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一位皇帝和一座城市(1 / 1)

刚过10岁的少年沙皇彼得,在莫斯科郊外一个外国人聚居的小村子里,看见一条破旧的英国帆船。

从这个时候起,圣彼得堡,这座将要诞生在地球北边最宏大的城市的种子,就这样落地生根了。

或者说,彼得的梦,圣彼得堡的梦,俄罗斯的梦,是从这条破旧的英国帆船开始的。

那时的彼得虽然继承了皇位,但由于他还很小,更由于宫廷派系的争夺,不仅是与他异母兄长并当沙皇,还被架空并被排挤到权利中心之外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闲待着。

但自从看到那条破旧的帆船后,他的航海欲望便不可遏止地与日俱增。

他狂热地学习数学、筑城学、航海术。他建筑模拟要塞,组织“游戏”军队,亲自驾驶俄国建造的第一批海船。

当他于1687年15岁时真正即位后,“游戏”军成了他的禁卫军。

酷爱航海的彼得首先关注的问题是俄国与海洋的关系问题。

他的国家虽然广阔无比,但没有通向黑海、里海、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让他苦恼不已。千方百计地取得出海口,成了彼得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

1695年,他首先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得了黑海边的要塞。

1696年,与他并当沙皇的伊凡五世去世,独掌朝政的彼得立即派出许多青年贵族到国外学习航海造船技术。第二年,又组织了250人的大使团到西欧考察,搜集欧洲经济文化情报。为了直接了解西方先进国家的真实情况,沙皇彼得不仅亲自率团考察,还化名为米哈伊洛夫下士,到造船厂当了一名船舶木工,用四个月的时间学习造船技术。到英国后又到皇家海军船坞打工,参观学校、工厂、博物馆,到英国国会旁听。

当彼得回到莫斯科的时候,欧洲文明的钥匙已经装在他的口袋里了。

1700年,自认为做了充分准备的彼得,毫不犹豫地发动了旨在赶走占据波罗的海海湾的瑞典人的北方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20多年。

在莫斯科往圣彼得堡的火车上,我竭力想象300多年前年轻气盛的彼得挥军北伐时的情形。

正逢6月23日极昼日,难得的白夜。午夜1时夕阳西下,两个小时后朝阳就升了起来,最黑暗时分,仍可读书看报。不知疲倦的太阳,大半夜里还在渲染着翠绿的大地。红杉紫了,白桦紫了,芦花也紫了。疯长着的草、树仿佛生死了多少回也没有人在意。散漫的房子如结在树丛里的鸟巢。

俄罗斯真的是太过广阔、太过散漫了。现在尚且如此,300年前呢?我想,散落的俄罗斯,那时候大概的确更需要有人出来好好地收拾一番吧?

到达圣彼得堡的时候,是异常宁静的清晨。

圣彼得堡还没有醒来。

清晰而真切的第一感觉是:俄式的广袤散漫,突然变为欧式的典雅精致。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一手创造出来的。

当知道了圣彼得堡300年后的今天基本上还是300年前的样子时,我不由得对彼得大帝肃然起敬。

仔细地看看圣彼得堡,不能不觉得彼得大帝妄图在俄罗斯边缘打造欧洲中心的美梦几乎就要实现了。

一座城池300年保持不变很难。更难的是300年前建造之初一切就非常到位。

这要归功于伟大的彼得。他把欧洲的创造与智慧移植过来,连同保护其永久的法律一起移植,放进俄罗斯的博大厚重中。

于是,圣彼得堡的雄浑与精致就都有了,且一直保留得好好的,如300年前一样。

彼得率军北伐时,一定张扬着一派志在必得威风凛凛的气势。其实从瑞典人手里夺取芬兰湾一带的沼泽地可能并不困难,也许瑞典人早不耐烦这块漶漫无当渺无人气的地方了。但彼得肯定觉得这块地方辉煌灿烂,前程似锦。

没用多长时间,芬兰湾南侧已经掌握在俄罗斯手中。迫不及待策马前往的彼得,看见近百个岛屿散漫在涅瓦河三角洲的海角河滩上时,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信心十足。

他像一位不畏艰险的拓荒者,命令部下在涅瓦河边叫作兔子岛的地方搭起一座简陋的木屋。

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松树圆木组合的典型俄罗斯木屋便搭好了。

彼得跳下战马,一头钻了进去。

这间小小的木屋,就是现在著名的彼得保罗要塞的第一间房子,也是圣彼得堡这座城市最老的房子。现在叫彼得一世小屋。

当时可不这么叫。当时的彼得顺手拿来荷兰“圣彼得堡”的大帽子,扣在这间小小木屋的头顶上。时在1703年。

9年后,这个要塞成为俄罗斯帝国新首都的核心。

又一个9年后的凯旋式上,1721年,在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人们把“全俄罗斯皇帝”的皇冠戴在彼得的头顶上。

像这间小小的木屋一样,彼得保罗要塞最初的防御工事是就地取材,用泥土和木头筑起有六个角的围墙。每个角设有棱堡。从高处往下看,就像一片大大的雪花飘落在涅瓦河边。

从1706年开始,彼得可以腾出手来改建要塞,规划设计并立刻建设以要塞为核心的新兴城市了。

他心中的样板无疑是他考察过的他认为最好的欧洲城市。并且,他的城市一定要超过那些城市。

他请来瑞士人设计,请来德国人管理督导施工工程。

他首先以欧洲最新的筑城技术用石头和砖改建了要塞。到了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朝向涅瓦河的围墙和棱堡都用花岗石包了起来。碧蓝的河水拍击着厚厚坚硬的花岗石,要塞显得更加雄伟而牢不可破了。

1714年为要塞建造的彼得大门,是圣彼得堡巴洛克式典型之作。浮雕饱含着彼得战胜瑞典人的内容。大门正中悬挂铅铸的俄罗斯帝国国徽——双头鹰执帝王权杖与权球。

1712年开始建造的彼得保罗教堂高高的镀金尖顶,不仅像挺拔英勇的武士,象征着俄罗斯对涅瓦河以及波罗的海边土地的占领,同时以碧水蓝天间直冲霄汉的尖锐形象,一举打破平坦的沼泽景观。122.5米高的十字金顶,至今应该是整座圣彼得堡城永远仰望的顶点。落成后的教堂同时也是皇家的陵墓。从彼得一世开始的沙皇、女皇绝大部分埋葬在这里。

现在的要塞主要是作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彼得一世的小木屋里摆放着彼得用过的物品。

彼得在他的小木屋里规划出来的关于圣彼得堡的宏大蓝图,不可能在他在世的时候全部实现。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何况他又过早离世。

1722年这位新受命的“全俄罗斯皇帝”出征波斯,取得里海西南岸区域。

1724年,彼得大帝奋不顾身地跳入冰水中救援搁浅的士兵,因受风寒身患重病,结果在1725年刚刚53岁时,就永远地告别了他的圣彼得堡,告别了他的俄罗斯。

不过,他为俄罗斯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彼得终其一生,是让俄罗斯尽快赶上和超过西欧发达国家,为此,他发动了一系列全方位改革。他不断研究外国的先进经验,聘请了许多外国专家,建立起精锐的军队,设计出新型的大炮,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建造了52艘战舰,合计数百艘舰船。他还建立各种学校,翻译各国书籍,创办俄国第一家报纸《新闻报》,建立俄国科学院,强迫实行欧化,在行政上结束了门第贵族的独霸局面。

彼得虽然过早地去世了,但他给俄罗斯留下的是从白令海到黑海,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的庞大帝国。

他把俄罗斯收拾得有条有理。可他给后继者留下的俄罗斯并不好收拾。但对于圣彼得堡来说,以他生前已经设计实施的规划,以他的权威,以他的影响力,他的后继者一定会忠实跟进,一切会按既定方案办,努力完成先帝的遗志。其中特别卖力的是两位女皇——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和他孙子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

华西里耶夫斯基岛是涅瓦河三角洲最大的岛。彼得决意要将这个岛变成新首都的中心。他要像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那样开挖许多运河。他让两位设计师做好了运河网络方案。彼得在世时没能全部落实,但从他留下的几何图形的道路和规划中可见他制定的宏伟蓝图。此后的百年里,圣彼得堡科学院、俄罗斯学院、美术学院、第一士官武备学校、海军士官武备学校、采矿学院、珍奇物品博物馆、普希金馆等北方首都的学术和高等教育机构、文化机构陆续集中在这里(今天的圣彼得堡依然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教学、科研中心,有40多所高等院校,400多个科研机构)。1718年开始建造的珍奇物品博物馆,是俄罗斯最早的公共博物馆,还没完工,就开始展出彼得一世各种奇异的收藏。最初的科学院图书馆、天文馆也建在其中。

彼得当然不会不营造自己的宫殿和苑囿。他在小木屋住了没几年,就开始建造他的夏宫和夏季花园。位于市中心的夏宫主要建筑,其实只是一座朴素端庄的两层小楼。花园里倒是有不少可爱的雕塑和喷泉,彼得经常在这里举行庆祝活动和招待会。

因普希金而声名鹊起的皇村,当初是彼得送给他妻子叶卡捷琳娜的瑞典庄园,1717年用石头建造了小小的宫殿,起了个叫作皇村的名字,后来就越修越大了,百年后开办了贵族子弟学校,普希金得以在这里读书学习。

真正的宫殿是彼得宫。1705年奠基。彼得一世选择在自然的海岸台阶上,建筑面向芬兰湾的大殿,作为宫殿建筑群的中心,并开辟了布局规整的上下两个花园。彼得邀请全欧洲著名的设计师、画家、雕塑家,鼓励他们以新的艺术趣味,与俄罗斯和当地环境的实际及本地设计师的经验结合。他觉得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他的追求。在彼得的规划和基础上,经后继者的继续建设,宫殿群、花园、喷泉、镀金雕塑、游亭等构成类似法国的凡尔赛宫。彼得宫的喷泉尤其出类拔萃。彼得宫堪称喷泉之宫。金色大力士参孙掰开的狮子口中喷出的水柱高达22米,象征长达22年的北方战争的伟大胜利。176眼喷泉形成的处处瀑布、处处喷泉,喷洒得彼得宫活力四射。

世界著名的冬宫,虽然是在彼得逝世20年后于1754至1762年修建的,可能是因为由彼得最称职的继承人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手操持的原因,这座意大利建筑师斯特雷利设计的宫殿,反倒更能显示出彼得大帝的气势。

冬宫与后来陆续建造的几座殿堂,组合成庞大宏伟的皇宫建筑整体。冬宫总长230米、宽140米、高22米,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白、绿、金相间的亮丽皇宫,倒映在碧蓝的涅瓦河里,华美无比。

有人做过统计,冬宫总共有房屋1050间,有门1886座,有窗1945个。四周圆柱林立。房顶上排列着100多尊人物塑像和大花瓶。金碧辉煌的内部有用俄罗斯孔雀石、碧玉、玛瑙等宝石装饰的各类大厅。1917年11月7日夜,临时政府的部长们就是在用了两吨孔雀石装饰的孔雀厅束手就擒的。

彼得大厅,也叫小御座厅,是纪念彼得大帝的专厅,陈列着彼得生前的用品。这里到处是双头鹰国徽图案。意大利画家绘制的彼得与罗马神话中的战争与智慧女神在一起的油画挂在御座的上方。

大御座厅是冬宫的心脏。1837年大火后,圆柱,壁柱,墙面,一律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重新做过。天花板的镀金图案,与16种珍稀木材镶拼的地板上下呼应,使整座大厅高雅庄严非凡。沙皇帝国的所有大事几乎都与这座大厅有关,更显出大御座厅的气魄恢宏。

十月革命后的1922年,原来的皇宫成为国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其实早在1764年,冬宫里就有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个人收藏馆了。这一年她从德国商人手里买进伦勃朗、鲁斯本等人的225幅作品,接着的10年间增至2000幅。她的图书馆藏书3.8万册。现在的艾尔米塔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共收藏世界各地、各个历史时代文物270万件,若将400多个展厅的展览线连起来,竟有22公里之长。

与皇宫广场连在一起的海军总部大楼的历史比冬宫更早。1704年按照彼得一世的设计开始建造海军总部造船厂。1705年建造的海军总部类似当时的彼得保罗要塞,周围预留了开阔的广场,不准任何设施占用。100年后建成的海军总部大楼,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俄罗斯古典风格建筑艺术杰作。

……

在圣彼得堡,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到彼得大帝的踪影。

所有对彼得大帝的记忆几乎都和船、海有关。

彼得大帝的辉煌,圣彼得堡的辉煌,来自那条彼得小时候看见的破旧的英国帆船。

然而,彼得大帝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帝国却终结于他开创的舰队中的一条叫“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

1917年11月7日,这艘巡洋舰发出了攻击冬宫的第一炮。

不过,波罗的海湾的圣彼得堡,1500米宽的涅瓦河两岸的圣彼得堡,42个岛屿、72条运河、360座桥梁组织起来的圣彼得堡,却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一艘彼得大帝一手打造的俄罗斯航母——涅瓦河是它的跑道,波罗的海是它的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