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4 社交基础:逐步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1 / 1)

丰富的人缘资源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需要你不断地进行构建。构建人缘基础时,你必须拥有尊重、宽容、幽默、关爱、助人、善心、仁义、谦虚、赞美、倾听、诚信等一系列的利器,并加以良好的运用,方可让自己左右逢源、顺风得水、游刃自如,不然的话,你就会处处受阻和受挫。

尊重:与他人交际的原则

孟德斯鸠说:人生而平等,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没有权力借后天的给予对别人颐指气使,也没有理由为后天的际遇而自怨自艾。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这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姿态,也是为人的原则之一。

玛丽·凯是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成名之前曾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整天的销售练习,很渴望能和销售经理握握手。那位经理刚刚作了一篇十分鼓舞士气的演讲。玛丽在队伍里整整排了三个小时,好不容易轮到她和那位经理见面。但遗憾的是,那位经理根本没有拿正眼看她,只是从她的肩膀上方望过去,看看队伍还有多长,甚至根本没有察觉到他要与玛丽握手。玛丽等了三个小时,就获得了这样的接待!她觉得人格上受到了侮辱,面子受到了伤害。于是她立志做一个经理:“如果有一天人们排队来和我握手,我将给每一个来到我面前的人全然的注意——不管我当时多么疲劳!”

后来,玛丽·凯的愿望真的成为了现实。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妆品公司终于成为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企业,也有很多的慕名者来找她握手,她确实始终坚持以前曾发过的誓言。她说:“我有很多次站在长长的队伍前,与各种人士作长达数小时的握手,一旦感觉疲劳了,我总是想起自己从前排队和那位经理握手的情形,一想起他不正眼瞧我给我带来的伤害,我立即打起精神,直视握手者的眼睛,尽可能地说些比较亲近的话……”

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这不仅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其实,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天晚上,闲着无事的艾森豪威尔在营帐外散步。他看见一个士兵正在营帐背后黯然神伤,便走了过去。“嗨,看来我们是同命相连啊,我的心情也特别不好,我们可以走走吗?”士兵看到艾森豪威尔的突然出现原本很紧张,可万万没想到这位尊敬的将军竟在他最需要朋友倾诉的时候会来邀他散步。自然他感到万分荣幸,当然他们的谈话也很放松。用这位士兵的话说:“那天晚上他不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我也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小兵,我们是无所不谈的朋友。”正是那次谈话,使这个一向都很悲观的士兵乐观了起来,在以后的战斗中显示了出奇的英勇。

英国前女王维多利亚作为英国皇权至高无上的拥有者,一向都很傲慢。一次,在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发生激烈口角的时候,也流露出了居高临下的语气,伤害了亲王作为男性的尊严。为了表示不满,亲王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并把门紧紧地关了起来。几分钟之后,有人来敲门了。

“谁?”亲王气呼呼道。

“我,快给英国女王开门。”维多利亚依旧傲慢地回答。

阿尔伯特一听,心里就不大受用,更别说开门了。隔了许久,敲门声再次响起,但这次温柔了许多,还听到一个声音轻轻地说道:“阿尔伯特,是我,维多利亚,你的妻子。”

房门打开了,怨气全消的阿尔伯特站在门口,两个人终于重修旧好。

维多利亚女王把宫廷里的那一套架势拿到两个人的世界来显示显然是错的。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原本就很敏感,任何一点点异常的举动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在矮个子面前别说短话。处于高位的人要照顾底下人的情绪,同时,处于卑微地位的人们更应树立起自尊自强的信念。因为很多时候,如果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话,又怎么能让别人看起你呢?

几年前,一家日本公司里,中国员工因工作权益问题与日方老板发生了冲突,而且愈演愈烈,最后愤怒如一头母狮的女老板提出要当事人向她下跪以示悔悟和赔礼道歉,否则就要当事人扛起行李走人。很多工人在老板的**威下屈服了,弯下了他们那一双双本已习惯站着工作的双膝。正当女老板用她那傲慢而又洋洋自得的眼睛逡视着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却笔挺地站到了她的面前。“为什么不跪?”女老板咆哮着,“因为你没有权力那样做!”中国小伙子以一种愤怒而又傲不可侵的目光逼视着她。“在这里你必须听我的,不然就滚!”女老板气急败坏地将手中的文件夹狠狠地摔到了桌上。就这样,这个年仅20几岁的郑州小伙子当日就被开除了。

记得当时这次事件在国内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几乎全国所有的媒体都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甚至有些大学和其他机构还就此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学习和研讨。就这件事本身而言,除了民族情绪外的作用外,还有一些更为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做人的尊严。那个小伙子之所以被人崇拜,被人颂扬,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捍卫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自己做人的尊严。

松下幸之助在给他的员工培训时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没志气。人须自重,尔后为他人所重。应该让人在你的行为中看到你堂堂正正的人格。”当然,自重并不仅在于不自卑,也在于不要在行为中玷污甚至丧失人格。

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复杂的生活方式、金钱物质的刺激都可能使这件事情发生。缺乏自重的人也许会以为他个人赢得了许多东西,但他却丢掉了最根本的,那就是他自己。说到行为的分寸,我们大家的体会就更多了。真理哪怕是只超过一小步,都是谬误。

著名的成功学者戴尔·卡耐基在谈到人际交往时也曾提道: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人际关系谨小慎微、过于敏感的人,对他人批评过分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过分自夸的人等,都影响与人交往。卡耐基曾指出:“指责和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防卫,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批评也很危险,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到他自己认为重要的感觉,还会激起他的怨恨。”所以,他建议不要指责别人,而要:“尝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揣摩他为什么做出他做的事情。这比批评更有益处和趣味,并且可以培养同情、容忍和仁慈。”

富兰克林说他做外交官成功的秘诀是:“尊重任何交往对象。我不会说任何人的缺点,我只说我认识的每一个人的优点。”

宽容:人际关系和谐的法宝

宽容是在人际交往中持以包容,宽厚的态度。宽容,视之为美德,是人格中闪闪发光的一束。宽容,就是容忍别人不经意的触犯,包括态度上的不恭谨,接受和自己观念相左的意见,常常想到他人的优点等等,如此为人处世。宽容,体谅,在许多时候是非常需要的。有了它,就可以在许多时候互相通融,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在稳定中更加密切。

但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看到一些朋友,常常会利用大家的宽容,误用宽容。他们总是要指责别人不喜欢自己的缺点,比如粗暴,惰性与狭隘,甚至不讲道理和不讲卫生。别人凭什么要喜欢你的缺点呢?为什么不改正自己的缺点之后再让别人喜欢呢?特别是,当一个人侵害了另一个人的利益之后,对方一定会批评和反击,这时候别指望别人对你能有所宽容。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如果认为别人都会宽容自己,视别人的感受为无物,无异于给自己开了一张胡作非为的通行证。如此久了,一定会碰壁,一定得不到宽容。宽容常常是这样发生的:你对别人宽容,别人再以同样的态度对你。但这是有限度的,如果提前透支了别人的善意,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宽容。

“骄傲是骄傲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样的话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行得通的!

古人教导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如履薄冰,要谨言慎行,说的也许就是不要指望别人无端宽恕自己的过失。过失就是过失,即使别人宽容,也不能说它就不是过失。一个好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人好,二是原谅别人的缺失。然而人好是根基,而且只有“好人”才有权利对别人采取“恕道”。假如一个人不怎么好,太毛躁,太缺乏诚信,即使别人因为不屑和善良时时宽容你,终究还是会陷入不被宽容的境地。更多的时候,不要太指望别人来宽容自己,而应该学会宽容别人。

胸襟开阔者能成大事,大度者精神舒畅,生活也会轻松愉快。多一份宽容的胸襟,就会促使很多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宽容的一种境界。拥有了一颗宽容的心,就拥有了无法比拟的人格魅力,就拥有温暖的阳光,拥有了永远的晴天,也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宽容是大家心向往之的境界,但有时候,也不能只想着去宽容别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是一个宽容者应该有的品质。除了宽容,敢言也是一种美德。

在人际关系这张网中,我们挣扎着,奋斗着,跟人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我们在指望别人对自己的友谊和友好,更要宽容别人对自己的不公和打击。

幽默:吸引人的磁石

丘吉尔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有一次,著名作家萧伯纳的戏剧要在剧院上演,萧伯纳给丘吉尔寄了两张门票,并附上一张字条说:“请带上一个朋友来看新剧的首场演出,如果你有一个朋友的话!”对于萧伯纳的嘲讽,丘吉尔并没有生气,他也给萧伯纳回了封信,“现在太忙,不能去看首场演出,请给我第二场的门票,如果有第二场的话。”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受人们爱戴的首相之一,这当然是由于他的丰功伟绩,但恐怕和他平易近人的幽默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交际的技巧,幽默能提升你的个人魅力,让你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人。

笑和幽默是人类独有的特质。一个善于说笑与幽默的人,常给朋友带来无比的欢乐,并且在与人交往中增加魅力,备受欢迎。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谈吐中机智诙谐、懂得自嘲、引人发笑,我们都可以说他是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而能善用比喻,将有趣的故事导入主题时,更能令人印象深刻。

马克·吐温说:“幽默是真理的轻松面。”的确,幽默不是“正面的说理”,而是“侧面的笑谈”,使人在哈哈一笑之时,能了解人生的哲理。

有些“名嘴”,并不是因为他演讲的内容有多好,而是因为他有幽默感,让全场笑声不断,虽然演讲没什么内容,但大家也不太去计较,反而因为有那“名嘴”的演讲,必定准时“报到”。

在餐桌上,有幽默感的人可带动全场的气氛,给聚餐留下令人愉快的回忆,而这位有幽默感的人也必定成为聚餐中的主角,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还有一个可能——以后常会有人请他吃饭。

官员或企业主管若有幽默感,也可在无形之中增添凝聚力,化解不必要的纷争,并且为自己塑造亲和的形象。

除此以外,有幽默感的人还能巧妙地处理各种尴尬的场面,给人们带来欢乐。

有一个从俄亥俄州来的人拜访林肯总统时,外面正有一队士兵停在门外,等候林肯训话。林肯请这位朋友随他外出,并继续和他交谈。但是,当他们行至走廊时,军队齐声欢呼起来。那位朋友这时应该识趣地退开,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于是,一位副官走到那人面前,嘱咐他退后几步。他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失态,窘得满脸通红。但是,林肯却立即微笑说:“我的朋友,你得知道他们也许分辨不出谁是总统呢!”在那难堪的一瞬间,林肯用他的幽默化解了这一窘迫的局面。

从前有一位画商拿着毕加索早期的画作,请求他鉴定是不是他画的。毕加索瞄了一眼,说道:“这是一幅假画。”画商大吃一惊,支吾地问:“这难道不是你画的吗?”“是啊!这是我亲自作的假画!”毕加索不慌不忙地说。

其实,每个人都可变得幽默,它不是天才、高智商、喜剧演员的专利品。只要你常看一些笑话故事、歇后语,学习让嘴角向上翘,换个新鲜角度欣赏事物,必可找回幽默和学会幽默。

不过,幽默虽好,但使用不当却会毁坏你的形象,因此一定要掌握技巧:

1.不要随意幽默。幽默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运用的,应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条件下发挥幽默。例如:在一个正式的会议上,当别人发言时,你突然冒出一两句逗人的话,也许大家都被你的幽默逗笑了,但发言的那个人肯定认为你不尊重他,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

2.幽默要高雅才好。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开玩笑时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结果弄得大家不欢而散,影响了彼此的感情。

3.不幽默时无需硬要幽默。如果当时的条件并不具备,你却要尽力表现出幽默,其结果必定是勉为其难,这会令彼此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幽默是引力强大的磁铁,有了幽默你就可以把周围的人都吸进你的磁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人缘好的人,如果你想增添自己的魅力,那就培养一点幽默感,做一个幽默之人吧!

关爱:受他人欢迎的关键

王乔心宽体胖,整天乐呵呵,朋友们都亲热地称呼他为“胖哥”。胖哥是某单位的司机,没权没势,可大家就是喜欢他、尊重他,有人开玩笑地问胖哥身上是不是装了磁石,不然为什么这么吸引大家呢!胖哥哈哈一笑,“就是有人缘!大家对我好,你羡慕了!”其实胖哥之所以人缘好,都是靠他自己的友善换来的。他的好朋友没考上大学,闹着要投河,胖哥一下子请了十天假陪着他,劝说他,等朋友精神好转后,又开车带着朋友散心,终于使朋友转变了想法。同事小姜的父亲骨折住院,胖哥把小姜的家务事整个包了下来,还专门为小姜父亲炖了鸡汤送到医院,每隔两天还要代替小姜护理老人。领导大赵做买卖赔了一笔,大赵心烦意乱,大赵妻子寻死觅活,胖哥又充当了调解人,终于劝得这对夫妻和好如初……胖哥对每个人都那么关爱友善,而大家回报给他的则是爱戴支持。

人格优美、性情温和的人,往往到处能得他人的欢迎,也能处处得到他人的扶助。有些商人虽然没有雄厚的资本,却能吸引很多顾客,他们的事业与那些资本雄厚但缺少吸引力的人相比,进展必定更为显著。

与人交往,如果你能处处表现出关爱别人的精神,乐于助人,那么就能使自己犹如磁石一般,吸引众多的朋友。而一个只肯为自己打算的人,到处会受人鄙弃。

慷慨与宽宏大量,也是获得朋友的要素。一个宽容大度的慷慨者,常能赢得人心。

与人交往时,还应说他人爱听的话,在谈话和做事过程中,要赞扬他人的长处,而不去揭露他人的短处。那种习惯轻视他人、喜欢寻找他人缺点的人,是不可信赖的人,也不值得结交。

轻视与嫉妒他人往往是一个人心胸狭窄、思想不健全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思想浅薄与狭隘的表现,这种人非但不能认识他人的长处,更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而有着健全的思想、对人宽宏大量的人,非但能够认识他人的长处,更能发现自己的短处。

吸引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使自己对他的事情很关心、很感兴趣。但你不能做作,你必须真诚地关心别人,对别人感兴趣。

好多人之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为他们的心灵与外界是隔绝的,他们只专注于自己。与外界隔绝,久而久之,便足以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

有一个人,几乎人人都不欢迎他,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他参加一个公众集会,人人见了他都退避三舍。所以,当别人互相寒暄谈笑、其乐融融之时,他一个人独处在屋中的一个角落。即使偶然被人家注意,片刻之后,他也依旧孤独地坐在一边。像这类人好似冰块一样,好似没有吸引力的磁石。

这个人之所以不受欢迎,在他自己看来乃是一个谜,他具有很大的才能,又是个勤勉努力的人。他在每天工作完毕后,也喜欢混在同伴中寻快乐。但他往往只顾到自己的乐趣,而常常给人以难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远之。

但他绝未想到,他不受欢迎最关键的原因乃在于他的自私心理,自私乃是他不能赢得人心的主要障碍。他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及他人。他竟然一刻也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搁起,来谈谈他人的事情。每当与别人谈话,他总是要把谈话的中心,集中在自身或自己的业务上。

一个人如果只顾自己,只为自己打算,那么就没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会使别人对他感到厌恶,就没有一个人喜欢与他结交往来。

如果一个人真正对他人感兴趣,便有吸引他人的力量。而且对他人吸引力的大小,与对他人所感兴趣的程度成正比。怎样才能对他人感兴趣呢?主要是要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推己及人,给他人以深切的同情。

其实,人生最大的目标,并不应该在于谋生赚钱,更要把我们内在的力量、我们的美德发扬出来。这样,我们就自然会具有吸引他人的力量。

一个人要真正吸引他人,应该具有种种良好的德行,自私、卑鄙、嫉妒都不能赢得人心;非但不能赢得人心,还会处处不受人们的欢迎。

一个只想着自己,对他人缺少关心的人,就会缺少吸引朋友的磁力,这样的人将会失掉生活中的很多乐趣。如果他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有人缘的人的话,那就要改变冷漠的做人态度,多关心关心别人。

助人:欲求人助的前提

人们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和接纳,这里的诀窍无他,只有这样一句话:“欲求人助,先要助人。”

许多人都晓得小说《牛虻》中的主人公牛虻。他在飘泊于天涯海角,经受各种可怕的折磨以后,侥幸参加了一支法国人组织的赴南美探险队。由于他被折磨得不像人样,腿也瘸了,在探险队里又是一个低人一等的翻译,所以几乎全队人都对他持怀疑和鄙视的态度。可是后来,牛虻赢得了全队人的尊敬和信任。靠什么呢?

有一个队友只身离开营地,遇到一只美洲狮,正在生命系于一发之际,随其后悄悄保护他的牛虻挺身而出,击毙狮子救出了队友。牛虻在长期流浪中得了一种危险的病症,探险途中突然发作,但他以极大的毅力抑制着剧烈的病痛,强制自己不呻吟、不喊叫,以免使队友们为他担忧。有两个对牛虻持有敌意的队友打死了土著民族的一只“神鹰”,激起了土著人的震怒,要对探险队进行毁灭性的报复。危急时刻,牛虻不计前嫌,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和土人谈判,靠机智和勇敢达成了和解……于是,牛虻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牛虻之所以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自己的态度,是什么力量起了作用?答案是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牺牲自己、救护别人的崇高精神和行为。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曾写给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一封信,那是他妻子和儿子到他疗养的小岛来看望他之后。儿子在岛上小住时,曾在窗前种了许多花。高尔基写道:“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动身以后在岛上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的话可谓至理名言。要想使人需要你,首先你要帮助他人,使他人由于你而愉快。这里还有一个反面案例。有一个农民费尽千辛万苦,找来些优质西瓜种子,并把它们种了下去。邻人知道后,纷纷来打听优质种子的来源。农民怕大家都种出优质西瓜后,自己有了竞争对手,于是便拒绝了。邻居们只好种上以前的种子。到了夏天,这个农民满以为自己会丰收,结果却发现自己收获的仍是劣质西瓜,比邻居的强不了多少。农民非常困惑,他为此请教了二位专家。专家说:“因为你的西瓜授的仍是邻人劣质西瓜的花粉。”

人们往往会嘲笑这个瓜农,可他们中很多人却也犯着同样的错误,唯恐自己吃亏,不愿帮助他人。其实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与周围的事物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联系和影响,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感恩、回报,是人的本性。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人如果获得了别人物质上、思想上的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危难之时、危险之处的帮助,那么他将终生不忘,感激不尽。一旦帮助过他的你反过来需要他的支持和帮助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

善心:给予更多就会收获更多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他的学生们:“人生在世,最需要做的是哪件事?”答案有许多,但只有一位学生回答道:“培养一颗善心!”哲学家说:“是这样的。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东西。因为有善心的人,对于自己总能自安自足;对于他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可亲的朋友。总之,他能去做一切于己于人都适宜的事。”

虽然我们给予他人以爱、同情和鼓励,我们本身却并未因为给予而有所损失,反而会由于给予而获得更多。我们把爱、同情和善意给人愈多,我们所能收回的爱、同情和善意也就愈多。

有一天,上帝对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他们进入了一个房间,看到许多人正在围着一只煮食的大锅坐着,他们眼睛直呆呆地望着大锅,又饿又失望。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只汤匙,只因为汤匙的柄太长,所以食物没法儿送到自己的嘴里。

“来,现在我带你去看看天堂。”上帝又带教士进入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跟上个房间的情景一模一样,也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口正在煮食的锅坐着,他们的汤匙柄跟刚才的那群人的一样长。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又吃又喝,有说有笑。

教士看完这个房间,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情景,这个房间的人快乐,而那个房间的人却愁眉不展呢?”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到,这个房间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吗?”

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人活在世上要学会分享与给予,养成互爱互助的行为。那群吝啬鬼宁愿自己饿死,也不愿去喂对方,正像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把爱拿走,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了。”而天堂里的人们却知道“施恩于人共分享,献花者手中留余香”的道理。

有一个50岁的女人,丈夫去世不久,儿子又坠机身亡,她被悲伤和自怜的感情所包围,久而久之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好心的邻居劝她去做些能使别人快乐的事。可是,50岁的她能做些什么呢?她过去喜欢养花,自从丈夫和儿子去世后,花园都荒芜了。她听了邻居的劝告后,开始整修花园,撒下种子,施肥灌水,花园里很快就开出鲜艳的花朵。从此,她每隔几天就将亲手栽培的鲜花送给附近医院里的病人。她给医院里的病人送去了温馨,换来了一声声的感激话。那些美好的话语轻柔地流入她的心田,治愈了她的忧郁症。她还经常收到病愈者寄来的贺年卡、感谢信,这些卡片和信帮助她消除了孤独感,使她重新获得了人生的喜悦。

所以,无论一个人的生活多么平凡,即便生理上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应该学会这个精神处方——多想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

使别人快乐,同时你也会得到快乐;相反,如果你总是误解别人、埋怨别人,那么你得到的也只会是误解和愤怒。“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的距离并不是那么大,相异的观点并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观点反而居多。你也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

使别人快乐,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个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上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我手里提着灯笼,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你如果觉得自己孤寂,或者觉得道路艰险,那你就该每天都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这样你定会逢凶化吉、因祸得福,快乐就会飞到你的身边,使你远离痛苦与烦恼。因为你在送别人一束玫瑰的时候,自己手中也留下了持久的芳香。

仁义:赢得他人支持的基础

在一个寒冷的深夜,纽约的一条不是很繁华的道路上已经几乎没有车辆行驶。这时从街中心的地下管道洞内钻出一位衣着笔挺的人来,路旁的一个行人十分狐疑,他上前想看个究竟,一看却怔住了,他认出这钻出来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电话业巨头、密歇根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福拉多!

原来福拉多是因为地下管道内有两名接线工在紧急施工,福拉多特意去表示慰问。福拉多被称作“十万人的好友”,他与他的同事、下属、顾客,乃至竞争对手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位富有人情味的企业巨子,事业如日中天。

可以说福拉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他的好人缘,他用自己富有人情味的领导,赢得了同仁的赞誉和支持。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你身边的同仁就是不能缺少的靠山。敬人者,人皆敬之;爱人者,人皆爱之。只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你的同仁就能够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为自己增加一个可以同甘苦、谋事业的坚强靠山。古代做大事、成大业的人,也都是以心换心,才得到了无数同仁的支持,并依靠他们的力量,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三国时,刘备为了避免与曹操几十万大军交战,便弃樊城,带领百姓向江陵进发,在当阳长坂坡与曹操的追兵展开血战,赵云为救刘备妻儿单枪匹马,突出重围,历尽艰险,终于来到了刘备的面前。

当时刘备正在距离长坂桥二十余里的地方和众人在树下休息,赵云看到刘备便立即下马“伏地而泣”,而“玄德亦泣”。赵云不顾自己的疲惫,气喘吁吁地对刘备说:“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脱险。”说着,想起来怀中的公子刚刚还在哭,现在怎么没了动静,便急忙解开来看,原来阿斗正睡着还没有醒。于是赵云欣喜地说:“幸得公子无恙!”便双手递给刘备。刘备接过孩子,扔在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看到刘备如此,连忙从地上抱起阿斗,泣对刘备说:“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虽然人们对刘备掷阿斗一事历来颇有争议。无论是刘备故意作态给别人看,以笼络周围将土的心;还是他真的爱将胜于爱子,但阿斗的确是赵云从地上抱起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刘备当时是轻父子情,重君臣心的。

他对赵云的感激怜爱之心溢于言表,赵云也由此更加坚定了为刘备效力的决心。正是刘备对于将士有着感恩之情,他的周围才聚集了赵云、张飞、关羽、诸葛孔明这些才华横溢的杰出人土,成为他振兴大业的有力依靠。

同时,刘备还懂得安抚民心,实施“仁政”。刘备在与川军的斗争中,树起免死旗,收降川兵,又谕众降兵“愿降者充军,不愿者放回”,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这样一来反而使得人心向之,川军不战而溃。当军队进入成都时,百姓“香花灯烛,迎门而接”。正是因为刘备对百姓施行了仁政,才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将士的爱戴,从而顺利地占领了成都。

刘备之所以能在三分天下后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以一颗仁义之心换得了同仁对他的支持与感恩,使他得以依靠同仁的力量而成就自己的事业。不仅在古代社会如此,在当今的社会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与人相互支撑”也是社会生活以及同仁间关系的法则。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罗尼克认为,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通过六道关门,在20岁至30岁是第二道关口——脱颖而出。这期间,多数人投入可观的时间,动脑筋钻研业务,和别人比高低,希望能得到好声誉。然而,有些人为了使自己凸显出来,便会经常地批评别人,贬低别人,对别人不信任;称赞自己,把功劳归于自己。

这样,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合作。甚至不得不与其他人处于对抗之中,也就失去了在群体中的地位。这些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好感,难于与他人合作。因此,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同事的接纳和合作,常常失去晋升的机会,这样的人也难于获得成功。

谦虚:使人更容易接近

谦虚是人的美德,谦虚能够使人更容易接近,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想建立人际关系一定要“谦”字当头,如果太狂妄自负,那只能使你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没有一个朋友的可悲下场。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谦虚呢?

首先,在交际中不能目中无人。在任何时候,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人都不会得到他人喜欢。搭建关系,受人喜欢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谦虚,也就是学会尊重他人。

年轻时候的富兰克林,非常的骄傲自大,而且言行简直就是不可一世,无论到哪里都显得咄咄逼人。造成他这个坏脾气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对他太纵容了,从来都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做出训斥。不过他父亲的一位挚友倒是看不下去了,有一天,把他叫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语气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么骄傲的言论。你的朋友们也会远远地避开你,免得他们会受你一肚子的冤枉气。如果你还这样下去,那么你从此就不能交到好朋友,你也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半点知识了。再说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才是那么一点点,这样是不行的”。

听了这一番话后富兰克林大受感动,他也看清楚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决定从此要痛改前非,在处事待人的时候处处都改用研究的态度,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了,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不久后,他便从一个受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变成了一个到处受人欢迎和爱戴的人际交往高手。

试想如果富兰克林没有接受意见改变自己的毛病,仍然是一意孤行,说起话来还是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么他的结果一定不堪设想。

南朝时的开国良将冯道根,在梁武帝最初举兵时,冯道根受命为先锋,立了大功。每次征伐取得胜利之后,他从不自吹自擂。

东汉初时的名将冯异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功勋,然而他在每次战争后,总独自躲在大树下,而不像其他人那样聚在一处争说自己的功劳,因而他赢得了“大树将军”的美称。梁国的宰相沈约对梁武帝称赞冯道根说:“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功劳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抹杀不掉,自己的吹嘘也终是徒劳。

实际上也是这样,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最终还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那些继承了谦虚美德的老实人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所津津乐道。

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了一场激战后,南军败得溃不成军,李将军也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受审,签订降约。格兰特将军在这次胜利后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很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了,但是他的态度仍旧是那么镇定。他仍旧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那套军服,腰间还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远远的比不上他呀!”

他说他能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都是因为偶然的机会造成的。他说:“我们能够取得这次胜利是因为我们运气好,当时敌方军队在弗吉尼亚,几乎天天都遇到阴雨,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在泥泞中作战。然而,我们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非常方便我们行军,我们就是因为幸运才取得胜利的。”

赞美:事业成功的阶梯

根据美国《幸福》杂志下属的名人研究会研究的结果表明:人际关系的顺畅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而赞美别人是处世交际最关键的课程。如果你懂得如何去赞美别人,再加上你聪明的脑袋,还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就等于事业成功了一半。从很大意义上讲,学会赞美他人是事业成功的阶梯。

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可以搞好你的人际关系,使你在事业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赞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有效的感情投资。当然,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对领导的赞美,能使领导心情愉悦,对你越发重视;对同事的赞美,能够联络感情,增强团队精神,在合作中更加愉快;对下属的赞美,能使你赢得下属的敬重,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从而更好地协助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对自己生意伙伴的赞美则会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果你是一个商人,学会赞美你的顾客,则会拥有更高的顾客回头率。一位精明的售衣商往往会说:“太太真是好眼光,这是我们这里最新潮的款式,穿在太太身上,太太一定会更加漂亮。”几句话,这位太太肯定眉开眼笑,马上开包拿钱。美国的商界奇才鲍罗齐就曾说过:“赞美你的顾客比赞美你的商品更重要,因为让你的顾客高兴你就成功了一半。”

赞美对于你的家人、朋友同样重要,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则万事兴旺。作为父母,适当地赞美自己的孩子,可以使孩子更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另外,朋友之间适当的赞美也是必不可少的。朋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没有朋友的生活等于死亡。”而朋友之间相互赞美是朋友产生的前提之一,因为既然成为朋友,就一定有双方相互欣赏的一面。

学会真诚的赞美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同时它也是衡量现代人素质的一个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交际水平的标准。学会真诚的赞美是性情修养的需要,有助于使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同时,赞美别人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因为压力而产生动力。因为你赞美别人就意味着你肯定了他人的优点与成绩,相对应的是,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人只有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某一个班上有两个同学同名同姓,其中一个成绩特别好,而另一个同学则成绩平平,一天,成绩一般的那个同学对成绩好的那个同学说:“我俩姓名一个样儿,而你的成绩却每次都高我一大截,我真是打心眼儿里佩服你。”不过,后来这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变压力为动力,最终还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学会赞美别人,可以给你带来远见卓识,可以让你拥有宽广的胸怀,这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备的性格和修养。同时学会赞美别人,可以使你获得真挚的友情,可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此路不通还可以走彼路。赞美人还可以使自己产生压力感和紧迫感,从而成为进步的动力。如果你学会了赞美别人,你就拥有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出生于美国的平民家庭,先后从事过多项职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弃商从政,198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里根在78岁生日时对记者说:“在我14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对我说,千万别忘了发现别人的长处,多说别人的好话。从此以后,我牢记这句话,甚至在梦里也不忘赞美别人。可以说是我的母亲塑造了我的一生。”里根总统的话再次证明了一点:学会赞美他人是你成功的阶梯。

倾听:了解他人的良方

在沟通中,有时倾听对方比倾吐自己更重要,它是了解他人的良方。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人际关系》一书中,叙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一次,卡耐基同一位名人在晚餐会上交谈。席间,卡耐基自始至终只是充当了一个听名人讲话的角色。事后,名人却向晚餐会的主持者赞扬说“卡耐基是一个非常善于交谈的人”。得知此事后,卡耐基不禁大吃一惊说:“我只是很认真地在听他讲话而已。”

富有魅力的人大多是善于倾听他人讲话的人。真正善听人言者比起善言者更能感动对方,更能唤起对方的亲近感。

平日我们也常听到有人抱怨,或者我们自己也一直在抱怨:“为什么表达自己是那样的难。我总是那么笨嘴笨舌的,不善言谈,所以无法很好地与别人相处,人际关系也就总处理不好。”我想还是请你仔细地品味一下卡耐基的这段小故事吧。

不善言谈的人,亦是不善倾听他人言谈的人。因为他在交往中过于在意自己的行为,总是不断地惦念着:一定不能让对方笑话自己,要把话说得漂亮些,否则就得不到对方的认同。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说的话达不到那种理想程度而感到十分苦闷。这样,当然也就不会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说的话了,免不了忽视了对方,很难真正在听别人讲话,而只是随便地点头附和,心不在焉地听听而已,有时甚至不等对方把一段话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自己说了起来。这是一种只要求对方听自己说话的单方面的交谈方式。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自我张扬的时代,即人人都想张扬自我的时代。假如人人都要张扬自我,自然就没有人会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言谈了。

日本长谷川町子先生画的著名漫画作品《恶老婆子》中,有这样一幅画。有一恶老婆子闯进别人家里进行偷盗。她先把那家的儿媳妇绑起来,然后手持菜刀威胁她说:“照我说的去做!”对此,内白则云:“我家的儿媳妇一点都不听我的话!”这幅画非常准确地把握了当今的社会状况。

实际上,在今天大多数人只知一味地张扬自我,而真心诚意地倾听对方陈述的人已很少见了。正因为如此,刚才提及的卡耐基的那种善听人言的优点才是最值得称道的。

下面介绍一个在工作上成功地发挥善听人言的例子。M小姐在某保险公司从事外勤工作已近20年了,是个经验非常丰富的行家。就是在公司众多外勤人员中,她的成绩也一直是出类拔萃的。她在劝客户上保险时不采用劝说的方法,这正是与其他外勤人员的不同之处。后者通常的做法是在客户面前摆上好几本小册子,然后向他们说明到期时间和应收金额,并口若悬河地以一种非常熟练的语调反复地讲述客户在投保后,将能得到多大的好处。

而M小姐却与此相反,这样的话一句也不说。她总是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说起,稍许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无知和失败的体会。原对劝说投保一事而素存戒心的对方因为她谈的是自己喜欢的话题,这样便在无意中跟她谈了起来。之后她总是听着,并为对方的讲述而感到钦佩和惊叹。对方却不知不觉地倾吐了内心的烦恼,谈了自己对将来的理想和希望。M小姐依然还是专心地听着。直到最后,M小姐才主动地说出投保的想法:“这么说,还需要适当地投保啊!”

M小姐是一个善听人言的高手。不过,在此可以断言的是:她并不是因为生意上的缘故而装出一副倾听对方言谈的样子的。与此相反,M小姐在这段时间里甚至忘记了工作,诚心诚意、极其认真地听对方讲话。也正因为如此,对方才会对她敞开心扉,吐露真情。即便在旁人看来,他们之间的对话像是单方面的,但实际上,这二人进行着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要做一个善听人言者,这比任何一个雄辩者都更要吸引人,同时也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做到倾听对方呢?

要专心。倾听时要精神集中,神情专注。为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要多与对方交流目光,别人讲话时要适时点头,并发出“是”、“对”、“哦”等应答。但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也不要随便插话,若非插话不可,要先向对方表示抱歉,并征得对方的同意,如“对不起,我可以提个问题吗”或“请允许我打断一下”。

要虚心。交谈中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即使你不同意别人的看法,也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如确有必要,需等人家讲完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方还没有充分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的时候,不要轻易表态,乱下断语,也不要挑剔批评。否则会让人感到你有一种优越感,影响交谈的进行。

要耐心。交谈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会因为对方过长的发言或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而感到厌烦,这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使之表露出来,要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这是对讲话人的尊重。特别是对方有意见的时候,要耐心倾听,给对方提供宣泄自己不满的机会,这样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距离:形成良好关系的秘决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

有两只小刺猬,尽管躲在洞里,也尽量蜷缩着身子,但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仍然被冻得瑟瑟发抖。就在它们感觉快要被冻僵的时候,其中的一只刺猬忽然灵机一动,向另外一只建议道:“我们靠紧一点,或许身上的热量会散发得慢一点。”另外一只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它们开始了尝试。但没想到的是,由于它们靠得太近,它们身上的刺刺到了对方。

虽然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由于它们在被对方刺痛的同时,也确实感觉到了来自对方的温暖,所以它们没有气馁,又重新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这一次,为了避免伤害对方,它们开始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靠近,最后,它们成功了。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感觉到对方的温暖,又刚好刺不着对方。

就这样,它们平安地度过了那个极度寒冷的冬天。

人与人的相处其实就像故事中的刺猬一样,离太远了不行,所以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朋友;但离太近了也不行,太近了常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对方。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亲密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很要好的朋友常常会因为一点点小问题反目成仇,几十年的夫妻有时竟然在转瞬间就各奔东西。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

很简单,就是人们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的确,尽管我们都有着美好的愿望,都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但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记住“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

我的一个朋友曾向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他说:“上个月,我的大学同学进辉因为生意失败缺钱周转,我把所能资助他的五万元钱拿出来借给他。进辉很感动,他知道我是倾囊相助,所以,他每晚都会打电话来大吐苦水。我每天下班很晚回家后,还要花两三个小时陪他聊天解闷,说完他的事,他又开始说我家的事,而且上上下下的事他都不免要评论几句,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要打听。开始,我觉得他心情不好,只要他问起,我都或多或少地说两句。可有一天我回家很晚,他和我妻子也絮絮叨叨地说了从我嘴里听说的我家的事,害得妻子以为我对她有意见。更糟糕的是,他在半夜三更会来找我,让我陪他去酒吧,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我再也无法忍受了,妻子、孩子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对我牢骚满腹。我觉得我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我已自身难保了,再也没精力帮他了。”

每个人都需要自由的空间,进辉的错误就在于挤占了他人的心理领地。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人际交往中双方所保持的空间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研究发现,亲密关系(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间)的距离为18英寸,个人关系(朋友、熟人间)的距离一般为1.5~4英尺,社会关系(一般认识者之间)一般为4~12英尺,公共关系(陌生人、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为12~25英尺。

当然,我们不需要太过拘泥于某些数据,事实上我们也很难在人际交往中做得那么精确,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基本的原则,学会如何把握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块心理空间。人们总以为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不应当有什么隐私可言,其实越是亲密的人之间越是要相互尊重隐私。

这种尊重表现为不随便打听、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也不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隐私。过度的自我暴露虽不存在打听别人隐私的问题,却存在向对方靠得太近的问题,容易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

其次,要有容纳意识。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过分挑剔的人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最后,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距离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阻隔,彼此间有了距离;一旦把距离缩短,重新相聚,双方的感情得到最充分的宣泄,这时,距离就成了情感的添加剂。可见,有时距离的存在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应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足显自己的坦**,但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种下祸根,这就不是明智之举了。

诚信:赢得高朋满座的资本

诚信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夫妻、朋友还是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讲求的都是真情流露,这是建立在真诚表达、无欲无求的基础之上的。

诚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资本。一个人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做买卖,卖得越多,留下的也就越少。我们只有事事以“信”为重,才会有“信”满天下的那一天,到时,我们的人缘也会遍布天下。

如果你能够凭着诚信,让别人在心里承认你、信任你,那么你就有了交天下友的巨大资本。

赢得高朋满座,首先要对别人讲诚信,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之结为朋友。只要你学会了讲究诚信,其所带来的收益要比获得千万财富更足以自豪。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懂得诚信对于人们建筑人缘的重要意义。大多数的人都无意中在自己拓展人缘的路上设置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他们因不守诚信常常使一些有意和他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墨子云:“言不信者,行不果。”所有这些无不强调了诚信是一种承诺、一种保证、一种真诚,讲诚信就是一诺千金。

英国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用过的盘子一定要刷七次。有一次一个在校学生在酒店做临时雇员,开始很认真,每个盘子都刷七次,后来他感到厌烦,开始刷五次,之后又改为刷三次,始终没有人发现他的偷懒行为。终于,有一天老板在检查工作时,发现了他的这种不讲诚信、不按规矩做事的行为,便将其解雇了。这个雇员想去其他地方洗盘子,可是他不讲诚信的事传得到处都知道,以致其他酒店也不聘他!当一个人不讲诚信时,他失去的不仅仅是朋友,还有事业,可见诚信对于人何等重要。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中,“诚信”二字的分量可谓沉甸甸的。因为讲诚信,刘备充分信任、重用诸葛亮,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样因为讲诚信,诸葛亮知恩图报,辅助后主,力保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因为讲诚信,关羽铭记“桃园结义”的誓言,“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到刘备身边。人们崇拜诸葛亮,敬仰关羽,就是崇拜、敬仰他们这种恪守诚信的可贵品质。

一些年轻人认为:一个人的诚信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一个人有钱、有雄厚资本,就象征着有诚信。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讲诚信在于身体力行,一个人是否讲诚信不取决于他的财富,而取决于他对待别人是否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

不管在哪个时代,人们都不能离群索居。人和人之间要有顺畅的交流、沟通,彼此寻求寄托与抚慰,这是对个体存在的承认,更是对生存状态的肯定。而彼此认同的产生其实就是一个彼此信任、互相接纳、多元包容的过程。作为社会的最小个体,我们不能强求别人守承诺,但我们自己要能做到真诚守信,信任他人。

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要获得别人的情感认同,不断取得信任,就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从小事做起,友善待人。要知道,不管时代怎么变,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不会变,也不能变。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了大量著名人物之后指出,一个人要走向成功或走向健康的个性有八条途径,其中两条是与诚信相关。如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要隐瞒,在许多问题上反躬自问都意味着承担责任。诚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潜在力量,它将使你与众多的人建立起密切和谐的关系,为生活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信,诚也”,指的就是心口合一。一个人必须先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然后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中国历来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的说法,指的就是做人要重诺言、守信用。

一个讲诚信的人,他的自我是纯真的、稳定的、健康的,体现出一种理想的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为他人所信赖。率真是真诚的另外一种重要的品质,它指的是一个人能如实地展现自己,不自欺欺人,这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自尊自重。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对自己要诚实,才不会对任何人欺诈。”因而,真诚和守信用是一个人自尊自重的表现。

一个人诚实守信与否,涉及他是否有自尊自重的素质。西塞罗说:“没有诚信,哪来尊严。”诚信的人必然能够得到他人诚信的回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先要以诚待人、相信他人,这应当是交友处世的第一原则。要知道:“隐瞒真实,就是欺骗自己。”至于他人会对我们怎样,那是另外一回事。

诚信的基础是信用。诚信就像是一辆直通车,选择的是沟通心灵距离的最佳路径,唤起的是一种大家发自肺腑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在这个时代,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李嘉诚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一个诚信的人,他的一生将因此拥有更多人缘,更多成功的机会,从而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