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犹如火山爆发。愤怒的人会变得毫无宽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尽是围绕着报复打转,根本不计任何后果。愤怒之火不但破坏了周遭环境,更重要的是毁坏了自己。因此及时地浇灭愤怒之火,是自我保全的有效手段。
什么是愤怒
愤怒是什么?我要如何保持冷静和沉着,但是在重要的时刻仍然能够有所反应?
愤怒就是你想得到某些东西,有人阻止你去得到它,从中作梗。你的整个能量想要去得到什么东西,而有人阻碍了那个能量的顺利释放,因此你无法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这个受挫的能量转而指向了那个阻碍你的人,就变成愤怒,变成对那个破坏你去达成自己的欲望的人生气。
愤怒,你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愤怒是一种副产物,但是你能够做其他的事,好让那个副产物根本就不发生。
在生活当中再等待应该记住:永远不要欲求一样东西欲求得太强烈,好像它是事关生死。并不是说不要欲求,因为那会变成你的压抑;而是你还是去欲求,但是让那个欲求带着游戏的心情。如果你能够得到它,那很好,如果你得不到它,或许是时机不对,我们再等待下一次。
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欲望看得太大,因此当它受到阻碍,我们自己的能量就变成了火山岩浆,它会烫人的,在那种几乎是疯狂的状态下,你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甚至做出将来会后悔的事。咆哮失控的岩浆,肆虐地吞噬着森林小溪,它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你的整个人生纠缠进去。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都在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在要求不合乎人性的事,即使那个叫你要变得无欲的人也是在给你一个动机、一个欲望:如果你变得无欲,你就会达到最终的自由——涅槃。可那也是一种欲望。
控制自己的愤怒
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不但肌肉紧张、情绪高涨,更容易令我们起争端。若我们压抑怒气,积聚到一个极限会突然山洪暴发般乱发脾气,累及无辜;又或者因心烦意乱而导致生活上出现各种大小意外和疏忽。
愤怒在某些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但并不是在每一种情况中都要如此反应。我们所处的社会是靠彼此的合作和帮助维持的,我们必须经常控制某些直觉的情感。重要的是,我们要承认别人与自己都有情绪存在,但是我们不能拿它当借口,每次有什么感觉就毫无顾虑地发泄出来。大家都知道化怨恨为祥和的重要性,但我们是否知道如何消除怒气呢?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首先请记着:“先则口角,继而动武,混乱中有人应声倒地,送医院途中不治毙命。”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命案背后的定律,所以应付怒气的第一个良方便是慎言,不要胡乱谈骂,提醒自己,反问自己说了这句话自己是否后悔,是否把事情弄坏。这时若能按着怒火,深深呼吸一口气,借这一两秒的时间冷静一下,才有机会反省自己。
另外,当其中一方恐惧不安时,他们必定会先发制人,所以在争执时,人往往是因为担心对方会制服自己而先拔出武器来做自我防卫的,结果就闹出惨剧。因此,处理怒气的另一个诫条,便是要小心注意恐惧的程序,不要让恐惧控制了你的理智和判断能力。应付恐惧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自己已感到有点恐惧不安,便尽快离开冲突现场,以免自己会因感到牢笼困兽而付诸攻击侵略性的行径。
而对冲突场面,若我们能保持镇定,以平和自信的声调,慢慢地清楚地把自己的立场诉说出来,这样不但能够令自己保持冷静思考,谨慎处理场面,维持慎言慎行的表现;更可以避免令对方感到莫名恐惧而做出冲动的反应,令对方可以受你感染而保持冷静,双方细心分析事件始末,了解各自的立场观点,从而找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法。这一种坚定立场的态度,绝对不是软弱逃避的方法,也不是充满挑衅性的冲突方法,它成功在于能让当事人以平静的情绪来与对方坦然讨论自己的感受、看法和与对方冷静地去面对分歧,令双方的怒气可以向下沉,避免互相激怒对方。
适当地表达你的愤怒的几个原则:
1.你发出的言论是指行为的,而不是指某个人。换句话说,你可以批评他人的工作,但不要指责他人的才智。
2.不要赘述过去的事,指责仅仅指向眼前的情境。
3.永远不要涉及他人的家庭、种族、宗教、社会地位、外貌或说话方式。
4.不要限制别人发火。当你向别人怒吼时,对方也有回敬的权力。
5.如果你在其他人面前不公正地对一个人发了火,那么,你必须当着其他人的面向他道歉。
6.让别人明确地知道你为什么生气。
7.不要将事情做绝,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在你冷静下来后,可以重新考虑。如果可能的话,给对方留一条后路。假如对方主动纠正了过失或道了歉,你就不要继续发火了。
冷静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几乎天天遇到这样的情况:堵车堵得厉害,交通指挥灯仍然亮着红灯,而时间很紧。有的人烦躁地看着手表的秒针。终于亮起了绿灯,可是前面的车迟迟不启动,因为开车的人思想不集中。司机愤怒地按响了喇叭,乘客们交头接耳。那个似乎在打瞌睡或是开小差的人终于惊醒了,于是,前面的车缓缓启动了。而我们呢,却在几秒里把自己置于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之中。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有些人感到在工作中不能胜任;有的人因为觉得不能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而有压力;有的人则抱怨同别人的关系紧张等等。
事实上,我们的恼怒(烦躁)有80%是自己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时,请冷静下来!学会承认生活不是时时处处都那么令人满意。因为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事情不一定都会按自己的意志进行。若想改变这一状况,则必须牢记一条黄金准则:“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要冷静,要学会理解别人。”下面的一些方法,也许会对你有些帮助,不妨试试。
1.学会感激
如果是因为怨恨而使情绪不稳,请别忘了提醒自己:感激。这样一来,别人会感觉到高兴,我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2.学会倾听
如果是因为别人的意见而使情绪不稳,请别忘记提醒自己:倾听。这样不仅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思,而且也会令他人更喜欢。
3.学会赏识
如果是因为看到不顺心的事而使情绪不稳,请别忘记提醒自己:赏识。每天至少对一个人说,你为什么赏识他。不要期望所有的人或事都是完美无缺或滴水不漏。只要找,总是能找到缺点的。这样找缺点,不仅会使自己,也会使别人生气。
4.学会谦让
如果是因为感到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而情绪不稳,请别忘记提醒自己:谦让。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权利,这会花费许多没必要的精力。不要老是纠正别人。
5.学会承担
如果是因为事情不成功而情绪不稳,请别忘记提醒自己:承担。不要让别人为自己的不顺心负责,要接受事情不成功的事实——天不会因此而塌下来。
总而言之,不要妄求完美。
如果实在抑制不住生气,这时就要问自己:一年后还会为目前这件事生气吗?生气的理由是否还那么重要呢?这样一来,会使自己对许多事情得出正确的看法。
应对别人的愤怒
1.以静制动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早年时代,曾有一青年闯入他的办公室,直趋他的写字台前,以拳头猛击台面,并大发雷霆地说:“洛克菲勒,我恨你!……”
那青年恣意谩骂,历十分钟之久。办公室里的职员听得清清楚楚,料想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那人掷去。但是洛克菲勒没有这么做,他把笔搁下,神情友善平和,静静地注视着怒者,一点畏惧也没有,更没一丝不悦之色。相反,那人越火爆,他越和善。
那不速之客被弄得莫名其妙。
不久这青年便平息下来,因为愤怒如果没有反击,是不能持久的,他累了。但洛克菲勒仍不作声。那青年本想与洛克菲勒辩论一番,无奈他仍是一副满不在乎的不倒翁神态。那青年恼羞成怒,只好又拍了几下桌子,快快离去。
洛克菲勒继续埋头工作,像没事似的,始终不再提这事。
有时,不理睬,就是最有效的还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智慧的力量。
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凡事能保持镇静,不恐惧,已属不易;如果在从容中还能大度地息事宁人,那更是可贵。
2.不生气的秘诀
古时候,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子问:“阿公!您生气时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阿公!成了富人后,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边跑我就边想啊——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别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
3.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叮嘱男孩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焦虑
为什么你白天要面对强大的外界压力,夜晚还要备受失眠的折磨?为什么同样是生活动**,别人处之泰然,而你却整天长吁短叹,埋怨命运的不公?是你天生就个性忧郁,还是后天的经历把你折磨成这副模样?
莲小姐今天真可谓“诸事不顺”:上班路上认错了人,尴尬得要命;在办公室里一不留神,把要复印的资料塞进了碎纸机;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城市已生活了12年,搭乘公共汽车居然坐反了方向,车过了3站才恍然大悟!她实在是压力太大了,脑子里的那根弦一直紧紧绷着,一会儿是工作,一会儿是家庭,这样那样的事混在一起,难怪她心神不宁了。
其实,让莲小姐忐忑不安的“肇事者”就是现代都市人常遇到的“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不像你口渴了一样,喝点水马上就能解决问题。它说不定哪天就会降临到你头上,让你不知不觉落入它的怀抱,难以自拔。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你,使你无从觉察,甚至让你习以为常;它像寄生虫,不停地吞噬你健康的心态和快乐的灵魂,它用沉重、悲观、犹豫、抑郁、恐惧和怀疑来侵蚀你,过滤掉你生活中所有的温馨时刻,把一切快乐从你身边剥离。
焦虑,它是你幸福生活的魔鬼终结者。
什么是焦虑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一位重要人物会面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可能都会感到焦虑不安。焦虑并不是坏事,适当的焦虑,对个体的生存保持警觉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好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一辆汽车向你疾驰而来,你担心汽车会撞上自己,担心自己有生命危险,你紧张、害怕;看到别人工作上成绩出色,你担心他会超过自己,害怕自己失去老板的赏识。
简单地说,焦虑是一切负面情绪汇合所产生的恐惧情绪。
这就是焦虑。
心理学家说,焦虑是因为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而产生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状态,精神过敏,高度紧张,严重者能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的程度。
剥开焦虑情绪的“洋葱皮”
焦虑情绪和洋葱头的皮一样,是有不同层次的。同时,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像是不论哪一层洋葱皮都可以让你泪流满面一样,不论是哪种程度的焦虑,都会对你的幸福造成影响,让你很不爽。
焦虑心情:焦虑可视为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病人整天惶恐不安,提心吊胆,总感到似乎大难就要临头或危险迫在眉睫,但病人也知道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危险或威胁,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不安。
客观表现有两种,其一是运动性不安:病人闭眼向前平伸双臂可见手指对称性轻微震颤;肌肉紧张使病人感到头紧头胀,后颈部发僵不适甚至疼痛,四肢和腰背酸疼也常见;严重者坐立不安,不时做些小动作,如搔首搓手等,甚至来回走动,一刻也不能静坐。另一种客观表现是植物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功能亢进的各种症状,如口干,颜面一阵阵发红发白,出汗,心悸,呼吸急促,有窒息感,胸部发闷,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腹胀,尿急尿频,易昏倒等。
通常要有以上两方面的症状才能确定为焦虑症。只有焦虑心情而没有任何客观症状很可能是人格特性或常人在一定处境下出现的反应(处境性或期待性焦虑)
一般而言,焦虑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如爷爷渴望心爱的孙子考上大学,孙子目前正在加紧复习功课,在考试前爷爷显得非常焦急和烦躁。
其二,神经过敏性焦虑。即不仅对特殊的事物或情境发生焦虑性反应,而且对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焦虑反应。它是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忧心忡忡、挫折感、失败感和自尊心的严重损伤而引起的。
其三,道德性焦虑。即由于违背社会道德标准,在社会要求和自我表现发生冲突时引起的内疚感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有的老年人怕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标准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如自己本来被周围人认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但在电车上看到歹徒围攻售票员时,由于自己势单力薄,害怕受到伤害而故意视而不见,回来后,感到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深感内疚,继而坐立不安,不断自责。
有三种焦虑发作形式:
1.濒死感:发作时胸闷,气不够用,心中难受,有快断气之恐惧,有人会在急诊室大呼:“医生,快拿氧气来!”但绝不会因此死人。
2.惊恐发作:莫名其妙地出现恐惧感,如怕黑暗、怕带毛的动物、怕锋利的刀剪、怕床下有小偷……甚至素来胆大的人也会有恐惧,但指不出害怕的对象。
3.精神崩溃感:此时心乱如麻,六神无主,有精神失控感,担心自己会“疯掉”而恐惧焦虑,但这绝不会是精神病发作。以上三种发作形式均短暂,只历时数小时,焦虑缓解后,一切如常、风平浪静。
焦虑的成因
人们面临的焦虑,来源于自然界、社会、人的心理及认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
1.在工作、生活健康方面均追求完美化。稍不如意,就十分遗憾,心烦意乱,长吁短叹,老担心出问题,惶惶不可终日。须知,世间只有相对完美,并无绝对完美,世界及个体就是在不断纠正不足,追求真善美中前进的。应该“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决不做追名逐利的奴隶,为自己设置精神枷锁过得太累,把生命之弦拉得太紧。
2.没有迎接人生苦难的思想准备,总希望一帆风顺,平安一世。正如宇宙的自然规律一样,人生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矛盾,绝无世外桃源。人一降临人间,就要面临生老病死苦的磨难。没有迎接苦难思想准备的人,当一遇矛盾,就会惊慌失措,怨天尤人,大有活不下去之感。“看破红尘”的出世超人,都是不深知矛盾和善于适应困境的人。
3.意外的天灾人祸,会引起紧张、焦虑,给人以失落感或绝望感,甚至认为一切都完了,等待破产、毁灭或死亡。假如碰到意外不幸时,建议你正视现实,不低头,不信邪,昂起头,挣扎着前进,灾难是会有尽头的,忍耐下去,一定会走出暂时的困境,甚至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绝处逢生”的局面。有时乍看起来是件祸事,说不定又是一件好事。人生就是这样包含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好与坏,幸福与不幸的辩证关系。
4.神经质人格。这类人的心理素质不佳,对任何刺激均敏感,一触即发,对刺激做出不相应的过强反应。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御本能过强。甚至无病呻吟,杞人忧天,他们眼中的世界无处不是陷阱,无处不充满危险,整日提心吊胆,脸红筋胀、疑神疑鬼,如此心态,怎能不焦虑?
不要让小忧虑“长大”
曾经听过这么一则故事: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棵树在当地很有名,因为这棵树长得很高、很壮,又有三百年的历史,所以当地原住民都视它为最佳守护神。
这棵树陪着当地人历经了无数次的大灾难,包括地震、闪电及暴风雨。虽然每逢大灾难,人类死伤无数,但是这棵巨树都安然地度过了考验。最近却传出了老树已死的传闻,终结老树的不是狂风暴雨或天然灾难,而只是小小的白蚁。因为老树的根基被白蚁蛀蚀,所以现在的老树只是空架子,再也冒不出新芽来了。
没错,人生最可怕的并不是什么大灾难,反倒是一些日积月累的小麻烦。如果当初当地的居民早一点发现白蚁的话或许只要花几瓶杀虫剂的钱就可以挽救大树的生命。但是就因为发现得太晚了。
同样的,人生也是如此。有小烦恼时没有发觉,或是不想去解决它,那么这个小忧虑很可能会演变成大忧虑,让你身心俱疲,甚至还可能会赔上美好的家庭与事业。所以谈到克服忧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开始忧虑时立刻采取行动去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样做的益处。一个人对搭飞机有很大的恐惧感,这种恐惧一直持续了很久才得到改善。他说,如果他能早一点将问题拿出来和他人分享,也许就会早一点发现,原来和他一样害怕搭飞机的人竟然有这么多!通过和他们分享搭飞机的恐惧经验,还可以一起讨论出许多化解恐惧的方法,提早这样做的话,也许就不用恐惧那么多年了。
所以说,要化解心中的忧虑,就是一有忧虑马上采取行动找人谈谈。这么做不但可以找到抒发的渠道,更有可能在讨论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如果我们能实时歼灭我们心中的小白蚁,就能真正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向焦虑挥手
1.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人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应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2.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3.自我放松
如果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另外还可以运用视觉放松法来消除焦虑,如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创造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想象在大海岸边,波涛阵阵,鱼儿不断跃出水面,海鸥在天空飞翔,你光着脚丫,走在凉丝丝的海滩上,海风轻轻地拂着你的面颊……
4.药物治疗
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时,还可以遵照医嘱,选服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心理调节。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寻求他人的开导,以尽快恢复。如果患了比较严重的焦虑症,则应向心理学专家或有关医生进行咨询,弄清病因、病理机制,然后通过心理治疗,逐渐消除引起焦虑的内心矛盾和可能有关的因素,解除对焦虑发作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和精神负担。
“忧虑不在有无,而在于忧虑是否合理”;如果“所忧在道”,那就可预测吉凶祸福,从而减少使人犯错的机会。这个观点,也是现代心理学所主张的。人不能无焦虑,但焦虑需要适中,过之与不及都会产生病态心理。合理的焦虑,可促使人提高警觉,努力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