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7 社交策略:提升你的社交竞争力(1 / 1)

一个社交竞争力强的人,所拥有的社交资源就比别人更深更广。在平时,这些社交资源可以让我们比别人更快速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工作成功、发展生意的机会;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也往往可以发挥转危为安或临门一脚的作用。这要求我们通过掌握一些必要的方法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社交竞争力的重要性

飞速发展的商业社会需要你建立和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因此社交竞争力的重要性也就凸现了出来。那么,什么是社交竞争力?

社交竞争力,简单地说,是相对于专业知识的竞争力而言的。一个人在人际关系、社交网络上的优势就是社交竞争力。换言之,一个社交竞争力强的人,所拥有的人缘资源就比别人更深、更广。在平时,这个人缘资源可以让我们比别人更快速的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工作升迁、发展生意的机会;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也往往可以发挥转危为安,或临门一脚的作用。

对于个人来说,专业是利刃,人缘则是秘密武器。如何以极自然的、有创意的、互利的方式去经营人缘,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正如成功人士所言,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在过去三年,位于台北市内湖科学园区的益登科技,因为代理NVIDIA(全球绘图芯片龙头厂商)的产品,从无名小卒,迅速跻身为国内第二大IC通路商,并且每年获利超过一个资本额。如果益登顺利挂牌,那么总经理曾禹旖也就创造了一个赤手空拳在六年内打拼出一家市值逾新台币八十亿元的公司的神话。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与曾禹旖相交二十多年的友人吴宪长说:“在同业中或同辈中,论聪明、论能力,曾禹旖都不能算顶尖,但是,他能遇到这个好运,八成以上的因素在于他的人缘。因为他很愿意与别人分享,大家才会好康道相报(闽南语,意指利益共享),机会之神也才会眷顾他。”换句话说,是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帮助他做到了这一点。

凌航科技的董事长许仁旭,也是一个靠人际关系和社交竞争力打天下的成功者。从彰化县鹿港小镇只身到竹科闯**,许仁旭没有显赫的学历与家世背景,但是,外界估计他目前的身价接近数亿元,并身兼十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问他是如何成功的,他说:“就是靠朋友。朋友越聚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很多的机会当初自己没想过,也没看到。这些,都是机缘。”

可见,人际关系网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门票,而社交竞争力则是建立人际关系网的必备工具。尤其是在当前十倍速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交竞争力已成为专业知识的支持体系,而前者却更要高出一筹。有了足够的社交竞争力,你对内可以服众,对外可以取得客户的信任、获得朋友的帮助。

那么,你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竞争力呢?有六个方面非常重要:守信、被利用的价值、分享、多曝光、创意与细心以及助人。

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

人们在交际中既有明显的个性心理,也有普遍的共性心理。如果能针对人们的共性心理切入交际活动,就可以获得满意的交际效果。人们的共性心理有:称许心理;成就心理;自炫心理;自信心理;年轻心理;共趣心理;尊敬心理;好胜心理,等等。把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作为交际的切入点,是密切人际关系的手段,也是交际活动取得成功的捷径。

1.赞扬满足人的称许心理。

人们都有一种显示自我价值的需要。真诚的赞扬不仅能激发人们积极的心理情绪,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还能使被赞扬者产生一种交往的冲动。某厂的小王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一直想结识退休的赵副厂长,想和他一起切磋毛笔书法艺术,可惜一直没有良机。一次,工会举办老干部书画展,小王前去参观,正碰上赵副厂长也在展览现场。小王默默地走在赵副厂长的身边,待走到赵副厂长的参展作品时,小王似在自言自语地说:“赵副厂长的这幅作品好,无论是布局还是字的结构、笔法都显得活而不乱,留白也地道。”

“就是书写的变化凝滞了些,放得不够开。”旁边的赵副厂长接口说道。这样,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对下幅作品的品评,小王与赵副厂长的相交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2.激励满足人的成就心理。

人们都希望尽量做好自己喜爱的工作并取得令人称道的成就,这种成就心理如果能得到别人的激励,就必定能引起他的感激心理和报偿心理。一位经常来看望我父亲的农民有一次对我说的话,成为我记忆中最难忘记的话语之一。

他说:“多年来我一直从心底里感激你的父亲,并把你父亲的话尊奉为我的致富法宝。在我生活最穷困的时候,你的父亲曾拍着我的肩膀说:‘娃子,振作起来,天总有晴的时候。’”

3.求教满足人的自炫心理。

人们对于自己具备的技能都有一种引以为荣的心理,如果想同这些人结识相交,那采取求教法是最有效的切入。比如前例中爱好书法的小王,就是这样同赵副厂长结交的。小王拿着自己的书法习作来到赵副厂长家里:“赵老,上次听你谈论书法作品,我感到受益匪浅,我自己写了几幅习作,想请你给指教指教。”“噢,我来看看。”他们就围绕着书法问题谈论开了。小王从此与赵副厂长结成了忘年之交。

4.欣赏满足人的自信心理。

一个人往往对自己所崇信的对象或采取的做法坚信不移,有时宁愿相信自己一向认定的事实,也不愿意接受来自他人的纠正。他所喜欢的东西如果能够得到你的欣赏,你便能得到他的认可。有对新婚夫妇订做了一套家具。一天,一位熟人来访,一眼就看到了新家具,用欣赏的目光打量起家具和居室的布置,并一再表示家具的色泽、式样和居室的搭配十分和谐。主人的心情格外开朗,谈话的气氛也十分的融洽。

5.降岁法满足人的年轻心理。

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更年轻,更具有青春的活力。如果交际从满足人的年轻心理切入,很快便能营造出温馨和谐的交际氛围,为成功交际开启一扇方便之门。

6.投合满足人的共趣心理。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谁与谁说不到一块去,一见面就顶牛;谁与谁很投缘,恨不得能穿一条裤子。说不到一块去就是没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很投缘就是情趣相投。人们一般都喜欢和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交往,而情趣相左的人交往则往往不大容易成功。那么,如果你希望交际成功,就可以从寻找共同情趣切入。

7.问候满足人的尊敬心理。

社会交往中,获得尊重既是一个人名誉地位的显示,也表明了他的德操、品行、学识、才华得到了认可。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者、位尊者与位卑者,都期望别人尊重自己。因此,那些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人们对他产生好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主动问候就是最便捷、最简单地表达一个人的敬意的交际行为。从问候切入交际活动,十有八九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8.退让满足人的好胜心理。

请看一个例子:一个客户欠了迪特毛料公司150美元,一天,这位顾客愤怒地冲进迪特先生办公室,说他不但不付这笔钱,而且一辈子也不再买迪特公司的东西。待那人说了将近二十分钟,迪特才接着说:“我要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你帮了我一个忙。既然你不能再向我们买毛料,我就向你推荐一些其他的毛料公司,我们会把你的欠账一笔勾销的。”最后,这个顾客又签下了一笔比以往都大的订单。他的儿子出世后,他给儿子起名叫迪特,后来他一直是迪特公司的朋友和顾客。迪特的成功,就在于他明智地做出退让,很好地满足了对方的好胜心理。

保持彬彬有礼的形象

一个年轻人在下雨天赶到一家公司面试,进门前,他尽力将雨伞上的水弄干,又在门口的脚垫上仔细地擦了擦脚底的泥水,进门后他把雨伞轻轻倚在门口的墙上,然后向面试官鞠躬问好。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问答后,年轻人起身告辞,并为自己在雨天来访所带来的麻烦表示道歉。这次招聘一共对七十多人进行了面试,他们的条件都很不错,有的有大企业工作经验、有的有学校的推荐信,但最后被录取的却是那位条件并不出众,在雨天面试的年轻人。助手不解地问主管:“那个年轻人既缺少经验,又没有学校的推荐信,为什么偏偏录取他呢?”主管笑了,“谁说他没有推荐信,他的礼貌就是最好的推荐信!”

年轻人有礼的举止,使他在七十多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受到了考官的青睐,可见礼貌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人际交往中,促使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的最好方法就是“礼”。它代表尊敬、尊重、亲切、体谅等意义,同时也表现出个人修养。

中华民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但现在不讲礼貌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北京大学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新生来学校报到,由于要到什么地方填表,随身的行李没地方放,感到非常着急。这时,他忽然看到一位踽踽独行的老人,于是,招呼也不打,就对老人说“帮我看着行李”。老人就这么看着行李直到这个小伙子回来。没想到他轻松地拎起行李就走,连个“谢”字都没对老人说。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在开学典礼上,他又看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在台上看着莘莘学子们,主持人介绍说,这就是我校的校长季羡林先生。

这样的事据说还有另一个版本,这一次简直都有点近乎粗暴了。一个大学生骑着车在某名牌大学的校园里闲逛,不慎碰倒了一位老人,年轻人当场来了一句:会不会走路啊你!一句话把老人骂懵了,教了一辈子的书他说什么也不敢相信大学里的学生竟然粗鲁到这种程度,且不讲道理到这种程度。当然,类似的故事由于流传得过于频繁,具体细节走样也是难免的,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明,连中国的高等学府都难弃糟粕,更何况其他地方呢?如果说在象牙塔里某种无“礼”可以被宽容的话,走上工作岗位,再习惯地做令人讨厌的事,恐怕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殊不知,礼貌是一种柔韧的智慧,这种平和和内敛表达着对别人的尊重,不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也就自然地给自己扩宽了很大的回旋空间,这就是君子生活在人性丛林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生活中,有些人甚至认为,礼貌只是社交上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其他价值。如果以这种态度来评断礼节,岂不是使人际关系变成“钱货两结”的交易关系,和做生意又有什么两样?难道“礼”真的只是人际关系中的虚假行为吗?

心理学指出,“自尊是维持心理平衡的要素。”可见,每个人要维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都希望能处处受人尊重,这样才能进一步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尊重、体谅等“礼”节,绝不是规章条文,也不是虚假问候,而是发自内心最基本也最真诚的行为。

没有人生下来就懂礼,家庭、学校、社会,逐渐教导我们成为一个具有彬彬风度的人,让我们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受到别人的喜欢。但是,一个人每做一件事,如果都有一套刻板的礼仪在缚手缚脚,岂不烦琐极了?

也不尽然,因为,有许多礼仪事实上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我们早已感觉不到它的约束。另外,关于人情往来、社交活动等较特殊的礼节,只要我们基于尊重、体谅别人的心情,也都是不难做到的。

所以,礼,绝不能只讲求形式,要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一定要从对别人的关心出发,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发挥关心朋友、关爱朋友的精神,在社交场合中,自然也就能以平实有礼的态度与人交往和沟通。

学习礼节虽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做到时时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礼节并不只是简单的鞠躬敬礼,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修养道德。有人说:“要学习礼节,最好是从公共场合待人接物做起。”这话非常恰当,只要平常多留心人们交往时的各种行为,就不难学习到许多待人接物的方法。

礼是一个人的形象,礼是一个人的名片。常言说“礼多人不怪”,如果你能适当地做到“多礼”,则必然因“人不怪”而大受欢迎。彬彬有礼的形象,不但能让你获得人们的尊敬,还能赐给你最佳的人缘。

举止要恰到好处

一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一次到一个客户家去拜访。这个客户和他的关系还不是很熟,但是因为他已经在这个业务员这里投了保,已经成了公司的客户,所以业务员自然而然就显得比较松懈、随便,把原来头上端端正正的帽子都戴歪了。

这个客户是一家烟酒店的老板,业务员一边说着晚安,一边拉开玻璃门,客户应声而出。没想到客户一见到业务员这个样子,就生气地大叫起来:“你这是什么态度?你懂不懂得礼貌?竟然歪戴着帽子跟我讲话!我是信任你,所以才在你这里投了保,谁知道我所信赖的公司的员工,竟然这么随便、无礼!”

业务员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不当动作就引起了客户这么大的怒气,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猛然间,他双腿一屈,跪在了地上:“我真是太惭愧了!实在是对不起!因为你已经投保,就把你当成了自己人,所以太随便了,请你原谅我!”

业务员开始向客户磕头,并继续道歉说:“我的态度实在太鲁莽了,不过我是带着向亲人请教的心情来拜访你,绝没有轻视你的意思,所以请你原应该我好吗?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请你息怒跟我握手好吗?”

客户没想到业务员竟然会这样做,他突然一笑,说:“不要老跪在地上,站起来吧,其实我大声责骂你也太过分了。”他握住业务员的手,说:“刚才也怪我太无礼了。这样吧,我在你这里再买一万元的保险,这样可以吧?”

这个案例很有戏剧性,因为业务员刚开始的动作太随便,结果惹得客户生气,生意也差点黄了,幸好业务员反应快,以比较夸张的动作赢得了对方的原谅,不但保住了原有的客户关系,反而做出了更大的生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举止动作,要恰到好处地赢得对方的认可。

尤其是在和一些人初次交往时,对方从你身上获得信息最多的地方,除了语言外,就是动作了。如果你的动作无礼、随便、咄咄逼人、惹人讨厌,那么对方就会认为你的整个人也和你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一样:无礼、随便、咄咄逼人、惹人讨厌,那么对方就很难再接受你,想和他再深入发展关系,可就难了。

当然,要注意自己的动作举止,并不是像那个业务员一样,非要跪在人家面前给人家磕头,那只是特殊情况而已,如果你在平时的交往中就使用如此夸张的动作,恐怕对方早就被你吓跑了,也没人再敢和你打交道了。因此我们所说的注意动作,是要你做到恰到好处,既要把动作做到、把信息传到,又不能显得过于夸张,或者矫揉造作,那些都会让对方反感。

需要注意的动作当然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点到,这里只介绍一些典型的细节,需要你在和别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和陌生人交往时留心。这些动作举止恰到好处,会有助于你交际成功。

1.手的动作。

身体动作中手的动作非常重要,善于利用手势能够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比如有客人到公司,为客人带路时,你要说“请这边走”,然后伸出手指向要走的路;介绍公司各个部门时要把手微微斜举,手掌朝外。在手指目录或说明书时,不要手背朝上,这会让对方感觉你在遮掩什么,因此你应该手掌朝上。如果指小的东西或细微之处,就用食指指出,并且也是手掌朝上为好。

2.坐相。

当对方请你坐时,记得说一句“谢谢”再坐下。此外,你应该坐满整个椅面,背部不可以靠着椅背,采取稍微前倾的姿势(前倾第一可以表示对对方谈话内容的肯定,第二能起到催眠的作用,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你的膝盖应该张开约一个拳头的距离,并且不要用手撑住头,头还要微微扬起,让对方感到你的自信,并且被你感染。

3.站相。

行礼是从立正开始的,不能做好立正姿势的人,打招呼的姿势也必定无法令人满意。立正站立时要尽量放松,双脚平行分立,视线以水平直视。采取立正姿势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成功。

4.与对方的距离。

你们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宜太近。双方均站着谈话时,保持彼此都伸出手臂能碰触的距离即可(半臂距离);双方坐着谈话时,如果没有桌子间隔,距离应保持在一臂以内。

5.名片的递交方法。

初次见面,互通姓名后接着是交换名片,交换名片时应注意这些方面:尽可能使用名片夹,放置于上衣口袋,或公文包内,切勿放于裤子的口袋;自我介绍时,递名片要用双手,微欠身子,恭敬地递上名片;双手接过对方名片,认真地看过一遍后慎重地收藏起来;不易念的姓名要向对方请教,并注意技巧;对方有二人以上时,按职位将名片排好收起,并按顺序进行商谈;如果名片放于桌上没有收起,应在结束谈话后将名片慎重收起,并向对方点头致意。

获得别人的认同

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最深,别人也可以从这上面大致地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来。同样一个人能否招人喜爱,就看他能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看他怎样恰到好处地适应别人的情感需求。

1.关心他最亲近的人。

任何人总是关心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一旦发现了别人也在关心着自己所关心的人,大都会产生一种无比亲近的感觉。交际就可以利用人们这种共同的心理倾向,从关心他最亲近的人切入,拉近交际的距离。

曾和日本前首相佐滕荣作实力相当的河野一郎,最会利用人们的这个微妙的心理。有一次河野一郎在欧美旅行时,在纽约遇到了多年不见已显生疏的朋友米仓近先生。两人在道过近况后,都留下了在国内的住址和电话,知道彼此都成了家。当晚,河野一郎回到旅馆的第一件事,便是挂了个长途电话给米仓近的太太:“我是米仓近的老朋友,我叫河野一郎,我们在纽约碰面了,他一切都很好。”米仓近太太没想到丈夫的这位朋友会对丈夫这么关心、体贴,感动得热泪盈眶。米仓近后来知道了,专程去向他表示感谢。

2.在他心中建起“同胞”意识。

“同胞”意识也就是亲情意识。《三国演义》里,关羽、张飞何以对刘备如此忠贞不渝呢?主要原因就是刘皇叔在与关、张相识之初就和他们义结金兰,结拜为“同胞兄弟”了,“同胞”意识在关、张心目中牢牢地扎下了根。能在交际之初迅速建立起“同胞”意识,就可以使对方放松对自己的警戒之心,而把自己接受为“自己人”。

田中义一是日本很有名气的政治家,他非常善于利用人们的亲近心理,营造温馨的交际环境,来取得预期的交际效果。有一次,他到北海道进行政治游览,有位穿着考究看来很像当地知名人士的男子走出欢迎行列向他表示问候。田中义一急忙走上前去,紧紧握住那人的双手,十分热情地说道:“啊,你辛苦了。令尊还好吗?”那个男子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田中义一的政治游览,也因此大获成功。事后,田中义一的随从对主人的亲密举动十分不解,忍不住问道:“那人是谁?”田中义一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怎么知道,但谁都有父亲吧!”田中义一的交际成功,无疑在他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交际切入点,即在男子心目中迅速建立了亲情意识,使该男子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和蔼可亲的人,从而在心理上对田中义一产生了认同感。

3.为他助上一臂之力。

热情相助最能博得人的好感。日常生活中,那些具有古道热肠、为人厚道、不吝啬、好助人的人总能在邻里之间、同事之间获得好名声。因为人们一般都乐意与这些热心肠的人相识相交。比如你帮正在上楼的邻居抬一把煤气罐,你就可以成为他家中的常客;替一个刚刚上车的旅客摆放好行李,你的旅途就多一个伙伴;为忙碌的同事沏一杯茶,你就会得到善意的回报。

4.用温情暖化他心中的坚冰。

人们一般都认为,双方的矛盾爆发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交际的冰点。但如果此时一方能主动做出一个与对方预期截然相反的善意举动,就会使对方在惊愕、感叹、佩服、敬意之中认同你,从而化敌为友。交际的冰点就成了成功交际的切入点。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的时候,他率领着部队驻守在亚历山大。在选举弗尼亚议会的议员时,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同时,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华盛顿与佩恩形成了对抗。华盛顿出言不逊,冒犯了佩恩,佩恩一怒之下,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闻讯,群情激愤,部队马上开了过来,准备教训一下佩恩。华盛顿当场加以阻止,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就这样一场干戈暂时避免了。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派人送给佩恩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赶到当地的一家酒店来。佩恩怀着凶多吉少的心情如约到来,他猜想华盛顿一定要和他进行一场决斗,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华盛顿在那里摆开了丰盛的宴席。华盛顿见佩恩到来,立即站起来迎接他,并笑着伸过手来,说道:“佩恩先生,犯错误是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是我不对,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华盛顿热情洋溢的话语感动了佩恩。从此以后,佩恩成为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让自己成为值得结交的人

唯有拼命说着“我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有时会抛下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做。然而,若真希望广结益友,只有自己能够先成为别人眼中的良友,人们才会愿意接近你。因此,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乃是先使自己成为值得结交的人。倘若聆听中学生及高中生的烦恼,大致以“想结交朋友”或“周围没有好朋友”两项居多。然而,如果自己本人无法让别人感觉“和他在一起心情就愉快”、“可以听到有趣的事”、“可以学到有益的东西”、“常有妙点子”,是很难交到朋友的。

因此,在哀叹自己周遭缺乏良好人际资源之前,无论如何,都应该以培养自己本身的魅力为一大要务。如果想结识风趣的朋友,自己应该先变成风趣的人。每逢和人碰面时,“昨天,发生了这么一回事吧!”总是喜欢和人分享有趣事物的人身旁,必定经常有人围绕着。反之,如果像新闻记者似的,每次见到人劈头就问:“最近有没有遇上什么有趣的事啊?”的人,必定让人敬而远之。光是和这种人站在一块,连自己都会感到神经紧绷。

因此,即使自己知道一些有趣的事物,也不想积极地告知对方。果真要分享有趣的话题,宁愿找更乐观、开朗的人做谈话对象。因为和这种人在一起,必定可以引起共鸣。有些人会抱怨说:“我为人如此风趣,怎么身边围绕的尽是一些无聊的人呢?”抑或“我这么优秀杰出,怎么认识的人尽是些没用的东西呢?”然而,认为周遭的人无聊,抑或轻视别人如废物的人,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人们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模样。只要观察身边人们的样子,即可明白自己的现状。心情愉快时,个性开朗的人容易聚拢在一块;颓丧消沉时,垂头丧气的人才会靠在一起。人们通常倾向于和拥有同等电压的人聚合。因此,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自己。培育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便是培育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流人物

“如果不改变方向,我们极可能回到原点。”如果你想在某一个领域里扩展人际关系,最好能结识在这个特定领域里被称为顶尖好手的人们。如此,你的整体人际关系将因此获得提升。然而,不容否认的是,这并不容易做到。由于人们容易和自己程度相当的人们结识,所以为了结识一流人物,有必要使自己也成为一流人物。

然而为了达到这项目的,拼命希望自己也成为想认识对象的同一领域中的一流专家,却是完全不必要的。就算你有心在对方称雄的领域里努力追赶,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对方的水平也必然有所提升,或许早已成为超一流的好手了。如此一来,结识对方的机会就更遥不可及了。与其努力成为各种领域里的顶尖好手,不如先以成为自己专长领域内的一流好手作为目标。只要能在某一领域里成为一流好手,必定有机会认识其他领域的一流人物。同样身为一流人物的人们,即使专长领域不同,必然拥有相同的潜力或类似的烦恼。因此相互间吸引聚拢的情形极多,只要相互碰面了,必定容易熟识起来。

专长类别的相同与否,对于结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毫无障碍。即使表面上完全以不同过程累积修行,然而成为一流好手的过程终究相去不远。这种普遍性,正是将彼此感受结合为一的要素。比方说,一流的音乐家比起二流的音乐家,更能与一流的作家产生共鸣。而只要成为一流的上班族,即有可能与各种不同领域的一流人士结成好友。

掌握高效的沟通心法

良好的沟通是人际关系建立的根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在不断的沟通中密切起来的。这并不是要让你去逢迎拍马,趋炎附势,做个没有原则的人。事实上在人际交往中不论是交谈、谈判或说服,你要做的就是缩短彼此的距离,使双方达成“一致性”。所谓的“一致性”是指双方不论在生理和心理状态上,都能进入一个共同的频道或频率,以达成双方观点一致,思考方式一致,行为模式一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天条,在人际交往中,当人们之间相似之处愈多,彼此就愈能接纳和欣赏对方。你喜欢的不会是处处与你唱反调,“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人。你应该喜欢和你个性观念或志趣相投的人,你们有共同的话题,对事物有相同的看法或观点,或是有相似的环境及背景。沟通也是如此,彼此之间的共同点愈多就越容易沟通。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曾经碰到过一个人你和他接触了没多久,就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你莫名地对他有一种信赖感和好感?不论你是否有这种体验,我的问题是,你是否希望自己是那种走到哪里都受喜爱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三个管道,一是你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二是你的语气或音调,三是你所使用的肢体语言,例如你的表情、手势、姿势、呼吸等。但是你可知道,根据分析调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文字只占了7%的影响力,另外有38%的影响力是由你的语气或音调而来。例如说“我爱你”这三个字,当某个人对你说这三个字时,用一种咆哮愤怒的音调和语气说出时,你会有什么感觉?你可能感觉到的是“我恨你”。但同样的,若有一个人用轻柔感性或嗲声嗲气的方式说“我讨厌你”时,你可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挑逗或爱意了。至于占了最重要影响力55%的部分,就是你的肢体语言。一个人的举止动作、呼吸和表情在沟通时所代表和传达的信息,往往超出口中所说的话。但一般人在沟通的过程中,却时常会忽略掉这个占了55%的沟通共同点。

因此,我们可以透过临摹对方的方式,让自己无论在文字、声音、肢体语言三方面都能和对方达成共同的沟通模式,换句话说,当两个人所使用的文字、说话的语气、音调、说话态度、呼吸方式及频率、表情、手势、举止动作都处于一种共同的状态时,自然会产生一种共鸣,会直觉地认为,对方与自己个性相近,并且产生一种亲切和信赖感,这种感觉的产生是无意识的。催眠大师爱瑞克森博士就是透过这种方式,藉由模仿别人的语气和音调、呼吸方式及频率、表情、姿势等,便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让对方无条件地信任或接受他。

或许有人认为这种摹仿他人讲话、音调及姿势表情的方式有点愚蠢,又似乎很做作而没有诚意,不是一种自然的表现。可是你知道吗?沟通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你不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心境,当你和一个人有相同的想法和心境时,自然会沟通无碍。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当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的生理状态时,他们有相同的内心感受,甚至于相似的想法,而相同的想法和感受,不正是我们在沟通中所欲达到的吗?事实上对于这种摹仿的过程其实每个人都已经在做了,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而已,你可以找两个感情很好的朋友或一对夫妻,仔细观察他们在讲话时的表情、姿势、肢体动作或用字遣词,肯定都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

1.模仿对方的音调速度。

视觉型的人头脑处理信息及思考的方式乃是透过图像的转换,因为头脑中图像的转换速率很快,而他在说话表达时,为了追上头脑中图像的变化,视觉型的人说话速度快,音调也较高,他们的呼吸较为短促,所以视觉型的人在呼吸时,胸腔起伏较明显,而且经常在说话时耸肩伸颈。

听觉型的人说话不急不缓,音调平和、呼吸匀称,通常在胃部起伏,较大声说话时喜欢侧耳垂肩。

感觉型的人说话慢吞吞的,声音低沉,说话时停顿时间长(需要去感受及思考),同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肢体动作或手势较多,也通常以腹部呼吸。

不同感官类型的人,你得使用不同的速度音调来与其说话,换句话说你得用他的频率去和他沟通。以听觉型的人为例,如果你想和他沟通或说服他做件事,但是却用视觉型飞快的速度跟他描述,恐怕收效不大。相反的,你得和他一样用听觉型的说话方式不急不缓地和他说话,他才能听得真切,否则你说得再好,他也是没有听懂的。

对待视觉型的人,若你以感觉型的方式对他说话,慢吞吞而且不时停顿地说出你的想法,怕不把他急死才怪。所以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说话,对方说话速度快,你得跟他一样快,对方说话声调高,你得和他一样高,对方说话时常停顿,你得和他一样也时常停顿,你能做到这点对你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的建立将有莫大的收益。

2.模仿对方的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脸部表情、呼吸的模仿是最能帮助你进入他人频道及建立亲切感的有效方式。当你和他人谈话沟通时,你模仿他们的站姿或坐姿,他们的手和肩的摆放姿势,他们的举止。时常有许多人在交谈时,惯用某些手势,你也时常使用这些对方惯用的手势来做表达,他们耸肩伸颈,你也耸肩伸颈,他的脸部有何表情时,你也和他一样。你这么做可能自己一开始会觉得幼稚或不习惯。但当你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时,你可知会发生什么结果吗?对方会莫名奇妙地觉得开始喜欢你、接纳你,他们会自动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而且觉得和你一见如故。但在这种模仿的过程中,要注意别去模仿他人的缺陷,若她是八字脚,你就千万别去模仿她走路的样子。

要模仿一个人时,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弹性,同时唯一能让你熟练的方式就是通过练习,在一开始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呼吸时,你会觉得非常不自在,同时做得不好或不像,这是必然的现象,不过当你练习得够多够久后,你会对人生理上的变动特别敏锐,这时你甚至不必刻意地去模仿他人的生理状态,便能自然地做出和对方相同的动作、表情和呼吸来,当你到了这种地步时,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3.跟随和引导。

模仿是具有转移性的,你若一开始跟随和模仿他人的文字、声音、肢体动作,当你一旦进入对方的频道后,你便从跟随的地位转换成带领的地位,这时你可以不必再去模仿他的说话及动作,而以王者的方式改变自己的语气及动作,这时对方将会不知不觉随你而变,你先藉由模仿来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建立亲和力,随后便可借助这个亲和力来引导对方的行为,一旦你可以引导对方时,你便已发挥了潜意识说服的能力了,这时你会发现对方特别容易认可和接受你的想法和意见。

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如何运用沟通的技巧,在文字、声音、肢体语言各方面都能运用仿效的方式来进入他人的频道,与他人做有效的沟通。如果你想成为一流的沟通者,你必须学会如何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用他人的频道和他人沟通是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表现。你能和他人沟通,你便能发挥你的影响力去影响他人,成为一个领导者,让他人跟随你;你若不能和他人沟通,你就只能受那些具有沟通能力的人的影响,成为他们的跟随者,要做哪一种人你得自己决定。

学会建立密切关系的诀窍

在认识初期,交际双方都希望尽快消除生疏感,缩短相互间的感情距离,建立融洽的关系。所以不断地密切加强双方的关系才是人际关系稳定的保障。

1.通过亲戚、老乡关系来拉近距离。

由于亲戚、老乡这类较为亲密的关系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使交际双方易于建立信任感。特别是突然得知面前的陌生人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更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故而,若得知与对方有这类关系,寒暄之后,不妨直接讲出,这样很容易拉近两人的距离,使人有一见如故之感。现在许多大学里面,都存在一些老乡会、联谊会等组织,这些老乡会、联谊会就是通过老乡关系把同一地方的学生召集在一块,组织起来。同时也通过老乡会来相互帮助、联络感情、加强交流。从人的心理上来讲,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排他性”,而对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往往不自觉地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因而在交谈中这类关系的点出就使对方意识到两人其实很“近”。这样,无论对方的地位在你上或你下,都能较好地形成坦诚相谈的气氛,打通初次见面由于生疏造成的心理上的“防线”。

2.以感谢方式来加强感情。

一个同学在跟一个高年级学生接触时的头一句话就是:“开学时就是你帮我安置床铺的。”“是吗?”那个同学惊喜地说。接着两人的话题就打开了,气氛顿时也热乎了许多。那个高年级同学的确帮过我们许多人,不过开学初人多事杂,他也记不得了。而我这个同学则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这些,给对方很大的惊喜,也使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一层。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对自己无意识中给别人很大的帮助感到高兴。见面时若能不失时机地点出,无疑能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因此,初次见到曾帮过自己的人时,不妨当面讲出,一方面向对方表示了谢意,另外无形中也加深了两人的感情。

3.从对方的外貌谈起。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相貌或多或少地在意,恰当地从外貌谈起就是一种很不错的交际方式。有个善于交际的朋友在认识一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时,很巧妙地把话题引向这个新朋友的相貌上。“你太像我的一个表兄了,刚才差点把你当作他,你们俩都是高个头,白净脸,有一种沉稳之气……穿的衣服也太像了,深蓝色的西服……我真有点分不出你们俩了。”“真的?”这个新朋友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当然,他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朋友谈话的灵活性。他把对方和自己的表兄并提,无形中就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接着在叙说两人相貌时,又巧妙地给对方以很大的赞扬,因而使这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也动了心,愿意与其倾心交谈。

4.剖析对方的名字来引起对方的兴趣。

名字不仅是一种代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人的象征。初次见面时能说出对方的名字已经不错了,若再对对方的名字进行恰当的剖析,就更上一层楼。譬如一个叫“建领”的朋友,你可以谐音地称道:“高屋建瓴,顺江而下,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谓意味深远呀!”对一位叫“细生”的朋友,可随口吟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者用一种算命者的口吻剖析其姓名,引出大富大贵、前途无量之类的话,这也未尝不可。总之,适当地围绕对方的姓名来称赞对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平稳度过磨合期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变迁。从学校到单位,从此地到彼地,从旧环境到新环境,每个人都少不了这样的经历。每有这种变迁,你都面临着一个陌生的交际空间,要涉足一个新的交际圈,要重构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段时间就是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在这个磨合期,如果你处之不当,就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处之得当,你就会很快融入其中。如何有效地度过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呢?

1.摆正自己的新位置。

每个人在交际中都有相应的位置,这是交际规律的反映,也是社会规范的要求。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交际位置,在交际圈中必然显得唐突、冒失、蹩脚,也会受到社会群体的责怪、怨愤、抵触、嘲弄、打击。交际关系复杂多变,交际者难以一眼看清,不易正确把握。自己在交际圈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如何调整好自身位置?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面对新环境、新朋友,第一步你要好好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确定好以什么面孔、怎样的交际基调进入新的交际角色。某重点中学试行校长负责制,在上级的支持下从普通中学调配三名骨干教师充实师资力量。这三名教师到新单位时,都有这样的困惑:新单位是重点学校,是保持一个骨干教师的姿态呢?还是表现出调入教师的谦恭?其中的分寸不好把握。黄老师我行我素,保持本色,结果新同事嘲讽其“不知天高地厚”。束老师一改往日孤傲性格,待人唯唯诺诺,谦虚恭谨,结果不仅让人看轻他,还有人怀疑他的能力。只有张老师洞察交际环境,不动声色,妙得自然,不断调适自己的交际位置,不仅很快进入了新角色,还很快赢得了同事的尊重。摆正自己的新位置,是一个精深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成功的。这其中需要交际悟性,需要良好的心理素养。保持平常心往往在自己的位置调适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2.采取沉稳简约的姿态。

磨合期是一个双方逐步熟悉,互相适应,彼此认同、接受的过程。人与人的差异情形万千,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你作为一个新面孔,在进入陌生的交际领域的时候,一开始就无所顾忌、目空一切、张牙舞爪,是无法与他人磨合的。这似乎是外向性格者、青年人常有的现象,也是应该克服的问题。采取沉稳简约的交际姿态才是适宜的,有助于实现你与新环境的磨合。这是一个以静观动的方法,在你自我保留节制中,你会对新的交际环境作一个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把握,从而有针对性有实效地实现与新环境的契合和交融。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更积极有效的技巧。那所重点中学专为调入的三名教师开了个欢迎会,气氛十分热烈。这所学校的老师表现出很好的素质,唱念做打、弹拉说唱,样样像模像样。热情的老师们当然不会冷落新来的教师,纷纷要他们“来一个”。黄老师坐不住了,操起乐器,亮起嗓子,摆开把式,真刀实枪地拿出了看家本领,将其才华横溢的本色表现得一览无余。张老师在这种气氛中安然地欣赏着别人的表演,在大家再三“起哄”下才慢条斯理地开始诗朗诵,刚念了四句,就躬身“谢幕”了,怎么着也不愿“出丑”了。张老师的做法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整坛醋不晃”的感觉,大家都对他产生了好感。

3.保持适当的距离。

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通常是表现在人际距离上的。双方关系亲密,相互间距离较近;双方关系疏冷,相互间距离较远。与新同事新朋友初处,彼此还不熟识、不了解,关系刚刚形成,距离自然是较大的。你若生硬地去与人亲近,则有违交际规律,对方不仅不会做出友好表示,还会产生反感情绪。这种适得其反的效果,会把你置于被动地位。保持适当的距离,能给对方冷静地观察你、认识你的机会。你们会在逐步熟悉和了解中,实现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你们的关系慢慢亲密了,彼此的距离就会悄然隐去。保持距离重在适当,掌握在对方认可接受的范围内,并能有效地促使双方互相吸引。束老师到了新学校一开始就想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见到每一位教职工都做出亲热的表示。有时他还装出很随意的样子,大方地到陌生老师家拿这拿那,结果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很令人讨厌的角色。黄老师则正好与束老师相反,对任何人都昂然相对,拒人于千里之外。还是张老师做得合适,把自己的热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显得自然得当。

4.有效地实现角色转换。

变换了生活空间,人的社会角色会随之改变。若心态调整不过来,行为不能重新校正,你就无法适应新环境,左右碰壁,别人也会对你产生诸多误解和非议,你就难免成为一个与新环境格格不入的人。人是能动的,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应主动适应新环境,没有理由要求新环境去迁就你个人。所以进行角色转换应是一种自动行为,而且尤其应在“平稳”二字上下些工夫,实现角色适时适当的成功转换,将自己完完整整、及时可靠地变成新环境中的新成员。张老师是一位语文教师,在普通中学时年年高三把关,到了重点中学,情形不一样了。这里出类拔萃的教师很多,高三把关自然没有张老师的份。即使你有绝顶能耐,别人也有个认识的过程。所以张老师想得很开,不像黄老师那样去争去吵,而是要求带高一。他这一合情合理的做法,是基于对自己价值重估、角色校正的基础上的,结果他再次赢得了人们的好感。而黄老师那有欠斟酌的举动,让领导和同事产生了误解。

5.培养交际能力。

交际的最高境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吸引,难舍难分。寻求磨合途径当然要在这方面想办法。一个人在交际中形成对别人的吸引力表现为他的交际魅力。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体,包括人的形象、知识、品德、能力、语言、幽默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一个充满交际魅力的人,别人会主动亲近他、接受他、适应他,人际之间的差异、矛盾会得到有效消除,人际关系磨合会呈水到渠成之势。所以面对新环境、新朋友,主要的还是培育出自己独特的交际魅力,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交际环境,给自己带来一个理想的交际地位。黄老师和束老师起初的交际情况并不美妙。由于准备不足,调控失当,在新学校并没有有效打开局面,有不少教职工对他们有误解。但他俩到底是骨干教师,在一些方面颇具独到之处。比如束老师书法堪称一绝,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表演书法绝技,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这给束老师增添了不少交际光环。再如黄老师很会说笑话,别看他平日趾高气扬的样子,但他在三人一堆五人一伙中,三言两语便会把人逗得忍俊不禁。不知不觉中,大家都忘了他的傲慢劲,对他渐生好感。现在束老师和黄老师都与张老师一样度过了与新同事的磨合期,成为新学校中受欢迎的教师。最近张老师还因群众关系好,业务能力强,被提拔为副校长,成为一个令人信服敬重的人。

建立私人之间的信任

我们来看麦克·汉纳是如何结交上他的克里夫兰公交公司中的一个司机的。

乘车时,为了能跟司机聊天,汉纳总喜欢坐在靠近驾驶室的地方,所以,他几乎认识公司的每位司机。

可彼得·考克斯却总是不喜欢和他说话。

一次,汉纳在游泳时不幸摔伤了。不久,他已经能在一根木棍的帮助下撑着上车了。这一次,他得到了考克斯的祝福,祝贺他不用使用两支拐杖。这就让汉纳有机会跟他聊天了。他就把他所遭遇的意外详细地告诉了考克斯。考克斯自己说,他当时的仪态“特别友爱,他讲得很详细,就像我是他的一个十分亲密的朋友一样……无论雇员的地位如何,在自己的雇员面前,他总是很轻松,说话也很随和”。

汉纳手下的员工对汉纳的人格魅力的认同使25年间公司从未发生过一次罢工风潮,并是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汉纳的待人方法:汉纳以一些出人意料的信任去笼络他人。

我们明白,通常情况下,这种私人之间的信任最能激发人们的“自尊心”。这种信任可以让他人觉得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此外,当我们只为使自己心境平和,就把自己的事情倾诉给他人之时,同时,我们也就使他人承担了一种责任——有时候,这还是一个让他必须去担负的责任,他得承受这种责任的考验。

因此,当我们向他人倾诉之时,当我们像汉纳一样用我们的坦诚、直爽、信任去与对方交流之时,我们就使对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这是大人物常用的策略。

1924年,当查尔斯·道斯为了自己的竞选而去新英格兰做巡回演讲时,对于那些他不认识的新闻记者,他所做的第一步就是竭尽所能地和他们交谈。他坦率地讲了很多笑话,还有他参战时的一些可信而有趣的故事。他以这种方式让记者们明白,对于他们的评判能力,他是抱着绝对信任的态度的。

还有一个比上面的策略更为简单的,却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满足他人的自尊心的方法,那就是:向人表示自己诚挚的敬意。

劳伦斯主教有一张罗斯福总统在应用这种策略时的特写照片,同时,我们还要展示一张卡伯特·洛奇的照片以兹对照。

劳伦斯主教说:“当他们站在一起接受人们的致意之时,细心的人们就会看出他们的差别,洛奇脸上的笑容总是很勉强,他尽他那洁癖所允许的最大限度跟那些鞋匠和农夫们打着招呼,与人们‘热烈地’地握手,然后,为了修饰这样虚伪的集会,他再说几句冠冕堂皇的套话。而罗斯福却肯定会先环视一下四周,然后再走上前去,像见到了久违了的老朋友一样,与每个陌生人打着招呼。他的谈话技巧是那样的高超,使人们都以为自己就是总统经常惦念的人。”

因此,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愉快地回忆罗斯福那著名的特别的发音。我们经常会对那些表示出他见到我们真的特别高兴的人感到特别亲热!反之,我们也会对那些以一种冷淡而随便的态度来跟我们打招呼的人感到非常失望。

可是,我们在生活中遇见他人时,不也总是忽略向他人表达出我们的喜悦之情吗?

罗斯福却从未犯过这种错误。像他这样的大人物都是利用诚恳而热情的招呼这个简单的方法来赢得朋友的。

在自己的事业刚刚起步时,撒莫尔·夫克兰就发现了这个策略。年轻时,他做过车床工。有一次,法庭命他必须偿还4000元的债务,这让他很是惭愧。可是,一个叫希林的、与他只是点头之交的犹太衣料商却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惊喜,希林主动提出替他担这笔为数不小的债务。接受了希林的帮助后,夫克兰问这位商人为何要帮助他。希林说,在艾尔土那城中,只有三四个人肯在街上和他很热情地交谈,而夫克兰就是其中之一。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满足他人自尊心的根本原则就是:表示我们对他们十分在意,对他们的事情也确实抱有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