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改变从认识自己开始(1 / 1)

第一节 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

许多人不满意自己的性格,总认为自己有好多缺点,这里比不过人家,那里掌握得不够好,怪来怪去,到头来变得不喜欢自己、厌恶自己,于是终日唉声叹气,坐困愁城。他们整天只知道羡慕别人,仿佛自己全然没有优点,整日只想变成他人,却不知道想改变自己,应先从了解及认识自己开始。

认识了自己的人格特质,方能掌握契机改变自我。而每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千变万化,在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时间下都呈现独特的一面,不会一成不变,但是自己可以去评量自己是否有一些“突出”的样貌,循此路线来修正自我,千万不要模仿他人,免得变成四不像,长久下来只会徒增痛苦。

大家不妨试着衡量自己属于哪一方面?

①完美型:过度小心,凡事不容许出错。

②依赖型:遇事则慌,无法自主下决定。

③焦虑型:急性、紧张,整日患得患失。

④夸张型:情绪起伏大,长期不稳定。

⑤自恋型:自认为与众不同、强人一等。

⑥逃避型:敏感又怕引人注意和批评。

⑦控制型:对人对事咄咄逼人,永不放松。

上述的各种人格特质,其实人人都可能或多或少每样沾上些,只是比例和程度不同罢了。当你拥有太多突出的特质时,可能让你不喜欢自己,也很可能导致周围的人不喜欢你,无论如何,总会感到不舒服。想改变,当然得先从了解自我做起。那么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呢?

(1)用“比较法”认识自己。通过与同年龄的伙伴在处世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人为镜”找出自己的特点,来认识自己。

比较时,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做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2)用“自省法”认识自己。自省是人的一种自我体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从重大事件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3)用“评价法”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应该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相近似,则可说明自我认识较好,如果两者相差过大,大多表明自我认识上有偏差,需要调整。当然,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偏听偏信,要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4)用“经历法”认识自己。在生活中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因为成功和失败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能力上的优势和劣势。

(5)用“二分法”认识自己。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应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对自己的认识也不例外,既要充分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把握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个性、人格会随着时间和生活经验而逐渐变化,唯有通过了解,方有可能健康地成长,若自己都不认识自己,那么常莫名其妙地生气或者哀愁,也就不足为奇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改变自己,你会越来越喜欢自己!

第二节 对于情绪,要学会控制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情绪低落和欣喜若狂时,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截然不同:情绪低落时认为世界暗淡无光,欣喜若狂时则认为世界鲜活愉快。同样的世界让人竟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个影响全然来自自我情绪,犹如戴上不同色彩的眼镜看世界,可知情绪对每一个人的影响之大,甚至说它可以掌控生活也不为过。不过,却有许多人常苦于情绪困扰而不自知,或冲动,或抓狂,或沮丧无力,因为他们长期忽略了觉察自己情绪状态的功夫。

情绪虽然是抽象的东西,但是它的影响一点儿也都不抽象,它会影响人的食欲、睡眠、专注力、做事动机和价值判断,或者可以这样说,情绪就如同一辆车子的动力能量,可进可退,视你如何驾驭而定。

人的情绪随时会改变,有好有坏,有高有低,它的影响力是随时存在的,但最常见的遗憾,是人在极端情绪下如暴怒、狂喜、沮丧时,没有觉察到自己并非寻常的状态,不知不觉让强烈的情绪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日后招来麻烦。

为何一再强调情绪觉察的重要性?因为现今有太多的人苦于困境,而这些困境仔细推敲下来,除了外在现实确实难解之外,有许多是加上了情绪层面的渲染,于是内外夹击,无助无望之力如排山倒海而来,又怎能让人在此时看得清楚、站得起来呢?须知人生不可能没有困难,但是遇到困难时,若无情绪层面的辅助,则任谁也帮不上忙。

觉察自己的情绪,如同检视身上的疼痛一般重要,若不知自己的情绪为何,判断力易失之偏差,行事处世自难圆融适切,如此一来,在他人眼中你不过是阴晴不定的人,又怎能轻盈善舞呢?心理学上讲究的是自我协调和自在,基本功夫就在看懂自己。为小事抓狂、莫名其妙地生气哀伤,就是看不懂自己,身心不能合一,情绪和身体各走各的,日子过久了,当然快乐轻松不起来!

21世纪是强调心灵健康的世纪,当你不愁吃穿却仍然烦恼不已,当你饱食终日却仍不知人生所为何来时,该是停下来看清自己内在情绪的时候了,人生不该惶惶以终啊!

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每天充满幸福和欢乐?要学会这个千古秘诀:

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每天醒来,当你被悲伤、自怜、失败的情绪包围时,就这样与之对抗:

沮丧时,我引吭高歌,

哀伤时,我开怀大笑,

悲痛时,我加倍工作,

恐惧时,我勇往直前,

自卑时,我换上新装,

不安时,我提高嗓音,

穷困潦倒时,我想象未来的富有,

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

自轻自贱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

总之,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今往后,你应该明白,只有低能者才会江郎才尽,你并非低能者,你必须不断对抗那些企图摧垮你的力量。失望与悲伤一眼就会被识破,而其他许多敌人是不易觉察的。它们往往面带微笑,招手而来,却随时可能将你摧毁。对它们,你永远不能放松警惕。

第三节 解铃还须系铃人

在许许多多的抑郁心理的案例中,主人公或是受苦于人生的困窘,或是陷于情绪、情感的泥沼而不能自拔,这些困难总是伴随着失眠、焦虑、抑郁、身心失调,渐渐积累,终至排山倒海般向这些苦难的人们咆哮而来。在无助、无望的绝境里,最后求助于心理情绪的治疗。其实,心理医生能做的事,也只是让他们“撑着”,不要崩溃,不要放弃,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告诉他们:“路还得走下去!”

至于走怎样的路,还得依靠他们自己的双脚。

其实,所谓的“心理医生”“神奇的心理药物”等,在此时仿佛就是一根根漂在水面上的浮木,漂**在这些无助者的周围,抓不抓得住这些浮木,免于沉入痛苦的海底,靠的还是自己的力量啊!

什么是自己的力量呢?简单地说,就是从心底里想不想真正改变困境的动机!这才是人生危机的转变之处。

心理专家或神仙奇药有何用?因为此时他们的自我力量正全力让自己扮演着“受难者”的角色,只有“痛得越深,才证明自己爱得越重,痛苦才能表示,自己不负人,而是人负我”。在心理动力学上,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的转机,疾病痛苦的角色定位隐约惩罚所有的人,这样的心态深存于潜意识,自我的力量此时就像是恶魔,不断地想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在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里,其实都有甘于受难的一面,借着受难而要人关爱和保护,这是原始的特质。不过,随着成长,这样的弱者的天性应该渐渐演进为正向的自我力量,只是遭逢人生危机时,我们又不自觉地退化了。

究竟有哪些原则可以增强心灵力量或者自我激励呢?

①要有清楚的健康及改变的动机,轻易放弃是难以克服困境的。

②增进自己心理情绪上的自我觉察能力,用心体会自己的情绪变化、心理反应及行为动力,不要用身体找借口,否则会陷入身心俱疲的泥沼中。

③使用内在的语言,提醒自己,告诉自己,鼓励自己,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自我催眠方式,相当有效。

④沮丧或者灰心时可找人支持。因为当处于危机时,有人拉一把会非常的有效,这就是心理互助支持力量的惊人之处。

心理治疗再神奇,心理药物再神效,没有力量去抓住这些“浮木”,路还是走不下去的,所以改变的关键仍在自己。当自己不断沉沦时,别忘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你的力量在哪里?你在做什么?当自我觉察和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时,你才能准备好“改变”这一切,你才能见得到“浮木”。朋友们,停下来,想一想吧!

第四节 让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

生活虽是一个经常碰到的真实的概念,但是许多人却不了解它的本义,他们往往超脱现实而存在,把自己寄托于无望的梦想之中,但到头来得到的却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学会在现实中快乐地生活每一天十分重要。

一、平淡的日子,可以有不乏味的感觉

我们时常抱怨每天的生活平淡无味,其实,这不过是发现了一个真理——生活原本就是平淡无奇的。人之所以有不同的生活,当然是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有不同的心态。任何人的生活都有一个常规,而这个常规意味着每天要过同样的生活——平淡无奇的生活。曲折是有的,**是有的,甚至是艰难困苦,但更多的还是平淡无奇,这就要靠一颗从容稳定而又积极热情的心去体验。

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无比宝贵,你出多大的价钱也买不下来。你觉得日子平淡、事情不如意,或者什么事情自己没有做好,这有多大的关系?要抓住现在,重新开始!小孩子搭积木,喜欢推倒重来。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多几次新的尝试,正视生活中的一切。现实不可改变,那就接受,接受下来,再去寻求改变的可能。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你仔细地想想,是不是这样?

人间的不幸和悲剧除了战争、灾难和犯罪之外,主要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

不正是由陈腐的观念和不良的情绪造成的吗?不妨想一想,你所认识的那些感到幸福和自由的人们,他们似乎在任何一处都找得到快乐,其奥秘何在呢?

为了揭开这个奥秘,我们可以做个小游戏。你口袋里有一枚一角的硬币,一般你不会珍惜,丢失了也不会在乎。但是,当它滚落到某个角落里或者地沟里,你花了一番力气终于找到了它,于是,它就变得比原先宝贵了。这就是寻找快乐的奥秘。快乐和不幸是事情的结果和个人所选择、期望的目标相符合的结果。目标越重要,实现它的困难就越大,一旦达到目的,如愿以偿,愉快的感觉也就越强烈。

有选择才有目标,有追求才有兴趣,有付出才有收获。如果不是这样,你说什么生活有意思?

没有钱,当然会使生活变得更加没有意思。有了钱,就有意思,可这“意思”就在于为了挣钱而付出了辛苦。如果一个人养尊处优、终日无所事事,他同样也会感到生活乏味没有意思。

没有“下海”的人准会说那下海弄潮的人活得有意思。可是已经在商海里扑腾了几回、发现挣钱很难的人又会说,海上风光如海市蜃楼,也没有多大意思!

由此可见,问题不在于生活本身有没有意思,而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意识去感受,在于你有没有选择的兴趣和追求的信心。平淡的日子,你可以有不平淡的感觉,没有意思的事情,你可以寻求它的有意思之处。这不是知足常乐,而是一种不知足也可以常乐的生活态度。

二、在现实中,学会乐观地享受生活

我们无法否认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的状态和时空,它们是无法超越且难以改变的,但是生活本身确实有许多精华存在于芜杂之中。我们不妨将人生喻为挖掘宝藏,把自己看作一个挖宝人。生活这座宝矿风情万种,它可能给你很多美好而宝贵的东西,颇具**力,但也可能给你许多你不想要的东西,而且险象环生,颇具挑战性。人生的真谛恰恰在于穿过荆棘去寻找花朵,在于搬石挖土而开掘宝藏。这样来看,任何一个已经到手的“意思”——有价值的东西,不会比人们寻找它的过程更有意思。所以,你对生活的感觉主要取决于你的心态——你的选择和追求。

泰戈尔说得好:“我们看错了世界,却反过来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确实有许多美丽可爱之处,值得我们发现和欣赏。你感到自卑吗?

感到别人是“阳春白雪”,而自己是“下里巴人”吗?大可不必,也没有什么道理!

人类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只有一个曹雪芹,只有一个贝多芬,只有一个居里夫人,也只有一个爱因斯坦……其实,这些人的日子又何尝不是平淡无奇的呢?而且他们都品尝了许多的痛苦。你羡慕的只是他们的成就,而没有懂得他们对平淡的日子也会有一种平淡的感觉。你玩保龄球、高尔夫球觉得快乐,我抱着几块钱的橡胶篮球一样生龙活虎!风何必和煦,天何必湛蓝?绿树平湖、鸟语花香,是美的意境,“古道西风瘦马”、凄风冷雨暗夜、秋风落叶凋花、北风枯树狂雪,也是一种意境,也有一种美感。生活中有温柔之美、和谐之美,也有苍凉之美、悲壮之美。

简在《生活细笔》中说得好:“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我不是个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我们很需要抛弃以往的习惯,培养一点新的习惯。感到苦恼吗?心理的压力难以承受吗?那么,你可以把苦恼和压力抛到一边,甩得远远的,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也可以把苦恼和压力埋在心底,体会它的沉重,让苦涩的滋味流入心田,化作一丝震撼和感动,你还可以走出去,找你的知心朋友诉说衷肠,甚至痛哭一场!品尝痛苦,是冷静的思考,可贵的交流,是一种自我斗争后的彻悟。

经历几次三番的品尝,你会变得坚强而成熟。

当你从高层建筑上俯首下望时,你会发现汽车小如烟盒,骑自行车的人渺小如火柴棒。在无限的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粒沙子,而一个人在地球上不过如一粒沙子中的某个原子。我们若从高处远处看问题,自己的难过和失意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在世,既不要夸大自己的幸运,也不要夸大自己的厄遇。实际上,幸福也好,不幸也罢,平淡乏味也好,富有情趣也罢,青春勃发也好,年老体衰也罢,无非都是自我感觉,自我的心理反应。心理学发现:如果你哭,你真的会伤心起来,好像你的一切都是一场悲剧。这说明,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选择痛苦,也可以选择快乐。情绪对人生效率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力量,那我们为什么不对自己微笑呢?请你丢掉人生旅途上不必携带的行李,轻松一些,对自己微笑,也对别人微笑,不管有没有理由,只要发自内心,经常试一试,你就会慢慢高兴起来。你甩掉了包袱,就会奋然前行!

三、活在今天,而不是昨天和明天

如果你在为往事而悔恨、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那你就是在与乐观为敌,就是生活在不切实际的梦境之中。这是人的一生中最有害的两种情绪,它不会帮你改变过去和未来,却只会使你陷入惰性与悲观的泥潭——失去现在!

我们的眼、手、整个的心灵和身体都生活在现在,也只能生活在现在,那我们为什么要去一遍又一遍地回顾往事、担忧未来呢?实际上,过去的事情不论多么值得留恋或是多么令人悔恨,那只是毫无意义的心理反应,“过去”已经过去了,已经不存在了,而未来尚未到来,也是不存在的。人生就像爬山登高,爬到中途的时候,不必往下看,也不要过多地往上看。因为你不大可能看到顶峰,也不大可能看得很远很清楚,既然如此,何必为看不清楚的未来费神费力、分散注意力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清悔恨过去、忧虑未来和吸取教训、计划未来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虽然两者都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关注,但前者的关注会产生惰性和消极情绪,如心烦意乱、精神空虚、情绪消沉等,它们阻碍我们吸取教训和计划未来。因为一个人在情绪消极的时候,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甚至连吃饭、睡觉都不能正常。如果是吸取教训、计划未来,则是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会使你决意改进、重新开始,并紧紧抓住现在的时机,毫不放松。“假如当初……”“将来如果……”这类的诡辩式的思维逻辑,只能把人引进死胡同!所以,有位作家说:“一周之内有两天是绝对不会使我烦恼的。对于这两天,我丝毫不会为之感到担忧和烦恼。这就是昨天和明天。”这真是高明的见解和积极的心态。丢掉“昨天与明天”这两个沉重的包袱,人就会在人生的山坡上自信而快乐地攀登,就会紧紧地抓住眼前的石头、树根,奋力地攀登,就会把个人头上的一方天描绘得更加美好!

你读过日本的《年历》这个故事吗?

一位叫工藤的先生收到了一张最中意的年历,有两张报纸那么大,上面印着从1990年到2001年共12年的日历。

“太棒了!可以用到21世纪的年历,在这里还是头一回看到呢!”工藤夹着卷成筒状的日历回到家。

夫人发愁地说:“这么大的年历往哪儿挂呢?”

房间的墙壁几乎全被家具挡住了,连孩子的房间也贴满了歌星的大照片。

“没法子,挂到卫生间的墙上吧。”

虽说不是理想的位置,倒是蛮合适的地方。打那以后有两个多月,工藤每天都观赏那张令他得意的年历。这么一来,他就经常在上厕所的时候想象一下通向21世纪的将来:儿子大学毕业的年份、女儿20岁的年份都显示出来了,儿子、女儿该办喜事的日子也能推算出来……“三年以后的这个时候,怎么也得当上科长了,再过一年的这个月,可以改建住房了。”年已45岁的工藤,手指着年历,编织着希望,临了干脆用彩笔圈了下来。“改建费用借银行贷款的话,这个时候可以返还一半,从这儿开始准备养老的储蓄……”就这样,过了两个半月,工藤忽然变得少言寡语了。

工藤一向以工作迷自居,现在他连到公司上班也懒洋洋的,干什么都无精打采,整天长吁短叹的。这些显然是抑郁症的早期症状。“怎么变成这副样子了?”

这天早晨,工藤抱着想辞去公司职务的念头,蹲在卫生间里,像往常一样端详着日历。从头到尾看下来,每个月该有大事的地方,都用彩笔标着记号,详详细细地记录着12年的规划。退休的日期也在其内,自己的将来统统一眼可以看到底。

工藤若有所思,猛地站了起来,嚷道:“你这个祸根!”他一把撕下了那张年历。

这张年历早该撕掉,一个人每天都要盘算、忧虑未来的事情,还怎么能抓住今天,生活在现实中呢?

拖累我们,使我们抓不住今天的罪魁祸首就是一切都指望未来的心理。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总是要求人们为将来而牺牲现在。按照这种逻辑,采取这种态度生活,那就意味着没有现在,只有未来,不仅要避免目前的享受,而且要永远回避幸福——因为我们所指望的将来的那一天一旦到来,也就成为那时的现在,而在那时的现在又要为那时的将来做准备。如此明日复明日、今天为将来,幸福岂不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即吗?

当然,寄希望于未来,如果作为学习和工作上的奋斗目标,期望生活改善、事业有成,这并不错。人应该活在希望中,以此来促使自己从消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但其实质仍是为了抓住现在的时光去做脚踏实地的努力,而不是回避现实去空想未来多么美好。你可能会觉得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发生一个奇迹般的转变,让你万事如意、获得幸福。你一旦完成某项具体业绩——毕业、结婚、生孩子、晋升等,生活将会真正开始。如果这样想,能使你发奋有为,这当然不错。然而,当那一天真的到来时,却往往是平淡无奇的,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激动一时之后,又会面临新的矛盾和难题。这种把未来理想化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幻想。所以,我们应该生活在现实和希望中,而不是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中。如果“未来复未来”、可望而不可即的做法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循环和固定的生活方式,那就要改变这种病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为它让你放弃了现在。

高尔基指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是不等人的。每每回首,你都意识到一个无情的伴侣无时无刻不在紧紧跟随着你——你的死亡。对这位无法摆脱的伴侣,你无须害怕,因为死亡并非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因为正是死亡的黑暗背景衬托出了生命的光彩。试想,如果生命是无限的,我们还会觉得它无比可贵吗?如果明天是无限的,我们何必要抓紧今天、珍惜现实呢?生命如此短暂,死亡的阴影总是经常笼罩,你我还可以活多久呢?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恐惧,应当利用它来帮助我们扪心自问、做出选择:“我可以不抓紧做自己想做的事吗?”

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一般来说,10岁以前,我们过日子是用年来计算的,每每盼望过年,因为既能穿新的、吃好的,点灯笼放鞭炮,又有压岁钱,20岁左右,我们大都懂得用月来计算时间了,常常期待早春二月、仲夏七月的到来,因为假日是学生们的“美好时代”,工作以后,30岁左右,我们才知道用天来计算,因为一天不上班干活就会减少一天的收入和收获。生命的价值全凭每一天的辛勤工作积聚而成,一点儿也不容含糊。如果你很珍重时间,或是进入中年,就会懂得以小时来计算时间了。

我们不妨再来算一笔账。人生不过七八十年。一日三餐、一夜睡眠,至少要占去1/3的时间,如果再除去咿呀学语的孩提时代和蹒跚踱步的老迈时光,以及因亲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事宜和个人看病、等车、闲逛等消磨掉的时间,真正用于学习、工作和文娱活动的时间会剩下多少呢?屈指可数,相当有限。

珍重时间、讲求效率与心态积极、执着追求成正比,互相促进。每个人的一生就是由每一天构成的。今天,这平常的一天,既不平淡,也不简单,更不是无数,但如果合理利用,就能收获丰硕的成果:如果我们每天砌一块砖,就能建起一座摩天大楼,如果每天行一里路,距离就能环绕地球了,如果每天撒一粒种子,就能使百花满园、树木成行,如果每天读一点书,就会成为满腹经纶的学者,如果每天都与他人交流,就能摆脱孤独与寂寞,并见多识广……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在世界上逗留的时间是如此的短暂,所以,振作起来、行动起来吧!抓住今天,关闭昨天和明天的大门,百般珍惜、充分利用今天的时光。如果你旅游到某个城市的时候,突然发现照相机不知什么时候丢失了,你当然应该寻找、报案,尽到应尽的努力,但不要坐等,不要愁眉苦脸,不要把这宝贵的一天、难得的时间浪费在由于遭受损失而引起的懊悔之中。学会在现时快乐地生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个人就能把可能毁弃的一天。变成有所收益的一天,“现在”永远是行动的时候!我们要生活在今天,就要抓住今天,因为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只有今天才是你拥有的可用的现金!我们只有这样做,才算是选择了一种自由的、充实的、愉快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效率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