴国全部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把越军杀得大败,越王带领了5000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夫差乘胜追击,把会稽包围起来。
被围困的越王勾践悔恨地对范蠡说:“我不听您的劝告,以致落到这个地步,现在我该怎么办呢?”范蠡冷静地回答说:“现在,只有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大王应该派人给吴王送去丰厚的礼物,请求讲和。如果他还不答应的话,您就只有把自身作为抵押,亲自去侍奉吴王。”这次,勾践听从了范蠡的建议,派遣大夫文种去向吴王求和。文种跪在地上,一边用膝盖向前走,一边给吴王磕头说:“君王,您的亡国臣民勾践托我请求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允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心中不忍,准备答应文种。伍子胥对吴王说:“上天把越国赏赐给了吴国,现在是吞并越国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要答应他的请求。”文种回到越国后,将详情告诉了勾践。勾践觉得走投无路,准备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然后烧掉财物,亲自上战场和吴军决一死战。文种赶忙阻止他说:“吴国的太宰伯嚭非常贪婪,我们可以用丰厚的财物去贿赂他,请求他劝说吴王答应我们。我可以暗中去吴国贿赂他。”勾践派文种送给伯嚭珠宝玉器和美女,伯嚭同意为越国通融,他带文种去见吴王夫差。文种给夫差下跪磕头说:“如果大王您能够饶恕勾践的罪过,越国就会把世代相传的宝物全部送给您。假如您不能饶恕的话,勾践只有杀死妻子和儿女,烧毁全部宝物,率领他的5000名将士和您决一死战了。如果这样的话,您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伯嚭也趁机劝说吴王夫差说:“越王已经甘心情愿地做了您的臣子,您如果答应了他,对吴国是非常有利的。”吴王听罢,又准备答应文种的要求。伍子胥强烈反对,他说:“如果现在您不灭亡越国的话,以后您连后悔都来不及了。越王勾践是贤君,文种、范蠡都是良臣,如果让勾践返回越国,以后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心腹大患。”然而,吴王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良言相劝,终于还是赦免越王,放他回了越国。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经叹息着说:“难道我就要在这里结束我的生命了吗?”文种劝慰他说:“当初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里,晋国的重耳逃亡到翟族,齐国的小白逃到莒国,最终他们要么成为天下共主,要么成为诸侯霸主,都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从这点来看,我们现在面临的祸患很有可能会转变成未来的好运!”而后来的结局最终证实了他的话。
读史明智:
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勾践君臣入吴可实现的战略企图有二:一是佯向夫差示弱,借以麻痹夫差——这或可称为“情报示伪”;二是借机打探吴国的军政情报,亲自深入吴国探明敌情。
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里,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自从吴王夫差饶恕了越王勾践,放他回到越国以后,勾践始终不忘自己在吴国蒙受的耻辱。他在座位旁边悬挂了一颗苦胆,无论是坐着的时候还是躺着的时候都能够看到它,借此来时刻提醒自己。每次饮食之前,他都要先品尝一下胆汁,胆汁的苦味就会使他想起自己在会稽所受的侮辱。
他还亲自耕种庄稼,他的夫人亲手纺织布匹。饮食上他也非常俭朴,从来不吃荤菜;在着装上他也十分朴素,不穿华丽的衣服;他对待贤能的人彬彬有礼,招待宾客热情诚恳;热心救济贫穷的百姓,真心哀悼去世的老人,安慰他们的亲属,和百姓们同甘共苦。越王准备任命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推辞了,他说:“如果用兵打仗的话,文种不如我。如果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的话,我不如文种。”勾践任命文种管理国家政务。为了使吴国相信越国真的甘愿臣服于他,勾践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到吴国做了人质,直到两年以后,吴国才允许范蠡回到越国。
越王勾践从会稽回到越国已经7年了,这段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安抚越国的百姓和士兵,同时也不忘自己在会稽受到的耻辱,准备寻找机会向吴国报仇。越国大夫逄同了解勾践的心思,便向他进谏说:“越国刚刚经历过灾难,现在国家才开始富裕起来,假如我们马上开始整顿军事装备的话,吴国知道后一定会担心我们攻打他们。这样的话,他们一定会先对我们下手,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能战胜吴国。假如真的打起仗来的话,越国的灾难又要来临了。您看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之前,一定会先把自己隐藏起来,乘目标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制服它。现在,吴国的军队驻扎在齐国、晋国的边境上,吴与楚国、越国结下很深的仇恨。吴国虽然在诸侯国家中拥有显赫的名声,但实际上已经危害到了周王室。吴王虽然建立了很大的功业,但是却缺乏道德,所以他一定会骄傲、狂妄、蛮横起来。现在,从越国的利益出发,您可以和齐国结交,和楚国亲近,归附于晋国,对吴国在表面上也要表现得非常亲近。吴国极为贪婪,以后肯定会主动攻击别的国家。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三个国家的势力消耗吴国,趁着吴国疲惫的时候一举打败它了。”勾践觉得他的话非常有道理,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两年后,吴王夫差准备讨伐齐国,伍子胥阻止他说:“您不能讨伐齐国,齐国对于吴国的危害,只相当于身上一块癣而己,而越国却是我们的心腹之患,您应该先讨伐越国。”吴王不听。吴军攻打齐国,获得了胜利。伍子胥又提醒正在得意的夫差说:“您不要高兴得太早,大祸在后面呢!”吴王非常生气。文种为了探测吴王对越国的态度,建议勾践向吴国借粮食。
伍子胥坚决反对吴王借粮给越国,但吴王还是没听,伍子胥愤怒地说:“吴王如果一直不听从我的劝诫的话,再过3年吴国就会成为一片废墟!”和伍子胥一直不和的太宰伯嚭听到这些话后,觉得这是在吴王面前诋毁他的好机会,他对吴王说:“伍子胥虽然表面忠厚,实际上内心极度残忍,他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的生命都不顾惜,怎么可能顾惜您呢?他已经有怨恨您的情绪了,如果不严加防备,他一定会策划叛乱的!”吴王起初并不相信伯嚭的谗言,然而伍子胥预感到吴国不久后将有大的灾祸,在一次出使齐国时,他把儿子委托给了齐国的鲍氏。吴王听说后,认为伍子胥真的有谋反的打算,于是在伍子胥从齐国回来后,吴王就派人送给伍子胥一把叫作“属镂”的剑让他自杀。伍子胥大笑着说:“夫差啊夫差!我辅佐你父亲雄霸天下,又拥立你做国君,当初你还想和我平分吴国,我都不接受,谁知道没过多久你就听信谗言要杀死我,可惜啊!可惜!你一个人绝对没有能力支撑起吴国!”说完后,他又告诉使者说:“我死后,一定要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攻进吴国都城。”说完后拔剑自杀而死。
3年之后,勾践询问范蠡说:“吴王杀死了伍子胥,吴国缺乏忠臣,小人当道,现在我们可以攻打他吗?”范蠡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直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带领吴国的精锐部队到北部去会合诸侯,只留下老弱残兵和太子驻守都城,这时范蠡提醒勾践攻打吴国的时机到了。越国派遣精锐的部队全力进攻吴国,吴军大败,吴国的太子被杀。这时候吴王正在黄池与诸侯会盟,他担心诸侯国家知道自己惨败的消息,严防泄密。私下却派使者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越国求和,越王意识到此时自己还没有能力灭掉吴国,便和吴国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