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难成林,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与个人的幸福,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与帮助,离不开对人缘资源的积累和经营。要想事事有人帮,处处有人扶,就必须经营和管理好爱人、同学、朋友、亲戚、老乡、上司、同事、下属、老师、近邻等宝贵资源,使他们成为你奋勇前进的可靠力量。
爱人:事业与生活的坚强后盾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爱人,是男人一生中事业和生活的坚强后盾,是一个人拥有的最稳定和最可靠的人缘资源。
2007年9月初,李安导演的《色·戒》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2006年他导演的《断背山》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3项大奖。在李安成功的背后,有一位默默支持他的妻子林惠嘉。李安笑称自己是“妻管严”,他这位大导演是被妻子“**”出来的。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湾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岁考入台湾艺专戏剧电影系,21岁赴美国留学,进入伊利诺大学学习戏剧导演。
1978年的一个夏日,李安参加留学生聚会,认识了台湾留学生林惠嘉,她与李安在同一所大学攻读生物学硕士。随着频繁的交往,他们相爱了。1983年,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984年,李安拍出了毕业作品《分界线》,此片获得了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和最佳导演奖,李安也顺利地拿到了硕士学位。
但李安却找不到适合美国的剧本,他只好每天把自己关在家中,看书、看碟、写剧本。那时,林惠嘉的工作是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并不是很高,两个儿子也相继出生了,家里的经济显得非常紧张。为了多挣钱,林惠嘉总是申请加班,自己省吃俭用。
李安不想看到妻子这么辛苦,便想出去打工挣钱。妻子对他说:“我们是夫妻,我为你做这些是心甘情愿的。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绝不能放弃啊!”
有了妻子做坚强的后盾,李安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创作中。1990年,李安经过六年的思考、沉淀、创作,终于完成了反映一家台湾人在纽约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剧本《推手》。该剧本获得了台湾优秀剧作奖,李安得到了40万元的奖金,并赢得了执导这部影片的机会。
1992年,影片《推手》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八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李安一举成名。接着,又陆续导演了与《推手》并称“父亲三部曲”的《喜宴》《饮食男女》。《喜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饮食男女》更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
李安终于在国际影坛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内心非常感激妻子。每次获奖后,他都郑重地将奖杯递到妻子的面前说:“这奖杯属于你,谢谢你!”
看到李安整天被鲜花、掌声、荣誉包围,林惠嘉把李安摆在家中的各种奖杯收了起来。
李安明白了妻子的良苦用心,如果换了别的女人,可能巴不得到处炫耀呢,而妻子是那么的睿智,知道怎样才是对丈夫最好的帮助。他对妻子说:“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我一定会给你捧回一座奥斯卡金像奖的。”
1995年,李安执导了第一部英语片《理智与情感》。由于是第一次执导英语片,李安心里很没有底。林惠嘉在百忙之中认真通读了原著,以一个女性的视角给李安提了许多建议。晚上,他们经常会讨论至深夜,李安从妻子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启发。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等奖项。接着,他又陆续拍摄了《冰风暴》《与魔鬼共骑》两部英语片,获得了诸多奖项,奠定了他在好莱坞A级导演的地位。
1999年,台湾中影公司总经理徐功立力邀李安执导武侠片《卧虎藏龙》。李安从未导过武侠片,林惠嘉鼓励他说:“谁都有第一次,你不尝试,怎么就认定自己不行呢?我相信你,你能行的。”林惠嘉还特意找来了大量国内外的武侠片,陪着李安一起观看,边看边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李安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和拍摄中,为了不让他分心,林惠嘉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务。李安到大陆拍摄后,她更是几乎天天给他打电话,除了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外,还听他倾诉遇到的不顺心的事,然后耐心地帮他化解。
1999年夏天,林惠嘉利用假期带着两个儿子从美国飞到大陆去探班。
《卧虎藏龙》大获成功,在全球得到了2.28亿美元的票房。2001年,该片获得了第58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美国导演协会奖、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奖等奖项。在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当李安接过最佳导演奖时,激动地说:“此时,我的惊喜之情难以形容。我要感谢我强悍的太太,她是《卧虎藏龙》里除了碧眼狐狸之外所有女角的典范……她虽然没有女主角俞秀莲漂亮,但有她的坚毅,并有玉娇龙离经叛道的个性,没有她我今天不可能站在这个领奖台上。”
《卧虎藏龙》的成功,让李安名声大震,他被更大的荣誉包围了。他整天都忙于应付采访、做节目及各种活动的邀请,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林惠嘉和他郑重地谈了一次话,她对丈夫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现在,你还没有达到目标,再这样下去,你就无法兑现对我的承诺了。”妻子的话让李安深深触动了,他觉得妻子总能把事情看得很透,分析得很到位。
为了兑现对妻子的承诺,李安开始了新的探索。2002年,他执导了耗资1.5亿美元的科幻片《绿巨人》。影片上演后,虽然票房不错,但却招来了一片骂声。许多媒体都对他冷嘲热讽,说李安根本不会拍科幻片,拍得四不像。
一直顺风顺水、生活在荣誉赞美中的李安,一下子被击蒙了。看到丈夫丧失了自信,林惠嘉非常焦急。她找来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将肯定李安的报道一一剪下来。为了让李安心情好起来,林惠嘉拉着他去旅游、散步,甚至拉着他一起去买菜,一起下厨房。她不断地鼓励他,让李安终于从低迷中走了出来。
经过两年的等待、寻觅,李安终于等来了《断背山》。为了力挺丈夫,在《断背山》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一向不爱出头露面的林惠嘉带着两个儿子出现了。
《断背山》倾注了李安全部的心血。2005年9月,《断背山》获得了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紧接着又获得了第63届金球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2006年3月,《断背山》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李安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2007年4月,李安当选为美国《时代》杂志2006年度的风云人物,位居娱乐界之首。2007年9月初,李安导演的《色·戒》又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而李安现在对荣誉已经看得很淡了,他说:“我最盼望的就是能和妻子在一起,被她**,那真是一种幸福。”
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就必须好好地对待自己最可靠和最坚定的人缘资源——爱人。
同学:最纯洁的友谊
一转跟,姜雷已经毕业四年多了,在三年的东奔西跑之后,终于在北京某公司做了一个业务员。这年7月,他奉命去上海联系一项业务,到了那儿以后才发现,对方公司的客户经理汪某正是自己的大学同学。姜雷很高兴,心想看在老同学面上,对方怎么也会照顾着点。谁知汪某对他却并不热络,根本没有一点照顾他的意思,这让姜雷又怨又气。两个星期后,姜雷回到了北京,逢人就说同学关系靠不上,他不知道汪某也在对别人说“就是一个大学同学,毕业以后从来都没跟我联系过,要办事时想到我了!我又不是垫脚石,用得着时搬过来,用不着就踢过去!”
姜雷平时不注意维护同学关系,结果在需要同学帮忙时碰了钉子。这并不奇怪,你与老同学在分开后不相来往,有事时再去找人家,人家怎么会乐于帮忙呢?同学关系是朋友关系中最重要、最得力的一种,所以平时你一定要注意与同学保持联系、密切往来,这样在你需要的时候才能借上力。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这其实是很错误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为同学,实是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这不是多此一举,而实属必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是会有很大好处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许是你所未想到的。
三国时蜀的创建者刘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是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刘备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儿,在这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但是,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他不再读书后,仍回家继续侍奉自己的老母亲,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天下形势,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成功,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情若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就带起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所带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他一人逃脱,被石全给藏了起来,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了。
那么怎样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呢?
要保持良好的同窗友谊,你必须跟你现有的同学们经常保持联系。有空就给远在异地的同学们打打电话,通通信,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点时间绝对不能节省。碰上同学们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也得写信或托人带点什么,不然,怎么算得上同窗情谊?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而当听到同学家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日尽管因工作忙、学习重没有很多时间来往,但有困难时鼎力相助或打声招呼,才显出你们间的深厚情谊来。“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关键时刻拉人一把,别人会铭记在心。
另外,常常保持联系对你自己会有许多好处。和同学经常联系、谈心,一旦你碰上什么事情,如找工作、找对象等,听听同学的意见,或者找他们帮忙,对你是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如果平时没有联系,有困难时找上门去,别人是不会帮助的。
朋友间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通过多次见面和接触来加深相互关系。原则上要求和对方直接接触,只要有见面的机会,就应该积极和对方接触。遇到到某地旅游,可以去找找当地认识的同学,遇到去同学公司附近的地方出差的机会时,最好去见见对方,加深双方之间的关系,哪怕只有短短的五分钟。除了运用这种直接接近对方的方法外,有时利用书信等方法也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不管是不是星期日还是节日,看准对方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不失为一种间接接近对方的好方法。
“我在附近有点事,顺便过来拜访一下。”说完,把在附近商店买的礼物拿出来送给对方家人,最好动作迅速点,节省时间,然后托对方的家人转告:“上次托我办的事,我正努力办,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按期完成。”拜访结束后应尽早把事情进展情况向对方汇报一下。拜访时,无论对方家人多么客气邀你喝茶,你都不应坐下来当真喝起来,因为你的拜访只是一种表示敬意的形式。再者如果时间太长,会被对方家人看出是有意而来,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结束拜访。用间接方法给对方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直接寄到对方的公司,最好寄到他家里。一定要千方百计弄清对方的住址,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给对方同学的妻子赠送她喜欢的礼品。这样可以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也可以间接赢得对方的信赖。
谁没有几位昔日同窗,说不定你们当年纯洁的友谊还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白白浪费掉了。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努力地开发和使用这种关系,这样你的人缘会越来越好。
朋友:人缘的基础
古言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能得一知己,死而无憾”。鲁迅先生也发出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都是说明知己朋友难觅。这样是不是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味强调交友的审慎,认为这个也不可靠,那个也信不过呢?当然不是,人既然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与共、患难不移的朋友,也要善于和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交朋友。
广泛交友、同心同德、和平共处,是恢复人类本性的具体象征。而谈到兄弟般的友谊,则是男**往中最亲密的形式。它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之后,便有着坚实的基础。它具有亲密的兄弟之情和友爱的同胞之谊。任何一方都可以己之长,对另一方进行不客气的指导和批评,也由衷地为对方的进步和成功而欢欣鼓舞。当一方感觉不适,举止失当,或感情脆弱时,则马上从另一方得到同情、忠告和鼓励。对方则立刻会冷静下来,仿佛注入了新养料和血液。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知己朋友都能够同甘共苦。朋友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竞争,一个人的成功,就是两个人的胜利。
当今为人处世者既要广泛交友,又要慎重选择。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还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略小节,取其大,就是不斤斤计较,而要从大处着眼。看人首先看大节,不是盯住对方的缺点错误不放,而是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人。如果不能略其小,取其大,就不能与人为善,也就不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可能把朋友推开,就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唐代画家吴道子出身贫寒,后被唐明皇召入宫中做供奉,与将军裴曼、长史张旭结交为友。在洛阳,裴曼请吴道子到天宫寺作画,并厚赠金帛,吴道子婉言谢绝,只求观赏裴曼的剑术。于是裴曼拔剑起舞,吴道子“观其壮气”奋笔挥毫,写出了绝妙的草书。这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结交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朋友,有时也能相得益彰。
朋友间不应以金钱财物为重,而要以道义相交、气味相投、志趣相通为重。朋友间还应抛弃庸俗的恶习,不要把友谊沉浸在利己主义的杯水中;让友谊的春风扫**掉那些阴霾污浊之气,将清新自然吸进每个人的心田。
亲戚:最具亲密性的人缘
俗话说,“是亲三分向”。亲戚之间大都是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关系的亲密性。这种亲属关系是提供精神、物质帮助的源头,是一种长期持续、永久性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人们都具有与亲属保持联系的义务。在平常保持好亲戚关系密切,在困难时期,求助亲戚才最有利。
亲戚“不走不新”,“常走常新”,这是中国人一贯的观点。只有经常的礼尚往来,才能沟通联系,深化感情,密切亲戚关系。
有人说:“我不缺吃不少穿,亲戚间何必要常联系找麻烦呢?”此话不对,纯洁挚密的亲戚关系是一种人情味较浓的人际关系,不能蒙上庸俗的面纱。只有在亲近、挚密、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诚的关系;如果彼此间少了经常性的走动,那就可能会出现“远亲不如近邻”的局面了。
“常来常往”,首先表现在一个“往”字。这个意思就是说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到亲戚家走走、看看,聊聊家常,联络联络感情,这样是非常有益的。
常“往”对于亲戚关系非常重要,但有一点,就是千万不可有贫富贵贱之分,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较高而不常“往”亲戚家。否则,亲戚就会对你冷眼相待,那时再想搞好亲戚关系,就难上加难了。
亲戚与亲戚来往,除了一个“往”字,还要一个“来”字。它的意思是除了经常到亲戚家走动外,自身也要经常性地邀请亲戚们到家里做客。利用自己的空间与亲戚联络感情,做一回主人,热情款待他们,让他们有一种自己家的感觉,那么时间一久,亲戚之间的关系会处得异常融洽。
也许,就是如此平常的“常来常往”,才会在以后的关键时刻,得到亲戚的一臂之力。所以,不要以为“常来常往”是没用的,不必要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于情、于理都要掌握运用这个技巧。
老乡: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有很重的乡土意识。住在某一地区的人们往往会受那个地区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人情,从而孕育出绚丽多姿的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其中包括语言、服饰、生活方式等等。各地区的文化往往成为那个地区人们生命力、凝聚力、亲和力的纽带。
当你身处异地,忽然发现自己土生土长,萦绕在耳边十几年的方言和交往方式失去了交流的功能时,你才会深刻体会到自己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再也不能用以前的那一套去和周围的人相处了。这时,你必须“脱胎换骨”。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当我们在异地碰上老乡时,共同的乡土文化会立刻把我们靠拢在一起。用自己的方言谈起家乡的山水人物,那是多么美好的交流时刻!所以,利用老乡关系建立人缘是很自然的事。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乡情本身便带有“亲情”性质或“亲情”意味,故谓之“乡亲”。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言:“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可以说是街坊、邻里,还有亲属;扩大一点,就是“步里”;再扩大一些,同一县,甚至同一省,都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感情自然非比寻常。
因此,中国的老乡关系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
如此看来,如何搞好老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几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东西,也许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前途,那么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就不可忽视它。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际关系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在外地的某一区域,能与众多老乡取得联系的最佳方式当然是同乡会。在同乡会中站稳了脚跟,跟其他老乡关系处得不错,那就等于交结了一个关系网络。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个关系网络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不容你有半点忽视。
所以,结交好老乡关系,对于帮助我们办事,作用不可低估。
上司:决定你前途和命运的人
在一个单位里,与上司关系融洽,对你的身心和前途有极大的影响,所以你要学会与上司相处的艺术。
恰当处理与上司的关系,能博得上司的好感、赏识和帮助,有利于自己做好工作,取得进步。那么,怎样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呢?
1.虚心请教。
当上司取得了丰功伟绩的时候,他周围有的是赞美声和一张张笑脸。作为下属的你如果也去这么做,就不会引起上司的特别注意。因此,明智的做法是虚心请教。你可以恭恭敬敬地掏出笔记本和钢笔,真心诚意地请他指出你应该如何努力,也可以谈论上司值得骄傲的东西,向他取经。这样做会引起他的好感,使他认为你是一个对他真心钦佩、虚心学习、很有发展前途的人。
2.热心帮助。
上司也有上司的苦恼,他们可能会因为工作头绪繁多而忙得焦头烂额,可能会因为事业发展阻力太大而停滞不前,可能会因为家庭纠纷而沮丧不已。大多数下属遇到这种情况会表现出逃避的姿态,他们觉得上司办不了,自己也帮不了。其实,只要你说出一句“我来帮帮你”的话语,上司就可能感激不已。
3.真心仰慕。
有的上司公心很强,即使是对自己的至交、亲戚,在生活上可以互相帮助,但在工作上却与其他下属一视同仁。他们对于下属,不论是谁,有功绩就奖励,有过失就惩罚,决不颠倒是非,不分黑白。对这种类型的上司,要真心仰慕,除了处处尊敬、维护外,还应和他保持经常的联络。这种上司往往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一些亲朋好友却不理解,他们经常会感到寂寞。因此,作为下属的你就要多和他联系。当面汇报也好,电话请示也好,平时探望也好,都会使他高兴。如果你这样做了,并且不存偏见,那一定会得到很大的益处。
4.找准恭维点。
有些上司自恃头脑聪明,交际广泛,或者背景深厚,往往认定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从而趾高气扬,骄傲自满,甚至目空一切,飞扬拔扈。对于这样的上司要适度恭维。由于他们喜欢旁人对他歌功颂德,反感对其批评指责,甚至厌恶那些对他们的“功”、“德”毫无反应的人,所以,对他们不恭维不好,恭维过度也不好。所以在恭维时,要找准确实需要增光添彩的“闪光点”,人都是有优缺点的,最好郑重地讲给第三者听。这样,不管是当着上司的面,还是在上司的背后讲,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5.积极靠拢。
有的上司在官场上一帆风顺,他们从一个级别晋升为一个较高级别,甚至越级提拔,往往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他们之所以提拔快,往往是因为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或者能力特强,或者功绩卓著等等。他们对待下属往往有这样的心理:一是敢于提拔,二是乐于提拔,三是对于需要提拔的下属也有苛刻的要求。因此,对这类上司要积极靠拢,诚恳地和他们作思想上的交流,认认真真地执行他们所作出的决定,严格地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办事。
6.心怀崇敬。
有的上司对部下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发现下属存在缺点,就会对其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甚至一点也不照顾下属的面子。对于这样的上司要心怀崇敬,不可因为受到批评,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批评,而对上司心存不满。如果误解了上司的批评,就等于把“宝石”当成了“石头”。心怀崇敬,就是要觉得上司是非常高大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这样在与上司的相处中,一定会让上司感到高兴,一定会让自己得到益处。
7.拥护尊重。
有些上司能力平平、成绩寥寥,没有引以自豪的地方。但不要因此认为这样的上司就是不中用的人,他一定是有某种优点,所以他的上司才会提拔他。总之,不论他是否值得你敬佩,你都必须拥护他。这种类型的上司心里,会强烈地希望得到部下的拥护。如果下属们能够对外宣传上司的优点,一旦风声传到了他的耳中,他就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关心部下。
8.周到加细致。
有的上司人情味很浓,他们能够想到下属的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从而悄无声息地为其办好入托手续;他们能够体察到下属的家务会很繁忙,从而坚决地让下属回家料理家务,而由自己承担沉重的工作任务。人情味浓的上司心思细致,在他们手下工作要周到细致,与其相处不可忽视每一个细节,不可少做每一件应该做的事。这样长久下去,不仅会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也会得到上司的称赞。
客户:企业生存的基础
客户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客户,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每一个现代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客户的重要性,与客户建立友好的关系可以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成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是搞好关系的前提要与客户建立友好的关系,就应该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客户满意是客户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客户抱怨投诉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也不一定表明客户很满意。即使规定的客户要求符合并满足客户的愿望,也不一定就能确保客户很满意,因为客户满意是通过对产品的可感知的质量与他的期望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只有当客户感受到的质量满足或超越了他的期望值时,客户才会感到满意。对客户投诉处理的态度也是能决定客户满意与否的因素之一,质量总是有波动的,一旦发生了质量问题,遭到客户的投诉,如果企业能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那还是能得到客户满意的。
为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企业应当对客户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为了解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企业要定期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可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交货期、产品价格等方面,并可征询客户对企业与同行竞争对手之间的感觉,向客户征求要求企业改进的建议。对各客户返回的满意度调查表,要进行统计分类,对不足的地方,要寻求改进的方法,做得好的地方,要继续保持。只有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争取超越客户的期望,对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取得客户的信任,才能赢得客户的满意,获得更大的利润。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自己从众多同行中胜出,获得更大的利润。
为增强客户的满意,同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不断提出新要求并持续改进,使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不断进步,同时向国际先进的同行企业学习,并逐步缩短差距,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赢得更多客户,获取更多利润。
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通过确定与自身资源、能力相匹配的客户需求定位,然后采取措施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创造客户价值的增值中,保持与客户的长期友好关系,使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
同事:对工作和生活有益的人缘
在三角债严重时期,有家公司欠一家工厂的一大笔资金迟迟不还,工厂几次派人交涉都无结果,后来使出“撒手锏”——把人缘好的人事科长魏某用上。
魏某先不着急去找欠债公司的经理刘某,而是打算先与对方建立私交。于是他多方了解刘某的年龄、性格等等,得知刘某并非还不了钱,而是希望拖延一天是一天,不想那么快还钱;刘某的儿子刚考上重点大学,刘某爱好广泛,特别喜欢书法,而且造诣颇深,在刘某家里还挂着他自己写的一些字画。魏某得知这些情况后,对催债成竹在胸,已有全盘统筹规划。
魏某打电话与刘某约定某日晚上将登门拜访。魏某如期赴约,来到刘家就问寒问暖,极其热情,似乎久别重逢,他乡遇故知。落座后,魏某只字不提债务,反而和刘某聊起了家常,问及家中儿女几个、现在境况如何,刘某一一予以回答,当说到儿子刚考上某重点大学时,刘某脸上泛起了层层笑意。这怎能逃过魏某锐利的眼睛。魏某说自己也有一个儿子,快高三了,可惜不成器,学习不好,魏某言语间流露出对刘某有如此上进的儿子的羡慕之情,并耐心向刘某讨教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刘某对此深有感触,侃侃而谈,极尽父母对儿子的拳拳教诲之心和望子成龙的期盼,魏某不时对刘某的某些观点表示赞同,大发感慨。魏某似乎不经意地抬了一下头,盯着墙上的书法,口中赞叹了几声,然后转过头来问刘某,这是谁的墨宝?刘某连说:“过奖过奖”,这是他自己的作品。魏某又夸了几句,便说自己也酷爱书法,想请刘某指点一二。刘某看来了同行就更来劲了。两人愈谈愈投机,感情升温。在适当的时候,魏某委婉地说工厂目前十分困难,请刘某考虑一下债务问题,刘某欣然同意。第二天,魏某得胜回朝,追回了巨额的欠款。
魏某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朋友,在广泛而亲切的交谈中,很自然地得到了对方的支持,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说不定还多了一个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好朋友呢。其实工作中也可以建立私人友谊,那样一来不但能够避免尴尬生硬的工作场面,还能够在松弛的状态下拉近彼此的距离,对提高你做事的效率大有帮助。
一位刚刚调换到新部门供职的年轻人很希望一开始就同他的新上司搞好关系,于是频频拜访之。不料新上司由于同年轻人的旧上司关系不好,由此“厌乌及屋”,每次都借故避而不见或只是打哈哈,不肯放松谈话的语气。有一次年轻人注意到上司挂在衣架上的明尼苏达垒球队的帽子和办公室周围摆设的这个球队的衣服和用品,他便决定冒险一试。“我必须给你看一样东西,你会认为值得的。”他对上司说,并站起来,伸手到腰问抓住短裤的弹性腰带,并解释这是女朋友送的礼物,他把它拉出来足以让上司看到那上面印着的明尼苏达垒球队的商标。两人大笑起来,轻松下来开始谈垒球,两人融洽起来。从而使谈话变得相当愉快,且有收获,年轻人也得到了好处。
你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从你步入社会的那一天起,大多数时间都要与你的同仁共同度过。与他们中的一部分建立私交,成为你特殊状态下的特别朋友,无论对你的事业、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极其有益的。
因为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情感是普通人共有的,不管你拥有什么头衔或者挣多少钱,从个人角度来说,大家相似之处实在多于相异的事。如果你能记住这点并从这个角度与人们建立关系,那么你会发现:
首先,人们对你的感情会更有利于你。因为大家没有想到你会指出你和人们的共同点并把你个人的情形告诉他们,大家在惊奇之余也感到高兴。他们马上感到与你很近并且乐于接受你告诉他们的一切。
其次,人们对你会更开诚布公。你的开诚布公也使他们有信心和勇气表露他们自己。当你继续做这样的人际关系的沟通时,你肯定会发现大家有更多的共同基础去建立一种积极的工作关系。
第三,你不仅了解他人也更了解自己。当你从他人口中听到与自己一样的想法,了解到别人也有同样的感情或有使你遭遇挫折的同样问题时,你所产生的情感是极少能与之相比的,你马上就与他有亲近感——比如你听到对方说:“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这正是你自己常说的话,这时你对他的亲近感就产生了。这些见识也帮助你在个人和事业上更好地成长和改进。
第四,建立信任。人们跟随和支持他们所信任的人,而一个表现出有人性的、可亲近的、不在意人家知道自己短处的人,会为大家所更信赖。你的下属、同事和上司不会因为你的角色、地位和头衔而信任你,但却会因你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你和你对他们的兴趣而逐步信任你。
“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你能在工作中与同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你的个人发展将是非常有益的。不过你应该注意的是在工作中建立私交要把握分寸,千万别因私废公。
近邻:近在咫尺的人际关系
有一位老作家,独住高层,一天不慎在客厅中摔倒,无法动弹。他急中生智,用手中的茶杯拼命敲击水管,终于惊动了楼上的一位小伙子。小伙子跑下来一看,连忙叫了救护车把老人送到医院。老人病愈后和小伙子结成了忘年之交。在这个小伙子的帮助下,老作家在两年以后又出版了一部著作,而小伙子也在老作家的影响和帮助下发表了很多文章。诚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特殊的情况并不多,但邻居往往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向你提供必要的救助。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邻里关系,与邻居和谐相处,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其意如此。在当今实际看来,在单位,与上司、同事接触;回家后,自然要与邻居、家人相处。
邻里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朋友关系,除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温馨小家,邻家即成为我们必须接触的最早单位。
亲戚之间,相连的是血缘关系。而邻里之间,没有固定联系因素,只能靠自己掌握合适的度,去把握好关系。而我们也常常发现,人缘好的人,邻里关系也一定很好。
邻里“近在咫尺”,他们的适时帮助,体贴照顾,能解燃眉之急,这是最大的优点。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当的环境,而邻家善良可爱的孩子可以成为他儿时亲密的小伙伴。
有一个好邻居,就能使自己多一位良师益友;有一个好的邻里关系,更能让自己受益无穷。孟母择邻,其意正是如此。
在如今钢筋水泥的建筑中,人们也不得不去重视这种和“良师益友”的关系。
可以说,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些该做的事,把握邻里关系就会轻而易举了。
有许多人的行事原则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别人,也把自己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是,既然自己有余力,何不多扫几处雪?
天地之间,人们互相依存,必然少不了交往。面对现实,我们仍然要与社会相融,注重人际关系已成为现代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怎样正确处理邻里关系呢?
1.距离产生美。
邻里之间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每家都希望有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所以邻里间的交往必须有一定分寸,也就是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接触得过多。保持距离也省去了由于交往过密所带来的负作用。交往愈深,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就愈多。现代人的生活时间非常有限,一天的时间安排好之后,便不能被别人打乱。与邻居聊天虽然可以放松一下、交流交流感情,可一天的计划也就全泡汤了。有一些人,如记者、作家、画家,他们都认为时间很宝贵,所以不要无故找他们聊天。
另外,邻里间不要对别人的私生活说三道四,邻里关系再亲密也只有分享友情的权利而绝没有“干涉内政”的权利。如果你不小心得知了邻居的某些隐私,此时也只有三缄其口,千万别为一时的嘴上痛快,把邻里的隐私当成搬弄是非的材料。所以邻里间都不互相打听人家的私事,也不传播这一类的信息,这样大家会相处得更加和睦。
保持距离也可以使邻里关系富于弹性,说得来便可多谈一会儿,说不来彼此客客气气也不失一种礼貌。这种亲疏有别、进退自如的邻里关系倒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交往天地。
2.交往礼为先。
邻里间的交往不像在生意场合或其他正式场合,并不需要处心积虑地注意许多问题。人们在一种自然、淡泊的交往中感受到轻松悠闲的生活乐趣,所以在这种交往中礼貌显得格外重要。
邻居本来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地打个招呼或大家点头微笑一下,是最能消除陌生感的方法。大家共同出入一个院门,如果碰到邻居却昂头而过,旁若无人,相信邻居心里未必舒服。你不理别人,别人也不会去巴结你,谁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呢?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有一方稍微主动点,说上一句“下班啦”或“要出去啊”,就可以打破这种局面。一旦打破了,双方的交往就会从此开始,关系就会从此好起来。
邻里交往不需要考虑财势、地位。大家既然居住在一起,见面都是好邻居,谁也不比谁高,谁也不比谁低。只有平等相处、互相礼让、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说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是从你对别人第一声问候开始的。
3.多帮邻居好处多。
生活中,许多公共利益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如卫生、消防、绿化等等,你多做点也没有什么害处,不要斤斤计较。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不能用金钱利益来衡量。你多扫一次楼道,保持了环境的清洁,不要去算自己是亏了还是赚了,你只要做了就是赚了。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总是一帆风顺,邻里间有了困难要主动、热情地帮助,千万不要关起门来不理人。有时帮人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为邻居解决困难、减轻痛苦、减轻了负担,你不是也从中得到快乐了吗?只要邻里之间彼此携起手来,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4.化戾气为祥和。
有时候邻里间少不了为些小事闹出点误会,处理这些事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付之一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互相忍让,宽以待人,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因为平和的日子比吵闹更重要。有一个小故事:胡、李两家相邻,虽然各自有一个洗手间,却共用一个厨房,胡家为省水费,就把洗碗、洗衣服什么的都搬到厨房里来做。而李家认为分担了胡家的水费,心中自然不平衡,便把拖布也拿到厨房里冲洗,一时间厨房里成了下水道,两家的关系也随之紧张起来。过了段时间李家想开了,不再为这点小事与胡家较劲,主动在自己的洗手间里冲洗拖布,胡家也自知过分,不再在厨房里洗太多东西,自此两家的关系又趋正常。有些人喜欢占点小便宜,其实大可不必与他们怄气。占小便宜的邻居也并非不讲理,只要你做得让他们感到惭愧,他们自然就知道纠正自己过分的行为。如果邻里间发生了矛盾,千万不要互不相让,需要讲清的事情,应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协商,在交换各自的意见后共同商讨如何解决。如果已经发生了争吵,伤了和气,也可以主动寻找机会向对方道歉,消除成见、化解矛盾。只要你先让步,邻居自然会有所反应,因为他也像你一样渴望和睦平静的生活。
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处理不好邻里关系,两家打来骂往,谁也过不了舒心的日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邻里关系,彼此真诚相处,和和气气,这样你不但能拥有祥和宁静的生活空间,而且遇到急难之时,邻居说不定还能助你一臂之力。
下属:自己的得力助手
某知名广告公司老总郭某是个惜才爱才的人,他手下有二十几名杰出的广告设计人员,而且这些设计人员对郭某忠心耿耿,拼死效力。那么郭某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呢?用员工的话说就是“郭总有情有义”。从小蒋的经历就可以印证这一点。小蒋是某大学广告设计专业的高材生,遗憾的是在毕业前夕,因醉酒和同学打架而被学校开除。这样一来,小蒋虽有满腹才华,但因为没有毕业证而在人才市场上备受冷落。但他的设计作品却打动了郭总,他破格将没有毕业证的小蒋录用了,还委以重任。小蒋也决心好好努力回报郭总的信任,但由于缺少经验,他的设计出现了一个致命性的失误,给公司造成了很大损失,小蒋惭愧地向郭总递上了辞职信,但郭总却好言相慰,将他留下来,依然信任他,这使得小蒋万分感动,工作起来更加卖力。现在小蒋已经成了广告界有名的设计师,有几个公司曾以重金来挖小蒋,不过小蒋却不为所动。正是有了小蒋这样忠诚的员工,郭某的事业才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郭某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有一大批得力的下属;而他之所以会获得下属爱戴,还要归功于他的爱才、惜才,归功于他对与下属关系的成功处理。
“独木难成林”,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获得众人广泛的支持,“孤家寡人”在这个社会上是行不通的。
1923年,福特公司里一台新安装上去的大型电机不能正常运转,请来几位工程师都查不出毛病所在,眼看要影响整个生产计划了,福特很是着急。
这时,他的助手打听到有一位从德国来的移民科学家斯特曼斯对电机很内行,现在在一家小型工厂工作。福特急忙叫助手请来这位德国科学家。
斯特曼斯让电机不带负荷、空行运载,然后蹲在电机旁听了半天,又爬上电机听了半天,最后拿了一截粉笔,在电机的左边一小长条地方画了两道杠杠,对福特说:“毛病出在这儿,多了16圈线圈,拆掉多余的线圈就行了。”
果然,照他讲的去做,电机正常运转了。古板而神经质的斯特曼斯提出要1万美元的酬金,人们这时又惊住了,人们怎么也不愿把16圈线与1万美金等同起来。
斯特曼斯面对生气的人们淡淡一笑,说:“用粉笔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值9999美元。”
福特表示自己愿意高薪聘他来公司工作。其待遇之高令常人吃惊。但是,这位德国科学家却不为所动,他解释说:“现在的公司对我很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这家小公司救了我,现在我不能背弃公司。”听了这话,福特更坚定了非要将这位不但技术高超而且又讲信用、重情义的人挖过来的决心。
福特到底是有超越常人魄力的企业家,为了一个人才,他竟花巨资将那位德国科学家工作的小公司整个买了下来。这一举动使他爱才之名远扬海内外,各处贤才闻讯纷纷前来投奔。福特公司选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充实到各个部门。从此福特公司兴旺发达。
除了尽可能多地把能人拉到自己身边外,还要懂得惜才,这样才能使人才为你所用,全力支持你、效忠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也会犯各种错误,这时作为领导者就要能够容短护短。所谓容短护短,就是根据领导管理活动的需要,在“伸缩度”允许的范围内,宽厚地容忍下属的短处,甚至适当偏袒下属。这样,既可以用他可用之处,又可以让下属感恩,成为你更坚实的依靠。
名扬古今的诸葛亮,不仅广揽人才、重用人才,还千方百计地保护人才。蒋琬就是在诸葛亮的精心保护、培养下,才逐渐成为蜀汉政权中重要的谋臣的。
蒋琬,三国时零陵湘乡人,字公琰。在刘备入蜀前,他只是一个州衙门里的小吏,做些缮写文书之类的事。刘备人蜀后,让他做了广都县令。他办事公正,勤勤恳恳,又颇为妥善,受到了同僚们的赞赏和百姓的拥戴,也引起了诸葛亮的分外关注。可是,有一次刘备因事到了广都县,蒋琬却因醉酒而未出面欢迎,不禁大怒,当即革职,并判其死罪。诸葛亮闻知,火速赶来,奉劝刘备说:“蒋琬平时办事严谨,勤奋公正,且博学多才,有治理国家的本领。这一次,只不过是他偶然的过失而已。再说,蒋琬一贯以安定百姓为本,不善于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不宜因为眼前这件事而判其死罪。”刘备一向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而今见他如此表示,也便收回成命,赦免了蒋琬的死罪,但仍然罢免了他的官职。
不久,诸葛亮又把蒋琬扶持起来,并大力培养。蒋琬也发奋努力,精忠报国,对诸葛亮更是感恩戴德。后来,蒋琬做了尚书郎,还曾代理丞相职务。诸葛亮率师出征时,总是让蒋琬全权负责军需保障,而蒋琬也总能做到“足兵足食以相供给”,帮诸葛亮解除了后顾之忧。数年后,当诸葛亮六出祁山病危时,还特地给后主刘禅写信,称赞蒋琬的人品与才干,并提议在他死后,让蒋琬来接替自己的职位。刘禅遵照诸葛亮遗嘱,先是命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事,次年又令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终于成为继诸葛亮之后的蜀汉政权的又一依靠。
当然容短护短也讲究方式方法的,在这方面,可以选择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有效的是:
1.当下属偶犯过失,懊悔莫及,已经暗地里采取了补救措施时,只要这种过失尚未造成重大后果,性质也不甚严重,领导者就应该佯作不知,不予过问,以避免损伤下属的自尊心;
2.在即将交给下属一件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之前,为了让下属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领导者不要急于清算他过去的过失,可以采取暂不追究的方式,再给他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甚至视具体情节的轻重,宣布减免对他的处分;
3.护短之前,不必大肆声张,护短之后,也无须用语言来点破,更不要摆出施恩者的样子,让下属感激自己。惟有一切照旧,若无其事,方能收到施恩无痕迹的最佳效果;
4.当下属在工作中犯了合理错误,受到更高领导的责难,处于十分难堪的境地时,作为他的上司,不应落井下石,更不要抓替罪羊,而应勇敢地站出来为下属辩护,主动分担责任,这样做,不仅挽救了一个下属,而且将赢得更多的下属的心;
5.关键时刻护短一次,胜过平时护短百次,当下属处于即将提拔、晋级的前夕,往往会招致众多的挑剔、苛求和非议,这时候,就应该奋力抵制嫉贤妒能的歪风邪气,勇敢保护那些略有瑕疵的优秀人才。
一个人神通再广大,也无法事必躬亲,没有得力的人才相助,注定难以成功。所以,我们要像淘金一样去挖人才,挖得越多越好;要像爱惜手足一样爱惜人才,不为小过弃贤才。把人才变成你的朋友,这样人心才会向着你,有了众人的帮助,你也就有了迈向成功的法宝和靠山。
老师:值得珍惜的人缘资源
蒙代尔教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在学术界备受尊崇。在一次采访中,蒙代尔表示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大学时的一位教授,没有那位教授,他也就无法走到今天。年轻时的蒙代尔家境贫寒,好不容易才读到大学毕业,但蒙代尔还希望能够继续深造,可是他该选择哪所大学呢?为此,他去向三位教授请教,第一位教授建议他找一个有钱的女孩结婚,让妻子供他上学;第二位建议他找一所奖学金较高的学校学习,这样可以减轻他的负担;第三位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选一所他最想去的,最能造就他的学校。最后,蒙代尔接受了第三位教授的建议,去了麻省理工学院,24岁时他已经成为经济学博士,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如果没有那位教授的热心帮助,蒙代尔就很难顺利地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可见,维系好师生关系,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了解你,教给你生活的本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点你、帮助你,所以如果你能理顺与老师的关系,那么你也就多了一分成功的助力。
学生在与老师相处时,一定要时时对老师表示尊重。尊师是一种美德,只有尊重老师,才能妥善地处理好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才能使老师器重你,才能达到你所要的目的。汉代张良就是因为具备尊师的美德,善于用“尊”字铺路,所以得到了《太公兵法》。
我国著名的“两弹”专家钱学森在赴美留学时,本身已具备了核物理知识的扎实基础,但他并不满足于以前所学的东西,而是继续从基础学起,始终保持着尊师的态度,从而得到了当时学校各位美国老师的一致好评,使他们抛弃了对中国人的歧视观念,一心一意地传授知识给钱学森。终于,钱学森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尊师的态度,处好了在特殊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并且达到了自己留学美国的目的。
我们一定要注意尊重老师,因为老师传授给你知识和各种本领,引导你走向一条通往辉煌的道路。所以于情于理在尊师问题上,你都应该永远注重。钱学森就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所以才获得了老师的赏识,最终攀上了核物理学的高峰。
生活中,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在学校时固然要注意同老师的关系,但出了校门后,这份关系就没什么用处了,因此也不必再与老师拉关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重要的人际关系资源,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小蔡上学时是学校的活跃分子,跟同学、老师的关系都不错。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彼此间的联系变少了,更是很少有人想起给昔日的老师打个电话、问声好。但小蔡却是个特例。毕业后他不但主动跟同学联系,还常回学校探望老师,与老师的关系反倒比上学时走得更近了。小蔡学的是师范英语,毕业后就在本地一所高中当老师,但是这样毫无新意的生活和他的个性并不相符,他觉得很苦恼不知何去何从。有一次,陪几个老师闲聊时,他说出了他的烦恼,他过去的班导笑了,“就知道你小子呆不住!你这个性还真不太适合做老师!”这时计算机老师给他提了个大胆的建议,“小蔡,我觉得你个性活跃,敢想敢干,更适合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奋斗!现在社会上缺少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你是学英语专业的,文笔也不错,对于计算机也很了解,如果去涉外企业,应该会干得很出色!你应该为自己做个长远规划,是要当一辈子你不喜欢的老师,还是冒点险出去闯闯,决定权就在你手中!”老师的话让小蔡非常震动,经过一番考虑后,他决定出去大干一场。临行前,一个外教又送给小蔡几张朋友的名片,他们都是外企的经理、主管,让小蔡跟他们联系一下。两个月后,小蔡在一家德资企业做协理;两年后,小蔡已经成为了一家中美合资公司的总裁特助,公司给他配了汽车,月薪过万。大家都说小蔡变化特大,当然,他喜欢和老师同学保持联系的习惯还是没变。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这对每个人都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注意小节。
无论是在上学时,还是在毕业后,我们都应该在老师面前保持恭敬的态度,注意小节。比如语气上对老师要客气,举止上要有礼,要让老师感受到你的敬意。曾经有一位先生毕业后飞黄腾达,志得意满,有一次居然在公共场合称呼以前的一位老师为老×,这位老师气得拂袖而去,而他的这种做法,也给在场的领导、同事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2.不忘师恩。
在今天物欲充斥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忘记了尊师之情。如果你能对老师表现出感激之意,就会让老师们感到非常欣慰。一封问候信,一通问候电话或一件小礼品,都显得弥足珍贵,只要你有心,这其实不难做到。
3.态度谦逊。
一些人在社会上功成名就后,总忍不住炫耀自己。但无论你有多得意,也千万别到老师面前吹嘘,这对你、对师生关系绝不会有任何好处。某君上学时非常顽皮,经常被老师训斥,但毕业后却来了个大翻身,经过十年的商海翻腾,成为了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同学会上,大家纷纷祝贺某君,以前曾经训斥过他的班主任老师也不断夸赞他。某君非常得意,大声地说:“以前啊,谁都觉得我不会有前途,谁知道这一不小心还折腾成了个经理!现如今,我手下管着百来号人呢!电视台还想采访我,报社也要采访我,可我这么大买卖哪有时间理他们啊!就让秘书一律挡驾!人真没法说!老师,你当年也没想到我会有今天吧!”听完某君的话,老师的脸沉下来,同学们也都觉得他太狂妄,于是一场同学会不欢而散,以后再有聚会同学也很少找他。
在儒学传统中,尊师是一项重要的美德,甚至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在今天,师生关系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师生关系已经成了一种值得珍惜的、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资源,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已经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
妥善管理好自己的社交网络
人生做事需要一张关系网,古今中外皆如此,而交际的目的之—就是织成这张网并利用这张网。既然人人都知道这一点,都会去织自己的网,那么决定成败胜负的就是如何织好这张网了。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认识很多人,整天为应付自己找来的关系而叫苦连天。网织得很大,但漏洞百出,而且又有许多死结,结果使用起来没有实绩,网撒进海里打不到鱼。有的人却不是如此。这就是在关系中间找关系的重要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又有认识不完的人,因此要管理好自己的社交网络。要织一张好的关系网,首先第一步就是筛选,把与自己业务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这就像是打扑克中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把无用的埋下去。
第二步就是排队,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排队。这就像打扑克中要“理牌”一样,明白自己手里有几张主牌、几张副牌,哪些牌最有力量,可以用来夺分保底,哪些牌只可以用来应付场面。
由此,你自然就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则只需要保持一般联系和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第三步还需要对关系进行分类,知道他们不同的作用。因为商业活动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你需要很多方面的资源,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比如,有的关系可以帮助你办理有关手续,有的则能够帮助你出谋划策,而有的则只能为你提供某种信息。虽然作用不同,但对你可能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进行分类,对各种关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和鉴别,把它们编织到自己的网中。
有了以上的准备,你才可能有效地利用这张网,打好自己的牌,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打什么牌。
当然,有了这张网之后,你还得不断检查、修补它。因为随着部门调整、人事变动,你的网也会常常出现漏洞。你得不断调整自己手中的牌,重新进行排队和分类,不断从关系之中找关系,使自己的关系网一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