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并不单纯是指独自生活,也并非意味着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并不一定会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下,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事实上,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只要你和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会体验到孤独的滋味。孤独是快乐心情的敌人,你不战胜它,就会被它征服,陷入痛苦之中而不可自拔。所以,我们要战胜孤独。
现代人的通病
《圣经》中说:“人不应该孤独。”可是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有多少人没有感受过孤独?
孤独,这是一个灰色的字眼,好像人人都不愿意沾惹它。然而孤独又是那样的普遍。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而对有些人来讲,孤独好像如影相随,挥之不去。孤独与孤单不同。独自一人在山林中、旷野中的体验,准确来说应叫作孤单。孤独是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体会到的一种东西。换言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学习中才能感受到孤独。孤独降低了人的生活质量,因为当人们说一个人“很孤独”的时候,也就是说他是“不幸”的。
孤独的成因
孤独感往往在由于客观条件造成人际交流阻碍的情况下产生。一位在宇宙飞船上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宇航员曾说过,与孤独相比,太空舱生活的种种困难和不便简直算不了什么。可见,每一个经历天空生活的人都必须面临孤独的考验。
孤独产生的原因多而复杂,比如,事业上的挫折,缺乏与异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挚爱,夫妻感情不和,周围没有朋友等等。此外,孤独的产生,也与人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人情绪易变,常常大起大落,容易得罪别人,因而使自己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还有的人善于算计,凡事总爱斤斤计较,考虑个人的得失太重,因此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但是,孤独并非只在形单影只时出现,在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迎来送往的热闹中,孤独仍然存在。一般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使人陷入孤独。
1.由于有与别人不同的价值观
例如,有的人由于追求道德上的完美,对自己和别人有很高的要求,感到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掺杂了太多利益方面的关系,甚至觉得世上人欲横流,因而变得愤世嫉俗、洁身自好。他们对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之辈深恶痛绝,深感人情冷漠、流俗卑污,因此远离是非之地、名利之场,生活中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屈原感叹“世人皆浊,唯我独清”的时候,他一定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
2.由于性格特点
一些人由于自卑,与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感到很不自在,担心受到别人的挖苦、嘲笑,于是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尽量减少与别人的交往。这样做虽然维护了自己脆弱的自尊,保全了“面子”,代价却是使自己陷入了孤独的境地。还有一些人由于过分自傲而成为孤独的人。
当然,人应当自信、自尊,可是如果自信变成自夸,甚至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则埋下落得孤家寡人的祸根。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或许小有才气,因而自视甚高,什么事都不在话下,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整日夸夸其谈,对别人评头论足,这样时间一久难免令人生厌,大家就不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了。
孤独还是对环境的刻意拒绝。
一般来说,孤独是一种人们不愿接受的状态,它给人们带来的是种种消极的体验,如沮丧、无助、抑郁、烦躁、自卑、绝望等,因此孤独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据统计,身体健康但精神孤独的人在十年之中的死亡数量要比那些身体健康而合群的人死亡数多一倍。人的精神孤独所引起的死亡率与吸烟、肥胖症、高血压引起的死亡率一样高。但是这不表明孤独一定会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自孤独感。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
拥有孤独的美
如果一个人想事业成功,想有所建树,那就必须心甘情愿地走孤独之路。古今中外,好些不朽的名著,划时代的发明,往往在孤独中产生。成功者总是在孤独中怀着满腔的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忘我地为了事业而燃烧自己的生命。
孤独是一种宁静,孤独的星空有智慧的闪光。你的思想在孤独中升华,你的灵魂在孤独中洗涤。
拥有孤独,能够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使我们日臻成熟。等到尝过了最苦最甜的滋味时,心中便得到一种难得的超越。
拥有孤独,心绪就不会因喧嚣的尘世而焦灼和浮躁。孤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如果缺少孤独,那么,人生就不是完美的人生。
拥有孤独,寻找真实的自我。让人格升华,让情感净化,让心田润泽!
拥有孤独是一种感受,善待孤独是一种境界。让我们在孤独中思考得失,咀嚼成败,展望未来!
勤奋踏平坎坷路,孤独造就凌云志。孤独孕育希望,孤独孕育伟大,孤独孕育成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超越孤独
要超越孤独必须正确地评价自我。人的自我评价与孤独状态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自我评价低的人不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他们怕遭到拒绝,从而陷入孤独。而孤独反过来又导致了更低的自我评价,因为在一个重视社会交往的现代社会里,自认为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往往会贬低自己。所以,孤独者应对自己进行一番冷静、客观、合理的评估,特别要留意发现自身的一些长处,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理学家发现,孤独者的一些行为,常常使他们处于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地位。比如,他们很少注意谈话的对方。在谈话中只注意自己,同对方谈的很少,常常突然改变话题,不善于及时填补谈话的间隙。但当这些孤独者受到一定的社交训练,如学会如何注意与对方谈话后,他们的孤独感就会大为减少。
要超越孤独,就要多想想别人,多为别人做点什么。要多想一想,你能够给别人什么帮助,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这样才能打破你所处的尴尬局面。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要超越孤独,就要学会享受自然,走入社会。一些习惯了孤独的人,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充满了乐趣的活动,而孤独能使你充分领略到它们的美妙之处。
要想彻底地超越孤独,就要确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现代人的心灵仿佛越来越脆弱了,动不动就怕被别人排斥,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孤立无援,害怕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总之,这是一种内心的恐慌。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最好给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和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活着有所追求、有所爱的人,也是不怕孤独的。
你为什么会空虚
你常有种说不出来的低落情绪。
有时是你独自一人逛街时,突然感到这种情绪来犯,让你顿时对五光十色的街景失去了兴致。
有时候是跟一群人在一起,在大家天马行空之际,无端心底就浮起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每当这种情绪笼罩心头时,你觉得跟周围好像有层无法跨越的膈膜,感到了无生趣又有种沉沉的失落感。
你实在不了解这种情绪到底是什么。我们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中,以“空虚感”最无以名状且捉摸不定。空虚感就像是心里面的黑洞,具有莫大的吸力,一旦被卷进了黑洞,整个人也就被空虚感所束缚。
而你如何与空虚奋战呢?你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使力,这正是空虚让人束手无策的地方。常常是愈想去弄清楚或去克服这种虚无,就愈深陷其中。这就是虚的特质,就算耗尽力气对抗,终究徒劳无功。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它往往与“寂寞”“孤独”等词是通用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寂寞”、“孤独”对于人并不总是消极的,有时甚至标志着一个人独具个性。而“空虚”却只能消磨人的斗志,侵蚀人的灵魂,使人的生命毫无价值。
空虚是什么
空虚是一种内心体验。我们常说的心灵空虚,实际上真正空虚的感觉往往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只有空虚者自己才能真切地体验到,别人是难以体验的。所以,这使得感觉空虚的人不太容易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如果自己再不积极努力的话,只会越来越紧地被空虚所包围。
在空虚的时候,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的花花绿绿都感觉不到,因为此时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堵高墙。
空虚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心理上的疾病,是指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没有精神支柱,精神世界一片空白。空虚的心理,可来自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能力过低的估计,甚至整天忧郁,思想空虚;或是因自身能力和实际处境不同步,陷入“志大才疏”或“虎落平川”的困境中,感到无奈、沮丧、空虚;或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以偏概全地评价某一社会现象或事物,当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地讲求个人得失,一旦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心怀不满,“万念俱灰”;或是因退休、下岗、失恋、工作挫折、投资失误、经济拮据等导致失落困惑感。
空虚是否有理由
时常听人说:“唉,无聊啊。”“这段时间该怎样打发?”……在现在的社会,不乏一群沉醉于靡靡之音、幻游于网上的“空虚青年”。
这是可笑而又现实的问题,许多人在寻找快乐,但是积极的行动产生积极的心态,快乐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其实,目标、计划、行动足以使一个人永久快乐脱离空虚。
雨果说:“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有停止前进。”
世界上最大的痛莫过于没有理想。一个连自己要到哪儿都不知道的人又如何会有走路的力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和追求,就像伊斯兰教徒有自己的真主一样。人只有目标明确,才不会极度空虚备感煎熬地度日。
所以,写下目标,它是茫茫人生之海上导航的灯塔。池田大作曾说:“幸福绝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一点一滴在自己生命之中筑造起来的。人生既有狂风暴雨,也有漫天大雪。只要在你心里的天空中,经常有一轮希望的太阳,幸福之光就会永远照耀。”拥有自己的太阳吧,它的热力给人以希冀,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搏击的信心与热情。
每天清晨,你睁开双眼,端详着自己的理想,轻声地说:“今天真好,在今天,我每一方面都会越来越好。”这样,空虚怎么会打扰你呢?它只能飘**于虚幻的天空,去拜访另一个整天做白日梦的家伙。
有目标,很好。不过,没有计划与行动,目标也只是脑中的一种唯美。你总是远远地欣赏它,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落入沮丧的巢穴。一个看到了金苹果树的人,要想:“我想得到一个金苹果,我该做些什么呢?我应该走过去,爬上树,伸出手……”同样,盯着目标要想:我需要做什么呢?我应该做出计划,就等于向目标搭起了桥梁。
最后要做的,就是走,这是最关键的。如果你找的路是正确的,你最终会走到目标跟前。这时,它已改名叫“美好的现实”了,它是你的,你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妙不可言。如果你走着走着发现路错了,可以不断地更改人生的航标,再次勇敢出发,无论如何都比原地忧伤徘徊要好。
确立目标,制订计划,付诸行动,你就会发现生活是如此快乐与充实。
挥别空虚
要对抗空虚就要看清空虚的本质——就是不存在。这时如能转移注意力做些“实质”的活动,如逛街就认真挑选衣物、聚会时就专心与人谈话,都可有效驱走空虚感。
至于常感到空虚的人,很可能是活得不踏实。有些人在生活中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目标,自己总是在生活中追寻些什么,而没有落实到生活本身,如此不免常虚幻不实。要挥别空虚感就要建立“务实不务虚”的生活态度。
要知道,人生在世是艰难的,是不容易的,不会总顺境的。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问题,也就必然会有喜有忧有得有失。
人,要有点精神,要有所追求,要有精神支柱,要有一种献身精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就要求人们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沉着冷静,保持良好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应对一切。
人老了,退休了,还可奉献余热;下岗了,再求职,作为人生拼搏的第二起点;工作受到挫折,投资失败了,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审时度势,东山再起,将其视为成功的“奠基石”。总之,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充实自我,战胜空虚,就一定能迎来精神和事业上的光明。
有人说,一个人的躯体好比一辆汽车,你自己便是这辆汽车的驾驶员,如果你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那么,你就根本不知道驾驶的方向,就不知道这辆车要驶向何方,这辆车也就必定会熄火的,这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所以,对待心灵空虚必须进行心理治疗,请看以下几点建议。
1.面对空虚,要调整目标
俗话说“治病先治本”。因为空虚的产生主要源于对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所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成为消除空虚的最有力的武器。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当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时,空虚就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2.热爱生活
我们常说,生活是美好的,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高山大海,你可以积极地去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认认真真地学点本领,帮他人做点好事,也能对自己的成功颇感得意,从他人的感谢中得到欢愉。当你用有意义的事去培养你对生活的热情,去填补你生活中的空白时,你哪还有心情和闲暇去空虚呢?
3.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有时候,人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由于心理素质不同,有人遇到一点挫折便偃旗息鼓而轻易为空虚所困扰,有人却能面对困难毫不畏缩而始终愉快充实。因此,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心理素质的训练,就能够将空虚及时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给它以进一步侵袭的机会。
4.忘我地工作
劳动是摆脱空虚极好的措施。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会忘却空虚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从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使人生充满希望。
5.目标转移
当某一种目标受到阻碍难以实现时,不妨进行目标转移,比如,从学习或工作以外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绘画、书法、打球等),使心情平静下来。当一个人有了新的乐趣之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会逐渐完成生活内容的调整,并从空虚状态中解脱出来,迎接丰富多彩的新生活。
当你和空虚顽强斗争的时候,请记住普希金的这句诗:“生活不会使我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