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克服拖延的坏习惯,需要我们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把那些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坚持下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这些好习惯:“今日事今日毕”;现在就去做,做事要有条理和秩序,做起来再说;做事要专一,保持心情的宁静,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注意向他人学习;留意自己的瞬间灵感,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等。
坚持“现在就去做”
做事的秘诀是什么?是行动。而督促你去运用这个秘诀的是:现在就去做。
“种下行动便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如是说。他的意思是——习惯造就一个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习惯,也可以养成自己希望的任何习惯。
只要一息尚存,在说过“现在就去做”以后,就必须身体力行,无论何时都必须行动。当“现在就去做”从你的“潜意识”到意识里时,你就要立刻行动。
请你养成习惯,先从小事上练习“现在就去做”,这样你便会很快养成一种习惯,在紧要关头或有机会时便会“立刻掌握”。
不要拖延,先做了再说。
你把闹钟定在早上六点,可当闹钟响起时,你却睡意正浓,于是干脆把闹铃关掉,倒头再睡。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你将来就会养成习惯。假使你的潜意识把“现在就去做”闪到意识里,你就不得不立刻爬起来不睡了。为什么?因为你要养成“现在就去做”的习惯。
魏尔士先生就因为做事的窍门而成为一个多产作家。他绝不让灵感自己溜走,想到一个新意时就立刻记下。这种事有时候会在半夜发生,没关系,魏尔士立刻开灯,拿起放在床边的纸笔飞快地记下来,然后继续睡觉。
许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因为拖拖拉拉而耽误了火车,导致上班迟到,甚至更严重——错过可以改变自己一生、使自己变得更好的良机。
所以,要记住:“现在”就是行动的时候。
如果下定决心立刻去做,往往能够使你梦想成真。孟列·史威济正是如此。
史威济非常喜欢打猎和钓鱼,他最喜欢的生活是带着钓鱼竿和猎枪步行五十里到森林里,过几天以后再回来,虽筋疲力尽、满身污泥却快乐无比。
唯一不便的是,他是个保险推销员,打猎、钓鱼太花时间。有一天,当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心爱的钓鱼湖,准备打道回府时突发奇想,在这荒山野地里会不会也有居民需要保险?那他不就可以同时工作又在户外逍遥了吗?结果他发现果真有这种人:他们是阿拉斯加铁路公司的员工。他们散居在沿线五十里各段路轨的附近。他可不可以沿铁路向这些铁路工作人员、猎人和淘金者拉保呢?
史威济就在想到这个主意的当天开始行动。他向一个旅行社打听清楚以后,开始整理行装。他不肯停下来让恐惧乘虚而入,自己吓自己会使主意变得荒唐,以为它可能失败。他也不左思右想找借口,只是搭上船直接前往阿拉斯加的“西湖”。
史威济沿着铁路走了好几趟,那里的人都叫他“走路的史威济”,他成为那些与世隔绝的家庭最欢迎的人,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他们打交道,他却前来拉保;同时,他也代表了外面的世界。不仅如此,史威济还学会了理发,替当地人免费服务。还学会了烹饪。由于那些单身汉吃厌了罐头食品和腌肉之类,他的手艺当然使他变成最受欢迎的贵客。同时,他也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徜徉于山野之间,打猎、钓鱼,并且像他所说的——过史威济的生活。
在人寿保险事业里,对于一年卖出100万元以上的人设有光荣的特别头衔,叫作“百万圆桌”。在孟列·史威济的故事中,最不平常而使人惊讶的是:在他把突发一念付诸行动以后,在他动身前往阿拉斯加的荒原沿线走过没人愿意前来的铁路以后,他一年之内就做成了百万元的生意,因而赢得“圆桌”上的一席地位。假使他在突发奇想时,对于行动有半点儿迟疑,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现在就去做”可以影响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你去做该做而不喜欢做的事;在遭遇令人厌烦的职责时,它可以教你不推脱、延迟;它也能像帮助孟列·史威济那样,帮你去做你“想”做的事。
请你记牢这句话:“现在就去做!”
习惯影响着人的成功与失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人碰巧得到了一本从亚历山大帝国图书馆中流出的书。打开一看,在这本书里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物成金的秘密。讲的是有一块小圆石头能把任何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羊皮纸上记载着:这块奇石可以在黑海岸边找到,它与千千万万的石头在外观上没有两样,找到它的唯一方法是靠触觉——普通石头摸起来是凉的,它却是温的。
于是这个穷人变卖了所有的家当,怀着发财的梦想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黑海岸边,开始摸石头。为了避免重复摸石头,他每捡一块石头就丢到海里去。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了,他仍然坚持着。突然有一天,他捡到一块石头是温的,可他竟然习惯性地把它扔到了大海里。因为这个动作太根深蒂固了,早已成了习惯,而由于习惯,使他下意识地把奇石给扔掉了,从而使多年的等待与梦想成为泡影。
有些人做每一件事,都能选定目标、全力以赴;另外一种人则习惯随波逐流,凡事碰运气。不论你是哪种人,一旦养成习惯,要想改变就不容易了。这种情形我们称为“惯性”,是宇宙中的法则。
大自然利用惯性定律,维持着宇宙万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小至原子的排列组合,大至星球的运行;维持着一年四季、疾病与健康、生与死,从而形成井然有序的系统。
习惯束缚着我们每一个人。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所形成的。因此,只要能够掌握思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取代原来不良的习惯。
每一种生物的习惯都是由所谓的“直觉”而形成,只有人类例外。造物者赐予人类完整的、无可匹敌的权力——掌握思考的力量。运用这种力量,我们可以达成所有期望的目标。
这是一项神秘的真理。我们可以用来开启智慧之门,让工作有条不紊。只要能够掌握自己的意志力,一心一意朝着既定的明确方向,报酬是非常可观的。如果不好好把握,则会受到很大的惩罚。
习惯不会无中生有,更不会一成不变。但是它的确会帮助甚至强迫一个人追求目标,将思想付诸行动。
你要养成能让自己成功的好习惯。一心一意地专注于你想要追求的目标,等到时机成熟时,这些新的思考习惯将为你带来预期的名声与财富。
当然,除了好习惯之外,难免也会存在坏习惯。坏习惯常常是失败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习惯在不经意间作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坏习惯往往会成为绊脚石——尤其对于意志不坚强的人来说,坏习惯往往会成为一个不良的主宰,统治及强迫人们违背他们的意志。
不良习惯会使你失去所期待的“石头”,使你对机遇视而不见,阻碍开发自己的潜能,它甚至会使你精神紧张乃至崩溃。
有一位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常常觉得自己内心紧张、焦虑和闷闷不乐,他知道自己状态不佳,却又无法停下来,于是向心理医生求助。心理医生帮他找到了原因,原来他有一种“没有止境,做不完又必须做”的感觉,而这又“归功于”
他做事拖延的坏习惯。这位高级主管有两间办公室、三张办公桌,到处堆满了等待处理的东西——他常常由于一时的惰性,内心“待会儿再处理”这些东西。这样一来,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待复的信件、报告、备忘录等。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时常担忧万事待办却又无暇办理的人,不仅会感到紧张劳累,而且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和溃疡。
解决拖延的办法是克制自己的惰性,养成“现在就干”的好习惯。这位主管缺的是顽强的毅力——改掉坏习惯的意志力。在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后,那位高级主管改掉了自己拖延的习惯。当他请医生去他的办公室参观时,医生看到,他改变了——打开抽屉,里面没有任何待办文件。“6个星期以前,我有两间办公室、三张办公桌。”这位主管说道,“到处堆满了等待处理的东西。直到跟你谈过之后,我一回来就清除了一货车的报告和旧文件。现在,只留下一张办公桌,文件一来便当即处理,不会再有堆积如山的待办文件让我紧张烦忧。更奇怪的是,我已不药自愈,再不觉得身体有什么毛病了。”
良好的秩序是成功的基础
工作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人手不够用。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他们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让工作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由于他们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因而浪费了大量员工的精力,最后还是无所成就。没有条理、做事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效率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往往也能取得相当的成就。
一位企业家曾谈起他遇到的两种人。
一种是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点儿,他就会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虽然他公司的业务做得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
结果,他的事务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一种人,与上述那种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得忙碌,做事非常镇静。
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都安放得井井有条,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
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了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公司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你工作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就不会浪费时间,就不会有杂事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就会极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发展。
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划家的世界。唯有那些办事有秩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而那种头脑昏乱,做事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的人,成功永远都会和他擦肩而过。
从现在开始做起
“明天”“下个星期”“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去做”。
我们用储蓄的例子来说明好了。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却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却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做到。下面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
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是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有一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开始存钱。”“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就要开始存钱。”“下个月就开始存钱。”“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了,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定决心了。她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来,才一直没有储蓄,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储蓄了。我今天看了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我们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
现在他们却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让我们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你将一事无成。
什么事情都要先做起来
说起王跃胜有些人可能不大熟悉,但是说起“飞宇”网吧,恐怕北京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在拥挤的北京市区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位置。王跃胜就是“飞宇”网吧的CEO,同时他还是九届人大代表。1985年的时候,他是共青团的突击手,当时还在团中央的胡锦涛同志给他发了奖杯。
王跃胜是一个农民,可别人说他不是一般的农民,是个现代的城市农民。他在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核心地带北京大学南门外开网吧,一开就是18家,而在全国,他开了300家。王跃胜相信“网络改变命运”这句话,因为他自己已经彻底地被网络改变了命运。王跃胜希望网络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在他的网吧里,几十万人学会了上网。王跃胜最初是煤矿工人。他原以为当上工人,家里便有了依靠,可他以前没干过重体力活,下井才七天,就弄得浑身是伤。后来,他清理过马圈,扫过煤路。看着又脏又累又无聊的工作,王跃胜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做这个?
那是1982年,王跃胜从父亲那里要了80元钱,又东拼西凑了100多元。这总共不到200元钱就是他准备挖第一桶金的全部资金了。他四处筹资,办起了加油公司,很快积累了可观的收入。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1997年5月,公司上了一套电脑管理系统,刚开始也没觉得怎么好使,慢慢地他发现,每月结账的时候,它的作用特别大,以前需要2到3天才能结清的账,计算机十几分钟就解决了。有了电脑管理系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需要维护设备、使用软件,公司又没有人懂,有问题就要往北京跑,太麻烦了。于是王跃胜又想:不如在北京开个公司,找几个高科技人才,办事也方便。
1997年7月,王跃胜第一次来到了中关村。他在北京待了两个月,几乎走遍了中关村的每个角落,深切地体会到电脑软件门外汉的滋味,认识到再靠当年的苦干是不行了,根本无法在此立足。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王跃胜进了一家网吧,发现里面全是大学生。这时,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既然大学生都喜欢去网吧,那就开一个网吧,既能交朋友,又能找人才。主意一定,他就开始选地方。将北大、清华、理工大、北航等学校一比较,发现还是北大这边好,小南门离学生宿舍才几十米,出门就能上网,且处于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周围可辐射清华、人大,所以就选北大南门。1998年2月14日,“飞宇”网吧开业了。
刚开业的时候,“飞宇”只有25台电脑,1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他到电信局申请64K专线的时候,电信的人就说,现在上网的人不多,太超前了,要小心,可他还是看好网络的发展前景,就毫不犹豫地申请了。开网吧那会,因为还没有网吧管理的规定,工商局经常来查。他们注册的是“技术公司”,就说是在搞电脑培训。北京人的素质都很高,也比较理解,后来有了规定,才有了经营网吧的执照。
“飞宇”网吧每天的电脑上网率达到23.6小时。大学未放假时,几乎每天可以看到排队等候上网的奇景。如果你当时去北京海淀路北大南墙一段,发现哪儿挤满了自行车,不用抬头,这里的招牌一定是——“飞宇”。
“想到了好主意,我一定马上实行,就像我办加油站那样。”王跃胜如是说。王跃胜告诫年轻人,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不要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那时就晚了。什么事情都要先做起来,若中途遇到问题,再慢慢解决。
好的工作习惯为我们搭建更好的舞台
一个人不可能总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次序,可是,按计划做事,绝对要比随心所欲做事好得多。
卡耐基对于怎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出了四条建议:
(1)条理!条理!
让我们晕头转向的并不是工作的繁重,而是我们没有搞清楚自己有多少工作,该先做什么。
(2)计划!计划!
卡耐基说,我最欣赏这两种能力:第一,能思考;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
卢克曼在12年之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了公司的董事长。他说这都归功于他具有卡耐基所说的那两种能力。卢克曼说:“就我记忆所及,我每天早上都在5点钟起床,因为那时候我的脑子要比其他时间更清楚。那时候我可以考虑周到,计划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次序。”
白吉尔是美国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之一,他不会等到早上5点钟才计划当天的工作,而是在头一天晚上就已经计划好了。他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定下一个在那一天要卖掉多少保险的目标。要是他没有做到,差额就加到第二天,依此类推。
(3)拖延!拖延!
卡耐基说:“一个人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有当机立断的做事习惯”。
已故的霍华说,当他在美国钢铁公司任董事的时候,开董事会总要花很长的时间,在会议里讨论很多很多的问题,达成的决议却很少。其结果是,董事会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带着一大包的报表回家去看。
最后,霍华先生说服了董事会,每次开会只讨论一个议题,然后得出结论,不耽搁、不拖延。这样做也许需要去研究更多的资料,得出的决议也许有所作为,也许没有,可是无论如何,在讨论下一个问题之前,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达成某种决议。结果非常有效。所有的陈年旧账都清理了,日历上干干净净的,董事也不必再带着一大堆报表回家,大家也不用再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心烦了。
这是个很好的办法,不仅适用于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会,也适用于每一个人。
(4)管理!管理!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能耐再大,也不可能一手遮天。要学会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
很多领导人替自己挖下了个坟墓。因为他不懂得怎样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而坚持事必躬亲。其结果是:很多枝枝节节的小事使他非常忙乱,总觉得很仓促、忧虑、焦急和紧张。要学会分层负责,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找来负责的人不得力,也会产生很大的灾难。分层负责虽然很困难,一个做上级主管的,如果想要避免忧虑、紧张和疲劳,却非要这样做不可。
做好一件事从认真开始
美国著名演员菲尔兹曾说:“有些妇女补的衣服总是很容易破,钉的扣子稍一用力就会脱落。但也有一些妇女,用的是同样的针线补的衣服、钉的扣子,你用吃奶的力气也弄不破、弄不掉。”做事是否认真,体现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敬业精神。只有那些有着严谨的生活态度和满腔热忱的敬业精神的人,才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这样的人也往往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为自己打开成功之门。
人类历史中,充满了由于疏忽、畏难、敷衍、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如果每个人都能凭良心做事,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那么,不但可以减少不少的惨祸,而且可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养成了敷衍了事的恶习后,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他的工作,从而轻视他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粗劣的工作是摧毁理想、堕落生活、阻碍前进的仇敌。取得成功的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抱着追求完美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目标,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是决计不会成功的。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敷衍这一点上。这些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须知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踏实履行日常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的,只有目前所做的工作,才能使你的价值渐渐获得提升。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登说过,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毛病可以使一个百万富翁很快倾家**产;相反,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
许多人做了一些粗劣的工作,借口是时间不够。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着充分的时间,都可以做出最好的工作。如果养成了做事追求完美、善始善终的习惯,人的一辈子必定会感到十分满足。而这一点正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程度,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敷衍了事。
认真的精神,其实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事能否认真,与是否有耐心关系密切。《围炉夜话》里把敷衍了事、耐不得麻烦视作一个人最大的缺点。许多人做事只图快,只图省力气,怕麻烦,于是偷工减料,“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做出的“成果”必然是经不起检验的。现在市场上许多劣质产品使消费者吃尽苦头,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生产者不愿耐心地按工艺要求做,结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商品社会让我们越来越缺乏耐性了。金钱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噬着我们的耐性,把我们搞得无比浮躁。而这种“浮躁”,这种“缺乏耐性”,正是为人做事不认真、充满“浮躁心”的突出表现。能否认真做事,不但是个行为习惯的问题,更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行。“认认真真”与“清清白白”是不可分的。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只图自己安逸和舒服、只想着走捷径取巧发财的人,会不辞劳苦、耐心且认认真真地做好该做的事。
认真做事的前提,是认真做人。世界上的任何事就怕“认真”二字。做事细心、严谨、有责任心、追求完美和精确,是认真;做人坚持正道,不随波逐流,不为蝇头小利所惑,“言必信,行必果”,也是认真;生活中重秩序,讲文明,遵纪守法,甚至起居有节、衣着整洁、举止得体,也是认真的体现。认真就是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严格按规则办事做人,就是在别人苟且随便时自己仍然坚持操守,就是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的做人态度。
认真地做事,认真地做人,这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尤为重要。
成功不是偶然,它更青睐专一的人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些格言说的都是一个道理:用心一处,不要蜻蜓点水。
孔子周游列国时,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一日他来到了楚国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由于天气炎热,孔子及其弟子们便在林中歇息避暑。
这时,他们看见一位身手敏捷的驼背老人在用竹竿捉蝉,伸手一接便是一只,好像变戏法一样,看得大家目瞪口呆。
孔子趁老人休息的时候,走上前去,向老人请教捉蝉的方法:“一会儿就捉了这么多,你有什么秘诀吗?”
老人说:“在五六月里,我学着用竹竿头接运泥丸。开始接运两粒泥丸,使之不失坠,经过这样的练习,我捉蝉时失手的次数就不多了;然后再依次增加泥丸的数目,到接运五颗泥丸而使之不失坠的时候,就会达到我现在的境界。我操纵我自身,就好像砍断的大树;我伸出手臂,好像枯槁树木的枝条。天地虽然大,物品虽然多,我心中仅仅知道蝉的翼,任何事物都不能干扰我捕蝉的心思。
照这样去做,怎么能捕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看来做任何事用心专一、不瞻前顾后,就可以达到神妙的境界啊!”。
另外还有一则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楚国一位著名的钓鱼能手名叫詹何,据说他能够用一根蚕丝做钓线,用芒草针做钓钩,用小荆条或小竹条做钓竿,用半颗谷粒做诱饵,不管是在水流湍急的河中,还是在八百尺深的潭里,钓出的鱼要用车才能运走,而且他的鱼竿不会有丝毫的损坏。
楚王听说了詹何的钓术,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于是把他召来,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本领。
詹何笑道:“先父曾经对我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叫蒲且子的人射鸟,用很弱小的弓,在箭上系上极细小的丝,趁着风势射出去,能够把在青云之上飞行的大雕射下来。他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动作灵敏。我从他射鸟中得到启发,专心致志地琢磨钓鱼的诀窍,经过了五年之久才练就了这一套手艺。现在,当我在河边钓鱼的时候,就能做到心里不去想任何别的事,把钓线抛入水中、钓钩沉到水里之后,我的手脚就不再动,任何事情也不能打扰我。我一动不动,两眼静静地注视着河水,鱼就会以为我的钓饵是水里的尘埃或者水中聚集的泡沫,不知不觉地吞了下去,我顺势轻轻一拉,大鱼就被我钓了上来。这就是我为什么能成为钓鱼能手的道理。”
楚王说:“原来如此啊!要是我治理楚国能够运用这一道理,那管理天下也就轻而易举了,你说是吗?”
詹何说:“是啊,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
做事情只要坚持做到两点,就能顺遂人意:一是用心专一,不能三心二意;二是勤学苦练,熟能生巧。
不要因外界的纷纷扰扰而自坏阵脚
现实世界中,有多少令我们心境不宁的事情——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孩子功课不好,又不用功;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自己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自己一小时;路上,一人嫌我们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个没完……正如古人所说,人面对外界的这些干扰,心情自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美国学者马尔登说:“不安和多变,是形容现代生活的贴切词语。”我们必须面对不安的生活,使我们的船驶过人生的险道——否则的话,只有龟缩一隅,恢复妄想和苦闷。因为能为我们担保的东西很少,我们就只有学习尽力去克服那些危险,才能过上更满意的生活。
曹操发兵攻打刘备,刘备欲联合袁绍共同抗曹,便派说客去见袁绍。说客给袁绍分析兵情:曹操征讨刘备,他的老窝许昌就空虚了,袁绍发兵乘虚而入,就可打赢曹操。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谁知袁绍根本无心谈论此事。但见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一口一个“我要死了”。原来,他的第五个儿子生了疥疮,他心神恍惚不宁,哪有心思去打仗。说客用手杖敲着地,说:“这样难得的打败曹操、夺取天下的机会,就因为儿子生病而错失了。大势已去,真可惜呀!”说完,跺着脚叹着气走了。
所以,我们不要因外界的纷纷扰扰而自坏阵脚,乱了自己生活的步子,更不要心生烦躁、忧虑、焦灼,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一位空军飞行员谈到他在空中翱翔的感受时说:“当我从高空往下望,看到人如蚂蚁、屋如火柴盒时,发觉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下了飞机后,整个人就开朗多了,很多从前想不开的事情,都已不再那么在乎了,也不再那么计较了,因为心境已全然不同。”
当你面对不如意的事时,若能拉高视野,向下望一望,就会觉得那些小事都很好笑。想一想,再过一二十年,谁还会记得这些呢?
其实,这些小事只想把我们绑住,耗损我们的心力,以使我们无法专注于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下次再碰到不如意的事时,应用旁观者的心情,冷静看待这些事,超然于这些事情之上。
我们总是浪费太多的力气在小事上面,反而无暇注意生命中更美好、更伟大的事物。《劝忍百箴》中认为: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孔而怏怏不乐。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了,只会令自己更加苦恼。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未来七天所要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中。
到了第二周的星期日,他在实验者面前打开这个箱子,逐一与成员核对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有九成并未真正发生。
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那写着一成烦恼的字条重新丢入纸箱中,等过了三周,再来寻找解决之道。结果到了那一天,他开箱后,发现剩下的那一成烦恼也已不再是烦恼了。
在一片混乱之中保持平静和安宁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你的“风暴之眼”。所谓“风暴之眼”,原是指台风、飓风甚至是龙卷风的中心地带,一块自始至终风平浪静的地带。这片地带以外的任何事物都被席卷而去,只有这个中心仍旧保持着平静。如果我们能在“社会风暴”和“人际风暴”中找到它的“风暴之眼”,则不论周围环境有多恶劣,噪声有多大,我们都能够做到耳根清净、心情平和、临危不乱。而这个“风暴之眼”其实就是我们镇静从容的心境。而要保持这种平静的心境,就要学会去注意我们的感觉,注意我们生命的质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停止担忧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对自己不友好,这次升职没有我,别人买了汽车而自己还没有,等等。我们还要学会不要昧于事理,让生活失去了平衡。就是说,不要让工作上的压力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