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 以弱胜强(1 / 1)

读史巧做人 上官云飞 794 字 2个月前

机会只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这样,当机会来临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抓住,并且还要善于巩固,扩大优势地位,最终确立胜局。

曹操在官渡同袁绍交战,由于袁军势大,曹操只能坚守待机。无奈军粮告竭,渐渐支持不住,眼见有失败之虞。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袁绍的谋士许攸由于得不到袁的信任,反而遭其辱骂,便借着与曹操是少年时代朋友的关系投奔曹操。曹操喜出望外,竭诚欢迎,并向许攸虚心讨教破袁大计。

许攸说:“粮草是军队的命脉。与敌对垒,胜负未分,有粮则胜,无粮则败。现在袁绍的军粮辎重,都堆积在乌巢,他派淳于琼守卫,可那家伙是个酒鬼,疏于防备。您可以自选精兵假称袁军将领蒋奇率部到那儿去护粮,趁机烧毁他的粮草辎重,那么袁绍军队就会不战自乱。”

曹操满心欢喜,重重款待许攸。

第二天,曹操自选五千马步军,准备亲自前去乌巢烧粮。部将张辽劝道:“乌巢是袁绍屯粮之处,难道没有防备?丞相不可轻敌,而且许攸新来,不一定可靠。”

曹操笑道:“不必多疑。许攸来投奔我,这是老天要让袁绍失败了。今天我军粮食快完了,难以坚持。如果不采用许攸的计策,那是坐以待毙。再说,如果许攸说的话有假,他还肯留在我们营寨里吗?你们不要阻挠了。”

张辽说:“也要防御袁绍乘虚来偷袭我军营寨。”

曹操笑道:“我已筹划好一切了。”传令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坚守大寨,夏侯悼、夏侯渊率一支军队埋伏于左边,曹仁、李典率一支军队埋伏于右边,以备不测。命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曹操自己带诸将居中,共五千精兵,打着袁军旗号,士兵人人都带着柴草,勒马衔枚,乘着黄昏径向乌巢进发。

经过袁绍几处营寨,寨兵问是何部,曹操派人应对:“蒋奇奉命前往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不再盘查,一路无阻。到乌巢时,四更已尽。曹操命士兵将柴草堆于粮屯周围放火。当时有一支袁军运粮返回乌巢,见粮囤失火,急来救应。

探子飞报曹操:“袁军在我军背后赶来。”众将说:“请丞相分兵抵抗。”曹操大喝道:“大家只顾向前进攻,务必将乌巢粮草烧毁。等敌人咬到我们屁股,再回转迎战不迟!”于是,官兵们拼力奋战,大破乌巢,火焰四起,烟迷太空,袁绍粮草全被烧毁。

此后曹操一鼓作气,又向袁绍发起全面进攻。但是袁绍毕竟根基深厚又兵多将广,相比之下,曹操仍然有一定的实力差距。

曹操手下谋士如云。荀攸向曹操献计:“我们必须分散袁绍兵力,才能予以击破。”曹操问:“如何分散袁兵?”荀攸说:“我们可以扬言调兵遣将,一路攻取酸枣、邺郡,一路攻取黎阳,断绝袁兵归路。袁绍听到消息,一定惊惶不安,必定分兵抵抗。我们可乘他调兵之际,出其不意,大举进攻。”曹操听了非常赏识,便依计而行。

袁军探子听得消息,赶紧报告袁绍说:“曹操要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黎阳,一路进攻邺郡。”袁绍一听大为震惊。邺郡、黎阳是自己兵退河北的咽喉要地,如果此两处有失,那真是死无葬身之地。袁绍深知曹操用兵神速诡诈,决不可等闲视之。况且刚被曹军烧了乌巢粮道,惊魂未定,岂能再被曹贼偷袭成功?

袁绍急派袁谭分精兵五万回救邺郡,派辛明分精兵五万回救黎阳,连夜进军。

曹操知袁绍已中计,便命令自家军队兵分八路,正面呈包围形冲击袁军营寨。袁军刚分兵而去,留守士兵毫无准备,遭此袭击,士气顿失,狼狈逃窜。袁绍连披挂都来不及,穿着寝衣,蓬头包上头巾匆匆上马而逃。曹军大将张辽、许褚、徐晃、于禁等四名将领急追不舍。袁绍急忙渡过黄河,兵士们在渡口争先恐后上船,被袁绍手下部将砍落水中不少。袁军丢下的金帛车辆不计其数。袁军最后只剩下八百余名骑兵逃回了河北。曹操大获全胜,彻底击败了袁绍。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官渡一战使袁绍元气大伤,兵败如山倒,究其原因是其误听误信,致使兵力分散,正中曹操下怀,以至被各个击破,最终落得惨败下场。看来还是一个拳头打人更有力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